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P9

  ..续本文上一页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

  

  阿难代表众生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一切的众生,打没有头的时间上来,把自己迷了,不认得自己了,自己是看见的那个见性,都迷己当了物了,「失于本心」,本心就是见性,心和性不好分,要是分开,勉强着说,性就是体、心就是用,这心性是不能离、体用不能离。拿人的身体来说,有体有用,眼睛用他看到、耳朵用他听声、舌头用他说话、鼻子用他喘气,体用不能离,这都是用;连胳臂带腿,皮、肉、筋、骨合在一块叫一个体,各有各用!毛孔眼还用他出气呢!这是一定的理,各有各用!这个人迷惑了,「迷己为物」,拿身体当自己,把见性不承认了,这地方,指着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迷了自己了,什么叫迷了自己?「迷己为物」,这个身体就是个物,物有生死,见性没有生死、也没有增减;见性没有增减、没有生死就是自己,人人自己不承认,拿他当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了,这不就错了吗?就「失于本心」,你那个见性就是本心、本心就是见性,所以你失于本心,「为物所转」了,你这个心是你的主人,是个主宰,物是你所用的,「为物所转」,你那个见、闻、觉、知那个知觉、那个见性,让你这个身体支使了,因什么支使?拿这个身体当我,一开头,一拍胸脯,我怎么样,差不离就是这么样子了,不是身体、不是我,是什么呢?我常说的,身体是我的,是我的身体,你别拿了他当我,我和我的这太远了,这所以「迷己为物」,拿了自己的见性当了身体了,身体是个物,「失于本心」了,你本来的心就不承认,失迷了,「为物所转」,这句话说的最要紧,连我也在内,我们这个人,哪个人不为物所转?我不吃旁的,我吃好的心里就欢喜;吃不好的我就不愿意,你心思这不是为物所转吗?佛说的这个话丝毫也不错。你说我们人一天想研究研究我这个见性,研究我这个见、闻、觉、知,一共六种:见、闻、齅、尝、觉、知,要说一样就代表六样,这是人自己的天性,自己不认得,他没有生死,生的时候也没生、死的时候也没死,自己要承认生死;像我老了,快该死了,自己要承认了,这不是都在这里摆着吗?还能活多久?自己明知道这样也被他所转,你说有人来说让我死吧,还不愿意死,这是一定的,哪个人还愿意死?为他转了,你要不为他转,没有生死嘛!什么叫生?什么叫死?人的见、闻、觉、知,这个性他没有生灭,这地方得认得,什么叫修行?你要认得见、闻、觉、知,大家要知道,在这上头要常起观念,这才叫修行,你心思还有什么法修行?你自己不承认你的见性,你不承认你的耳根的闻性;你承认眼睛能见,一口气不来,见性离开了,有眼睛瞪着,什么也看不见,耳朵也不能听,这个人自己不搜根,佛说「为物所转」,哪个人不为物所转?我这是给大家讲,我也是为物所转,我告诉你说吧!「故于是中,观大观小」,前边阿难对佛说,在外边看见四天王天这就是观大,到了屋里就观小,这就是「为物所转」,底下转过来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你看佛说的话有多结实,你让物转了你就是凡夫,就是普通人,到时候说生、到时候就死,身体都有生死啦,你承认有生死的身体,你自己拿物当我,我生我死、我露脸我丢人,都认这么一套!都照着身体说,你若能转物,就是把身体转为是我使唤的物,能知道见性是我,这个物使唤瓖了,就得换换样,再去投生,长大了又老,老了又快该死,哪个人也逃不了?人人都承认,哪个人不承认?连我都承认,我研究这个给大家说,你要不承认该怎么办呢?你不承认,时时观念,我这个见、闻、觉、知别乱用、别迷惑,若这么起观念,这就叫修行,你这个见、闻、觉、知的能力就大了,你知道你要被这个身体缚住,这就上当了,佛出世不是有什么法传给人,就叫你自己认得自己说对了。你总在外头看大了、到屋里看小了,「若能转物,则同如来」如来是佛的十种通号的第一通号,乃至第九号是佛,第十号是世尊,普通简单称就是佛,若能转物就同佛一样,你假比诸位今天来听经,这就是自己作的主,怎么知道呢?这个心里头耳朵还要听见,耳朵还要闻一闻,这个理在哪里?就叫作主;若说今天忙一天的工事太多太辛苦了,不去听经,这就让身体把他累住;若说非去听经不可,非研究不可,非把这个理研究到头不可,身体疲乏也要去,这就是你的知觉作主;若说我懒得动,不愿意去听经,你就不能作主,就是这么个道理,「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没有旁的稀奇,你只在转了,转过来就和佛一样。

  

  「身心圆明,不动道场,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这段经文说,你要能一转物,和佛一样,「则同如来,身心圆明」,这个身、这个心,明明了了的,圆满无亏、普遍一切,这个身是指着法身说,法身就是心里的知觉,觉就叫觉性,这个性与心分而不分、不分而分,要勉强分开这个心是用、性是体,人常说某人的性体怎么样,这就是性体,心是体的用,身就是法身-清净法身,怎么叫清净法身呢?我们这个人怎么叫法身?人自己不认得,用错了,人怎么用错的?污染了!一染了就不叫清净,这个道理说从这句话上-「若能转物,则同如来」,「身心圆明」,这个圆当满字讲,普遍一切处,没有不到的地方,是个明明白白的知性,说「不动道场」,怎么成为不动的道场呢?他因大了!没有第二个,这个地方他就独立,往往说的独立,独立你得平等,一样才叫平等,大家都得这么会想,你别认为心在肚子里头,那就错了!肉团的心当然也有知觉,他不是整体的心,那地方也不能说不是心,那是多少万万分之一分子,你承认那一点就是认小弃大,说是「圆明不动道场」,因什么就在这个不动上?因为体大,没有动的余地,一切众生统统就是这么一个性,不同的地方是染,这个性情有好东的、好西的、好南的、好北的,那就不是一样的好了,就不同了,这个天性没有比他再大的,不动的这个道场就是这么讲,说「于一毛端,遍能含受十方国土」,我们人身上的一个毛端是最细了,他能普遍含受十方国土,这话说的人不易信,你拿我们这个人心一想,就没法可信了;十方是没有边际的,十方这些国土都包括无余,大家想想,到这个地方怎么讲?悟这个理就在这个地方悟,怎么个悟法呢?我要一说大家你可得承认,就在这个毛端上,他普遍的还不是让旁的包他,他能包含十方的国土,你看我们中国这一国多大,十方的国土就能有这么大,怎么个讲法呢?大家会怀疑,这是什么道理?讲法就在性上,性没有大小,这个性,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是;这一毫端,你别看他小,这是个物、是个相,他的性也是这么大,诸佛菩萨也是这么大,大伙就是一个性,大家要认得,你怎么用怎么是;猫有猫性、狗有狗性,分开说人有人性,人性里头还有聪明的、还有糊涂的,各有所好,这都是从性里头出来的,整个的性就这么大,人要知道性这么大,在小上就没有争竞,还有什么可争的?你心思心思!人自己不认得自己,这么大的性是自己,一个人五尺上下高,拿磅磅了一百多磅,拿这个是我自己,这个就错了,错太多了!不错的地方认得自己的见、闻、觉、知,你认得一样就行,你就认得看见的见,这就都妥当了,他就能含受十方的国土,因什么能含受十方的国土?这是指着那个性也是一样大,同诸佛菩萨一样都是这么大,这个地方大家要慢慢把他研究研究。

  

  八、显见不分

  

  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今此妙性。现在我前。见必我真。我今身心。复是何物。而今身心分别有实。彼见无别。分辨我身。若实我心。令我今见。见性实我。而身非我。何殊如来先所难言。物能见我。惟垂大慈。开发未悟。

  

  这一段文是在十番辨见,十番辨别见、闻、觉、知的见性,举这一种可知一切,所以,上来是第六番辨见,约周遍啊!显见性非物,见性能周遍法界,无所不在,显这个见性不是物,不是世界上有形有相的物质,怎么个理呢?约周遍,怎么就显见性非物呢?这个见性是一个无形相的,人人皆具足、人人皆不承认、人人皆不知道,佛出世就是专为这种事情,让世间人,人人都要认识自己,见、闻、觉、知原本是人人自己的本性,人自己都失迷了,都不知道了,所以,佛出世要把这种道理发明透了,要人人都认识自己,上来,遵着这个见性周遍法界,为什么呢?显这个见性不是世间上的物质,怎么显出来了?这个物质它不能周遍,它是有段落的、有个数的,这儿有、那个地方就没有,这个见性是普遍的,你要知道这个普遍是没有不到的地方,不是物所能做得到的,这是上来第六番发明的辨别见性。

  

  当文是第七番发明辨别见性,遵约着无是非是,显见性唯真。究竟佛的大法,也没有一个是、也没有一个非是,这是最要紧的。说世间法是对待的,有是就有非、有非就有是,佛法是绝待的,超伦次、绝对待,所以才说也没有个是、也没有个非是,这对待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呢?显见性唯真,说是也不是真的、说非也不是真的,唯有这个见性他是个真的,他是超伦绝待,他是独立的,没有对待的;你看世间法,一开口就是对待,要不是高就是低、要不是贵就是贱,说人我是非,这是不可细说啰!所以这一段文,遵约着无是非是,也没有个是、也没有非是,你把这个是也能够除去,把这个非是也明白他、放弃了,把这个是、非是都没有了,这地方是什么?就显出人人本具本有的这个见性,这是个真的,唯独这个是个真的,这种道理怎么显呢?底下才说这段文,头一句这正是阿难尊者疑问。

  

  阿难白佛言,说:「世尊,若此见精,必我妙性」,说设若看见的这个见,怎么叫见精呢?精者是精纯不杂,没有杂乱的、纯纯粹粹的,完全的是…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 卷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