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第二十四日(二):無垢光炎熾,明淨耀世間
征兆是修行路上的標識
世尊在娑婆世界或其他刹土,說法的形式很多,我們在前幾節課談過“四法度衆生”:
(一)以叁藏十二部,廣演經教,廣製戒律,予衆生教化方便;
(二)以種種神通方便來饒益有情;
(叁)以光明相好來饒益有情;
(四)以名號來饒益有情。
這是大的法則,細微的法則一般我們稱爲“八萬四千法”,而這四法若細分,每一個裏面可以說都有八萬四千法。八萬四千法是一個籠統的說法,就是說有很多很多的方法,你有多少煩惱,可以說就有多少方法,你有多少事情,也就有多少教化的善巧!
此處,第六個莊嚴——妙色功德成就,是以妙色做光色佛事,因爲我們有根塵識十八界,世尊不舍我們這十八界,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加上色聲香味觸法六塵,再加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這十八界是我們人類所生活的空間,我們的意識、感知空間。
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次于泥洹之道,是報土成就,此成就,其主題是圓滿,表現的是充盈、圓滿,沒有任何虧欠,在自他二種受用中是圓滿的,我們稱爲“圓滿報身”。或有衆生種種修行,于自受用有種種方便,但在利他上不見于方便。又比如很多大菩薩,其自受用是很具足的,甚至在利人上展示的也是很有方便的,但無外乎還是自利。所以說唯有一切諸佛如來有利他方便,因爲他是圓滿修持者,自他二利具足。菩薩不然。就象倒駕慈航的觀音勢至文殊普賢地藏這樣的大菩薩,可以令無量的衆生成就無上菩提,但他們的示現總是要不圓滿的,一切菩薩以利他爲自利方便。從一切凡夫有情一直到等覺菩薩,究竟意義上說,都是自利者,唯有具有淨土、十號具足的如來是利他者,因爲他們的自受用充盈故,利他方便故,圓成自利究竟與利他究竟,所以我們一般談到順性這個名詞,若是沒有佛陀國土的功德莊嚴,或者自他二利的究竟宣化,我們很難去體會到這個順性是什麼內容呢?即自他二利的具足。此處是通過妙、色二法來展現它的作用。
昙鸾法師是這樣提示的:“雲何不思議。其光曜事則映徹表裏。其光曜心則終盡無明。光爲佛事。焉可思議。”
映徹表裏,就是自他二利。稍有功夫的人一打坐,自身光明是看的到的,內在的光明與身相的光明都看的到,但欲見他人的光明十分困難,爲什麼呢?業力的阻隔,或者說不能影暢表裏,我們的心光是照不到的。剛才那個貓叫的時候,它是畏懼了,這麼多人、這麼嘈雜的聲音,它有畏懼。心裏有糾纏,心光是沒法照射的,會産生阻隔,阻隔會帶來迷悶、痛苦、怖畏,當然就會帶來很多傷害性的感知與意識。
我們作爲一個修行人,一個真正的佛法修行實踐者,佛法的利益是會在我們每個生命階段展示出來的!它不是我們妄想中的一個累積,或者說用習氣之相續——我今天睡得好了、吃得好了,可能我就修行了;或者我今天睡得精神充分、眼睛瞪得大大的,可能這就是修行了!這永遠沒有進趣的意義。
影暢表裏是一個真實的功德,即所謂的光相佛事。不知大家見過人的身光沒有?每個人,只要不死,都是有身光的。我們都知道,釋迦文佛世尊是丈六金身,這是阿羅漢所見,此丈六金身是我們這個百歲以裏的人類有情,自我感知最容易充分的一個空間。每個人的心理、身體的充盈程度不同,你回去可以劃一個八尺的圈,劃一個一丈六的圈,哪怕用草棍劃一個圈兒,只要能看得清楚,然後把自己放在裏面,然後你走出圈兒站一會兒,兩者感知差異是很大的。所以過去修行人要結個界、修個壇城,其目的一個是使其專注,再一個是使其有感知性的親切。如果有人每天在一個固定的環境中打坐,一定給自己設置一個特定的環境,這樣就會有一個很親切的感受,或者說逐漸會感覺到所謂的圓滿、充盈。修行一定要有充盈感,你說自己是個修行人,但天天就根據自己的業習習慣去生活,那你此一生這樣,下一生也逃不了這個羅網。
你若是真正的修行人,過去人說“小修行人月月有變,中修行人日日有變,大修行人時時有變。”此變,是其能親切地體會到的智慧心靈感知的變化。不是說變化無常是有爲之法則嗎?這個征兆還是要得的,你不能染著它,但這個征兆代表著你的修行的進趣。四相四果、五十一個菩薩次第(有說五十二個、四十一個菩薩次第),每個次第都是有明確的征兆與法益的。你天天煩煩躁躁的,昏昏欲睡的,或者迷迷糊糊的,除了放縱自己的習氣還是放縱自己的習氣,以爲這就是修行人,那你就永遠欺騙自己去吧,那法益離你太遙遠了!你修的什麼呢?就是業習的相續。修的什麼呢?自以爲是。修的什麼呢?等著死亡!等著業力的宣判!沒有其他的東西。
而你在這個月月、日日、月月、時時中有變化,變化是清晰的,是有吉祥征兆的。“影暢表裏”就是一個征兆。征兆是在修行路上的標識,比如說你到一個鄉村,就有鄉村的風光;你到一個鎮上,就有鎮上的風光;你到一個小城市,就有小城市的風光;你到一個都市,就有都市的風光;你到南半球,就有南半球的風光;你到熱帶就有熱帶的風光;你到南北極就有南北極的風光……,你不承認這個不行。這個依報的事實,你不承認,那你就很難下手;但你若染著,你也很難前進。所以,這個“征兆”是十分有意義的。
妙色功德成就,是告訴我們修行的一個實際利益。順性的人修持,不以得失,不以對待,以自他二利並存這樣的方法修行,很容易體會到所謂的“影暢表裏”,你具足悲智,就有方便。你若是一種自私的、狹隘的貪欲心、占有心,想成爲什麼什麼,想在人群中換得名利,那是沒有感應的。你走了一條很狹隘的路,即使得到些東西,也是有極大的局限性的。
所以,妙色功德成就,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個國土功德莊嚴,是來提示我們順性修持。因爲利他之心是我們學佛者必然發的心,你是佛子,你要學佛,就要有這種悲心,能不能做得到先不管,但一定要發這個心。不相信在日常生活中你就可以去這樣實踐——你自心特別厭惡的一個人、你特別排斥的一個事情、你比較看不起的一個小動物,哪怕很小的動物,你就動一念慈悲心,然後再去交往,或者去打坐修行,動一念就可以,你的修行就會有變化,甚至是巨大的變化,其力量、空間就會産生。
我們每天拜往生禮贊裏都說“願共諸衆生,往生極樂國!”,它前面一句話是“南無至心皈命禮”,我們作爲一個佛子,若不學佛的利他之心,你說自己沒有這個能力,就不學習,那你永遠就沒能力。影暢表裏,“無垢光炎熾,明淨曜世間”,熾然是自身的利益。曜世間就是慈悲心的作用。你內心哪怕順性地一閃念,即所謂的無垢——不用得失心去修持,五分鍾就行。
因爲我們很少去實踐,我們需要實踐,實踐對我們很重要。許多人就會這樣否認自己,說“我做不到”,在還沒做之前他就會先說“我做不到”。你可以做一做試一試,嘗試著這麼發心——比如地藏王菩薩的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成佛道。你就這樣以皈命禮的心、隨順的心去念誦念誦,看看你心裏是什麼。大部分人是害怕的,再一部分人是感覺到就念念這個名詞,再一部分人可能真會體會到這裏面的喜悅,他就會在這種作爲中引發自己順性的一種確切的體驗。
【師父讓人到法座上坐五分鍾體驗一下】這是一個位置,讓我們用佛的心願去坐一刻,用真心、整個生命去感知一個位置上的東西——佛的位置、菩薩的位置——也就是他們的願,我們進入他的願可以體會到他的感知,對此你要去自己感知的。我以前經常念藥師佛的那條誓願——願我來世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曜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叁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好莊嚴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無異!我喜歡念。就在念的那一刻中,體會體會在這個位置上、這個語言引導下是個什麼樣的心理,是個什麼樣的感受。每個人可能感受不一樣,但它畢竟超越了你自己的妄想,超越了你的染著,超越了你自以爲是的東西!
“無垢光”徹底展示了阿彌陀佛國土是順性成就安立的國土,是無垢土、淨土。所謂垢,即染著的結果,在娑婆世界是處處表現的。“無垢光炎熾”,是依自利而談的,我們都說佛大光普照,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千佛世界,依《無量壽經》講,阿彌陀佛的光明照耀無際刹土,照耀一切世界。這就是他的自受用。他的威德,因爲順性故,充塞著一切法界!在一切衆生心目中,他都是最爲貼切的。所以說阿彌陀佛的名號能傳播于十方,就因爲這是他順性所立之誓願。
那我們有沒有“光炎熾”一刹那的認知呢?釋迦文佛就給我們一個提示說,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我們念“南無至心皈命禮阿彌陀佛”,那你就念“南無至心皈命禮照十方國無所障礙”,你至心隨順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哪怕是名言都行!很多人說這不過是一句話嘛,…
《安居第二十四日(二):無垢光炎熾,明淨耀世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