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四十八日(三):庄严口业功德成就
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偈言: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
我们都知道,一切有情皆有三业。这个口业在任何众生的因缘下,只要生来不是聋哑,都是最殊胜方便的。口业最有传达力,我们的身业作为有时候会受很大的局限,但这个口业传达最为灵变,尤其现在人的这个口业,一句话,录上音一播放,全世界都可以听得到。现在的技术下,真是梵响也可以闻十方,浊音也可以闻十方,这个媒体传播效应十分的厉害,
但即使没有这样的现代媒体的传播,我们每一个人的语言,一旦表达出来,也都在传播十方,只是我们会误认为自己的声音可能只有这几个人知道。不是,我们每一个言说都在这个法界飘荡、漫移、作用,所以你不谨慎就会造很多口业,绮语、异语、恶语、两舌等等,这就会给你带来许许多多的障碍,在你的未来设置很多行为交流的障碍。所以在五戒中,妄语戒是很应该注意的一个戒律。
那么阿弥陀佛这个“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其口业是什么呢?阿弥陀佛有这样的誓愿——“设我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在其名号声音传到的地方,众生闻号就具足金色身相,就具足心智,得到印契,若用不用。不管你用不用他都给你印契,好比一个人拿到一个介绍信,盖上章以后,这个介绍信你用它,它就起实际的效果,你把它丢掉了,或者你不知道它的作用,但其作用力是有的。
我们闻到阿弥陀佛的殊胜功德名号,一切众生皆得到了印契。若用不用罢了。知者智者用之,迷者固执者虽未用,远因已成。智者当下就可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普利诸群品。”这就是智者之回归,之印契与回归,不离于当念,一个具足抉择印契的人就不会再索取了,他当下就会具有慈悲心,悲悯那些争执、掠夺、亏欠心的有情。对愚者固执迷失者来说,亦种下一个远因,但是当你第二次听闻、再一次听闻、智慧唤醒的时候,它也就成熟了。
实际我们也是千百次的逐渐成熟,因为阿弥陀佛已经有十劫的呼唤了,我们才能听得到这样一个教法,我们也不是今天就能成熟,或者说今天能成熟也是因为久远的加持。
所以,阿弥陀佛殊胜的口业,就是他的誓愿与他的名号。具足了三身功德,令智者听闻众生,即他方菩萨闻即得三种忍,令他方的愚者,闻即得随顺方便,即得总持法门。
口业功德成就,就是所谓的音声佛事。这个音声的内容是愿力所展示的,阿弥陀佛的口业展示了其愿力的内容,所以依名号令听闻众生得到解脱。
相应与不相应
往往很多人会这样说——阿弥陀佛是无碍光,那我怎么会遇到碍?经典上说“闻其名号,是为无上大利”,那我怎么没有感觉呢?
这就是所谓的阶段性的相应与不相应的问题。相应了,我们一般说是这个因缘现在就成熟了,那他在闻名的即下就会得利,即下就会成为事实。很多人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一念就安心了;有的人念了,烦恼也没有什么薄少,看着还是老样子,那么不成熟者就表现不出来相应。这个相应,说共鸣,说印契,说契入等等。不相应,那就没有共鸣,也没有被印契的感知,但毕竟是种下了一个远因,种下了一个种子,虽然不相应也有其利益。
就象我们一次一次地学习,有些角度我们可能反复地、千百遍地在讲,就像一个串习的作为一样。实际严格地说,是不必要的。就象拿着这个粉笔,不断地说粉笔粉笔粉笔,对于清醒的人、了解的人,一遍就可以了,但对那些昏睡的人、昏昏欲睡的人,或者说心不在焉的人,说十声他可能还在昏睡,旁边的人一推他说,你看看粉笔。他有个概念,但可能还没有太大的直接的感受。
因为我们人的状态的差异是十分大的,阿弥陀佛的功德是随顺愿力所成熟的,是顺性的给予,是利益十方无障碍的。障碍在众生边。所以佛陀施教是没有障碍的,这个不相应、不成熟,都是我们个人的业力所使,业障所使啊,但这也是没有问题的,必然种下了一个种子,一旦到一些特定的因缘它都会成熟的,所以学习佛法是功不唐捐的。
在这个音声佛事中,成熟或不成熟,我们自己就可以看到自己的因缘是不是对应的。不对应也不可怕,不对应也不需要着急。就象一个人睡了一觉,别人在听课,他睡了一觉,醒过来以后也不要有啥遗憾,毕竟你休息了这样一刻钟,那也是很好的。你就这样看就好了,你也不要有着急的想法。就是说我们有时候在一个法益上会进入那种无记与昏沉的状态,没问题的,你心里要在这个地方松弛,它在你的意识法界中已经悄悄地种下了一个种子,我们在以后的因缘中就会有欢喜踊跃相应的一个机会。
这个阿弥陀佛的这个名号功德、口业功德是不可思议的。所以“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即得往生,住不退转”。这是一类成熟众生,即下利益,即住不退转。很多人闻到阿弥陀佛这样一个殊胜功德名号,也有信心,也有欢喜,但是没有一念,没有得不退转,他还在变异退转迷失。不是,实际的内容是没有退转,他的业习、他的执著、他自设的障碍使他看似在退转,实际也是得到了不退转的种子,不退转的内容实质已经成就了,但是作用力尚未显现。
所以净土这个教法不怕大家现在的利益没有,这个地方是一点点的畏惧都没有。
很多人说,哎呀,念佛不得力啊。
这也没有问题,你毕竟是念佛的,那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你一定要相信这个,你不相信也没有问题,未来它也会起作用。为什么呢?这个种子是不可思议的!教法一入耳根,永为道种,这是真实不虚的,尤其是了义教的教法,你就是听不懂也没有问题,入你的耳根,那就不可思议!
有人说,我是诽谤者怀疑者对抗者行不行呢?
也可以,那不过是更久远的未来,因为你现在的阻隔和对抗,还是会让你有谤法疑法的果报,你还是会有厌倦排斥的,会造成这种心理结果,但在之后,它的后效果必然还会产生,不退转的加持还会成熟。
所以了义教法犹如人入旃檀林,就是入很香的树林里,有的人去礼拜,有的人去打、去折,但是都有香气,所以打者折者拜者咸得同等的利益,什么利益呢?当然拜者了是调柔的利益,折者了是损坏的利益,但毕竟都有香气。
所以了义教普利十方无有疏漏,是真实功德所在。净土教法是真实的,是了义的,是彻底究竟的一个教诲,哪怕你就一个短暂的听闻都行,我们有时候心中会有些对抗、有些疑虑,这也不可怕。都应该放放松,现下不相应也应该放放松,现下相应了也应该放放松,没问题的。
了义教诲真实究竟遍摄十方有情,犹如入旃檀林,若打若赞若拜咸得香气,其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成熟与不成熟皆是无障碍。所以阿弥陀佛口业功德成就——“如来微妙声,梵响闻十方”,梵响闻十方,净化十方,这是十分有意义的。此了义教诲与真实的功德普及利益着一切众生,若信者若未信者,若相应者若不相应者,若随顺礼赞者,若毁谤疑虑者,普等回施,所以梵响闻十方,净化十方,润物无声。虽是以音声来滋润印契我们的心地,但它的作用是悄悄的,尤其是对那些利益尚未现前之人,其利益在久远的相续中的某一时刻就会成熟。我们在这样一个学习实践听闻的过程中,也是不断与阿弥陀佛有意无意地贴切、相应这样一个过程。
如来:本来:印契
“如来微妙声”,是法性之贴切展示。我们对“如来”这称号的认识,往往会比较空洞。佛陀十号,即对佛陀的十种称赞中,为什么第一个就是“如来”这个名字呢?
我们我把“如来”翻成“本来”,你感觉就很亲近了,我们就要知道——如来,就是说他跟你本来没有距离。阿弥陀佛的功德跟我们是没有距离的,我若说这个“如来”是“同一空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说什么样的认知呢?阿弥陀佛名号乃至十方诸佛的名号功德,实际上就是为了唤醒我们,他并不是为了表明他有多么高尚伟大,他所有的高尚伟大就是利益众生,所以十号中,“如来”也是唤醒众生的方便罢了,唤醒我们觉性的方便。
我们会把佛陀看得很高尚、很高贵,把他推的很高很高,实际上一切佛陀的这些功德、名号利益,都是很平常很平常,很平实很深入人心的,他希望最平实最简单最能深入我们心智,来启迪我们每一个凡夫有情,迷茫的有情,令我们来觉悟,成就众生是他们出世的唯一因缘。我们一般说“不为自身求安乐,但令众生得离苦”,一切诸佛就是这样的成就者,其名号亦复如是。
如来,就是没有距离,是法尔本然…
《安居第四十八日(三):庄严口业功德成就》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