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四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话说,只要心有住,你决定不是圆初住菩萨。圆初住,在我们净土宗念佛功夫来讲,是理一心不乱。心有住,你决定没有证得理一心;功夫成片有住,事一心也有住,理一心无住了。请看注解:

  【本来无一物】

  这一句话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

  【住则有物矣】

  住就有了。

  【有住,即有惑业苦。】

  惑是无明,业是造业,苦是果报,迷惑造业就有果报。严重的惑业就变成六道;轻微的那就是声闻、缘觉、菩萨,就是四圣法界;这是十法界。如果心里无住,就超越十法界。诸位必须要晓得,圆教初住菩萨住一真法界,不是住十法界,他们住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家讲的藏教佛是十法界的佛,没有入一真法界。通教的佛也是十法界的佛;别教的佛超越了,别教的佛在一真法界。因为别教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圆教的十住就是别教的十地,初行位是它的等觉,二行就是妙觉。所以就有惑业苦。

  【住,即三界六道之根源。】

  这句话我们真的要把它记住,时时刻刻不能忘记。心里有住就决定不能出六道轮回。住是什么?我们现在所讲的,你心里头所牵挂的,牵挂就是住。你牵挂你的亲人也好,牵挂你的财富也好,只要你有牵挂,你就在搞六道轮回。佛告诉我们,财色名食睡是地狱五条根,这五样东西偏偏是大家都喜欢的,财色名食睡,都喜欢的,喜欢得不得了,将来就下地狱去了,这是地狱五条根。你对於这五样东西,心里头还有贪恋,还常常想著,你想什么?想堕地狱,那真的,一点不假。你为什么会堕地狱?就是这五样东西把你拉下去,有一条就下地狱,五条还得了,不得了!可惜世间人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没学佛也是懵懵懂懂;学了佛之后,这才明白这桩事情,再也不能干。可是不能干,他念头还会常常起,为什么起这个念头?就是干造作地狱这个事情,向来都干这个,干得很熟了,他习气很深,断都断不了,不知不觉它就现前了。佛给我们讲这些道理,太生疏,常常把它忘掉。所以古德教给我们,修行要想功夫得力,要把生处换成熟处,熟处把它变成生处。我们的烦恼习气熟,把它远离、生疏它,远离它、生疏它;佛号、经义很生疏,努力去读它,天天去念它,把它念熟;把生熟给它颠倒一下,就成功了。这个比喻说法也非常之巧妙。一定要晓得,我们心里头有忧虑、有牵挂,这个心就叫轮回心,我们干的事情叫轮回业。用轮回心干轮回业,你还想出轮回,没指望。

  【故一切皆不应住。此一部经,千言万语,一言以蔽之曰,无住而已。】

  这一部《金刚经》从头到尾讲什么?「无住」两个字就讲完了。不但《金刚经》,《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 》的纲要,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说般若 ,般若 的宗旨是什么?就是无住两个字,两个字苦口婆心讲了二十二年。过去大家都佩服、都赞叹智者大师了不起,《妙法莲华经》经题讲了九十天,就是经题《妙法莲华经》五个字讲了九十天。大家没想到,释迦牟尼佛二十二年讲两个字「无住」。讲的时间长不长?不长,讲了二十二年,我们听的人还是有住,还不能做到无住,这才知道习气之难断。所以,如果没有净土念佛往生的法门,诸位自己想想看,你修什么法门你能够得度?无量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要做到无住才能得度。我学佛,早年对於大乘经论非常向往、羡慕,这些大经大论都想学。到后来明白了,得要无住,想想做不到,这才回过头来专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住还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心若有住,决定不能出轮回,不能够出六道,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你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这个道理,你才会一切放下老实念佛,因为除了这一门之外没救了,这才乖乖的念佛。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实具深意,因尘世众生之环境,不离此六。住尘生心,乃无始来之积习。而欲了生脱死,必须背尘合觉,定要做到一切不住。所谓不住,乃不著之谓,非谓不行其法。】

  不应住六尘生心,这一句经文意思无限的深广,非常深广。因为尘世众生的环境,尘世指六道众生,不仅是我们这个世间,包括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包括二十八层天。二十八层天,天人也是住尘生心,欲界、色界住尘生心,我们好懂;无色界天他住什么尘?我们读《楞严》就明白了,佛在楞严会上,说二乘人,阿罗汉跟辟支佛,所证得的偏真涅槃,佛说他们的境界,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连阿罗汉、辟支佛还住在法尘里面,那个法尘叫灭法尘。法尘有生灭,他不是住在生法尘,他住在灭法尘里头,还是错了。声闻、缘觉都错了,四空天人就可想而知。所以佛常讲,如果修行修定修到四空天,佛说你遭难了。我们佛法里面讲八难,八难里面有一个长寿天,就是四空天。四空天遭什么难?因为堕到那个里面去,就等於堕在一个黑洞里头,他这个心念完全静止了,完全堕在无明里面,没有机缘闻到佛法,那个地方没有佛菩萨去度众生。为什么?佛菩萨到那里去,那些人理都不理他,不会去接近他,也不愿意去听他。非想非非想处天人,八万劫闻不到佛法,这就遭了大难,八万劫这么长的时间闻不到佛法。不闻佛法就没有得度的机缘,得度的缘中断了,你说这个多可惜!所以叫它做八难之一。众生住尘生心是无始劫来的积习,习气太深太深了,他自自然然就起现行,对於五欲六尘起贪瞋痴慢,他自然那个心就会生,这个不需要学的,也不要教的,习气太深了。因此无量劫来没有法子了生死,没有法子脱离轮回。

  佛教给我们,你要想了生脱死,也就是讲要想脱离六道轮回,必须背尘合觉。尘是五欲六尘,要跟五欲六尘相背,背就是离开、舍弃。把五欲六尘放下才行,不放下怎么行!放下之后要合觉,觉是什么?觉是觉性,要与自性相应。假如背尘没有觉,就到四空天去了,纵然修行证果也变成阿罗汉、辟支佛,入偏真涅槃去了,他不合觉!阿罗汉、辟支佛没有觉,法身、般若 、解脱,三德秘藏,阿罗汉、辟支佛只有解脱,法身、般若 都没有。这个地方的觉,就是般若 。我们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觉,这一句阿弥陀佛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量觉;我们虽然自己不觉,但是心与口相应,念念念无量觉,不知不觉就真的觉了,念觉就觉了,所以它有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一句佛号不仅是西方极乐世界导师的德号,实在讲是一切众生自性的名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定要做到一切不住,一定要做到,不住就是一切不执著。一切不执著,不是一切法不要,你说一切法都不要那就错了,你把佛的意思完全会错了。是心里面没有分别执著,事照做,前面讲了,行住坐卧、穿衣吃饭、迎宾送客、日常工作,可见得没有一样离开,而且还做得更好、做得更圆满,给大家做一个好榜样,但是心里头一丝毫的牵挂都没有,有一丝毫牵挂,那就错了。所以不著,不是说不行其事,事是样样都要做,佛教给我们方法,也要依教修行。

  【行之方便。以世法言,凡所当为者,自应尽心竭力,不错因果。】

  这句里面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不错因果。如果没有智慧,这四个字很难做到。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出因果,善因有善果,恶因有恶报。行就是日常生活,包括我们一生全部的活动,凡是应当做的,要尽心尽力去做;不应当做的,决定不能做。哪些是应当的,哪些是不应当的,这要没有高度的智慧,很难辨别。我们没有能力辨别的时候,最好依照佛的教训。佛的教训当中,我们一生能够依一、二部经,就一生受用无尽。我特别给同学们介绍《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对於现代人来讲非常适合,经文不长也不算短。里面理事、性相、因果,可以说面面都讲到,非常适用。《金刚经》固然很好,它讲的是纲领原则,在事上讲得很少。我们学的这个纲领原则,在日常生活当中还不晓得怎么用法。如果读了《无量寿经》,就会用了,晓得怎么个用法,晓得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这样才不会背因果。

  【无论如何艰难困苦,决不可起劳怨之心。】

  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有很多人把生活跟修行看作两桩事情,那错了,那修什么行!行就是生活行为,生活行为上有了错误,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离开生活到哪里修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据佛的教训去做,改正自己的错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错误的讲法,时时刻刻想到经义,时时刻刻在改正,天天在改、年年在改,这才叫真修行,这叫真正用功。当然习气太深了,无始劫的习气,你要改它,当然会感觉得很痛苦,这个要克服。譬如前面给你讲的修忍辱波罗蜜,如果对事、对人、对物,要有厌烦、埋怨这个念头起来,你般若 波罗蜜就没有了,忍辱波罗蜜也没有了;忍辱跟般若 没有了,其他的统统都没有了。要保持清净心,要保持平等心,那就对了。

  【无论如何成绩优良,决不可存居功之想。】

  有这个念头也错了。前面是讲劳怨,我们要忍辱,要忍!这个地方成绩优良也要忍,为什么?如果不忍,心里一欢喜,完了!清净心没有了。清净心里头没有忧也没有喜;忧把清净心破坏掉了,忧是风浪,欢喜也是风浪,清净心都没有了。苦乐忧喜舍统统都要放下。逆境里面没有忧,顺境里面没有喜,你的心就清净。顺境里头没有乐受,逆境里头没有苦受,你的身体就健康了。要晓得苦对身体有伤害,乐对身体一样有伤害,所以离开苦乐忧喜,身心健康。

  【不幸失败,亦决不因之烦恼忧愁,慨叹忿恨。】

  特别加强这一点。世间人最要紧的是要了解人生宇宙的真相;换句话说,要真正认识自己跟自己的生活环境。於是理得心安,道理搞清楚了,心就安了。心安理得之后,生在富贵,你就安心去享受富贵;生在贫贱,他也不怨天不尤人,安於贫贱,心安了。人生是一回什么事情?业力在支配。你今生享福,是你前生修的善业修得多;享福里面也有受罪,是你修善业…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