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六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相释、相成。一切经说的是什么?说的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从我们的起心动念,讲到我们日常生活行为,业因果报刹那相续,这六个字,你才晓得含义是多么的深、多么的广。佛讲一真法界你才明了,并不仅限於一部《华严经》,一切经皆是;不但一切经皆是,一切众生的生活行为,哪一样不是?晓得这个道理,才知道佛给我们讲无住生心的真实义,我们应当要遵守。无住就是放下,万缘放下,恢复到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自己的真心,清净心是我们自己的本性,经上说得很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实相是实相般若 ,真实智慧,信心清净生真智慧。信心不清净所生的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不是真智慧,不能解决问题。再看底下这一段:

  【「如来说」三字最要,明其是约性而说。】

  经文里头有些地方「佛说」,有些地方「如来说」,如来跟佛不是一样的吗?不一样。凡是讲如来都是从心性上说的,讲佛是从事相上说的,用这个字样来区别。所以这三个字非常要紧,说明这句话是约性而说的。

  【离相观性,则头头是道。《楞严》云:五蕴、六入,乃至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楞严经》上这句话,是如来说,是从性上说的。怎样见性?离四相就见性,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不是说我们把相不要,去找一个地方躲起来,那不行!即相离相。所以离相,诸位要记住,不是离外面境界相,是离你心里面执著的那个相,只要你心里头不执著。我们起心动念打妄想,要离那个相。中国的文字高明到极处,你看妄想,想,「想」是心上有个相。佛教我们离相,离什么相?心上那个相离掉,真心就现前,妄相就没有了,那个相是妄相。所以叫你离相,不是离外面那个相,离心里头那个相,把那个相离掉。你看看我们中国的文字,离一切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思。思划上格子,心上划了格子,有分别了;把那些格子去掉,不要分别,留下来是真心。思跟想就糟糕了,想是妄想,刚才讲了,所知障;思是你有分别执著,烦恼障。你能把思想那个心上的田拿掉、相拿掉,真心就恢复了。我们现代人说,人没有思想还得了,人没有思想就不是人了;一点都没错,人要没有思想就成佛了,因为你有思想,所以你才堕在六道,你才搞六道轮回。你问问佛菩萨有没有思想?佛菩萨没有。你问问阿罗汉有没有思想?不但阿罗汉没有,《金刚经》上连须陀洹都没有,人家成圣人。我怎么样想?我怎么样思?坏了!希望大家从这个地方觉悟,然后你才明白大乘经上所讲的义趣,才真正能够体会到。「五蕴、六入、乃至十八界」,这几句话就把尽虚空遍法界有情无情的众生全部包括了。「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就跟前面讲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意思完全相同,说的话不一样,意思是一个意思。

  【古德言:窗外黄花,莫非般若 。庭前翠竹,尽是真如。】

  这是禅宗祖师大德们所说的,都是悟了以后,从相上见到性,这是见性的话。从性上讲一切皆如,无有一法不如。一切皆是佛法,无有一法不是佛法。

  【是之谓一切法皆是佛法】

  所以生活怎么不幸福?怎么没有趣味?怎么不快乐?法喜充满,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心清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永远保持一个清净心,这是觉悟人的生活。觉悟的人就是佛菩萨,佛菩萨的生活。必须要知道,所有一切忧虑牵挂都是妄想。我们同修当中,有不少是经商的,现在所谓商场如战场,一天到晚在动脑筋,怎么去赚钱,生活过的苦得不得了。跑来问我,我说:自讨苦吃!假如你动这些脑筋真的会赚到钱,诸佛菩萨都拜你做老师。佛菩萨做不到!你所有那些妄想全是妄想,你命里面有财富,该来的照来,不该来的动什么样的脑筋也得不来。小偷命里该发财他偷得到,要不然他偷不到。我去偷怎么偷不到?佛跟我们讲得清楚,财从哪里来?财布施来的。布施是因,财富是果报;聪明智慧是果报,法布施是因;健康长寿是果报,无畏布施是因。人能够修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得的果报就是财用绝不缺乏,聪明、智慧、健康长寿是这么得来的。你不肯修,你怎么会得来?以为打妄想就能够得来,这是自欺欺人,没有这回事情,在佛法讲无有是处,这都是迷惑颠倒。念念为为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众生就是利益自己,你利益众生大,就是利益自己大。如果反过来,念念为利益自己,而不肯利益众生,你的福报很有限,享完就没有了。你没有继续再修,你所享的福是过去生中所修的,是余福。后面这一条说得好,说得很清楚。

  【世出世法,皆是缘生。】

  这句话我们特别要注意到的,出世法,不要认为世间法是缘生,出世法也是缘生,所以佛才教给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金刚经》前面读过,法就是佛法,佛所说的一切法也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法有用处,我们有智慧去用它、去受用它,决定不能够执著它,决定不能够占有它。为什么不能占有?因为一切法无实,你怎么能占有?为什么说可以受用?因为一切法无虚,可以受用。不可以占有,不能据为己有,要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人就觉悟,这个人就有福报了,我有福与一切众生共享。所以,世法、出世法都是缘生。佛菩萨出现在世间,示现在世间,像世尊八相成道是缘生,四十九年说法也是缘生。

  【观其不异之性,不变之体,则一切皆是,诸法一如矣。】

  所以你从性上去看,从体上去看,那就皆是佛法。

  【否则住法发心,住法修行,则佛法亦非佛法,何况一切法。】

  这两句同修们要记住,牢牢的记住。我们今天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犯了这毛病,「住法发心,住法修行」,这八个字。无论在家、出家,你们学得这么苦,学得这么可怜,原因在哪里?八个字说得清清楚楚。你不懂得无住的道理,你不懂得无住的事实。住是什么?执著。发心了,发度众生的心,执著发度众生的心,修行执著修行。所以修得再好,你所得到的果报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我断恶修善、舍己为人,我著相。什么人做的?我做的,我修行,我度众生,我发大心,「我」没有忘掉,我见、我相十足,这就是住法。什么时候能把我忘掉,你与金刚般若 就相应,念念还是我在,就不相应,与金刚般若 完全相违背。这两句话要牢牢的记住,住法发心,住法修行,你搞的不是佛法。你学佛都不是佛法,那何况一切法?这才体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话的重要性,这是纲领。

  无住,要用现代的话,说得明白一点是无条件,我帮助一切众生绝对没有条件的。有条件是凡夫,无条件的这是学佛、是佛菩萨。佛用的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哪有条件?世间人起心动念都是要谈条件。谈条件,那你学佛、念佛、修行,都是住法修行、住法发心,告诉你,凡夫一个。这个话我们听多了,也看多了,可是走出讲堂还是住法,什么原因?习气老毛病改不掉。在这里听了,看到你们点头,好像有点觉悟,出了门就忘掉了,老毛病又发了,这个就不行。所以世尊讲经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天天叫你薰习,希望把你老毛病生疏,把佛所讲的、你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慢慢把它变熟,生疏的变成熟的,熟的变成生疏的,你就成功了,一定要自己认真努力。现在比过去的人的确有福得多,过去人要听经得有法师讲经,他才能天天听,没有法师讲经他到哪儿听?现在没有法师也行,听录音带,看录相带,你可以每天都不间断的薰修。这是说明读经跟听经的重要性,每天至少需要用两个小时,没有法师讲经,回家去听录音带,去看录相带。三天不听,你的老毛病全出来了。每天听两个小时,要听多久?可能要听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你慢慢会觉悟,会转过来。这个事情不能著急,欲速则不达,病根太深了,无量劫来的病根习气哪有一下能转过来,没那么简单!这是希望同修们,要细心去体会,牢牢的记住,依教奉行。

  【广而言之】

  这是把这个推广,实在讲就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凡行世间法,慈悲为本。皆为利他,不存利己。一一不违佛法,则世法即佛法。】

  你慈悲,慈悲从哪里表现?慈悲表现在你生活行为当中,全是利他的,点点滴滴都为他,自己的生活愈简单愈好。我学佛以后,这么多年来,我的生活随缘,如果我不跟你们大家在一块生活,我一个人过日子,自在快乐,我一天只要吃一餐。你们看到我的生活,一点营养都没有,我快乐极了。点点滴滴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多快乐!你们每天讲营养、讲保养、讲进补,补了一身的病。我什么都不要,身体健康,自在快乐,精神愈用愈饱满。由此可知,身心的健康从哪来的?清净心来的。你们怎么进补,怎么保养,为什么还一身毛病?心不干净,心里面有贪瞋痴三毒,心里面有三毒,你怎么能健康得了!心里头没有毒了,一片慈悲,一片清净,一点饮食都不要,都健康快乐。你要懂得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所以你们叫我吃饭,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干这些把戏!所以要紧,这个地方要真学,皆为利他,不存利己。

  所以我们学佛,老师非常重要,真正的善知识。我这些基本道理、修学方法,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二十六岁,接触佛法才一个月,就认识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佛法从哪里入门,他告诉我:看破、放下。我问他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布施。我听话,老师怎么教,我就真干,我得的好处就是这一点。我对老师尊敬,老师讲的话我依从,我相信老师不骗我,老师对我是真实的,依教奉行,真得利益了。这是我们修行的大根大本,如果还有念头为自己不为别人,诸佛菩萨来教导你,也没有用处。所以佛法要从这个地方下手,念念念一切众生,尽心尽力去做,功德就是圆满。

  一一不违佛法,佛法是什么?《金刚经》上所讲的是总纲领,「应无所住,而行布施」。布施,前面讲过,大家还记住,布施包括我们全部的生活,不要看布…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