随缘成长
郑石岩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
〈篇头语〉
人想要随缘成长,必须先把家庭经营好。因为家庭的缘是基础,是孕育气势和心情的地方。家庭的情趣好,不但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有著正向的策动作用,对于子女的心智发展,长辈的生活安养,都具决定性影响。
婚姻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缘之一,要随缘增添情趣,随机沃壮它的根基。从信赖到尊重,从经营生活到伦常的维护,要随时修补,就像保养一部车子一样,不可疏忽。夫妻的爱情、亲子间的孝道,仍然是现代社会追求幸福的不二法门。
家庭的人际沟通,语言和态度是它的工具,纯真的爱情却是沟通的内涵。不过,如果没有时间相处,爱情和语言都无从表达;若无负起责任的担当,家人又怎么和谐互信;倘若不肯宽容,那么温馨就无从分享。
家居情趣是家庭生活中的调味料。它能给每一个人性情上的滋润,引发风趣和乐观的欢笑。此外,每一个家庭都要传续薪火;家里要开伙,因为饭香、家事和吃的乐趣,可以培养家人和乐的气氛,同时是教养子女的好素材。
随缘经营你的家,让它整洁明亮,绽放著安乐窝的味道。这使你能清新安宁,也能引发每一个人想回家,有温暖和归属感。
家庭是每一个人蓄劲休息的地方,要经营得当,不要因不当的作息和生活观念,破坏它的功能。家是你的缘生地,是你生活的根基,请随缘照顾安顿,让它成为幸福的窝。
1珍惜亲情至爱
孝养父母不只是供给他们吃住,更重要的是维护精神生活的健康。徒有孝心是不够的,必须有孝行才行。
越是我们亲近的人,越容易疏忽他们的感受,也最容易在不自觉中伤害他们,带给近亲痛苦。特别是自己的父母,有些人觉得他们啰嗦,不爱和父母多聊几句,多听几分钟他们的感受;有些人甚至只顾自己的生活,完全疏忽父母需要扶养,需要他们的情爱。
我们这一代,很强调对子女的照顾和关爱,也都知道孩子缺乏爱,会产生偏差行为;但却普遍疏忽年老父母,未能给予适当的爱、奉养才抚慰。我的观察是:老人若得不到适当的爱,一样会造成情绪失调,产生偏差行为。越是被疏忽的老人越优郁、封闭;愈得不到照顾的老人,也愈啰嗦难缠。
有一对老夫寻,他们辛苦地把七个子女养大,各个都接受良好教育,找到不错的工作,也都成家生子,该是子孙满堂,含饴弄孙的时候。可是岁月催人老,两位老人行动迟缓,越来越需要赖人照顾。不巧的是,子女都在外地生活,没有人和老人同住。这些子女都有孝心,都知道老人家需要照顾,于是开了家庭会议,共谋良策。虽然大家都为老人家好,但意见却各不相同。最后,折衷作成结论:轮流扶养。但父母一起住,照顾起来困难,为了减轻负担,附带决定:让父母亲分别在两家住。
两位老人家在盛情难却之下,被子女说服了。他们两人鹣鲽情深五十馀年,竟然在子女的会商下拆伙了。他们离乡背井,作孤独老人;虽然有好的房子住,心里却是寂寞的;有人照顾起居生活,内心想著的总是老伴。他们打电话互通信息,相互安慰,彼此打气鼓励,心里却明白,他们似乎难有见面的机会。他们的相思,却不便跟儿子说,对媳妇则更难启齿。
有一天,两人耐不住相思之苦,老先生在电话中说,“老伴!我们回老家去。”老伴回道,“我们一起回去。”两老似乎回复年轻时的豪迈。不过,子女们为了他们好,多表示反对:“生病了怎么办?”“你们两老回去家乡,左邻右舍作什么议论!”“何况房子多日不住,维护打扫都有困难……”老人家一听到“左邻左舍将作何议论”时,为了子女颜面著想,两老只得永远没有指望地忍受相思之苦。
朋友在闲聊中说了这则故事,在座几个人听了,不禁感伤起来。另一位朋友在一阵沉寂之后,打开了话题。他说,“我的双亲都住在乡下,几年前,我们兄弟姐妹也想把他们接来台北住。不过,他们坚持不来。他们喜欢乡下,喜欢他们胼手胝足奋斗过的地方。所以,我们顺著他们的意思,也承担邻居的闲言闲语;我们为两位老人家请了佣人,兄弟姐妹轮流回去看他们。他们健朗,笑声不绝,尤其在孙子面前,还表现出自信的气概。”
“我请了一位菲佣,照顾年老有病的母亲。”另一位朋友说,“她一样坚持不肯来台北住。为了顺她的意,只好三天两天往老家跑,好在我自己做生意,时间自由。不过,看到老人家精神愉快,我也就安心。”
听过他们的谈话,大伙儿把眼光瞟向我说,“郑兄!你怎么办?”我说,“我比你们要幸福一点,母亲就住在附近,来往方便频繁。我们从宜兰搬来台北近三十年,父母亲都结交了自己的朋友。父亲爱旅行,足迹遍布国内外,过著闲云野鹤的生活。母亲信佛,与同修来往,参加法会,偶尔到佛寺小住。父亲往生之后,母亲生活保持如常,全家一起学佛念佛,她自信、有安全感,精神好,耳聪目明。
“老人家是需要照顾的,特别是精神生活方面,要给她安全感,了解她,接纳她。如果你能在正信的信仰上与之一起同修,她的精神生活自然绽放著高龄的朝气。“
了解老人家,给他们机会作主,除非万不得已,不要为老人家作强制安排。孝养父母不只是供给他们吃住,更重要的是维护精神生活的健康。强制父母怎么生活,容易造成创伤;顺著他们身心的特质来照顾扶养,反而事半功倍,也许这就叫孝顺吧。孔子说: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大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
我深信为人子女者都孝心,不过,徒有孝心是不够的,必须有孝行才行。孝行必须充分了解父母,知道他们的心理需要,作适当的回应,才能孕育彼此间的亲情,感受亲情至爱的喜悦。
2缔造成长的婚姻
婚姻生活必须有智慧、能判断、知所取舍、有个分寸,两个人要保持良好的互动空间,生活的创意才会出现,彼此的生涯才能茁壮成长。
我常对即将结婚的年轻人说,婚姻是需要经营的。它就像一个花园,能注意培养修时,繁花枝叶让人满心欢喜;如果漠不关心,就会是一片荒芜,甚至杂草丛生。婚姻是有生命的,灌溉耕耘,关心维护,它就会成长,就会有很强的生命力,能给人欢乐温暖,给人丰收喜悦。两个人既能实现共同的生活,又能保持相当的独立性;彼此在相互支持和关心中成长,随著年龄的增加,更多默契和创意。我称这样的婚姻叫成长的婚姻。
最近,有几对年轻人要步入结婚礼堂,有要我证婚,或者邀我说几句祝福的话,我依然先邀他们一同来家里,安排两个小时的交谈。由秀真和我陪他们谈谈婚姻的经营之道;透过讨论,增进他们的信心,建立彼此互动的规范。结果,一对对总是高兴又好奇的来,丰收地回家,然后,充满信心和希望去建立他们的成长家庭。
成长家庭是一个有感情、有智慧的组合,婚姻就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越丰富越好。不过,婚姻生活必须有智慧、能判断、知所取舍、有个分寸,两个人要保持良好的互动空间,生活的创意才会出现,彼此的生涯才能茁壮成长。佛教对家庭的期许是:
“悲智双运,
福慧增辉。”
要有丰富的感情和互爱,要有相互了解、包容、宽恕的襟怀,当然也需要不断学习和进修,才能发展成幸福的婚姻。
于是,我在为年轻人进行婚前晤谈时,通常采取团体动力的过程,先让彼此融洽信赖之后,再进入主题交谈。最先被提出来的引子是:“你们两个想建立一个成长的婚姻吗?说说看,你们有什么素材去建构这样的好婚姻?”这对新人就会思索他们有什么?所希望、期待的是什么?我要设法让新人了解,婚姻的真实面:避免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而且要看清婚姻是一项责任,一项新生活的拓展,是生命成长过程中值得欢欣的新里程。
其次,讨论家庭的人际关系;彼此有什么顾虑或困难,如何互相协助克服现阶段的陌生感,与双方家人建立信赖和友谊。他们必须认清,双方的父母和家人,是必然要往来的,如何做好这件事,是家庭安和乐利的基础,是新婚夫妇必须努力的要事。
其三,是婚后如何经营家庭经济;财务管理必须有一套彼此都能接受的规范。我在婚姻谘商中发现,不少婚姻毁在家庭财务冲突。他们建立了一个不平衡的财务关系,让弱势的一方失去安全感,让他一辈子觉得委屈,甚至旁生枝节,滋生许多问题。我会请问即将结婚的人“你们准备自己安排经济规划?”在交谈中,指引他们发现财务处理上的盲点,让他们懂得互相信赖,建立彼此都能接受的财务规范。
夫妻建立共同的财政制度,容易促进同心协力的热情。两人有较多认同感,商量话题多,较能培养共同愿景,彼此关心的层面亦广。若各自处理财务或分别支付扶养子女的经费,容易造成彼此间的隔阂,有时连子女之间也会不和。除非两人确有把握,否则应尽可能不要采取这种经营方式。
养儿育女亦是即将结婚的新人应该认识的课题。这要从夫妻的身教开始,从家庭气氛和生活做起。当然,他们必须具备亲职教育的基本知识,教养不同阶段的孩子,需要阅读不同的书籍。不过,我们特别告诉他们,有关心理健康、童年生活经验的重要性,以及心智发展的基本要件。
我们会提醒年轻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前途,而疏忽了孩子的教养。疏忽孩子的心智成长,而专心投注于工作,孩子一旦有了不良适应或偏差行为,会为你的下半辈子带来无尽的优心和沉痛。孩子的学业没念好并不要紧,只要他肯干、负责,对自己的工作认真,就能走出光明的人生。
最后,讨论如何维护亲密婚姻;重点是厘清谬误的想法和正确的观念。它的要点是:
·夫妻生活建立在责任感上,不是建立在完美浪漫的想法上。如果你陶醉于完美的浪漫爱情,就会挫折挑剔,两人很容易产生摩擦和对婚姻的失望。
·夫妻要有时间共处谈心,…
《随缘成长 第三篇 随缘经营家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