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P16

  ..续本文上一页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以空为自。以塞为自。

  

  佛对阿难说,「若必自然」,设若必定有个自然,「自须甄明有自然体」,把他甄别明了,分别明白了,得有个自然的本体,不能说一句空话就算了,「汝且观此妙明见中」,你且观察观察,我给你说的这个妙明的这个见性,妙!是不可思议!心里不能思、口里不能议,这个名字才叫妙;你思想不到、你议论不来,你心里头是个明明白白的,这叫妙明,妙明就是你的见、闻、觉、知的一个性,这个「妙明见中」,我给你说的,让你不思议的这个明明白白的这个见、闻、觉、知之中,你这个地方,我给你说明白了,你不能接受,是「以何为自?」你说这个自然,拿什么东西当自?「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你看这个世间上头,明、暗、空、塞这四相,不是光明的就是黑暗的、不是虚空就是壅塞,就是这种境界,这是佛说的,「此见为复以明为自?以暗为自?」你说自然,以明为自然吶?以黑暗为自然吶?「以空为自?以塞为自?」以空为自然吶?以不空的地方、以壅塞的地方为自然吶?这是问他四个问题,你有没有理由可说?

  

  阿难。若明为自。应不见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应不见塞。如是乃至诸暗等相。以为自者。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云何见明。

  

  佛对阿难解说「若明为自」,你要是拿光明当自然,也说不通,若以光明为自然,「应不见暗」,若是拿光明当做自然之体,得常住不灭,可以说以明为自然之体,应当看不见暗,黑暗来了,暗能夺明,有黑暗,就没有光明了,你怎么拿明为自然的体呢?这不是说不通吗?「若复以空为自体者」,若拿虚空当你这个自然的体,虚空要当了自然的体,「应不见塞」,壅塞的地方就没有虚空了,你以空为自然之体,应当不见塞,你怎么还能见着壅塞的地方?若见着壅塞的地方,你说以空为体就说不通,「如是乃至」,就从这里推算,乃至就是超略之辞,「诸暗等相」,这黑暗的,种种的黑暗相,「以为自者」,拿这个当自然之体,「则于明时,见性断灭」,你拿黑暗的当自己的体,有光明的时候,这个暗性就没有了,就不能见着暗,有明就没有暗,「云何见明?」你怎么还见着明呢?

  

  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

  

  阿难又转过来说,以上佛说自然不对,底下又说因缘,因缘和自然是反对的,其实也不对,「阿难言,必此妙见,性非自然」,听佛这么一说,必定是不可思议看见的这个性体,见性的本体,不是自然,还是我早先跟佛学的因缘就对了,「我今发明,是因缘生,心犹未明,咨询如来,是义云何合因缘性?」阿难说,我今发明这个见性,不是自然的,从因缘上生的,但是我心里还是不明白,咨请如来把这个义理,实实在在的说一说,「是义云何合因缘性?」阿难问佛说,见性不是自然就是因缘了,这个义理怎么能合上因缘性呢?请佛说一说-

  

  佛言。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阿难。若因明有。应不见暗。如因暗有。应不见明。如是乃至因空因塞。同于明暗。

  

  这是佛问他四个问题,佛说这个见性,阿难疑惑自然有的,也不是因着这个、也不是攀缘那个有的,怎么有的呢?他自然就有的,佛给他破除了,他又转过来说,怎么能合因缘性呢?佛就对他说,这个意思我先说出来,大家好往这上头会,佛说「汝言因缘,吾复问汝,汝今因见,见性现前」,你现在因着你眼睛看见的物件,有个对相,对着你的眼睛,你见着了,既是因缘,「吾复问汝」,我再问问你,因着你看见的这个性现在你的前边,说「此见为复因明有见?因暗有见?因空有见?因塞有见?」明、暗、空、塞,这是人的眼睛的对相,不是见明就是见暗、不是空就是不空,这叫做壅塞,这叫塞,这四样你既然说因缘有的,我先说这个因,你是因明、是因暗、是因空、因塞有这个见呢?佛叫阿难,阿难!这四个问题我问问你,「若因明有」,设若是因着明才有见,「应不见暗」,因明你的见体现前,这就是你的见,黑暗的时候,就不明了,就没有见了,没有了见,你怎么还见着暗呢?你怎么说因明有的呢?因明也说不过去;你见着暗就没有明了,你这个体也就没有了,说因明有体不能成立,转过来说,「如因暗有」,说你这个见性,是因着黑暗有的,「应不见明」若因暗有见性,在光明的时候就没有暗了,你这个见所现的这个本体就没有了,就不应当见这个明了,你怎么还见着明呢?底下就不用挨着说,「如是乃至」,乃至是超略之词,「因空因塞,同于明暗」,不用一样一样说。

  

  复次阿难。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见。缘塞有见。阿难。若缘空有。应不见塞。若缘塞有。应不见空。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

  

  上边说完了因,底下还要说缘,这因缘是两个意思,因比如种子、缘是外边的助缘,指着对方说-所缘的境界,「此见又复缘明有见?缘暗有见?缘空有地?缘塞有见?」也是四个问题啊,是缘什么有的?是什么帮助有的?你说一说,阿难!「若缘空有」,若是空的助缘有的,「应不见塞」,塞就没有见的体了,「若缘塞有」,若说攀缘的这个塞相有了见,「应不见空」,空也就见不着了,为什么还见着空呢?若是见着空,就不是因壅塞的地方有的,「如是乃至缘明缘暗,同于空塞」,这是一样啰,不用挨着说了。

  

  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这个地方才显出来,也不是因明、也不是因暗、也不是因空、也不是因塞,怎么有的呢?「当知如是精觉妙明,非因非缘,亦非自然,非不自然,无非不非,无是非是,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地方佛给他说开了,说你说的那些全不对,「当知如是」,说你应当知道如就是、不如就不是,就是这么句话,「当知如是」,是什么呢?这又勉强点出来了,「精觉妙明」,精是精纯不杂,说这个东西很精致,一点杂样也没有,纯粹的,叫精纯、精致,觉呢?就是知觉,在印度,佛说的话就叫般若,精纯不杂、一尘不染这就是解脱德;纯粹的知觉,他一尘不染,叫般若德,明白了这个精纯不杂,是什么精纯不杂?你那个知觉不要参杂,你看我们人的知觉,大家想一想,会心想一想,哪个人不参杂?你这个知觉参杂多少东西?这一天想多少东西、想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参杂,大家要知道,佛法就是一个心法啊!不是还有个什么东西叫佛法,佛者,觉也,就是个知觉,哪个人没有知觉?我们人的知觉都用杂乱了、用错了,自个儿把自个儿迷惑了,这怨谁啊?说到不精啊,人可不错啊!学问也好,不精啊!就是不纯粹,有参杂,我们这个人心里参杂什么?参杂世界上声色货利、荣辱得失、成败利害,就是这十二个字都包括了,这是人心里头参杂的,连我也在内,哪个人没有呢?我要没有,我也就成佛了,我告诉你说吧!大家这个地方要注意啊!这是结构的地方,就比如盖房子,前边预备材料,材料预备完了,好做下一步的安排,脱梁、抱柱啊,都把他安排好了,这个地方得要向一块安排,房子要成了,画龙点睛,就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说「当知如是」,其实如是这两个字就对了,什么叫如是?如,各如本位,什么就是什么,又是起个名字,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对、那个又不对,人我是非,弄了一肚子烦恼,回头什么也得不到,像我这个岁数,不久一瞪眼就完了,什么也落不着,人人都如此,哪个人免了呢?

  

  佛告诉人,就是让人认得自己有一个不生不死的,从来也没生过、从来也没死过,人人都不认得,佛可怜人啊,在世界上,人一生下来就哭,哪个小孩生下来不哭?哪个人死,谁家不哭啊?这个苦恼事很多,不知道所以然,因什么你这么苦呢?佛出世就为说这个,把这个道理给人说明白了,就因为你那个心用错了,心是什么?心就是个知觉、就是个明白,就是我明白了,你明白没明白自己,你是明白世间上那个成败利害,你是明白那个,你哪明白你自己这个明白呢?你明白自己的明白不就对了吗?哪个人不明白?哪个人认得自己的明白?大家想一想,连我也在内啊!你看我说的这么响啊!你们一会儿就忘了,「当知如是」,如就是本位,自己不住本位,这底下又解释,「精觉妙明」,明白就是了,不是你那个明白,这个明白得要精,别杂乱!别杂乱你这个明白,道理就在这儿!你不是明白了吗?你要明白所有的事情,你就糊涂了,就没明白!哪个人能够认识自己这个本有的明白?都不认得啊!所以,这个地方都在世间上受苦了,不管男女老幼、富贵贫贱,一样受苦,生的时候苦,死的时候还得苦,这二种苦都脱不过的,平常有病,唉呀哼声的还不算,就是这二种就够受的,人都怕这个,都怕苦,苦不是好事。所以,佛在这个地方,全明白了,都给说破了,底下就指出来了,如是,如能是,如就是事实,这底下还得解释,要不就还不明白,「精觉妙明」,精纯不杂,什么不杂呢?才刚说的,就是你的知觉明白,不参杂旁的东西,这还不是现成的事情,不用求人吶!求张三、求李四,不是那个事情,求自个儿,你要明白了,哪一天不都明白,你明白都是参杂啊!弄错了!精啊!你得精纯,什么东西精纯?你那个明白要纯纯粹粹的、别参杂旁的,这都叫精,底下呢?这个精要觉啊,你觉悟啊,你觉悟自己啊,这个精就是解脱德,撂下一切,精纯了,纯粹的就是我这个明白,这个地方就叫解脱了,哪一样也沾不上了,我们人都被名利栓住了,哪个人…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