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天看见的都是所见,眼见的灯,没有灯,看见黑暗的这个见,见着种种形相,宇宙、山河、大地、虚空都见着了,这叫所见,眼睛所看见的,人都迷在所见上,岂不知自己对付了自己了!你别说本见,连能见都不知道,拿着能见迷惑所看见的,所以自己这个能见都背负了,自己就不承认自己了,何况那个本有的知见呢?更不知道了。
佛讲这个道理,并没有旁的特别叫佛法,统统都告诉人要自己认识自己,就是这个道理,你要认识自己了,你就成佛;你要不认识自己,就是世间上普通的人,就是凡夫众生,这种道理大家要不研究,自己就冤枉自己了,不是冤枉谁啊!这个见要把他弄清楚了,怎么叫能见?眼前你看见的是你所见,谁看见的?有一个能看见的,你要没有能看见的,虽有东西,不行了,能看见的没有了,瞪着眼什么也见不着了。就因这个所见,把这个能见迷住了,能见迷在所见上,自己就不知自己还有个本有的知见,就背负了。佛正式告诉,让人要认得自己本有的知见,就是这么一句话,显这个见性非见,显出人的本有的见性,非是所见、非是能见,大家要把所见、能见看开了、看破了,本有的知见就现出来了。因为人迷的太深,佛说了十番,说一样不明白再说一样,再不明白又说一样,这是说到第九样上,这个地方,不用说旁的,把这十番辨见都能记清楚了,自己请一部蕅益大师注解的「楞严经」,看一看就能了然,再有个人解释,引这个路,自个儿就会用功、会看了,自己要想用功,还得要请一部蕅益大师注解的「楞严经」。说「见性非见」,说这个能见、所见不是见性,本有的见才叫见性,这是说这个题目。佛上面说,见性也非是自然的、也非是因缘的,所以阿难尊者疑惑,问佛,阿难想起来,佛早先给我们讲过,「阿难白佛言」,阿难对佛表白言说,「世尊,必妙觉性」,佛说的这个话,必定这个妙觉性,什么叫妙觉性?说人本有的知觉-本觉,什么叫妙?不是你思想到的、不是议论到的,不可思议-不可心思、不可口议,把这个心思、口议的这些病都去掉,剩下的就是一个妙觉、就是一个妙性,也就是见性,「必妙觉性」,必定是不思议的这个觉性,见、闻、齅、尝、觉、知都可以说,到这个地方也可以说见性、也可以说觉性,他没有知觉,你怎么能见着呢?见、闻、齅、尝、觉、知这六样,说哪一个都行,正式的是发明这个见性,这个地方是阿难问的话,「必妙觉性」佛说这必定的、不可思议的人知觉的天性,「非因非缘」,头回你还说非自然,这又说非因非缘,说到这儿,这是他的疑惑啊,「世尊,云何常与比丘,宣说见性具四种缘?」阿难问佛,佛早先说过,与自己说的违背,是不是?世尊,若一定也不是因、也不是缘,佛为什么早先说过,「世尊,云何常与比丘?」不是你说一回两回啊,你常常的给四众人: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众弟子,你给演说,我在跟前一样听见,宣说这个见性具四种因缘,哪四种因缘呢?「所谓因空」,因为有虚空才见;没有虚空向哪儿见?「因明」,因外头明亮;「因心」,还得有心;「因眼」,还得有眼,有这四种缘才能看见,这是阿难记住了,也是佛当初说的,说「是义云何?」这种义理佛怎么讲呢?这不都是因缘吗?现在佛又说因缘不对,这是怎么回事呢?
佛言。阿难。我说世间诸因缘相。非第一义。阿难。吾复问汝。诸世间人。说我能见。云何名见。云何不见。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
这是阿难尊者引出佛往昔说的因缘,这个地方佛对他说,「我说世间诸因缘相」,往昔我说的是因人示教、随情说法,你们那时候还在人情凡夫的思想里头,那是世间上的因缘相,那是学佛初入门的一个境界,「非第一义」,不是佛法到了第一义谛上,究竟真实的道理归在第一义谛,这是究竟的佛法,你别拿着初入门的佛法,当做究竟的佛法,那就错了,这个见性决定不是因缘,「阿难,吾复问汝」,佛这时候一定现出个见性不是因缘,佛给他说出个证据来,说阿难!「吾复问汝」,我再问问你,「诸世间人,说我能见」,这是世间人普通的言语,说我能看见,这句话谁都会说,说「云何名见?云何不见?」佛问他两个问题,说世间人开口都会说我能见、你能见,你说一说,怎么就叫见?怎么就叫不见?你把这个见、把这个不见说清楚了,「阿难言」,阿难觉着这还不容易吗?见、不见,这还不好分别吗?阿难对佛回答说,「世人因于日月灯光,见种种相,名之为见」,阿难对佛说,世人因于日月灯光,就见种种的形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则不能见」,这是阿难理直气壮回答佛的话,设若没有这日月灯光,什么相也看不见了,他说到这里,佛叫一声-
阿难。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如是则知。二俱名见。云何不见。
佛顺着阿难说,「若无明时」,若没有光明的时候,「名不见者」,这个名字就叫不见,这个不见没有两样,「应不见暗」,若没有光明,那就叫不见,若是不见,又怎么还见着黑暗?若依着你阿难说,没有光明的时候名字就叫不见,若不见一切都不见,怎么还见着黑呢?应当见不着黑暗就对了,这才叫一不见一切都不见,「若必见暗」,若没有灯光的时候,设若还能见着黑暗,「此但与明,云何无见?」这话说的很硬啊,这可以单单的说没有光明,你哪好说是没有见?没有光明你还见着黑暗,你拿着光明、黑暗论见、不见,你这是大错,「阿难,若在暗时,不见明故,名为不见」,这是佛给他说个比例,叫一声阿难!若在黑暗的时候,不见明的原故,这名字就叫不见,若这么的,「今在明时,不见暗相,还名不见」,现在我和你都在光明的时候,看不见黑暗的相,还得叫不见才对,「如是二相,俱名不见」,你看这两种相,都可以叫不见,明时不见暗得叫不见,暗时不见明也得叫不见,这不是来回一般远吗?「若复二相,自相陵夺」,设若还是明相与暗相,明来夺暗、暗来夺明,若还是这么回事,「非汝见性于中暂无」,这句话说的有多么结实!不是你那个见性在此明暗之中暂时就没有了,暂时的功夫也不能没有,他是永远常在的,「如是则知,二俱名见」,若这么一说,见明的时候可以叫见、见暗的时候也可以叫见,「云何不见?」你怎么说不见呢?
是故阿难。汝今当知。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暗之时。见非是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四义成就。汝复应知。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及和合相。汝等声闻。狭劣无识。不能通达清净实相。吾今诲汝。当善思惟。无得疲怠。妙菩提路。
佛告诉阿难说,「见明之时」,你可知道,这就给他分别开了,「见非是明」,这话说的多清楚,你看见明的时候,这个见不是明,这个明是对着见的相,光明之相-明、暗、通、塞这都是形相,说「见明之时,见非是明」,见不是明,他是一个知见的见,他是能见,这不是所见的那个明相,「见暗之时,见非是暗」,你看见黑暗的时候,你看见的那个见,他可不是黑暗,「见空之时,见非是空」,你看见虚空,那个能见不是虚空,「见塞之时,见非是塞」,你见着壅塞的时候,能见不是壅塞,见与明、暗、空、塞大不相同,「四义成就」,这四样你能够承认了,这四样就成就了;这里头还有比较深的,这四样你分开了,一个能见、一个所见,能见就是这一个见,所见的明、暗、空、塞这四相,这是所看见的,这是你承认的,这四义成就了,这个见不是明、不是暗、不是空、不是塞,这个地方你知道了,底下又说,「汝复应知」,你还要知道,「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明、暗、空、塞的时候,见不是明、暗、空、塞,这是个能见对着所见,能看见的那个见,不是外边明、暗、空、塞这四种形相,这个地方容易明白,这是个对待法,「汝复应知」,你还得要知道究竟的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你见着能见、所见的时候,这个见非是见,这个见,上头这个见是本有的见,非是能见、所见的那个见,这个道理在这个地方要记住,「见见之时」,你见明、见暗那是相,这是个能见明、能见暗,这个地方这个见,你本有的见,见着能见、所见的时候,这个时候「见见之时」,本见见着能见、所见的时候,「见非是见」,这个本见也不是能见、也不是所见,这地方又说,「见犹离见」,本见离开能见、所见,「见不能及」,所见达不到本见,「云何复说因缘自然」呢?那更差的太远了,你还说因着什么见?缘着什么见?自然的见?这都错了,「及和合相」,还说些和合相,明、暗、空、塞合在一块,怎么个见法?这统统都错了,说「汝等声闻」,像你这种声闻的根性,人家说什么声,你拿耳朵听见,你都记住,你不悟这个真理,「狭劣无识!」你那个知识太狭窄了、太陋劣了,一点正经的认识也没有啊!「不能通达清净实相」,你哪能通达清清净净的、真实的这个真相呢?「吾今诲汝」,我现今教诲你,「当善思惟」,你应当善于思想思想、思维思维,不要马马虎虎的,人家也说、你也说,说完了,你也不知怎么回事情,自个儿把自个儿耽误了,所以我告诉你这个道理,「无得疲怠」,你得用心别再疲劳懈怠了,「妙菩提路」,要紧就在这儿,菩提这两个字翻觉道,妙是不可思议的,不可思议的这个知觉的这条道路,在这个地方要明白。
二种妄见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世尊。为我等辈。宣说因缘…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