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不动的地方了,「发真如用」,由这里发出真如的作用,以善巧之慧度化众生是第九「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修大乘法的菩萨,「从此已往」,修过来了,没有阻隔的地方,「修习毕功」,功行修成了、完毕了,「功德圆满」,因功果德圆满无亏,「亦目此地,名修习位」,在名目上,这个地方还叫修习位,「慈阴妙云」,自此以后更宜慈悲之法云「覆涅槃海」,说法如雨,现身如云,是第十「名法云地」。以下第五明等觉。
等觉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如来逆流」,如来是逆着潮流而行,是倒驾慈航,为接引众生,「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菩萨顺行到家了,「觉际入交」,菩萨与佛的知觉相等,「名为等觉」,分证位至此为止。以下六究竟转依号。
妙觉
阿难。从干慧心。至等觉已。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成无上道。
「从干慧心,至等觉已」,从干慧心是光有智慧没有修行,指未与初信法流水接;等觉心中名干慧地,是五住初干,尚有一品微细无明,未与妙觉法流水接;初名心后称地,初是理具,后乃修成,因理具而修,修成其理具,是故初后俱称干慧也,「是觉始获金刚心中,初干慧地」,所谓初心究竟二不别者,所言金刚心,不是干慧地,才称金刚心,在干慧心亦名金刚心。前文佛示阿难是名金刚王宝觉,观音自陈金刚三昧,丈殊宣说金刚王如幻不思议,据此则知,初后唯一金刚心,「如是重重单复十二,方尽妙觉」,方尽五住无明,而登妙觉「成无上道」,单复十二者,单七复五,单是干、暖、顶、忍、世、等、妙七位,复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位,其中单复合之总成十二,故谓重重以下合结诸位次由三行而成,又分为三,先总以止观结。
修证总结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他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
「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这是总结以上修证由始干慧终至妙觉诸地,皆以如来藏中金刚观察之智,照藏性之理,从性起修,修即无修,无修之修是名幻修,修如幻,证亦如幻,「如幻十种深喻」,幻有十喻,即幻人、阳焰、水月、空华、谷响、干城、梦、影、像、化,「奢摩他中」,奢摩他是止,「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毗婆舍那此云观,以如幻修证,亦云清净修证,是一心三止、一心三观,不分渐次圆妙止观,故称全性起修、全性成证,「渐次深入」,即而常六故云渐次、六而常即故云深入。下再正以三行结。
阿难。如是皆以三增进故。善能成就五十五位真菩提路。
三增进是三谛之理,真谛证初果圣人、由俗谛从空出假度化众生、悟中谛开佛知见,三止是体真止、方便随缘上、息二边分别止,三观是空、假、中三观,阿难!三谛之理这都是修行的方法,能成就五十五个圣位真菩提路。以下第三以邪正结。
菩提是智德、涅槃是断德,智德是明白佛法、断德是把一切习气毛病都断尽了,真菩提路就是真实的成佛的这条道路。
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是以邪正结成,一知圆顿止观,性修不二,名为正观,否则为邪;二知六而常即,不生退屈,即而常六,不生增慢,名为正观,否则为邪。以下结成经名以彰圆宗、圆体、圆用。圆用又分二,初文殊问。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当何名是经。我及众生云何奉持。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即从座起向佛顶礼,请问经名,若非根本实智,不能彻底承当,所以非文殊菩萨问不可,全经是阿难发起,表权智。以下如来答又分二,初别答五名。
说经名义
佛告文殊师利。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亦名救护亲因。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入徧知海。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
佛告文殊菩萨,「是经名大佛顶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是经名大佛顶」,这三个字,就包罗一切,大是法身德,佛是般若德,由般若才证佛果,顶是修德,世间上一切不相干的事都解脱了,也叫解脱德,「悉怛多般怛啰」,这是十方诸佛的心印,以心印心,这是密言,不能讲,佛佛道同,一代一代向下传,就是这个「悉怛多般怛啰」,「无上宝印」,无上的宝印,「十方如来清净海眼」,眼表一切种智、无上宝印表实相妙理,「亦名救护亲因」,这个名字还得搭救保护至亲的一个因,这里头含着就是佛救阿难尊者离摩登伽女灾难,「度脱阿难,及此会中性比丘尼」,不但救了阿难,连摩登伽女也救了,摩登伽女从那鬼就改邪归正,明白佛法,改为性比丘尼,「得菩提心」,得了佛的心印,「入徧知海」,证入徧知之果海,第二是力用为名,「亦名如来密因修证了义」,也可说是如来秘密的成佛的真因,由这个因起修行,修正无非明了实义,密即如来藏性,以此而修证,故曰修证了义,第二是性修为名,「亦名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大方广就是普徧十方、广徧一切,这个道理不可思议就称为妙,妙莲华王即佛顶之妙法,以取莲花做喻,花果同时,有花就有果,就名为花果同时之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十方佛都由这个经生出来,能生佛的就称为佛母,这个经就是生佛之母,「十方佛母陀罗尼咒」就是总持之咒,第四是以显密为名,「亦名灌顶章句,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亦名灌顶章句四字,灌顶表古时帝王传位于太子,就要行这个灌顶礼,佛也是如此,后补佛就如同灌顶礼一样,「诸菩萨万行首楞严」一句表显证之用,就是一切大菩萨行种种的修行,首楞严是坚固永远不坏,把这种道理修成了,无始无终,永远没有销灭的时候、没有破坏的时候,表一切法究竟坚固,第五是以因果立名。以下是总答奉持。
如当奉持
奉持只是取此经义会归自己。以下是经家叙益。
精研七趣
说是语已。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兼闻此经。了义名目。顿悟禅那。修进圣位。增上妙理。心虑虚凝。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
佛把五种经名说完之后,「即时阿难及诸大众得蒙如来开示密印般怛啰义」,阿难及大众得到佛慈悲开示秘密的印证,「兼闻此经了义名目」,兼闻此经之名目,「顿悟禅那」,明白了顿悟禅那的了义道理,「修进圣位,增上妙理」,知道修行增进圣位的妙义,「心处虚凝」,这时阿难给诸大众心里的观虑、考虑,就不是拥塞不通了,得虚无的凝结,所以就叫「心虑虚凝」,皆「断除三界修心,六品微细烦恼」,三界九地共有八十一品思惑,今断欲界一地九品中之前六品,已证二果,这是所获之益。以下当机正请又分二,初赞谢。
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大威德世尊。慈音无遮。善开众生微细沉惑。令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
这段文是阿难赞扬佛德、谢佛恩,对佛表白说,「大威德世尊」,佛有威可畏、有德可仰,为世之所尊,「慈音无遮」,以慈悲的音声,开无遮法筵,「善开众生微细沉惑」,善于开示众生微细沉惑的道理,我们都知道了,「今我今日,身心快然,得大饶益」,能令我等今日得着身心快然的利益。以下陈疑又分三,初总疑真不容妄。
世尊。若此妙名直净妙心。本来徧圆。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本元真如。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
「世尊!若此妙名真净妙心,本来徧圆」,设若此不可思议的心里头明明白白的真实清净的心,本来普徧圆融无碍、无亏无缺,「如是乃至大地草木,蠕动含灵」,草木是植物、蠕动含灵是动物,是指大地的万物,「本元真如」,本来根本上就是真实的真如之理,这是显性理,「即是如来成佛真体,佛体真实」,本来的都是这一个真性理化生的,佛体既然真实,也就是说,既然一切法皆是佛法,「云何复有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等道」,怎么又有六道众生?所以请问世尊,「此道为复,本来自有?为是众生,妄习生起?」此之六道,还是本来自有,还是众生之虚妄习气所生起的?以下二别地狱同别。
世譬。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淫欲。妄言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燃。堕无间狱。瑠璃大王。善星比丘。琉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
这段文是持难问疑的地方,「如宝莲香比丘尼」,先是问如是宝莲香比丘尼,她受「持菩萨戒」,不依法修行,她「私行淫欲」,不但不承认错,不求忏悔,她还「妄言行淫」,「非杀非偷」,不是杀、不是偷,无损害人,「无有业报」,就没有业报,「发是语已」,她说完这个话…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