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三十六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36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七面,第八行,经文的小题目,不著微细相,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比前面更深。前面是讲三千大千世界,为什么不著世界相?世界原来是微尘累积而现的幻相;换句话说,世界相只不过是微尘聚集的现象而已,离开微尘,就没有世界可得。这个道理与事实,我们都不难懂得。今天这一段的经文,「此意比前问意更进」,更进一步。
【不但世界,并且微尘非微尘,微尘亦是假相假名。】
这个事实,一直到近代科学家才发现,才证明佛在经上讲的没错。在相宗经论里面,佛告诉我们,色法,我们讲的物质,物质最小的是微尘,经上所讲的微尘,它小到什么程度,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我们看到这个微尘,以为是很细的微尘,不是的,那个还很粗的;肉眼没有办法看见的。如佛在经上常讲的,大概我们肉眼能够看得到的,要很好的眼睛,能够看到牛毛尘。牛毛那个毛尖端上有一粒尘,在牛毛尖端上不会掉,摆在那里摆得很稳当。你看牛毛的尖端,它的面积多大?放在那个地方,它不会掉下来,这一粒尘就叫牛毛尘。佛说了,牛毛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那更小,七分之一叫羊毛尘,羊毛细,那个尖端就更细,放在羊毛上面不会掉下来,摆得很稳当。羊毛尘再分为七分之一叫兔毛尘,兔毛就更细了,叫兔毛尘,真的很好的眼睛未必能看得出来。兔毛尘再分成七分之一叫水尘,我们现在学了一点物理,知道水的密度不大,水当中有空隙,这一粒微尘在水里面可以自由的游来游去,没有障碍,在水里面可以游来游去,叫水尘。水尘再把它分成七分之一,叫金尘,金属,金属的密度大,密度大当中还有空隙,这个我们知道,在显微镜之下一放大,原来那个钢铁里面的空间还是很大的,这一粒微尘在金属它自由往来,自由通过,它没有障碍。金尘再分七分之一才叫做微尘,我们的肉眼怎么能看见?佛说阿罗汉的天眼可以看到微尘。如果你要是能看到微尘,那你也可以证到阿罗汉果,没证到阿罗汉果看不到。微尘还不是最小的,还可以分,再分七分叫色聚极微。色聚极微再分七分,叫极微之微。佛说极微之微就不能分,再分就没有了。所以极微之微也叫邻虚尘。这是用分析的方法,让我们晓得世界是假的,微尘也是假的。
微尘从哪里来的?相宗告诉我们:心法跟色法同源。唯识里面讲四分:自证分是本体,就是真如本性。因为一念不觉,这就迷了,迷了第一个相,就出了见相,就是见分,见分就是心法的根源。我们讲色法跟心法,心法的根源就是妄心,这是妄想心,就是见分。从见分里面就变出一个相分,所以色相是从见分里头变现出来的。见分跟相分的本体都是自证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是有道理的。有情是见分变的,无情是相分变的,见、相同一个自体,同一个自证分,所以它是同源的。因此,众生修行成佛,不但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这就是《华严》所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圆满一切种智,一切种智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所以此地讲的微尘是我们无法想像的。这些可见得还都是属於假名假相,前面我们讲,刹那九百生灭因果相续的假相,微尘也是假相。
【《楞严》云:汝观地性,粗为大地,细为微尘,至邻虚尘。】
这一段是《楞严经》上的经文,是世尊在楞严会上跟阿难尊者说的。从微尘到邻虚尘,刚才说过了,邻虚尘是极微之微,就不能再分了。
【此是教小乘人析空观】
世尊这个讲法是对小乘人讲的,小乘人这样教法,给他说他容易明了。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科学家,都用这个方法。对於物质现象才真正能够观察出来,用这种方法。
【大乘人惟就性体上观察】
大乘比小乘聪明,用不著分析,佛只要轻轻一点醒,他就明了、就通达,就晓得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大乘根性比小乘要利。
【知无论大相小相】
由此可知,大的相,像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小的相,像微尘,
【皆是缘生幻有,当下即空。】
这才是事实真相。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不是真实的,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真正肯定明白了,这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实的,你就开悟了。如果在这些虚幻现象当中,决定不再分别执著,那你就入了境界。这个入就是证悟,那不是解悟,证悟了。证悟,这个事实真相你享受到了,你入了事实真相。入事实真相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入一真法界,事实真相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叫做不思议解脱境界,为什么不思议?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此之后,再不会起心动念,心里头那个妄念永远灭掉了,再没有妄念,再也没有言说,言语道断。我们大乘经读了不少,我们明了,言语道断不是没有言语,心行处灭不是没有思想。这个东西很奇怪,思议灭掉,怎么还会思,还会议?诸位一定要明了,佛为我们说的灭,是灭一切分别执著,事还在。如果言说真的没有,思虑也没有,你就著了非法相。《金刚经》上讲,你著空,著空还是错,还没有见性。也许有人讲,那我证得真空之理,我证得体,没有!果然证得体,体一定现相,一定起用,哪里说有体没用的?绝对没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事实。有体一定有相,一定起作用。如果你证入这个境界,不起现相,不起作用,你应当晓得你走错路。就是本经上所讲的,教你无住,你是不住有,无住有了,住到空里头去。住到空那个境界,要不是四禅的无想天,那就是四空天,你跑到那里面去,走错路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佛与大菩萨,经上常说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都是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在《华严》里面,圆教初住就入了,就入这个境界,就入一真法界。他现不现相?现相。起不起作用?起作用。虽现相,虽起作用,江居士在本经注解前面说过,他的心里若无其事。现而无现,无现而现;用而无用,无用而用;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个意思前面也讲过,它很深,很不好懂,不好懂在哪里?因为我们凡夫总是执著,说跟无说是两桩事情。说跟无说几时是一桩事情,你就入了境界;说跟不说是两桩事情,你没有入境界。一桩事情就入了境界,入一真法界,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我们在此地把这个秘密说出来了。由此可知,凡是一桩法分作两边的,就没办法入,就入不进去。两边是对待,我们世间人讲相对,相对本来是没有的,法界原本是一真,相对从哪里生出来?从妄念里面生出来的。所以世尊在本经一再教给我们要离念,离念就契入一真。这个意思前面也说得很多,后面还要说,多说不妨碍,多说有好处。为什么?我们没有契入,多听听,多想想,加深印象,希望把这个境界换过来。宗门教下修行用功的原则是作观,前面说过,所谓作观就是把观念转变过来。这几句经文就很好,「如来说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底下一段经文说,
经「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我们要是遇到一些困难的事情,遇到一些烦恼的事情,把这两句经文一念,烦恼马上就消掉,心地就恢复清净。还有什么好争论、还有什么好执著?微尘是假的,世界是假的,你还有什么好争论?世界都是假的,你还有什么得失?你得到什么东西、你丢了什么东西?得失就没有了。你今天得到亿万财富,你也不喜欢,为什么?「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你以为是真的?假的。你今天丢了几百万,你也很开心,假的不是真的,你这个心多自在!为什么?你才看到真的境界,才知道这个世间一切万法是假相、假名。前面还有一个小注,我们把它念下去:
【本非实体,故曰非。】
世出世间所有一切现相,都不是实体,这个诸位要记住。所以你不应该执著,不是实体。
【不无幻相,故曰是名。】
虽然它没有实体,但是它会现相,那个相就是刹那九百生灭的相续相,它会现这个相。虽现相,正如《楞严经》上所讲的,这个相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是这么个相,所以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看到这个相好像是真的,其实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的相续相。它不是一个相,它是一个一个接著的相续相。正如同我们看电影,银幕上所现的相一样,银幕上所看到的相是底片的相续相。我们到放映机那里去看,原来那个胶卷在那个地方转动,放映机的镜头不断的在开关,开一次,放一张影片,马上关起来,再开又放第二张,一秒钟二十四张。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就以为是真的,就没有看到它是假的。你要看到真相,那个底片就是真相,影片是真相。打开影片一张一张是独立的,确实那一张放出来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第二张放出来又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佛讲的这两句话,很有味道!我们现前这些幻相,就跟电影没有两样,电影一秒钟放二十四张片子,我们眼前这个现相,一秒钟是两个十万八千次的幻相,所以你不晓得是假的,你以为是真的。其实全是假的,了不可得,这是宇宙人生的真相。
彻底明了真相,在这个世间就随缘度日,游戏神通,自在无碍,再也没有罣碍,没有忧虑、没有牵挂,那个日子怎么不好过?世间人以为那是神仙生活,在佛法里,神仙还过不了这个生活,是佛与法身大士的生活。我们学佛就是要学这个,学佛就是要入这个境界。《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住真实慧、惠以真实之利,就是讲的这桩事情,这才是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智慧。微细相不著,广大相也不著。
【知微尘非微尘,则世界非世界,不言可知也。】
微尘尚且不可得,哪有世界?世界是微尘累积现的相,微尘本身就不可得,本身就「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哪有世界相可得?可见得这个世界相真的是梦境一样。佛在本经末后,跟我们说宇宙人生,这一切有为法是梦…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