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审实地观察我这个身体与这个世界,统统都是微尘成的,这就称二尘,等是平等,一点差别也没有,世界与人身同是微尘所成的,「本如来藏」,这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里头的变化,人人都有佛性,人自己不要看轻自己、不要大材小用,不要为世界上的名利迷惑了自己成佛的根性,这是人迷惑吃亏的地方,「虚妄发尘」,世界上的虚妄本是如来藏里头发出的尘相,这个人要修行,「尘销智圆」,你把尘相销灭了,这个智慧就圆满了,「成无上道」,我以这个成就,没有高乎其上的道理,「斯为第一」,我以这个为我第一的修行法。
三月光水大
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为水天。教诸菩萨修习水观。入三摩地。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便利。身中旋复。水性一同。见水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我于是时。初成此观。但见其水。未得无身。当为比丘。室中安禅。我有弟子。窥窗观室。唯见清水徧在室中。了无所见。童稚无知。取一瓦砾。投于水内。激水作声。顾盼而去。我出定后。顿觉心痛。如舍利弗。遭违害鬼。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云何今日忽生心痛。将无退夫。尔时童子。捷来我前。说如上事。我则告言。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除去瓦砾。童子奉教。后入定时。还复见水。瓦砾宛然。开门除出。我后出定。身质如初。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方得亡身。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无二无别。今于如来得童真名。预菩萨会。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圆满菩提。斯为第一。
此一段文是月光童子观水大证果,「月光童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他从座起,向佛顶礼,「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对佛说他回忆往昔之时,有一位佛出现于世,「名为水天」,就是水天佛,也可以说水天如来,「教诸菩萨修习水观」,教化诸大菩萨观想这个水,其实修行哪一法都可以成道,「入三摩地」,修水观能可以入正定正受,「观于身中,水性无夺」,观自己身上的水、血脉当然是水性,没有侵夺的,是怎么个理呢?就着地、水、火、风、虚空互不侵夺,先观身上的水,「初从涕唾」,从鼻涕吐的唾沫,这也是水,由这里追穷,「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口中叫津、舌水叫液,这都是属于水,「大小便利」大小便利更是水,「身中旋复」,身中旋转过来复过去,「水性一同」,浑身都是水,「见水身中」,见水在身中,「与世界外浮幢王剎诸香水海」,与世界外那些浮幢王剎、诸香水海,「等无差别」,统统的都是一个水,「我于是时」,我在观水的时候,连身上的水与世界以外的水都成一体,「初成此观」,起初成就这个观想,「但见其水」,单单的见其水,「未得无身」,这个身体还没化成水,身还是身、水还是水,就在这个时候,「当为比丘」,当时我是比丘,「室中安禅」,我在房室之中用观水工夫安心坐禅,「我有弟子」,我有一位徒弟,「窥窗观室」,从窗外往里看,「唯见清水徧在室中」,唯独看见清水徧在房屋之中,其余的东西看不见,他「童稚无知」,小孩子没有知识,「取一瓦砾」,取一片瓦砾,从窗外往里头一掷,「投于水内」,投在水里,「激水作声」,水响一声,「顾盼而去」,他看一看就走了,月光童子说「我出定后」,我在禅定之中一出定,「顿觉心痛」,顿然觉着心腹之中疼痛,就如同过去的事情,「如舍利弗,遭违害鬼」,因他有业缘,「遭违害鬼」,也是痛得难过,「我自思惟,今我已得阿罗汉道」,今我自己思惟已经证得阿罗汉道,「久离病缘」,时间已久了,没有病缘相缠了,「云何今日忽生心痛?」为什么今天我这个心里突然这么疼痛?「将无退失」,我将来这个病好不了了,不能退了,「尔时童子」,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徒弟,「捷来我前」,到我面前来,「说如上事」,对我说如上的事,「我则告言」,我又告诉徒弟,「汝更见水,可即开门,入此水中」,你再见到水,你把门开了,进到水里,「除去瓦砾」,把水里的瓦砾拿出来,「童子奉教」,童子听了奉师父的教训,「后入定时,还复见水」,还是照样看见屋子里头有水,「瓦砾宛然」,瓦片宛然还在,「开门除出」,他听师父的话,开门把它除去,「我后出定,身质如初」,出定以后,身上就没有病了,「逢无量佛,如是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以后又逢无量的佛,以至于山海自在通王如来,他在这时,「方得亡身」,方才得把这个身体离开了,不受身体的累,「与十方界诸香水海,性合真空」,不但身上的水,这个世界上的水,就是十方世界以外诸香水海的水,统统的合在一块,「性合真空」,一切的水都成了真空,真空就是妙有真空,以这个不思议的法,心里不动了,对于这个有法成了妙有了,这才叫真空,「无二无别」,性合真空没有二样了,「今于如来得童真名」,现今我童真入道,「预菩萨会」,我参预在菩萨一块,成为菩萨了,「佛问圆通,我以水性,一味流通」,我观这个水性一味流通,「得无生忍」,因为观水性得无生法忍,「圆满菩提」,证得圆满菩提果,得了大觉的真道,「斯为第一」,我以这个为第一。
四琉璃风大
瑠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观界安立。观世动时。观身动止。观心动念诸动无二。等无差别。我时觉了。此群动性。来无所从。去无所至。十方微尘。颠倒众生。同一虚妄。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所有众生。如一器中。贮百蚊吶。啾啾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逢佛未几。得无生忍。尔时心开。乃见东方不动佛国。为法王子。事十方佛。身心发光。洞彻无碍。佛问圆通。我以观察风力无依。悟菩提心。入三摩地。合十方佛。传一妙心。斯为第一。
这一段文是琉璃光菩萨观风大开悟,「琉璃光法王子,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琉璃光是他的名字,法王子是他的果位,就是菩萨,佛为无上的法王、菩萨为法王之子,他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对着佛表白说,「我忆往昔,经恒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声」,我忆想过去久远之时,经恒沙劫有佛出现于世,名叫无量声,「开示菩萨本觉妙明」,佛说法给这些弟子开导指示,「本觉妙明」,说人要修行得知道自己本有的知觉,根本上的知觉,本有的知觉不是谁给的、也不是炼成的,本觉就是妙明,人人都有知觉,我们都忘了本啦,人都知道世间上的人我是非、富贵贫贱,都知道所知觉的事情,连能知觉都达不到,这个本知觉连能觉、所觉都不用,用本有的知觉,能所双亡,这才现出本知觉来,怎么才叫本觉呢?就是一个妙明,明就是明白,心里头明明白白的,心里头明白是照着事情说,我明白了,本有的明是个妙明,怎么叫妙呢?这个明不是心里所思想到的、也不是拿嘴说到的,心不可思、口不可议,这才是本觉的妙明,我们人把自己的本觉妙明都放弃了,光用所明的事情,眼所见、耳所听,就以这个为明白,这就错了,错了该怎么办呢?错了在世间上受苦,什么苦呢?生死苦,人一生下来就哭、死的时候又哭,哭不是好事,「观此世界,及众生身,皆是妄缘风力所转」,瑶璃光法王子说,我观察世界上-这都是矿物,及诸众生-这是动物,世界也罢、众生也罢,我们现前的举动行为,这都是风的力量,他说在这个时候,我见都是妄缘风力所转,「我于尔时」,就在这个时候,「观界安立」,观界安立不动,「观世动时」,世是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这也是活动的,「观身动止」,人的身体有动的时候、有不动的时候,这也算是动,「观心动念」,人的心没有安静的时候,一个劲的生心动念,「诸动无二」,说到这里一切动都有了,包括在一块说,没有二样,「等无差别」,是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是什么?「我时觉了」,我当时就明白了,明白什么?明白「此群动性」,上边说的一群所发动的性,都是风的力量,风是动性,此群动性是「来无所从,去无所至」,统统都是风性,这个风是个动性,他不从哪里来、也无所去;说来就来、说去就去、说住就住,由这么一看,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旁的,都是虚而不实、妄而不真,这世界与人身、宇宙、山河大地,统统都是虚假的,都靠不住,风无所从来、也无所去,能发动一切万物的摇动,「十方微尘,颠倒众生」这十方的微尘,和世界上一切顚倒的众生,搁在一块说,「同一虚妄」,都是虚妄,人都不知道,哪个是真的?把这假的去了,就成了真的,「如是乃至」,由这个微细处说到这个世界上,「如是乃至三千大千一世界内」,三千为一个小千、三千个小千为一个中千、三千个中千为一个大千,这三千个大千就成了一个世界,总而言之,是算不过来的数,这一个世界之内都是什么?这底下说了一个比喻,要在圣人及诸佛的眼睛一看,就不像我们的眼光一样,「所有众生」,一世界内所有的众生,「如一器中」,就如同一个器皿之中,一说器皿就不是大的东西,如箱子、盒子这些东西,「贮百蛟纳」,蚊子是大的,蚋是小蚝,虫子一类,这个蚊子有声音发出来,「啾啾乱鸣」,啾啾就是小声音,「啾啾乱鸣」,在哪个地方乱鸣?「于分寸中,鼓发狂闹」,这比方三千大千世界诸佛菩萨的眼光一看,就像一个器皿,「于分寸中」,几分几寸的这么大的地方,所以这些小动物-蚊、虻、蛐、虫,啾啾的乱鸣,就在几分几寸的地方,「鼓发狂闹」,鼓动发起狂妄的乱闹,闹闹哄哄的没有秩序,这是怎么回事情呢?这是开了法眼就看见这种事情,我们人有肉眼、天人有天眼、罗汉有慧眼、菩萨有法眼、佛有佛眼,一共是五眼。这…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