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令欢喜』者,能断疑故。断疑有二种:一、示现自神通力。二、说一切法故。」此章以下「明地行」中的内容都属于「示现自神通力」部分,后一部分则归入「辨地果」部分。在此章,会中大众产生疑问:前述所言的第十地菩萨的种种神通一般都说是惟有佛方纔具备,为何金刚藏菩萨说此地菩萨也具有呢?解脱月菩萨知晓会众的疑问,随即请求金刚藏菩萨断除会众的疑问。
【注 释】①释提桓因 即「帝释天」、「天帝释」、「帝释」,是佛教所说仞利天之主,居须弥山巅。忉利天含有三十三天宫,帝释天住在中央的善见城(又作喜见城)统领一切,周围环绕着三十二天宫,分别由三十二位辅臣镇守。这三十二位辅臣,原本是帝释天的至友。由于他们在人间曾共修福德,所以逝世后一齐成为忉利天的统治者。
【语 译】那时,会中的诸菩萨及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护世的四大天王、释提桓因王、梵天、净居天、摩酰首罗诸天子等,都产生这样的心念:「如果菩萨神通智力已经能够如此,佛又怎么说呢?」
那时,解脱月菩萨知晓众会心中的想法,向金刚藏菩萨说:「佛子!现在此大众听说此地菩萨如此神通智力,堕入了怀疑之网。好啊,仁者!您为其断除这些疑问,可以示现菩萨神力以及庄严等等事。」
时,金刚藏菩萨即入一切佛国土体性三昧。入此三昧时,诸菩萨及一切大众,皆自见身在金刚藏菩萨身内,于中悉见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种种庄严之事,经于亿劫说不能尽。又于其中见菩提树,其身周围十万三千大千世界,高百万三千大千世界,枝叶所荫亦复如是。称树形量,有师子座,座上有佛,号『一切智通王』。一切大众悉见其佛坐菩提树下师子座上,种种诸相以为庄严,假使亿劫说不能尽。金刚藏菩萨示现如是大神力已,还令众会各在本处。时,诸大众得未曾有,生奇特想,默然而住,向金刚藏一心瞻仰。
尔时,解脱月菩萨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三昧,甚为希有,有大势力,其名何等?」
金刚藏言:「此三昧名:一切佛国土体性。」
又问:「此三昧境界云何?」
答言:「佛子!若菩萨修此三昧,随心所念,能于身中现恒河沙世界微尘数佛刹,复过此数,无量无边。佛子!菩萨住法云地,得如是等无量百千诸大三昧,故此菩萨身、身业不可测知,语、语业,意、意业,神通自在,观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游戏一切诸解脱门;变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略说,乃至举足、下足,如是一切诸有所作,乃至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萨皆不能知。佛子!此法云地菩萨所有境界,略说如是;若广说者,假使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亦不能尽。」
【章 旨】金刚藏菩萨应解脱月菩萨的请求,先进入「一切佛国土体性三昧」之中以显示此地菩萨所获得的神通之殊胜,其后应解脱月菩萨的提问,向会众宣说此定之名称以及难于思议的境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在解释此一问答的特殊涵义时说:「初一问答,显神力无上,令众欢喜。」
【语 译】当时,金刚藏菩萨随即进入一切佛国土体性三昧。当金刚藏菩萨进入此三昧时,诸菩萨及一切大众,都自己看见其身在金刚藏菩萨的身内,并且从中完全看见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种种庄严之事,如此这些用亿劫的时间也是说不尽的。会众还在其中看见菩提树,树身的周长有十万个三千大千世界,树高百万个三千大千世界,枝叶所覆盖的地域也是如此。与树的形量对应,有一师子座,座上有一位佛,号为『一切智通王』。一切大众都完全看见其佛坐于菩提树下的师子座上,有种种诸相作为庄严,这些景象用亿劫的时间都说不尽的。金刚藏菩萨示现出如此大神通之力之后,又使会众重新回归本来的坐处。那时,诸大众获得未曾有的体验,产生奇特的想法,默然而住,面向金刚藏菩萨,一心瞻仰金刚藏菩萨。
那时,解脱月菩萨向金刚藏菩萨说:「佛子!现今的这一三昧,甚为希有,有大势力,它的名目是什么呢?」
金刚藏菩萨回答说:「此三昧名为『一切佛国土体性』。」
解脱月菩萨又问:「这一三昧的境界如何呢?」
金刚藏菩萨回答说:「佛子!如果菩萨修习这一三昧,跟随其心中所念,能够在其身中显现出恒河沙世界微尘数的佛土,也能够超过此数,无量而无边际。佛子!菩萨住于法云地,获得如此等无量百千的诸大三昧,因此菩萨的身、身业不可测知,语、语业,意、意业,神通自在,观察三世三昧境界、智慧境界,游戏一切诸解脱门;变化所作、神力所作、光明所作,仅仅只能大致说说,甚至举足、下足,如此一切诸有所作,甚至法王子、住善慧地菩萨都不能知晓。佛子!此法云地菩萨所有的境界,大致说说就是如此。如果广泛地言说,假使用无量百千阿僧祇劫也不能说尽。」
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若菩萨神通境界如是,佛神通力,其复云何?」
金刚藏言:「佛子!譬如有人,于四天下取一块土,而作是言:『为无边世界大地土多,为此土多?』我观汝问亦复如是,如来智慧无边无等,云何而与菩萨比量?」
「复次,佛子!如四天下取少许土,余者无量;此法云地神通智慧,于无量劫但说少分,况如来地!」
「佛子!我今为汝引事为证,令汝得知如来境界。佛子!假使十方,一一方各有无边世界微尘数诸佛国土,一一国土得如是地菩萨充满,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彼诸菩萨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生智慧,比一如来智慧境界,百分不及一,乃至优波尼沙陀分亦不能及。」
【章 旨】金刚藏菩萨应解脱月菩萨的请求,又向会众宣说佛的境界超过第十地菩萨的境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称其为:「后一问答,显神力有上,令众欢喜。」金刚藏菩萨的回答分为「总诃问非,显佛德无量」、「举所未说,显佛德无量」、「引事类,显佛德无量」三个方面。
【语 译】解脱月菩萨又问:「佛子!如果菩萨的神通境界如此,佛的神通力又怎么样呢?」
金刚藏菩萨回答说:「佛子!譬如有人在四天下取一块土,而这样说:『是无边世界大地的土多,还是此土多呢?』我看你的提问也是如此,如来的智慧无边无等,为什么要将其与菩萨来比较呢?」
「其次,佛子!如在四天下取少许土,四天下剩余的土是无量的。此法云地菩萨的神通智慧,以无量劫仅仅只能说很少一部份,何况如来地呢!」
「佛子!我今再为你们引用事例来证明,使你们得知如来的境界。佛子!假使十方,每一方各有无边世界微尘数诸佛国土,每一国土都充满获得此地境界的菩萨,如甘蔗、竹、苇、稻、麻、丛林,那些诸菩萨于百千亿那由他劫修菩萨行所产生的智慧,与一位如来的智慧境界相比,不及百分之一,甚至优波尼沙陀分也是如此。」
【说 明】关于第十地的「明地行」部分,与其它地都不同。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菩萨于九地中,已作净佛国土及化众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觉满足,此是『胜』故。此地中有八分差别:一、方便作满足地分。二、得三昧满足分。三、得受位分。四、入大尽分。五、地释名分。六、神通力无上、有上分。七、地影像分。八、地利益分。」「后之二通该十地」(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因此,不属于「明地行」部分,而「第六、神通力有上无上分」澄观依照别地的结构将其六部分在的后面两部分化归「辨地果」。这样一来,第十地「明地行」部分至此就结束了。在此,将各层次内容作一小结。
第一层次「方便作满足地分」。澄观解释说:「一、『方便作满足地分』,摄前九地所修,总为方便,满此地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这是总结入地菩萨从初地至第九地中所修行以及获得的智慧之业。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说「此善择智有七种相」,具体内容见注释。
第二层次「得三昧满足分」。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离垢三昧等共眷属现前故。『离垢三昧』者,离烦恼垢故。而『现在前』者,不加功力自然现在前故。此『离垢三昧』复有九种三昧,离八种垢。」具体内容见注释。
第三层次「得受位分」。关于此「得受位分」的涵义,世亲、澄观解释说:「三、得受位分,正住地行,依前定力摄佛智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关于此层次的结构,澄观判释说:「受位分,于中有四:一、法。二、喻。三、合。四、结。」其中,「合」,即将「法」与「喻」的内容作对应解释。「结」,即总结「得受位元分」的内容。主体部分则是「法」与「喻」。
其一,关于「法」,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是中『得受位』者,随何等座?随何等身量?随何等眷属?随何等相?随何等出处?随所得位?随如是说,六事应知。」此即为「法」的的六个方面:
第一方面为「随何等座」,此地菩萨所坐之座为「大宝莲花王之座」。第二方面为「随何等身」,其涵义是「殊妙之身称于座」,「身相」与「大宝莲花王座」相宜。第三方面为「随何眷属」,有无数的菩萨环绕其周围。第四方面为「随何等相」,「周遍作业,为其相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第十地菩萨所作之业为其「身相」。第五方面为「随何出处」,其涵义是「十处出光,令恶道出离,菩萨增行故。文分为四:一、舒光作业。二、众圣咸知。三、下类奔风。四、同声相应。」(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其中「舒光作业」言「十处放光」的三种业:「利益业」、「发觉业」、「摄伏业」。「众圣咸知」是说,诸佛以及菩萨都知晓某世界中的某位菩萨证入到第十地。「下类奔风」的「下类」即低于十地的菩萨。十方无边数量的菩萨甚至九地菩萨都如同风一样奔来,正观第十地菩萨,并且获得了十千三昧。「同声相应」之「同声」即指同住于第十地的菩萨,这些「同声」都于其胸中放出大光明,此光后来又进入此位十地菩萨的胸相之中。第六方面为「…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