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P5

  ..续本文上一页而且只要你有心享受它,就一定可以办得到。父母亲为了树立子女学习乐观的典范,应就以下各方面加以注意:

  (1)你自己必须时时充满自信,笑颜常开,不要在孩子面前显露沮丧和无助的言行。

  (2)少用贬损信心的批评。批评愈多,孩子愈失去其自信和乐观。多鼓励孩子,孩子的优点自然浮现出来。

  (3)经常跟孩子一起歌唱,一起享受一件事情的喜悦层面。从积极面看事件,天下无一事不具启发价值。

  (4)孩子遇有错误或失败,就教他如何处理,而不是教仔惋惜其损失。

  (5)让孩子有机会参与协助别人,享受助人的快乐。

  (6)安排孩子获得成功的机会,成功能带给孩子莫大的信心和自我肯定的机会。

  乐观的态度是一种习惯。父母亲乐观,自然能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同样的,孩子在父母的薰染下,也变得乐观进取。在我的辅导与教学经验中,我发现,学生的乐观性格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

  有一位朋友,他待人和蔼,做事认真,经常保持开朗和喜悦的心情。他的事业发展顺利,家庭生活充满乐趣。我非常羡慕他。

  有一天,我问他怎么保持奕奕精神和乐观进取的态度。他告诉我说:“我一直以新奇喜悦的心情去欣赏别人的言行,所以不管别人的举止如何,都能发现他的优点,不会轻视和批评别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独特的个性,你就像欣赏不同的景致花卉一样去欣赏他,所以我时时充满喜悦,人缘也很好。”

  于是,我请教他这种乐观的待人处事态度是怎么培养出来的。他说:“老实告诉你,我的乐观和进取是得自母亲的恩赐。”他津津乐道的说,“我的母亲无论下田工作,或者在家里缝纫缀补,总是轻轻地哼著歌。我们几个孩子最喜欢跟著母亲哼几句。母亲很温柔,很少责打孩子,但总是很有耐性地告诉我们怎么把事情做好。她经常做些小点心给我们吃,跟孩子们一起共同品尝,但总是问:“好吃吧!一定很好吃!下一次妈妈会做得更好!”有一次,我的考试成绩退步了,腼腆地把成绩单交给她。她看到我怯生生的样子,“孩子,你优愁什么,你应该高兴下一次考得比这一次好的机会将大大增加。”我的母亲虽未跟我说过“明天会更好”的格言,但是在她的精神生活上,总是有一种明天会更好的气氛。”

  我这位朋友所说的“明天会更好”的感受,正是积极乐观的性格,正是现代人所最需要的精神财富。做父母的人,必须注意多给孩子一点乐观情绪的经验,因为它能带给孩子宝贵的活力。

  交谈的气氛

  父母跟孩子交谈的气氛,不但影响孩子对问题的理解,同时也影响自我观念的形成以及情感与情绪的发展。父母亲的谈话,是孩子们心灵世界的江河大海,它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H·Ginott)特别强调父母对孩子说话时的表情、语气和内容。他认为父母亲的说话,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它能够让孩子活得愉快,也可以让他们活得悲惨。

  许多人认为一个是否乐观,是由于他的思想。这固然不错,但是有的人一动脑筋,总是往消极悲观的方向想法,因而变得退怯消沉。有些人则从乐观积极的方向去著眼,而变得进取上进。因此,问题的关键是为什么有的人总是抱持乐观的思想,另一些人总是消极颓废呢?最近人文心理学家们从研究中得到结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个人的情感和情绪经验,深深地左右他思想的方向。

  就一个经常被责备羞辱、讥笑鄙视、批评谩骂的孩子而言,他的自我观念总是抹不掉“我不好”的阴影。因此,很容易反应出消极思想和嫉妒。比如说,孩子经常被骂道:“你怎么老是不长进!你这蠢蛋,你到底要我说多少遍!”孩子在听到这些刻薄的批评之后,免不了产生满腔愤怒的敌意,再加上“我就是不行”的自我观念,很自然地汇合成为自暴自弃。事实上,父母亲并没有因为他的责备而解决问题,相反的,是在制造更多孩子的心理困扰。

  以苛责辱骂代替指导的父母,其管教方式原本就具有消极的倾向,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一方面受到责骂而形成不好的自我观念,一方面仿同父母亲的暴躁、责备和辱骂别人的侵略性行为,孩子的人格成长也就受到严重的影响。

  孩子的言行举上招惹父母亲的忿怒,是亲子间不可避免的家常事。但是父母亲如何用语言表示忿怒,却深深地影响孩子的精神特质。以抨击孩子来发泄气忿,就会伤及孩子的自尊,有时还会造成亲子间的唇枪舌剑,伤害亲子间的情感。吉诺特举了一个例子说:十岁的莱恩张著嘴吃东西,声音很难听,既不雅又不礼貌。他父亲纠正了好几次,还是依然故我。父亲忿怒地骂道:“你给我滚开饭桌!吃得像猪似的。你知道猪吃东西的德行吗?”莱恩也冲著父亲说:“我知道!是老猪生的。”这种交谈的后果就不堪设想了。反之,如果父亲说:“我觉得你嚼东西的声音怪难听的!”这只是一种事实的表达,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最容易惹引父母忿怒的事情包括:成绩不及格、不诚实、打架、偷窃、不听话等等。父母亲说气话,发脾气打孩子,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父母亲可以用处罚来教导孩子,但它不是发泄你的忿怒,而是一种教导行为。因此你一定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被处罚。接著,孩子一旦改过,就要给他些赞美。

  对待孩子,如果能以谈话的方式代替处罚,那是最好不过。比如说,孩子成绩不及格,父母看到成绩单,怒目责备他“不用功”、“没出息”、“不专心”等等,不但会刺激自己愈发生气,亦会造成孩子的消极态度。如果你说“你成绩不理想,有什么我们可以帮助的没有?”然后展开一番建设性的讨论。这样就形成建设性的谈话气氛。

  孩子的教育,事先教导,要比事后责备或纠正来得好。这个原则,可以使孩子建立初期的信心,从而建立乐观的态度。比如说,你带孩子拜访亲友,就应该先给孩子一个学习礼貌的机会。让孩子做做角色扮演的活动,不但有趣,而且可以避免被父母申斥或批评的机会。这一来孩子的自信和乐观就得到伸展。

  孩子的功课一定要养成预习的习惯。这样有助于次日听讲的效果,获得教师的赞美,也孕育了学习的信心。孩子的学习行为不断获得赞美,就能引发自动学习的喜悦和兴趣,而亲子之间气氛也就变得和谐。

  亲子间的紧张气氛,总是在父母亲不满意孩子的行为表现时,如决提般出现。特别是孩子已长大到应当懂事,而又表现得令父母失望时,最为严重。但是,我要提醒父母亲一句话:孩子未长大之前,你曾教孩子些什么?

  基于这个原则,孩子越小越需注意教导,举凡诚实、做家事、关怀别人、责任等等,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慈爱的态度点点滴滴告诉他,以耐心的语词指导他。这些耳提面命和平常的指导,配合自己剑及履及的实践身教,在孩子心中渐渐孕育出来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判断能力。这些平常的耐心教诲,创造了孩子心智的成长,也创造了亲子间的和谐关系。

  许多父母亲平常疏于指导管教,又错解自由学习和开放教育的本义,一切听由孩子任性。生活规范和待人处事未能立即好好加以指导,到了青少年阶段,因为道德观念没有建立起来,造成所谓“道德良心的虚弱”,那时想要教导孩子就不免困难。而亲子间的关系和交谈气氛,也就在因为爱子心切而严厉抨击与责难下,严重地受到破坏。

  无论孩子发生什么问题,交谈的气氛一定要保持和谐,这样才有助于孩子乐于改过自新和积极向上。兹建议保持良好交谈气氛的原则如次:

  (1)赞美和批评孩子,必须针对事,而不是对人。这样容易被接受,也比较能够保持和谐愉快的气氛,及产生鼓励的效果。

  (2)你可以责备孩子,发一顿脾气,给他一个处罚(不宜用体罚),但要让孩子知道他错在那里。当他改正的时候,你要对他的正确行为加以赞美与鼓励。

  (3)当他优伤或受挫折时,你要有接纳他倾诉的雅量。事情过后,自然雨过天晴。切忌在孩子受挫折与优伤时训斥孩子。

  (4)孩子很需要跟你有个愉快的谈吐。跟孩子愈多的愉快的谈吐,他愈能吸收欢悦的态度。

  (5)跟孩子讨论事情时,最后记得要从积极面去看问题,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朝气和活力。

  欢乐与喜悦的心增,使一个人拥有朝气和信心,它是人生旅途中的幸运之神。乐观的人无不积极进取,逢凶化吉。乐观是孩子顺利成长的守护神,它大部分来自父母亲的调教与陶冶。

  克服焦虑和消沉

  焦虑使一个人无法发挥他的才能,并引起身心的不适。相反的,神情轻松则能引发一个人神清志爽,积极创造。然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变动太快,生活压力很大,竞争日趋剧烈。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懂得克服焦虑。

  在国小阶段,大部分的孩子感受不到焦虑,但到了国中阶段,随著功课的加重,升学的压力,开始感到沉重的精神压力。有些孩子由于生长在不健全的家庭,或者父母亲的错误教育,已经饱受焦虑的摧残。

  焦虑由紧张而起。当我们生活的情境有了改变,欲望得不到满足,受到强烈的挫折和打击,就会产生紧张,这是十分正常的事。但若紧张迟迟不能消除,变成伴随在日常生活的情绪反应,那就转变成焦虑了。适度的紧张,可以使一个人更专注于工作,激发其努力向上。但若变成一种焦虑的习惯情绪,就对自己有害了。

  一个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原因很多,有些是因为生理上化学化泌的不平衡所引起,有些是因性的,是个人长期受到压抑而引起。但根据一般的看法,由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可能性较多。也就是说,孩子如果长期受到严苛的管教、压抑或虐待,就容易产生焦虑的性格。正因为如此,父母亲一定要给予孩子一些轻松的休闲活动,平常不要给予长期的紧张和压力。比如说,孩子做错了事,你当然可以责罚他,但如果责罚过了还要胁孩子说:“…

《父母之爱 第一篇 培养健全的精神力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