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这些人所见五色的圆影,是比方一个人的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五样都是影子,不是你那个眼睛看见那个真正的灯火的光,光上起的影子,我们的天性好比是灯光,灯光起了五色的圆影,好比病人眼上见的虚妄环境,不是真的,「彼见圆影」,佛对大众及阿难说,你们见着这个圆影是哪来的?是「眚妄所生」,是眼上有病生出来的,「此众同分,所现不祥」,这是前边也讲过,说如同人心不好,众业所成,看着天上日蚀、月蚀,或者是种种不祥之气,这都是见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大众都是同样的,各有一分子,都见日月星辰特别不祥之兆,「同见业中,瘴恶所起」,统统都是见业,眼睛的动作之中是「瘴思所起」,瘴恶是病中的障碍,恶就是恶因、恶缘、恶果、恶报所集的,由这上头起来的,「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不祥之兆从哪里来的呢?好比人的眼光不同,都是凡夫,都是肉眼凡胎,俗语说「俱是无始」,你说这东西从哪里来的?佛法说无始,没有头,怎么个理呢?他说这个理是个圆理,哪面要说头都是头,好比一个圆球,你说哪边算头,说头都是头,你找不出头来,佛说法说这个理也是个圆的,他不是扯长的,哪个是头?你找不出头来,这个地方叫无始,从没有头的那个地方算,见上起的虚妄所生,所以佛说人在世间受种种的烦恼痛苦,是从哪里来的?哪个人没有烦恼呢?哪个人没有痛苦呢?「俱是无始见妄所生」,是知见上不真,这个知见仍然还在,成了虚妄不实了,见妄,见上妄知妄见,这个见、闻、觉、知搁在一块用,这个见闻不实在了,自个儿没看明白,打这里头生出苦恼,这苦不是无故的谁还给你苦受,拿这个一比例-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
拿这个比例阎浮提,阎浮提就是翻南瞻部洲,这是一个部洲的一个名字,叫南阎浮提,「例阎浮提」,阎浮这两个字翻堪忍,人人都有痛苦,都还能可以忍耐,可以堪忍的意思,「例阎浮提三千洲中」,这阎浮提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里头大洲有三千,一个洲里头有多少国,我们这里也算一个洲,这个世界比这个还有无量无边的境界,「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娑婆这两个字正式的翻,也翻堪忍,我们这个阎浮提的人能可以受世间上的这些苦,大家都承认生苦、老苦、病苦、死苦,人一生下来就哭,这就叫苦,老了腿脚不随也是苦,病苦,谁敢说没有病?死,更苦,哪个人不怕死?但四样谁免得了呢?另外,还生出来四样,爱别离苦,亲爱的父母、儿女、夫妻死一个,你看苦不苦?谁保得住呢?怨憎会苦,你和他不对心思,还离不开,弟兄不和,你说东、他说西,也得受着、忍着,这也是苦,这叫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你求士、农、工、商,求哪一样?没得到,没成就,也是苦;最后,五蕴炽盛苦,这五蕴是人人离不开的,一天非用不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这身体是有形有相的,他不能独立,这叫色蕴,蕴是自个儿积累的,生生世世积成的,需要衣、食、住帮忙,没有吃的、穿的、住的就不能活着,哪个人不为这三样奔忙?衣、食、住!色、受!想!你一天要衣、食、住从哪里来的呢?你得想主意,色,受、想,光想也不行,这东西不能来啊!吃的穿的哪来的?你得实行实做,你得去行,人家行,你不行吗?将来拿着锄头不知道怎么整地,这能行吗?不能行!你得怎么办呢?识!得学一种知识,所以小孩生下来就得入学堂,这还不错,还有个学堂学,学什么呢?为了衣、食、住,吃的、穿的、住的,这东西没有不能生活啊!这还有闲的时候吗?你没有好时候啦!这都是痛苦,所以就有八苦交煎,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五蕴炽盛就像火烧的那么难过,人都成了习惯性了,你上哪比呢?不说向旁处比,你向天上人比,思衣得衣、思食得食,到时候也穿衣服也吃饭,到时候就来,这还是天上人,你若到了佛国,哪样都是现成的,你不用思想都是现成的。所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堪忍,人人都是受够了苦,我今年都八十五岁了,我还怕死,谁愿意死呢?岂不知活着还不算受罪,他还觉得还是怕死,走路要人搀,吃饭吃不多,哪一样都不如人了,这苦就快到了,这是说八苦交煎。我们这里叫娑婆,娑婆世界,我们人从小生下来,眼睛就这么看、这么学的,也不以为苦了,岂不知都在苦里头,哪个人没有苦?你亲爱的亲戚、朋友,和亲爱的儿女、亲爱夫妻、亲爱的弟兄,到死了以后,就有痛苦,你上哪儿去诉这个冤呢?你心思心思!哪个人轮到身上不得受?到了身上你就得受!你要到了天堂,那时间就长了,还得有离别之苦,天界的寿命都多少万年,我们人的寿命活到七、八十岁就了不起了,到时候,走不动了,这不是苦是什么呢?你心思心思!所以,这叫娑婆世界,佛看见人苦,可怜人苦,佛就告诉人别受这个迷惑了。
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
还有十方诸有漏的世界,有漏就是堕落,越堕落越苦,人做了不善业,转生畜生道或是地狱、饿鬼道,一层比一层苦,这是说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不但我们这个世界,「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凡有生命的都叫众生,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
根本上「同是觉明」,哪个人没有知觉?哪个人不明白?见、闻、齅、尝、觉、知,明明白白的,人人都具足,人人都不能保守,怎么个理呢?都随着环境转了,天天这个心不能闲着,他闲着不行,衣、食、住哪来的呢?就为衣、食、住压迫着,这东西厉害啊!忧得忧失,你说我这会儿发大财了,发了大财也有苦恼,你就不能保存,你保存住了,你儿孙也不能给你保存,你心思这种苦恼有多大?危险有多大呢?所以忧得忧失,「并洎十方诸有漏国」,这都叫有漏国,要是成了圣人那叫无漏的国,到了圣人的果位是永远常在,「及诸众生」,这些众生同是「觉明无漏」,根本上都有佛性-性觉妙明、本觉本明,本有的知觉、本有的明白,这是无漏的妙心,不能漏落、不能堕落,怎么还有堕落呢?
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人的妄见、妄闻、妄觉、妄知,怎么叫妄?有三种分别:本见、本闻、本觉、本知,能见、能闻、能觉、能知,所见、所闻、所觉、所知,简单说,本、能、所,你照一样说代表六样,就说这个觉吧,「同是觉明无漏妙心」,什么是觉明无漏的妙心?这个地方最要紧,得多说几句话,统统都是,都是什么?知觉、明白,哪个人没有知觉?哪个人不明白?都是觉明无漏的妙心,你得没有欲漏,你心里一起了妄想,一起了欲望的心了,这是想漏,你上哪想就向哪儿漏;说无漏,人根本上就没有欲漏,他怎么有了漏呢?他都被环境迷惑,眼见功名富贵,自己困苦不堪,你不是心里头有这个思想吗?人人都如此,所以,就随着环境漏了下去,根本上同是觉明,不是一个人,只要是有知觉的,不但是人类富贵、贫贱的分别,就是物类,都有知觉,都用错了!越错越错,一错到底!除非佛出世度化,「同是觉明无漏妙心」,没有堕落下去,是个妙心,我们人人都有妙心,都不能用,怎么叫妙心不能用?你假比这个人,你前事不思后事不想,这就是一个妙,心就是人的知觉,你看我们这个人,哪个时候没有所知所觉?统统都考虑这些事情,这还是正悟,还有不正悟的事情,他也是虑,这就把这个觉明无漏的妙心就失了,「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发出见、闻、觉、知虚妄的病缘,就是所见、所闻、所觉、所知,他出了虚妄的这个病缘,病就是不好受的事情,这叫病。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所以人在世间上有生有灭、有得有失,和合,上边这个和字是参和在一块,第二个合字是凑合在一块,有参和的、有凑合的,所以「和合妄生」,本没有生,以着为生;「和合妄死」,本没有死,以着为死,这是自己都错认了,这怎么办呢?佛告诉远离的法子。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你能离开这个和合缘及不和合,和是参和在一块,合是凑合在一块、合并在一块,这都是「和合妄生」,死,说是一切的死因,「和合妄死」,不应当死的死、不应当生的生,这都叫虚妄,随着事情就转了,怎么办呢?「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你能远离开诸和合的缘,不和合的这个缘也离开了,「则复灭除诸生死因」,这就灭除了生了死、死了生的这个因,有因就有缘、有缘就有果、有果就有报,因缘果报是不能离的,这是这么一个道理,「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怎么得不生不灭呢?能离苦得乐呢?没有一些个痛苦呢?说「圆满菩提」,你得证到菩提-佛的果位,圆满了佛的果位,到了不生不灭的性,回复了自己不生不灭的性,「清净本心」,这是人清清净净本有的这个心,也不是炼出来的、也不是修出来的,自己别迷惑自己就对了,「本觉常住」,人有根本的一个知觉,人的知觉有本知觉、有所知觉、有能知觉,人都随着所知觉转了,就在世界上妄生妄死,有无量无边的痛苦,你要离开所知所觉,你守着自己的本知本觉,就能离苦得乐,佛说这个道理,后边还有详细的解释。
二种破解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这个地方是第十番破和合及不和合,显这个见性,法尔现证、离过绝非,佛先责阿难的迷惑,说「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你虽然先前参悟这个本觉妙明,本觉-本有的知觉,「性非因缘,非自…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