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四日(二):无垢光炎炽,明净耀世间
征兆是修行路上的标识
世尊在娑婆世界或其他刹土,说法的形式很多,我们在前几节课谈过“四法度众生”:
(一)以三藏十二部,广演经教,广制戒律,予众生教化方便;
(二)以种种神通方便来饶益有情;
(三)以光明相好来饶益有情;
(四)以名号来饶益有情。
这是大的法则,细微的法则一般我们称为“八万四千法”,而这四法若细分,每一个里面可以说都有八万四千法。八万四千法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就是说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你有多少烦恼,可以说就有多少方法,你有多少事情,也就有多少教化的善巧!
此处,第六个庄严——妙色功德成就,是以妙色做光色佛事,因为我们有根尘识十八界,世尊不舍我们这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加上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再加眼耳鼻舌身意六识,这十八界是我们人类所生活的空间,我们的意识、感知空间。
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次于泥洹之道,是报土成就,此成就,其主题是圆满,表现的是充盈、圆满,没有任何亏欠,在自他二种受用中是圆满的,我们称为“圆满报身”。或有众生种种修行,于自受用有种种方便,但在利他上不见于方便。又比如很多大菩萨,其自受用是很具足的,甚至在利人上展示的也是很有方便的,但无外乎还是自利。所以说唯有一切诸佛如来有利他方便,因为他是圆满修持者,自他二利具足。菩萨不然。就象倒驾慈航的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这样的大菩萨,可以令无量的众生成就无上菩提,但他们的示现总是要不圆满的,一切菩萨以利他为自利方便。从一切凡夫有情一直到等觉菩萨,究竟意义上说,都是自利者,唯有具有净土、十号具足的如来是利他者,因为他们的自受用充盈故,利他方便故,圆成自利究竟与利他究竟,所以我们一般谈到顺性这个名词,若是没有佛陀国土的功德庄严,或者自他二利的究竟宣化,我们很难去体会到这个顺性是什么内容呢?即自他二利的具足。此处是通过妙、色二法来展现它的作用。
昙鸾法师是这样提示的:“云何不思议。其光曜事则映彻表里。其光曜心则终尽无明。光为佛事。焉可思议。”
映彻表里,就是自他二利。稍有功夫的人一打坐,自身光明是看的到的,内在的光明与身相的光明都看的到,但欲见他人的光明十分困难,为什么呢?业力的阻隔,或者说不能影畅表里,我们的心光是照不到的。刚才那个猫叫的时候,它是畏惧了,这么多人、这么嘈杂的声音,它有畏惧。心里有纠缠,心光是没法照射的,会产生阻隔,阻隔会带来迷闷、痛苦、怖畏,当然就会带来很多伤害性的感知与意识。
我们作为一个修行人,一个真正的佛法修行实践者,佛法的利益是会在我们每个生命阶段展示出来的!它不是我们妄想中的一个累积,或者说用习气之相续——我今天睡得好了、吃得好了,可能我就修行了;或者我今天睡得精神充分、眼睛瞪得大大的,可能这就是修行了!这永远没有进趣的意义。
影畅表里是一个真实的功德,即所谓的光相佛事。不知大家见过人的身光没有?每个人,只要不死,都是有身光的。我们都知道,释迦文佛世尊是丈六金身,这是阿罗汉所见,此丈六金身是我们这个百岁以里的人类有情,自我感知最容易充分的一个空间。每个人的心理、身体的充盈程度不同,你回去可以划一个八尺的圈,划一个一丈六的圈,哪怕用草棍划一个圈儿,只要能看得清楚,然后把自己放在里面,然后你走出圈儿站一会儿,两者感知差异是很大的。所以过去修行人要结个界、修个坛城,其目的一个是使其专注,再一个是使其有感知性的亲切。如果有人每天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中打坐,一定给自己设置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样就会有一个很亲切的感受,或者说逐渐会感觉到所谓的圆满、充盈。修行一定要有充盈感,你说自己是个修行人,但天天就根据自己的业习习惯去生活,那你此一生这样,下一生也逃不了这个罗网。
你若是真正的修行人,过去人说“小修行人月月有变,中修行人日日有变,大修行人时时有变。”此变,是其能亲切地体会到的智慧心灵感知的变化。不是说变化无常是有为之法则吗?这个征兆还是要得的,你不能染著它,但这个征兆代表着你的修行的进趣。四相四果、五十一个菩萨次第(有说五十二个、四十一个菩萨次第),每个次第都是有明确的征兆与法益的。你天天烦烦躁躁的,昏昏欲睡的,或者迷迷糊糊的,除了放纵自己的习气还是放纵自己的习气,以为这就是修行人,那你就永远欺骗自己去吧,那法益离你太遥远了!你修的什么呢?就是业习的相续。修的什么呢?自以为是。修的什么呢?等着死亡!等着业力的宣判!没有其他的东西。
而你在这个月月、日日、月月、时时中有变化,变化是清晰的,是有吉祥征兆的。“影畅表里”就是一个征兆。征兆是在修行路上的标识,比如说你到一个乡村,就有乡村的风光;你到一个镇上,就有镇上的风光;你到一个小城市,就有小城市的风光;你到一个都市,就有都市的风光;你到南半球,就有南半球的风光;你到热带就有热带的风光;你到南北极就有南北极的风光……,你不承认这个不行。这个依报的事实,你不承认,那你就很难下手;但你若染著,你也很难前进。所以,这个“征兆”是十分有意义的。
妙色功德成就,是告诉我们修行的一个实际利益。顺性的人修持,不以得失,不以对待,以自他二利并存这样的方法修行,很容易体会到所谓的“影畅表里”,你具足悲智,就有方便。你若是一种自私的、狭隘的贪欲心、占有心,想成为什么什么,想在人群中换得名利,那是没有感应的。你走了一条很狭隘的路,即使得到些东西,也是有极大的局限性的。
所以,妙色功德成就,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个国土功德庄严,是来提示我们顺性修持。因为利他之心是我们学佛者必然发的心,你是佛子,你要学佛,就要有这种悲心,能不能做得到先不管,但一定要发这个心。不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就可以去这样实践——你自心特别厌恶的一个人、你特别排斥的一个事情、你比较看不起的一个小动物,哪怕很小的动物,你就动一念慈悲心,然后再去交往,或者去打坐修行,动一念就可以,你的修行就会有变化,甚至是巨大的变化,其力量、空间就会产生。
我们每天拜往生礼赞里都说“愿共诸众生,往生极乐国!”,它前面一句话是“南无至心皈命礼”,我们作为一个佛子,若不学佛的利他之心,你说自己没有这个能力,就不学习,那你永远就没能力。影畅表里,“无垢光炎炽,明净曜世间”,炽然是自身的利益。曜世间就是慈悲心的作用。你内心哪怕顺性地一闪念,即所谓的无垢——不用得失心去修持,五分钟就行。
因为我们很少去实践,我们需要实践,实践对我们很重要。许多人就会这样否认自己,说“我做不到”,在还没做之前他就会先说“我做不到”。你可以做一做试一试,尝试着这么发心——比如地藏王菩萨的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成佛道。你就这样以皈命礼的心、随顺的心去念诵念诵,看看你心里是什么。大部分人是害怕的,再一部分人是感觉到就念念这个名词,再一部分人可能真会体会到这里面的喜悦,他就会在这种作为中引发自己顺性的一种确切的体验。
【师父让人到法座上坐五分钟体验一下】这是一个位置,让我们用佛的心愿去坐一刻,用真心、整个生命去感知一个位置上的东西——佛的位置、菩萨的位置——也就是他们的愿,我们进入他的愿可以体会到他的感知,对此你要去自己感知的。我以前经常念药师佛的那条誓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曜无量无数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好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我喜欢念。就在念的那一刻中,体会体会在这个位置上、这个语言引导下是个什么样的心理,是个什么样的感受。每个人可能感受不一样,但它毕竟超越了你自己的妄想,超越了你的染著,超越了你自以为是的东西!
“无垢光”彻底展示了阿弥陀佛国土是顺性成就安立的国土,是无垢土、净土。所谓垢,即染著的结果,在娑婆世界是处处表现的。“无垢光炎炽”,是依自利而谈的,我们都说佛大光普照,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千佛世界,依《无量寿经》讲,阿弥陀佛的光明照耀无际刹土,照耀一切世界。这就是他的自受用。他的威德,因为顺性故,充塞着一切法界!在一切众生心目中,他都是最为贴切的。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名号能传播于十方,就因为这是他顺性所立之誓愿。
那我们有没有“光炎炽”一刹那的认知呢?释迦文佛就给我们一个提示说,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我们念“南无至心皈命礼阿弥陀佛”,那你就念“南无至心皈命礼照十方国无所障碍”,你至心随顺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哪怕是名言都行!很多人说这不过是一句话嘛,…
《安居第二十四日(二):无垢光炎炽,明净耀世间》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