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瞋恚的心就生起来;看到自己喜欢的,贪心就生起来,那就是业障现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贪瞋痴慢的念头生起来,就叫做业障现前。大家都知道我要消业障,业障很重,那业障现前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觉悟?为什么不能觉察,还是让它继续不断的发展?这就错了,这就是心量太小,自私自利。若能发广大心,念念为利益一切众生,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决定不生贪瞋痴慢。所以发心摆在第一,不发心没有办法断烦恼。四弘誓愿,为什么不把断烦恼放在第一?要是我们凡夫来排这个顺序,应该是先断烦恼再修法门,最后成佛道,成了佛再倒驾慈航度众生。对不对?我们一定是这么安排法,这个满合理的!为什么把度众生放在第一条,烦恼也没有断,法门也没有学,怎么先度众生?怎么度法?不合逻辑,讲不通。佛把它摆在第一,有他的道理,这个道理太深了,心量不大,烦恼不会断。念念为我,念念自私,你的烦恼怎么会断掉!所以第一教你发愿,念念为众生,念念为佛法,这个我、私心淡了,断烦恼就比较容易,道理在此地。大家都念四弘誓愿,有没有发现过这个问题?这是很重要的问题,都没有发现到。这个地方摆在第一,这个意思说出来了。
读经,读经目的是开解、是明理,帮助我们看破。念佛是修持,帮助我们放下,只念佛不念其他的,世出世间一切法我统统不念了,只念阿弥陀佛,这就对了,决定正确。凡是念佛人,真正念佛人,一定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阿弥陀佛的本愿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度众生,愿愿都加持一切众生,愿愿都加持念佛人。佛这样加持,我们没有感觉得佛加持,或者我们再说白一点,什么叫加持也不懂?佛保佑,这个大家懂得。佛菩萨保佑我,我没有觉得佛菩萨在保佑我们。其实佛菩萨念念当中都在保佑你,念念当中都在照顾你,一时一刻都没有空过;那你功夫怎么会不得力?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够觉察到佛保佑我们,没有觉察到佛照顾我们,是我们的心太粗,我们的念头太杂,我们贪瞋痴业障习气太重,所以没有发现。到这些业障习气稍微轻一点,你就感觉到了,诸佛如来确确实实在保佑我们,在照顾我们,从无间断。得佛力加持,无论在解行上,进步会更快。
除其障蔽,障是业障,蔽是无明,对於一切法不明了,那是无明;消业障、破无明。解行并进,久久不懈。学佛要有耐心、要有恒心,决定不间断。不但我们一生当中不间断,而且一定要发真正的大愿,生生世世都不间断。学佛成佛,除了念佛往生这个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不是一生成就的。我们看佛在经上常讲,修行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那不是一世。我们看这部经上佛前面说的,曾经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不是一世,修忍辱波罗蜜都修了五百世,哪有一生一世就能成就的!一生一世不懈怠还不够,一定要生生世世都不懈怠。生生世世对我们来讲太难了,我们能够保证来生还得人身吗?能够保证来生闻佛法吗?得人身的人多,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四十多亿人,这四十多亿人里头,有几个人曾经闻到佛法?诸位要晓得,十分之一都不到。闻到佛法,听说有佛法,几个人曾经读过佛经?恐怕那个十分之一里头又不到十分之一,读过佛经的人有几个人彻底能了解?这么一层一层淘汰到最后,剩没几个人。然后才知道佛所讲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个话没讲错,是事实。几个人把佛法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一定要久久不懈,也就是讲要发长远心,要发愤、要努力,不眠不休,要这样干。
也许你认为,我体力不行,我三天不睡觉这身体就受不了。没错!你决定受不了。如果你发一个拼命的心,我就这样做下去,死了就算了。结果怎么样?一定是死去活来,你活起来了,这一关就突破了。没有死去,你怎么会活得来?你活不过来的,一定要死去才会活过来,这是真的。我们现在人讲突破,这个困难一定要把它突破;突破之后,你一天睡眠三个小时、四个小时够了,你一定精神饱满、体力充沛。为什么?三宝加持,这加上了。你自己认为身体不行,累一、两天一定会倒下去,你就不接受三宝加持,所以你非垮不可!佛在经上,我们也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病你就会害病,想不行你怎么会行?你决定不行!现在这个社会上流行说强人,什么是强人?不肯服输,样样我都行,那是强人。事情还没来,先就害怕,先就倒下去,弱者,这怎么能成功?世出世法里头都不可能有成就的。这是弱者,不是强人。一定要精进不懈。
【则障渐轻,心渐空。】
心空就灵了。
【慧开观圆,我法二执,渐化渐除。】
这个效果就显著。障是什么?大家总应该明了,障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少了、轻了,没有从前执著那么重,现在的执著还有,比以前轻了,这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心空,心清净了;心里面从前忧虑牵挂很多,现在逐渐逐渐放下了,忧虑牵挂少了,心空了!空了智慧就现前。心里面为什么不生智慧?因为你里面东西太多,塞得满满的,贪瞋痴慢、忧虑牵挂塞得满满的,所以智慧没有了;生起来的统统是烦恼,贪瞋痴慢,它生这个东西。你心里面要有,有的愈多就会生贪瞋痴慢;心不能有,这个诸位要知道。特别是你们现在要想学教、学经、学讲经,我们中国人常讲某人学问好,满腹经纶,满肚子都是的;要是真的满腹经纶,这个人一定是贡高我慢。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他为什么会贡高我慢?因为他肚子里头有,有就坏了。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们学佛法,一面学一面舍,佛法要不要?要;要了马上就舍,决不执著,这样学佛法开智慧。前面讲过,随得随舍,得了就要舍。把它拦住就坏了,毛病马上就生了。所以决定不能够执著,要保持心地清净。空就清净了,清净心生智慧,信心清净则生实相。世间人讲,空就灵了,心就灵,就聪明了;不空就呆板。
慧开观圆,智慧开了;观是见解,你无论看什么事情都会看得很圆满。我法二执,这是病根,众生的病根,我执跟法执渐渐的化了。我执化了,般若 法门最大的好处,破我执,大而化之;它跟小乘用的方法完全不一样,念念想众生,念念想光大佛法,我的念头、私的念头不断,自己没有了,这叫化。法执也渐渐的除掉。
【法与非法,渐渐不著。】
法是有相,非法是空相,空有两边都不执著。
【所谓水到渠成,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修行证果,可见得没有作意,没有心里想著我要去证果,自自然然证得了。说实在的话,这个证果是别人说的,你证得阿罗汉果,你证得菩萨果,你证得登地,都是别人说的。这个修行人自己怎么样?自己心中若无其事。不但大乘法如此,我们在本经清清楚楚的看出,连小乘须陀洹,都没有执著我证须陀洹果,没有!他没有这个念头。正因为他心地清净,若无其事,旁人看到了,佛看到了,他证须陀洹果,那个证斯陀含果,别人说的。这一点我们要知道,一定要学习,如果不学习,你永远不能证果,你要问为什么?因为你永远不离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坚固的执著,你证什么果!小乘初果也没分。小乘初果这个四相是很淡薄,不执著,他才能够证得须陀洹,须陀洹以上更不必说了。这桩事情,就譬如你们同修到这个讲堂来听经,这个讲堂在五楼,你们一定从底下楼梯一层一层上来,那一层一层就等於菩萨的果位。菩萨果位是五十一阶级,一步一步往上爬。有没有爬楼梯的,我上了一阶,我再上一阶,有没有?你们哪个爬楼梯是这么爬法的?你们从底下一层爬到最上一层没动念头,若无其事你就上来了,你要是爬高一层好欢喜,我升了一级,你半天都上不来,你慢慢在里面欢喜去了。
无论大小乘学人修行,心里头都是干干净净,若无其事。证果都若无其事,修行里头稍稍有一点得、有一点领悟,就著了相,那还能成就吗?诸位如果从这方面去想、去观察,你才晓得自己修行为什么没进步,看看我们周边的同修修行也没进步。什么原因?毛病就出在这里。稍稍有一点小悟就沾沾自喜、就执著,不能够大而化之,若无其事,他做不到这一点。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心里头常常有,他不是无。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佛为什么在《金刚般若 》里面这样的强调,多次重复的强调无住生心,无住要紧!无住生心,生心还是要无住,生心跟无住是一不是二;二你就又错了,就又不得其门而入。《维摩经》上教给我们入不二法门,你能不能入金刚般若 的法门,怎么入?佛告诉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把无住跟生心是二,你就入不进来;因为这是大乘门,大乘门是不二门。怎样把无住跟生心融合成一不是二,无住就是生心,生心就是无住,那恭喜你,你就入门了。读般若 、学般若 ,这一点意思要不能体会,经的殊胜功德利益,我们决定得不到。方法说起来很简单、很容易,若无其事就好,不要把它放在心上。再看下面一段:
【菩萨广度众生,生生世世,不舍众生,不舍尘境。】
这一段好!有一些修行人讨厌众生,讨厌尘境,离开远远的好,愈远愈好,以为自己得清净,其实自己并不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因为佛告诉你的那个清净心不是染净的净,你搞错了。染净是二法,它不是一法,二法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般若 ,这个地方我们要深深的去体会。《六祖坛经》里面记载一桩事情,能大师刚刚到广州,遇到印宗法师讲经,印宗法师讲《涅槃经》。听经的人其中有几个不老实,看到那个风吹的幡在动,有的人说:风动。那个说:不是!幡动。在那里吵架争论。他插了一句话: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印宗法师听到,这个人见解高。讲完经跟他见面请教他,晓得他是黄梅法嗣,对他很尊敬,向他请教:五祖忍和尚平常给你们大家开示,有没有讲禅定、解脱?六祖答覆说:禅定、解脱是二…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