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命的皈依▪P3

  ..续本文上一页n="left">  念珠已经过上师特别加持,同时系有上师的法照,表示要弟子时时刻刻与上师保持相通。所以这串念珠具有加持、祝福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我们彼此相认的信物。念珠的作用,在于辅助用功摄心,持诵佛号真言时,一句一拨。念珠经常用,久之绳线可能断裂,代表缘起缘灭,而不意谓什么;线断了珠子不要丢弃,取线重新串好。皈依之后,念珠应该随身配戴,随时牢记持诵。

  

  手拿念珠,代表如同观音菩萨满怀慈悲喜舍—具大慈之心、大悲之心、大喜之心、大舍之心。大慈之心,就像母亲毫无分别疼惜他的小孩,但愿弟子们都能以毫无分别的心,来疼惜其他小孩、其他众生。大悲之心,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具足永恒快乐的种子,我们应以大悲心协助其他人认识佛法。大喜之心,就是无时不刻都活在当下,生活在「生命的整个存在」,而不是一部份。一旦能够活在「生命的存在」之中,内心必然充满感恩与法喜,这法喜自内心深处大慈、大悲、大喜之心而生。若不具慈悲,喜的心如何生出?随喜他人一切善是很重要的。纵然自己无法做到,也不要嫉妒别人做得比你好,或阻碍其成就善业,切记!当别人拥有豪宅轿车,要随喜他的福报;当别人能成佛道,则随喜他的修行;当别人能成就道场,则随喜他的功德。如此,他所行一切善,我们都可获得,千万不要嫉妒。嫉妒只会带来愤怒仇恨,让你难过痛苦。大舍之心,就是要舍弃对亲情的执着、对众生的分别(如种族或国家的歧视)。众生所具的菩提种子皆同(只有清净与不清净),这才是真平等。

  

  获得三种象征的重生,表示你已舍离过去和未来,愿意追随上师活在当下。唯有完全臣服于上师的指导,才能进入当下的存在、进入生命的核心、进入生命的狂喜。永恒才是真正的大乐,一般人追求的世俗逸乐,虽然也是一种乐,却像极了包着糖衣的毒药,短暂欢愉过后,常留下无限痛苦。所以聪明的人,应该懂得珍惜皈依善缘,从颠倒的追求醒悟过来。

  

皈依知行九要

   皈依,重要的是动机。要了解这只是一个开始,开始正式成为佛教徒。此后有九件要事必须牢记在心,包括三种事不可行、三种事当行、三种事应知。

  

第一、三种事不可行

  

  1. 皈依「佛」之后,不可再皈依一般神祇(如妈祖婆、大道公),因为佛乃至高无上、无有更胜。也不可再给神明当「干儿子」、或到恩主公庙改运,此皆不如法。并非佛教不具包容力,而是向鬼神外道求皈依,易生迷惑而误入邪道。
  2. 皈依「法」后,当守皈依戒,就是不杀生,不可伤害众生的生命,特别是堕胎,千万不可,切记!同时,身口意要行十善业,不再造恶。当然每个人都有习气,各有其偏执好恶,但应尽量克制。

       至于素食荤食的问题,为师不强迫弟子茹素,倘若习惯吃斋,当然很好。但有三种肉不可食:一、见杀不吃:以后不要到海产店点活物。二、见血不吃:牛肉两分熟,血淋淋的不要吃,以免丧失菩提心。三、不净不吃:偷来抢来、来历不明的,不吃。

       生活中,要让别人亲近你如沐春风,常给人欢喜、信心、智慧,而不要令人讨厌畏惧,所以皈依之后自然要吃一点小亏。但佛教徒并不是一味逆来顺受,该据理力争时,仍要坚持原则(但不计较)。否则对方以为所有人都好欺负,一旦踢到铁板、欺负到恶霸的时候,他所受的伤害会更大,这也是由我们的姑息间接造成。总之,不惹事、不怕事,遇事镇定、从容以对。

  3. 皈依「僧宝」之后,与外道和平相处不起争执即可,莫与信神道教者为友厮混(祖师再三叮咛)、不可学习外道法门(例如卜卦、算命、勘舆)、也不可亲近学外道法门者(如道士),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否则极易被感染。很多人对上师说:「亲戚学一贯道,该如何度他?」不要反受影响,把自己做好就成了。若父母亲都不相信佛法,虽然不相信也算外道,但此时所谓的「不亲近外道」并非远离舍弃,而是不要轻易表露佛教徒身份,或拼命劝其吃素念佛,如此父母反而易生瞋恨。尚无功德可以摄受感化众生,只能先潜修利己。

       人总是存有祈求庇护的心理,而不精进于解脱轮回痛苦;学外道世俗法并不能解脱,只会更沈迷于世俗的诱惑。台湾的民间信仰,都是遇事求神,好像神明接受贿赂。其实不然,碰到烦恼能不执着,烦恼就会消失,无从侵扰你;别以为当真暗有神助,是你自己帮自己。试想,把眼睛蒙上,然后求神护佑你过马路平安,可能吗?

       众生都还受制于轮回的影响与束缚,一切遭遇无论好坏,都要相信这是过去业力的显现。吉星高照好运当头,不要太高兴,应该心存感激,感激过去的你种了善因,如今善果成熟。遭逢不幸厄运,切莫怨天尤人、或怪菩萨没保佑,应该高兴、感恩:为过去的恶因消灭、恶果显现而欢喜;感恩上师的教导、以及诸佛菩萨赐予力量,让自己由于明白因果业力,面对痛苦、能不生苦受。

       恶果可能极重大、也可能显现于未接触佛法、不了解因果之前。同一件事,在了解因果之后之前发生,是不一样的。恶果在未了解因果之前显现,烦恼本身已够令人痛苦,不解因果,会更难过执着。但了解因果之后,明白这只是业力的显现,念头一转,虽然事情仍旧发生,但伤害却已减缓变轻。所以当你执着业障存在的真实性时,就无法消灭业障。但业障可以转,念头改变、正见确立,对事情看法导正了,就是消业。

       身为佛教徒,真正是要改变自己的想法。修行很简单,「改变你的想法」,就是修行。所以皈依三宝之后,切记,不要再与外道为友,别动不动就去相命、问神,有疑惑向上师请益。

第二、三种事当行

  

  1. 皈依「佛」后,凡见到佛像佛塔,都应合十、顶礼生起恭敬心,表示心中有佛。佛像是佛的象征,故当尊敬;并非开光后,佛就进入佛像中,这观念很重要。其实这个基础遍存于任何信仰。当你心中的神投射到石头,认为石头是神,那就是了;信仰者的认定,让它成为神的象征,而不是石头中住有神。

       此外,应请购佛像,在家中设置佛堂,尽力庄严。设佛堂,是提醒自己心中要有佛。佛堂是修行、反省之处,对弟子很重要。不要花巨资购屋,却无象样的佛堂,随便找个角落充数;或借口初一、十五才能动,任其蒙尘。如同沐浴一般,佛像应每天早上恭敬挪移,擦净再安置复位。未能独立时,佛堂可能就简单设在房间或书房;一旦有能力承购房屋,务必把佛堂布置得比自己房间还庄严,否则就对不起自己,因为你心中的佛是没有价值的。

  2. 皈依法之后,凡见到经典、听闻持咒诵经声,都应愉悦合十随喜。至于师兄弟问候,不需仿效显教称念「阿弥陀佛」,以「嗡玛尼贝美吽」或「嗡阿弥喋哇啥」(阿弥陀佛真言)代之。
  3. 皈依「僧宝」之后,要敬重三宝,对于一切黄色的东西,佛像、佛经、典籍、法本,都不可跨越、践踏、轻视、亵渎,或任意丢弃,那怕只是一张小小的佛像或图片。若拾获佛像,破碎的,修补完好后,送回寺里,火供时一并烧掉;如果完好的,不一定要供养,但应安置清净处以示虔敬。

       尊敬显密一切出家众,是佛教徒的本份。若不敬其他僧人,就像有人不尊重为师,你一定不高兴,所以要先尊敬对方。不管任何场合,遇见穿法衣的僧人,无论真假、或小乘中乘大乘,都应合十问讯以示尊敬,但不要不明究理的去依止他。台湾佛教徒习惯称念「阿弥陀佛」问候,其实道声「嗨,法师你好」微笑请安皆宜。再者,不可随便触摸出家人法衣,如果出家众法衣置于床座上,绝不要鲁莽坐上去,你这会害了他,他会很难过,因为破戒。若遇僧人托钵,表示他有需要,无论真假,就五百一千行布施。即便你发现回头他竟然跑去吃牛肉面,也不要瞋恨。人的基本尊严就是有权利活下去,没能力求生存时,迫于无奈行骗,其情可悯。肚子饿了,假扮和尚骗钱果腹求生,比违背良心赚取暴利,再拿大把钞票行善沽名钓誉的还好。这不是批评,是存在的现象。

       至于当学寺院哪些规矩,自己要有那份心想学,规矩不外乎礼节,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例如见到自己的上师,当然要顶礼;不顶礼也可以,但务必心怀虔敬。合十趋前,低头请上师摩顶加持,一般弟子只知顶礼,而不知领受加持。此外,同门之间彼此敬称「师兄」,对不认识的外来信众,则不应如此称呼。

第三、三种事应知

  

  1. 皈依后,每天早、中、晚,都要念一遍皈依文(见皈依证)提醒自己,再次忆起三宝,皈依三宝。当年我在乌金祖古座下接受大圆满灌顶跟教授之后,上师最后只交待一句话:「你要不断皈依三宝、求三宝加持!有了这个法会让你见到自性。」可见最精深的法门仍以皈依为基础。一般是三皈依,我们噶玛噶居是六皈依。了解「六皈依文」的汉译和意涵之外,要能背诵藏文。在念皈依文的同时,就顺着做大礼拜。六皈依文如下:

      「顶间札哇当究巴界比巴殿喇嘛淡巴南拉侠速企喔」:吾皈依具德上师、慈悲上师、传承上师

      「宜淡奇扩奇拉措南拉侠速企喔」:皈依坛城诸本尊

      「桑给窘殿谍南拉侠速企喔」:皈依诸佛薄迦梵

      「当比确南拉侠速企喔」:皈依一切妙正法

      「帕比给敦南拉侠速企喔」:皈依一切圣僧宝

      「巴喔卡着确窘宋梅绰耶些奇间当殿巴南拉侠速企喔」:皈依慧眼勇父、空行、护法众

       我们噶玛噶居修学次第之首,就是四加行;四加行之首,就是要念满十万遍的六皈依文、做皈依大礼拜。念六皈依文、做皈依大礼拜的时候都要计数,以十万遍为圆满。皈依文六句念完…

    《生命的皈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