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里头,就是这么一个明白,这个叫「明心见性」吶!就这一个明白,人人都这一个明白,一个人使唤也是这么大的一个明白,多少万人使唤也是这么一个明白,要不怎么叫妙真如性,你别拿你的分别心心思,就这么大的力量,人人都如此,自个儿不承认,就使唤这么一点,大材小用!因什么大材小用呢?你只拿身体当我,其实靠不住,拿我来讲,跟大家在一起三年、五年还看不出老,你要是离开三年、五年,一旦见面,就不认识了,怎么个理呢?他变了,是随缘不变,不变就有个随缘,「常住妙明,不动周围」,人人都这一个天理,人人统统都是这一个天性,不论富贵贫贱,一点分别也没有,是周遍法界,不光是我们这个世界,在地球上五大洲,这在佛法比,还不如大海水毛头上那一滴水呢!我告诉你说吧!人的知觉的能力大得不得了,要不人人怎么必须要学佛呢?佛者觉也,你把自己的知觉都忘了,人人都有个知觉,这个知觉是无量无边的大,自个儿不承认了,就认这个身体这是我,这就错了,这身体受冷受热就病,到时候不吃饭就饿得不得了,到了时候就要死、到了时候就生,生的时候就哭,谁家小孩生下来不哭?因什么呢?痛苦难过啊!人死的时候不好断气,也是难过,龇牙裂嘴的,你心思心思,哪个人也离不开!所以要想离开生死,你就得要学佛,佛见到世界上人的痛苦,特意示现人身说人的道理,慢慢引导人明白,人人都有成佛之分,你要是成神成仙,这都是妄想,这都靠不住,天上的人到时候也得死,他寿命长,一活几百万年、几百万劫。所以,根据佛经上说,我们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因什么减了呢?一百年减一岁、一百年减一岁,你看减了多少一百年了?早先,我们人千八百丈高呢!这时候我们只有五呎上下高了,再四千年下去,我们人就一呎高了,那时世界就大变了,那时的三灾不是我们现在的三灾,更厉害了,水、火、风大三灾啊!十天半月碰不到一个人,人就一呎来高,碰到就抱头相哭,我怕你死、你怕我死,死了就没有做伴的了,那时候比亲弟兄还亲,到那时候,你也不嫉妒我、我也不嫉妒你,我想要保护你、你想要保护我,我要死了你就没有做伴的了,人的良心一发现,人就长了,一百年长一吋,长到八万四千岁,你算算是多少丈高?几千丈高!释迦佛出世把这个话说明了,你问问哪个人能明白?佛说这个道理是让人自己认得自己,不在世间上吃这种亏了,生死离合,有多少的苦恼,衣、食、住压迫着你,这都是苦恼的事情,人要明白自己,都有成佛之份!
说「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因什么不动?他是个整个的,佛性就是这么的大,没有比他再大的,人人都是一个性,就是自己不认识自己,就是个无形无相的,「不动周圆」,周遍法界、圆融无碍叫妙真如性,这种道理是个真实不虚、不可分别的事情,告诉人不可分别,我们人离了分别,他疑惑没有心了,决不是这么回事,你心里不起分别的时候,仍然还有知觉在,你不分别这个事情了;你清早起来,静坐一坐,你心里没有事情,昨天事情办完了,也没有、也放下了,总也有个三、五分钟安安静静的,你有少就会成多,你说修行人在修什么?把发间上的事撂下,在养这个知觉、养这个心吶!你这个心不再东用西用,你不胡思乱想,那就无量无边的常了,没有不知道的、没有看不见的、没有达不到的地方,这是人人都是现成的,我们人都污染了,自己不认得自己,就像大光明镜子被尘土遮盖住了,就是这么个道理。说是「不动周圆,妙真如性」,他都加个妙字,妙是不可思议的、真实不虚、如如不动,就是一个天性,「性真常中」,这个性是个真实的、常在的,在真常之中,你要求于去来、迷悟生死是了无所得,他是无形无相的,自己的知觉是找不到形相,世间上的事情,色、声、香、味、触、法这六样都能有形相表达,究竟的真心没有形相,就无量无边的大,人人都这么大,不是分开的,你一分我一分,都是这么大,都是这么的用,然而谁还不参杂、谁还碍不着谁,要不怎么说是妙法呢?如果一有分别、一有参杂,这就不妙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就是人的天性,是真实不虚的、常在的,就在真常之中,没有来去生死,「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无所得」,你求于去来、迷悟、生死是了无所得,你要说我求求吧!我去吧!来呀!他没有去来!我们这个身体有来有去,他也没有迷也没有悟,迷悟是人取的名字,是对待法,要没有生哪有死?没有死哪有生?这都是对待法,你要求这个,这都是对待,没有!真常之中,真如的性里头名字叫如来藏,互相包藏,「了无所得」,明明了了的、明明白白的,毫无所得,这都是自己的天性,不生不死,永远也不生不灭。
五阴
一、色阴
阿难。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阿难。譬如有人。以清净目。观晴明空。唯一晴虚。迥无所有。其人无故。不动目睛。瞪以发劳。则于虚空别见狂华。复有一切狂乱非相。色阴当知亦复如是。
这是解释五阴本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就在五阴的性上发明,与如来藏有什么相干呢?所以在性上论,他是一体,这是一个征起总名,佛对阿难说,这五阴本是世间上凡夫法,「云何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常常讲,这地方还有初听的,所以不怕絮絮,听来听去听熟了,打这里就能开悟啊!五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阴阳的阴,念阴(音映),阴就是一个遮盖之意,把他遮上了、盖上了,遮上什么、盖上什么呢?五阴就是五种遮盖之意,把人人本有之佛性遮住,我们人谁能认得自己的本性呢?每天举动行为,无非都是一性所为,诸佛菩萨、三恶道众生连同我们世间上的人,统统都是一性所生,要分开这个相有五种执着,叫五阴,要把执着性撂下就都是佛性了,就在人的转念之间、认识不认识,你要不认识,你怎么转?转念什么?在这个总题目上必需要多说,不怕人听了烦,就怕你听的不熟,听来听去,听熟了,就在这个名相上就能开悟,耳朵常听、心里常想,不知哪时一触动,喔!原来这叫如来藏!这是叫佛性吶!自然就明白,这个地方不怕烦絮,如果讲到不要紧的文,当然是用不着重述,左说一回、右说一回,说了多少回,不怕多说,就怕少听。这五阴是色、受、想、行、识,人的身上就有五阴,五样就把自己天然的自性就遮住了。色阴就是人的色身,有色身就要享受,受有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这三种,从这里头就发生思想,又产生心和身的行动,究竟认定色、受、想、行、识是真的,这个认识其实也是佛性,色、受、想、行、识都是佛性所成,这是光认名相不认得具体,具体就是佛性。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上九法界有苦有乐、无量无边的众生,统统就是这一个性,这一个性多大呢?无量无边!这个地方得要知道。佛叫一声阿难说,云何这个五阴是凡夫每天所行所用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如来藏是佛法体用的一个大题目,妙真如性是解释如来藏的意思,佛要分开讲二十五圆通都是从这五阴上来的,二十五种圆通这些名词,必得要记住,记住这个总名词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没事的时候要常念,要常常悟这个理,时时念念之中在心里头,不知道哪时候忽然间就开悟了!你要以名词解名词,永远也不会开悟。说到这个要紧的地方,这个名词叫你们听熟了,心里想熟了,想着碰着一言半句就能够开悟!所以,这个地方说云何五阴是凡夫法,怎么就成了本如来藏?因什么叫如来藏?人明白了这个理,一切法都是如来藏,一举一动无处不是如来藏,我常讲如就是不变之体、来就是随缘之用,用里头藏着体、体里头藏着用,体用不二,名字就叫如来藏,就按这个意思立这个名词,让人依这个名词会悟这个理,底下说妙真如性,都在这个妙字上,妙怎么讲?常讲、常听,也不怕熟,妙者,就是不可思议,不是你心里头思想到的、不是拿嘴能议论出来的,所以,佛说法四十九年,他不是议论吗?他也是打思想上往外说,得贴乎人情,人的心理的思想,然而加一个妙字,这个妙字就是当不可思议讲,不是你心里能思想到的、也不是你拿嘴能议论到的,这个妙就归了真,真如!当然是真实不虚,真实不虚也是假定的名词,这个义理在这个如字上,如是各如本位,这是最要紧的地方,要紧还都在这个如字,佛经一开头「如是我闻」,佛说了四十九年就说这个如字,如字让你常念、让你常想,你这个意思你怎么明白呢?你把这个如字讲开了,慢慢的就能明白了,如字是各如本位,怎么叫各如本位?拿世间上的名称,尊卑、老少、富贵、贫贱、善恶、好丑,一开口就是对待法,你们诸位说哪一种没有对待?高就对着低、来就对着去、好就对着坏、善就对着恶,这统统都不如啊!因什么不如呢?他是对待起来的,我说这些话不是都有对待吗?我说话不怕絮繁,我就恐怕人不明白,多听几回不要紧,你不听自己还得念,念熟了还得念,你得了然是怎么回事啊!所以,要紧的都在这个如字上,如者是各如本位,要如了本位,名字就没有、相也没有了,因什么立名字?有就对着无,是对待而来的,好就对着坏、善就对着恶,这是两面的,没有善怎么显出恶来?没有恶怎么显出善来?没有好怎么显出坏?没有高怎么显出低?没有贫哪能显出富来?他是对待起来的,假藉!有借着无、无借着有,来借着去、去借着来,我说话不怕絮烦,就恐怕人不明白,要紧就在这个地方,如字更要紧,如是如于本位,什么就是什么,你不借着外面的名词就没有说的,佛经上说,你去哪里找佛法?如就是、不如就不是,佛经一开端就是如是这两个字,不论大乘经、小乘经都有如是这两个字,佛说法四十九年有什么用处?就为这一个如字,就怕你不如,世间法是对待起来的,这个如,就没有对待,说「一如一切如,如外无非如,无非如对如」,如也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