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二法不是佛法。记住!凡是二法都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因此修清净心,诸位一定要晓得,这个净不是染净之净,染净的净都不清净。什么是清净?染净两边都舍,这清净了。我们今天念佛得不到清净心,为什么?你纵然得到,你是染净之净,所以你不会开悟,你不能入门。我们佛门表法常常用*轮,*轮的意思要懂得,也表一、表不二,*轮表空有不二、动静不二,不二就是一。莲花,这是佛门表法用得最多的,莲花表染净不二。莲花生在淤泥当中,那是染;莲花生长出来的时候,要通过泥上面的水,水是净,水是清净;花开在水的上面,染净都不要了。染净都离开了,那才叫净。所以它不是对待法,我们是把它看成对待、相对的。它那叫真清净,真清净是染净两边都不执著,这就高了。
菩萨度众生,生生世世不舍众生,没离开众生,离开众生你怎么度他?你要度他,一定要跟他接触,一定要跟他往来;你不接触他,你怎么能度他。众生的生活环境,业报现前的,种种不同,你要不接触那个环境,你也度不了他。有些众生生活得很苦,环境非常恶劣,「那个地方我不能去!」那个地方众生你就度不了。你发的愿是众生无边誓愿度,那里头还加个注解,那个地方太肮脏、太落后,我不能去,那些众生我不度,哪有这个道理?你的四弘誓愿不就有缺陷,不就不圆满吗?
【以是之故,必应不住六尘生心,而后乃离一切相。】
一切众生生活环境最恶劣的,无过於地狱,地藏菩萨偏偏到地狱去度众生,这个大家知道。其他的菩萨好像没发愿,「我们不要学地藏菩萨,我们学别的菩萨」。其实诸位同修要知道,一尊菩萨具一切菩萨之修德,无论哪一尊菩萨,到地狱都叫地藏菩萨,地藏菩萨在六道里面行救苦救难,他就叫观世音菩萨。那个名号不是一定的,会常常改变的,无论哪一尊菩萨或者哪一尊佛,在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到这个世间来成佛,都叫做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要到我们这儿来成佛,他叫什么名字?叫释迦牟尼佛。我们释迦牟尼佛到极乐世界现在就成佛了,他也要改名字,他叫阿弥陀佛。诸位要懂得这个道理,要知道这个事实。名号是代表这个地区、这个时段里面的教学宗旨,它代表这个意思。所以任何菩萨到地狱度众生都叫地藏菩萨,都叫地藏,地藏菩萨不是一个人,观音菩萨也不是一个人,无量无边,它是通号,它不是一个专有的名号,它是通号。好像一个学校,教国文的老师,一定都叫他做国文老师,教英语的一定是英语老师,它是通号,那个英语老师姓谁名谁不一定,太多太多了!菩萨的名号就是如此。地藏菩萨是个通号,是姓谁名谁,哪一位地藏菩萨。只要你发心修学地藏法门,你就是地藏菩萨;你如果要发心修观音三经,你就是观音菩萨;你发心修普贤行愿,你就是普贤菩萨。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生到那边去的统统是普贤菩萨,因为那个世界从下下品到上上品都是修普贤法门,《无量寿经》上都讲得很清楚,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没有一个不是。普贤菩萨有多少?无量无边。不但我们没法子计算,诸佛如来都算不清楚。所以我们一定要明了这些道理,明了这些事实真相。
以是之故,因为这个缘故。必应不住六尘生心,生心是必要的,生什么心?广度众生之心;但是生心不能住。这个不能住,就是说心里面不能有牵挂,不能有执著,不能有分别。诸位想想看,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还有什么染净?染净就融成一,那叫真净。一有分别、一有执著,就不是真正清净。有分别、有执著,一切法都是相对的;换句话说,把原本的一法变成二法,相对的。二就迷了,一就觉了,觉是佛法,迷是世间法,世法跟佛法是迷悟之分。「必应」这两个字非常肯定,一丝毫犹豫都没有,必定要这样做法,你的心才清净,没有一丝毫的忧虑牵挂。然后乃离一切相,於一切相上不执著、不分别了。
【相离则性显】
性在哪里?性就在相上。性相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见不了性,就是把性跟相又分开了,又对立了,不晓得性相是一,性相不二;只要心里头不著一切相,相就是性,性就是相。古人怕初学不容易体会这个境界,不得已用金器来做比喻,《华严.金师子章》就是解释这个现象,「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金就是器,器就是金。一著相,金就见不到了,因为你只看在相上,你忘了它这个体质。但是金跟器一般人都知道,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没有问题;今天我们跟你讲,相就是性,性就是相,你怀疑了。你为什么怀疑?这个器拿在手上,真的是金造的,我看得很清楚是金造的,没错!这个相拿在手上,这不像性,他见不到性。其实相就是性,至於你见不到,那也难怪你,因为你没有见到真相,见到真相,原来是这样的。真相是什么?我们常讲一刹那九百生灭业因果报的相续,佛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个空、不可得就是性,当体即空,当体即性,性不可得,相也不可得。因为相是性显示出来的,它所显的时间非常短暂,我们今天看的是短暂的连续相、相续相,难怪一切众生看不出来。可是金与器这个比喻,的确很接近,确实有不少人从这个比喻里面开悟了。
【相离则性显,性显而后乃能不动道场。】
这个时候,性显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你见性了。见性就是法身大士,就不是普通人,见了性之后你就得大自在。这里举出一个自在,什么自在?可以分身,这个很自在。像我现在就不自在,现在国内外有几十个地方请我去讲经,我不能分身,如果能分身多自在,哪里请,分一个身去,这个多自在!见了性就有这个能力,可以分身。
【现身尘刹】
不动道场,现身尘刹。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极乐世界那个地方人他们的生活状况,他们生活很惬意很自在,不需要工作。工作很苦,赚钱不容易,西方世界的人不需要工作,不需要赚钱。他的生活呢?生活从念当中变现的,想穿什么衣服,也不要去买料子,也不要裁缝,衣服已经在身上,这一想就在身上;想换一件,旧的就没有了,新的就来了,统统是念头。一切生活是变化所作。生活的空间非常大,这个显出大自在。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他想去拜拜这尊佛,看看那尊佛,都去!经上讲的,经上讲的是个比例,还不是事实真相。每天清旦早晨供养十万亿佛,这是佛的方便说,实际上他的能力供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尊都不漏,他有这个能力。他怎么去供?分身去供。自己的身体还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面前没离开,十方一切诸佛面前他都在,他都在那里供养,都在那里闻法。遇到有缘的众生,他也说法度众生,你看这多自在!这种能力是性德本能,只要你见了性,你这个能力就恢复。
为什么佛家这样重视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我们修行的目标,不管修学哪一个法门,目的相同。但是每一个宗里面说的名相不相同,禅宗叫明心见性;教下叫大开圆解,大开圆解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宗里面叫理一心不乱。名字不一样,其实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这是要知道的。所以他有能力不动道场,现身尘刹,
【满其上求下化之弘愿】
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才真正能达到圆满。如果没有这个能力,我们上求下化永远不可能圆满的。所以说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你要是搞其他法门,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
【发大心,修大行,不亦难乎。】
像前面所说的,发大心、修大行。什么是大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大行。一切诸佛菩萨,从初发心到如来地都是遵守这个原则,都是这样修成的。难是难,
【虽然,有胜方便在,难而不难也。】
这是告诉我们,难,的确是难,是真难!但是有一个非常殊胜的方便法门在;如果你能用这个法门,那就不难。这个法门是什么?
【方便云何,念佛求生西方是也。】
这就不难了。所以佛在《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在诸佛刹土当中,广大法界之中,有多少菩萨想求这个法门,求不到!我们今天遇到了,还觉得不稀奇,许许多多菩萨生生世世希望求这个法门,求不到!给诸位说,他求这个法门,不是说他知道有极乐世界,有念佛往生的法门,他要晓得了,他就求到了。他心里想求一个,有什么法门比较容易一点,让我们赶快的成佛,赶快就满上求下化的愿,不晓得是哪个法门!没有人告诉他是念佛法门。我们得来并不容易,大家看《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就知道,这是我们过去生中,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现在成熟,你才遇到。你若是以为我们很容易遇到,不稀奇!居士林四周围住的人家,他为什么不来听经?他为什么不来拜佛?他这一生没遇到,你看就在隔壁,就遇不到。业障重没法子,丝毫都不能勉强。所以要知道这个法门,在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当中,叫做殊胜第一方便法门。遇到这个法门,如果能够肯定,深信不疑、发愿求生,没有一个不成就;这是当生成就的法门,一生成佛,不必等到第二生。我常常讲,这不是说开玩笑的话,佛门里面没有戏论,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一切众生都没有办法逃过生死,唯独这个方法不死。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死了,你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你并没有断气,你神智很清楚,眼看得见,耳听得见,嘴也会说话,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欢欢喜喜跟著阿弥陀佛去了,这个肮脏的身体不要了、丢了,所以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这个法门真的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这个身丢掉换一个身,换一个什么样的身?跟阿弥陀佛同样的身。四十八愿里面讲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身体皆是紫磨真金色身,跟阿弥陀佛身体一样,相貌也一样,无比的端正庄严。这相貌从哪里来的?念佛来的。你心里面有佛,常常念佛,相随心转,他这个相貌自自然然就变成佛相。所以真的是不死的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果觉,圆教的佛果。无量无边法门,唯独这一门叫做当生成就的佛法;就是一生成佛…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