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佛学的这个关键,你若没有掌握到,不管你怎么看,都看不懂,你会觉得,怎么变来变去?一团雾水。
所以从「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几个字,就是我们在讲自己的肉体,所以叫做「肉体观」。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前面我们讲过,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文字简洁、结构严谨,他用很扼要的文字,表达很丰富的内涵。所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的意思是讲,接下来 「受、想、行、识」跟「色」的道理都一样。
如果逐句翻译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以及「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即是空,空即是想」、「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简单的说,就是「五蕴不异空,空不异五蕴」、「五蕴即空,空即五蕴」。
这一段就是在讲,你打坐的时候,你是不是能够好好的观你的「五蕴」?你如果从「色」的角度来观「假观、空观、中观」,这是「肉体观」。你如果从「受、想、行、识」的角度来观「假观、空观、中观」,这是「精神观」。这就是观自在菩萨针对舍利子的疑惑「如何修般若波罗蜜多」所做的初步的解答。
以上所讲的是「人间观」,也就是「正报论」的部分。
接着再讲「宇宙观」,也就是「依报论」。「正报」说的是自己的身心,「依报」说的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先讲「世界观」。
「世界观」组织表:
舍利子 -----------------------------------------------听者 --------------------- 人格
是诸法空相 ------------------------------------------体 \
-------诸法空观\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 义 /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五蕴(人体)---- 空 观 教法
无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主观的感观)\
十 二 空 观 ---三科空观/
无色声香味触法 ---六尘(客观的对境)/
/六根 \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六识 ------- 十八界空观
\六尘 /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现在观自在菩萨再向舍利子解释说,「是诸法空相」,在《心经》里,「诸法」指的是「五蕴法」;在整体佛法的解释,诸法就是「心法」跟「色法」。
一般的解释,人生所有的一切都叫「诸法」;诸法的本质是「空相」,也就是诸法的本质,并没有一个不变的主体。「诸法空相」的内涵就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
那什么是「世界观」呢?「世」指的是时间,古往今来;「界」是界限,指的是空间,上下左右。「世」跟「界」合起来就是时间跟空间,「世界观」讲的就是「时」「空」的问题。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在中国人的概念里,「不生不灭」就是「天」,「不垢不净」就是「人」,「不增不减」就是「地」,这个「三才」就是中国人的世界观。
以科学的角度来看,叫做三度空间,就是「时间、空间、距离」。
以佛法的角度来看,「天」指的是天时,所以「不生不灭」讲的是时间的问题;「不增不减」讲的是空间的问题;「不垢不净」指的就是一切的万物。
从这三个观点来看,「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指的是菩萨的境界。凡夫的层次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我们先从凡夫的角度来谈,再来谈菩萨的境界。
不生不灭-我们谈到人,常会问,生于何年?死于何时?这就是时间的概念,有生有灭,「因缘生,故有」、「因缘灭,故空」。所以凡夫有生有死,有来有往。这就是时间的观念。
例如什么是「今天」?如果从明天来看,今天叫做昨天。什么是「昨天」?如果按照昨天的角度,昨天就是今天。所以如果你执着一个「今天」这个名词,就会被现象所迷惑。
假设这个名词是固定不能改变的,你当然可以执着,但是明天即将到来,今天这个名词,又被取代,因为它消失了,所以你可以执着有一个「今天」吗?
再举例,你的名字也跟「今天」的概念一模一样。假定拿一个标签贴在你的背后,从此你开始执着背后那个标签,以为别人给你的那个名称、职位、身分、地位…就是你,这样对吗?
佛法的角度完全不一样,佛法讲的是真实义。学佛的人,从简单的先学,首先要破名相,不执着所有的名词,这样老实面对自己,时时提醒自己:一切皆是有生有灭的东西,你在执着什么!?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不生不灭」还有另一层意义,这里面的「生」不是真的生,这里面的「生」是短暂的;这里面的「灭」不是真的灭,这里面的「灭」亦是短暂的。「不」的意思,是说这不是真正的生,亦不是真正的灭。
例如说观水芗现在盖好了,你以为它真正的「生」吗?观水芗它现在是盖好了,可是它不可能一百年以后仍然是这样子,所以说它不是真正的生,因为它随时会再改变。
「灭」的意思就是,它随时会再改变。等到它改变完了的时候,它永远就是那个样子吗?也不对。它也会随着时空的变化,再度再改变,那样子不断的生灭、生灭、生灭…。
唯有菩萨的智慧才能看出,这一个「生」跟「灭」,根本不是真的生,也不是真的灭,所以说它「不生不灭」,这是它的内涵。
再从自然界的角度来看,一棵树,它会落叶,但它会再长新叶;新叶变老,它会再掉下来。我们不能说,它是生或是灭,在生灭上打转没有意义,因为我们只看到短暂的现象,而没办法看透永恒的真理。
如何从现象的角度去破除「不生不灭」跟「有生有灭」?如果能从现象的角度去破除,那时间的概念就能破除。老禅师能入定,就是破了时间的概念,所以他的一弹指间,可能就是一般人很长久的时间。
我们平常生活在时间的概念当中,有时间的概念,就有数字的观念,所以当你在观呼吸时,数息数到最后,你要放掉数字。若是还停留在数字上,你永远没办法突破。
这是一种以「生」、「灭」的角度来看待「时间」的问题。
不垢不净-以佛法的角度来看,万物的真相是「不垢」「不净」。但是我们经常按照个人的喜好,个人的经验,以「垢」跟「净」来看待万物。
例如,这地上有尘沙,我们说它骯脏,需要加以清扫。沙是骯脏的吗?如果你到河边把沙捧起来,可能会说,这一堆沙好脏,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说,这里有一堆沙,沙里头有一些草枝、卫生纸…等等的东西,这些卫生纸跟草枝混在沙中,才觉得这一堆沙好脏。
其实沙并不脏,只因为它加上这些杂质,让我们觉得这一堆沙子很脏。如果把这些杂质都拣掉,我们会说这一堆沙子好干净。
当我们讲这一堆沙很脏,跟我们讲这堆沙很干净时,其实这堆沙并没有改变,它的本质没有变,但是,我们的概念变了,不是沙怎么样,而是我们赋予它「垢」,它「净」的概念,这都不是真相。
同样的道理,我们看到这桌子上有尘沙,所以我们说桌子脏。其实不是桌子脏。因为沙本身不能讲它脏,而且桌子本身也不可能脏,只是我们把这两样东西结合在一起,变成它脏。
再举个例子,白色跟黑色,哪一个比较干净?其实它只是白色跟黑色,我们不能说哪个比较干净。如果这两个颜色不小心混在一起,它是干净或是脏?白衣服沾到墨水,这衣服叫做脏吗?现在有一种衣服,看起来破破烂烂,一点一点的,你看它是脏还是干净?或有一种白底黑条的衣服,你会说它脏吗?你会说好看。
再说,我们认为粪便最脏,认为身体最干净,那粪便从哪里来?从我们认为最干净的地方而来。所以我们的身体比粪便干净吗?以凡夫的角度来看,人类认为粪便最脏,但苍蝇认为它是美食,它就像长荣桂冠下午茶的蛋糕,我们的尿尿它当成是红茶,降暑退火。
如果你说,人不可以跟苍蝇比;那人跟人比好…
《心经开讲(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