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之六▪P9

  ..续本文上一页从兜率天下乃至涅槃,随所应度众生心而现佛事;若二、若三,乃至如上微尘数国土,复过于此,乃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国土,皆亦如是。是故此地名为『法云』。」

  【章 旨】此章为金刚藏菩萨向会众所解释的第十地之所以称之为「法云」的第三方面的缘由。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三、度众生,从兜率天退乃至示大涅槃故,渐化众生故,如大云雨生成一切卉物萌芽故。」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则简要概括为「注雨生善,故名『法云』。」金刚藏菩萨向会众说,此地菩萨以「八相成道」的过程示现众生,使众生趣向涅槃解脱。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此地菩萨在一世界从兜率天降下一直示现涅槃相,针对所应度化的众生之心意而显示成佛之事;如果在二个世界,如果在三个世界,甚至如上面所说的微尘数国土,超过微尘数国土,甚至无量百千亿那由他世界微尘数的国土,也都是如此。因此缘故,此地名之为『法云地』。」

  【说 明】第十地「明地行」的第五层次「释名分」的内容,至此,金刚藏菩萨已经宣说完毕。在此层次,金刚藏菩萨向会众解释了第十地之所以称之为「法云」的三方面缘由。

  第一,「能受如来大法云雨,故名『法云』。」(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云、法相似,以遍覆故,此地中闻法相似,如虚空身遍覆故。」(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谓佛身云遍覆法界,法雨亦多,唯此能受,故名『法云』。」(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

  第二,「灭尘除垢相似法,此法能灭众生烦恼尘,故名『法云』。」(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则简要概括为「注雨灭惑」。

  第三,「度众生,从兜率天退乃至示大涅槃故,渐化众生故,如大云雨生成一切卉物萌芽故。」(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则简要概括为「注雨生善,故名『法云』。」金刚藏菩萨向会众说,此地菩萨以「八相成道」的过程示现众生,使众生趣向涅槃解脱。

  「佛子!此地菩萨智慧明达,神通自在①。」

  【章 旨】从此章开始进入「明地行」的第六层次「神通力无、有上者分」的内容。在此层次,金刚藏菩萨向会众解释了第十地所具有的神通之力。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神通力无上有上』者,有六种相应知:一、依内。二、依外。三、自相。四、作住持。五、令欢喜。六、大胜。是中『神通力无上』者,比余众生神通力故。『有上』者,比于如来神通力故。」也就是说第十地菩萨的神通力超过其他众生等而低于诸佛。此章为其第一部分「依内」的内容。在此章金刚藏菩萨向会众简要说明了第十地菩萨所具有的神通之力的内在根源。

  【注 释】①此地菩萨智慧明达神通自在 此句虽然简单,然却含有四层涵义。世亲解释说:「是中『依内』者,有四种:一、不思议解脱。二、三昧。三、起智陀罗尼。四、神通。」(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又解释说:「『智慧明达』者,即起通之智,亦『陀罗尼』。二、『神通』者,是『通体』。三、『自在』即『通德』,亦摄『不思议解脱』及与『三昧』。具此三事,即通『无上』。」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佛子!此地菩萨智慧明达,神通自在。」

  「随其心念,能以狭世界作广世界,广世界作狭世界。」

  「垢世界作净世界,净世界作垢世界;乱住、次住、倒住、正住①,如是无量一切世界皆能互作。」

  「或随心念,于一尘中置一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尘相如故,世界不减;或复于一微尘之中置二、置三,乃至不可说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而彼微尘体相如本,于中世界悉得明现。或随心念,于一世界中示现二世界庄严,乃至不可说世界庄严;或于一世界庄严中示现二世界,乃至不可说世界。或随心念,以不可说世界中众生置一世界;或随心念,以一世界中众生置不可说世界,而于众生无所娆害。」

  「或随心念,于一毛孔示现一切佛境界庄严之事。」

  【章 旨】此章为「神通力无、有上者分」的第二部分「依外」以及第三部分「自相」的内容。关于二者合一的理由,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解释说:「第二『依外』,谓业用依外境而起故。亦是第三『依自相』,谓转变作用是神通相故。」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依外』者,外事地等,复有外事、自他身等。是中『自相』者,有二种:一、转外事等。二、应化自身等。是中『转』者,复有三种:一、略广转。二、异事转。三、自在转,能作一切众生种种庄严等。」

  【注 释】①乱住次住倒住正住 关于此四种世界,《华严经》之外的经典中甚为罕见。世亲《十地经论》卷三解释说:「『乱住』者,非次第住故。『倒住』者,不造舍宅住故。『正住』者,造舍宅住故。」澄观《华严经疏》卷三十四接续其意,解释说:「『乱』则不依行伍,『倒』即覆剎,『正』即仰剎。」而关于「次住」的涵义,几乎没有查找的线索。菩提流支译《十地经论》卷十二,与此相对应的一段经文中仅仅是说:「是广大无量乱住、倒住、正住等一切世界,自在力故,种种能成。」而六十卷《华严经》也无「次住」的名称。然从经文本身的逻辑顺序以及世亲对于「乱住」的解释看,「次住」应该是「乱住」的反义词。因此,「次住」可能是「如次而住」的世界。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此地菩萨针对众生的心念,能够将狭小的世界变作广大的世界,将广大的世界变作狭小的世界。」

  「此地菩萨能够将污垢的世界变清净的世界,将清净的世界变作污垢的世界;乱住世界、次住世界、倒住世界、正住世界,如此无量一切世界都能够互相变作。」

  「此地菩萨针对众生的心念,在一尘中安置一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微尘的相状完全相同,世界不减;又于一微尘之中安置二、安置三世界,甚至不可说世界须弥卢等一切山川,而那些微尘体相也如其本来面目,这些世界都完全在其中得以明晰地显现。又针对众生的心念,在一世界中示现二世界的庄严,甚至不可说世界的庄严;又在一世界庄严中示现二世界的庄严,甚至不可说世界的庄严。又针对众生的心念,将不可说世界中的众生安置于一世界;又针对众生的心念,将一世界中的众生安置于不可说世界之中,而对于众生却无所娆害。」

  「又针对众生的心念,在一毛孔中示现出一切佛的境界以及庄严等等事。」

  「或随心念,于一念中示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身,一一身示现如是微尘数手,一一手各执恒河沙数华奁、香箧、鬘盖、幢幡,周徧十方,供养于佛;一一身复示现尔许微尘数头,一复现尔许微尘数舌,于念念中,周徧十方,叹佛功德。或随心念,于一念间普徧十方,示成正觉乃至涅槃,及以国土庄严之事;或现其身普徧三世,而于身中有无量诸佛及佛国土庄严之事,世界成、坏靡不皆现;或于自身一毛孔中出一切风,而于众生无所恼害。或随心念,以无边世界为一大海,此海水中现大莲华,光明严好,徧覆无量无边世界,于中示现大菩提树庄严之事,乃至示成一切种智;或于其身现十方世界一切光明,摩尼宝珠、日月星宿、云电等光靡不皆现;或以口嘘气,能动十方无量世界,而不令众生有惊怖想;或现十方风灾、火灾及以水灾;或随众生心之所乐,示现色身,庄严具足;或于自身示现佛身,或于佛身而现自身;或于佛身现己国土,或于己国土而现佛身。」

  「佛子!此法云地菩萨能现如是及余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自在神力。」

  【章 旨】此章为「神通力无、有上者分」的第四部分「作住持相」的内容。关于其涵义,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作住持』者,供养门等成就,集助菩提法故。」而澄观《华严经疏》卷四十四则解释说「常用不绝」为「作住持」的涵义。二者可以互相补充。

  【语 译】金刚藏菩萨继续给会众说:「此地菩萨针对众生的心念,在一念中示现不可说世界微尘数身,每一身都示现出如此微尘数的手,每一只手各自执恒河沙数的华奁、香箧、鬘盖、幢幡,这些物品周徧十方,菩萨将其供养于佛;菩萨的每一身又示现出许多微尘数的头,每一头又显现出微尘数的舌,在念念中,其周徧十方,赞叹佛的功德。菩萨又针对众生的心念,在一念间普徧于十方,为众生示现佛成正觉乃至涅槃,以及国土庄严等事;又显现出其身普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而于身中有无量诸佛及佛国土庄严等之事,世界的成、坏无不全部显现出来;菩萨又从自身一毛孔中产生一切风,但对于众生却无所恼害。菩萨又针对众生的心念,以无边世界为一大海,此海水中显现出大莲华,其光明严好,徧覆无量无边的世界,于中示现出大菩提树庄严之事,乃至示现成就一切种智;又于其身显现出十方世界的一切光明,摩尼宝珠、日月星宿、云电等光无不都显现出来;又以口嘘气,能够使十方无量世界震动,但却不使众生产生惊怖的想法;又显现出十方的风灾、火灾及以水灾;又针对众生心中的喜好,示现色身,庄严具足;菩萨又从于自身示现出佛身,又从佛身而显现出自身;又于佛身显现出现自己的国土,又以自己的国土而显现出佛身。」

  「佛子!此法云地的菩萨能够显现出如此以及无量百千亿那由他的自在神力。」

  尔时,会中诸菩萨及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护世四王、释提桓因①、梵天、净居、摩酰首罗诸天子等,咸作是念:「若菩萨神通智力能如是者,佛复云何?」

  尔时,解脱月菩萨知诸众会心之所念,白金刚藏菩萨言:「佛子!今此大众闻其菩萨神通智力,堕在疑网。善哉,仁者!为断彼疑,当少示现菩萨神力庄严之事。」

  【章 旨】此章为「神通力无、有上者分」的第五部分「令欢喜」的内容。关于其涵义,世亲《十地经论》卷十二解释说:「是中…

《新译华严经十地品 《华严经》卷第三十九 十地品之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