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一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法门,一遇到他决定往生。为什么决定往生?因为他以无实无虚这个态度来念佛求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而且往生的品位还很高。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决定有把握,脱离六道轮回,往生不退成佛,这个要紧、太要紧了。如果这句话的意思不太了解,你就常常想到「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就行了;或者《金刚经》上还有两句更简单的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也行,与这个都相应。

  世尊在本经末后,特别教给须菩提尊者,教给他就是教给我们,「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完全在事上做。不取於相,就是应无所住;如如不动,是说我们在六尘境界当中,我们每天接触六尘境界,不能离开六尘生活,接触没有关系,不能动心,动心就错了。动什么心?顺境起贪爱的心,逆境起瞋恨的心,动了这个就糟糕!如如不动。动,以中国话来讲,就是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你动了情,动了七情,这个不能动。换句话说,不动,心是清净的,不动的心是平等的,不动的心是觉而不迷,跟《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完全相应,那就是修清净平等觉。修清净平等觉,就是修弥陀净土。《无量寿经》上,世尊告诉我们,阿弥陀佛还有个别号,就叫「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就是阿弥陀佛的别号。我们能够把《金刚经》上这两句常常想著,把它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就是在修清净平等觉。发愿往生,当然往生。无实无虚,把大小乘所有一切佛法统统包含尽了。

  因此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贤圣」,这个一切,从小乘须陀洹到圆教等觉菩萨,统统包括了,「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无为法?无实无虚就是无为法。由此可知,这些圣者,就是无实无虚功夫浅深差别,小乘四果四向、大乘五十一阶级是从这里来的。实际上这些人,他们心中有没有这个阶级差等?没有。佛为我们方便说的。前头不是念过吗?你要问须陀洹:「你证须陀洹果?」他没有这个念头。他如果说「我证须陀洹果」,他四相具足,他有实有虚,他哪里是无实无虚!从小乘初果,心就清净、就平等,没有这个念头。这些念头都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东西他离开了、舍离了。我们从这里去体会,然后你就晓得怎样来学习。也同时明白,为什么我们生生世世修行,没能修得成功。没有修得成功,就是我们虚实两边没离开。为什么我们这一生修行功夫不得力?也是两边没离开。无实是空,无虚是有,空有两边。本经上讲的法相与非法相,无实是非法相,无虚是法相。法相、非法相两边不取,都在这个意思上。底下说,理是空的,理是无实,事无虚;性无实,修无虚;因无实,果无虚。都是虚幻的,从这里面去观察。再看末后这一段:

  【不但此也】

  前面给你说的,都是讲的三乘的修行人。

  【一切凡夫心相,一切世间法相,一切因果法相,亦莫不尽括无遗。】

  那些觉悟的人,修行证果,证阿罗汉、证辟支佛、成菩萨、成佛,他是明了无实无虚,体悟无实无虚,他走的是一条光明的正道,成就究竟圆满的功德。我们凡夫迷惑颠倒,念念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可是这些妄想分别执著也是无实无虚。你打妄想,无实,在六道里面受果报,无虚。你细细想想,可见得无实无虚四个字,世出世间法全都包括了,全都通达了。凡夫的心相,心相是妄想。世间一切的法相,凡夫心相是因,世间这些法相是果,这就是一切因果的法相,统统在里面,都包括尽了。我们要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然后才能够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清楚。看清楚,你就不迷,不迷就是菩萨。菩萨叫觉有情,他不迷,迷就是凡夫,他真正觉悟了。

  【此正是法华经所谓: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

  这是《法华经》上非常有名的一段经文,叫十如是,这十句,十如是,是《法华经》上非常重要的一段经文,也可以说是整个《法华经》的中心。「如是」就是此地讲的无实无虚。如是相,相无实无虚。如是性,性无实无虚。你把如是两个字换成无实无虚,那个意思更好懂。相是现象,性是本性、真如本性。体是理体。十如是,这十个里面最重要的是性,其他九个都是从自性里面变现出来的。世尊在《法华经》里面,将世出世间一切法归纳成这十类,归纳成这十大类。力是能力、能量。作是造作,就是变化。因是亲因,缘是比较疏一点的;亲的叫因,疏的叫缘。因要是没有缘,不会结果;因一定要得到缘,缘具足它就结果。报也是果。我们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这两个字。果,我们得人身是果。报,我们这一生当中的苦乐际遇,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是报。得人身是果,你这一生的苦乐遭遇那是报。有的人命好,很享福;有的人命运很差、很苦恼,那是报。苦乐是报,得人身是果。末后一句「本末究竟」,前面九句不能包括的,统统归到这一句。这十句,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包括尽了。

  【此之谓诸法实相】

  《金刚经》上讲诸法实相,《法华经》上讲「十如是」,「十如是」真的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我们用这十句,解释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很清楚,解释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也清楚、也明白。把这十句来观察我们自己这一生,我们过去跟现在,在生活上点点滴滴也清清爽爽,比世间算命的人高明多了。从前金山寺妙善法师讲:世间最会算命的人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算得准确。释迦牟尼佛以外,那些算命的都不太可靠,都靠不住。释牟尼佛会算,释迦牟尼佛都给我们算了,你知道吗?这十如是就是的。你能够懂了,拿这个来看看自己,自己一生的命运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才叫高明。

  【故此一语,真乃大乘法印。】

  此一语就是无实无虚。无实无虚真的是大乘法的法印,所有一切大乘法都是无实无虚,决定符合这一句的经义。不但大乘法,刚才说了,世间法实在讲也是无实无虚,明了世间法无实无虚,这个人也是大乘菩萨。再看底下经文:

  经【须菩提,若菩萨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这是从比喻上说。科题很清楚:喻住法之过。所以佛在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有道理,法不能住。

  【此节是明执实则布施之功德全虚。】

  住於法,以为法是真的有,执著在法相上,以为法是真有,这个错了,所以功德都没有了。诸位一定要晓得,不住,难!我们凡夫真的尤其是业障习气深重,无从下手。《般若 经》听起来很有味道,你做得到吗?做不到,还是有执著。你没有办法看破,也没有办法放下;换句话说,白听了、白讲了。听这部经的人,我想不会少过三千人,来来去去的,有今天来了明天不来,明天来了后天不来了,来一次也算,统统算进去,我想应该是三千人以上。这三千多人当中,哪一个看破?哪一个放下?一个也没有,我们这个经就白讲了。所以难、真难!你才晓得大乘法门,八万四千法门,任何一门,不要说大乘,连小乘包括,都不能成功,这才晓得佛法之难。幸亏佛很慈悲,为我们开了一条念佛往生的法门,这个法门方便在哪里?可以执著。你就执著阿弥陀佛,这个能够住於法,行!你心里住在阿弥陀佛、住在极乐世界上,坚固的执著,执持名号,只有这个法门,给你讲执著能够成功的。除这个法门之外,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找不到,都是要破执著才能成功,没有执著才能成功,没这个道理,没听说过。执著念阿弥陀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要是不执著,那个高了,那就生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那就高了。执著能出得了三界,能到阿弥陀佛那里去。凡圣同居土不错了,可以了!何况到了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马上把我们提升到七地以上的地位,这是真正不可思议!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很短的时间就成佛,这是一个特别法门。得要有福报,什么福报?相信,相信就有福报了。这个法门遇到了不相信,这个人没有福报。《弥陀经》上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相信的人有福,肯发愿的人那个福报就更大,世间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福报能跟他比得上,因为他不久要作佛了,你想这个福报多大!

  执实的时候,功德就没有了。什么叫功德?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的。功德是戒定慧。因戒得定,戒是功、功夫,持戒是功;得定,定是德。德跟得到的得、得失的得,是一个意思。你有一分功夫,你一定就有得到。持戒有功,得定;修定有功,开慧了,这是功德。如果一执著,持戒不能得定;为什么?我这个戒持得很好,看到那个不持戒的、那个破戒的,心里面就生厌恶的心,你怎么会得到定?那个持戒,不懂得用功,不如法。诸位必须要晓得,世尊教人修行是教你一个人的,没有教你看别人;你要是看别人,你的道业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华严经》上,善财童子只有一个人,没有同参道友。如果善财还有个同学,善财也完蛋了。为什么?同学,你跟我一样,恭敬心没有了。一个同学都没有,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都是菩萨、都是老师,他那个礼敬诸佛才做到圆满;所以,不可以有一个同学。换句话说,真正修行人,自己是站在最低的,别人都在我头上,你才能修得成功。妖魔鬼怪都在我头上,都要礼敬,都是诸佛如来。怎么观想?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善的境界来教我,在善境界里面不生欢喜心。示现妖魔鬼怪,逆境里面我不生瞋恚心。你的清净平等从哪里修的?在境界里头磨炼出来的。离开这些境界,你修什么?所以好人、坏人、顺境、逆境都是善知识,在我的心里面都是平等的,我在这里头修十大愿王。有丝毫差别的念头,你那个十大愿王功德全虚,全都没有了。你所修的是福德,功德变成福德;功德没有了,福德有。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功德太难了。经里头常讲,火烧功德林,火是什么?发脾气;脾气一发,你们想想看,你那个定就没有了;定没有了,戒就没有了。你要问问,你的功德有多少?…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