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六集▪P3

  ..续本文上一页施两个字,我出一点钱叫布施,错了!是全部的生活。从我们起心动念,到我们日常生活一切行为,是布施两个字,就是在这里面叫你放下、舍掉。舍什么?舍四相、舍四见,把这个布施掉,你就一一的不违佛法,都如法了。世间法统统是佛法,穿衣、吃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佛法。反过来说:

  【若行佛法,而存名利恭敬之心,则佛法亦成世法。】

  你看那个念头一转又迷了。我是个讲经的法师,我要大家对我恭敬,要对我供养,有这个念头完了,错了,大错特错了!我们明理,明白人,我们求法,磕头作揖向善知识请教,我们要用真诚心、恭敬心去求。我们弘扬佛法,把佛法送给别人,要用什么态度?也要用恭敬心、真诚心,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人。不能说我磕头作揖求得来的,你也要磕头作揖我才给你。你要是有这个念头,你念念这几句话,菩萨里头有常不轻菩萨,你们念《弥陀经》大家念得很熟,干陀诃提菩萨、不休息菩萨,我们也要磕头作揖把佛法送给别人,我们真的这样做法。他肯接受,缘成熟,不肯接受,缘没有成熟,无论缘熟与不熟,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这样才没有亏欠。不能说缘不熟,我们就不做了,这个观念是错误。缘不熟要跟他结缘,缘成熟要促进他成就。所以佛是普度众生,缘没成熟的人多。

  我们现在在国外,现在几乎是全世界,衬衫上印的那些画,印的那些相,你仔细一看,都是妖魔鬼怪。我看到这个现象,我也想到,我们印阿弥陀佛,印佛经的句子。走在街上,人家看到念一声,看一眼,阿赖耶识落了种子,我们跟他结法缘,我们跟人家结佛缘。无论认识不认识,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做,只希望众生得佛法真实利益,我们对众生一无所求,连恭敬供养都不要,有了这些东西麻烦!再看底下这段经文:

  经【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这一段是说明离一切相。

  【一切法,知其即非,而不著相,则是佛法而非一切法矣。】

  前面讲一切法皆是佛法,问题是著不著相,不著相皆是佛法。什么叫佛法?佛法是诸法一如、无实无虚,这是佛法。一执著了,不是落在实这一边,就是落在虚那一边,就不是佛法。以六道来说,欲界、色界著有,落在有这一边;无色界执著在空那一边,都不能出六道。六道太苦了,轮回六道,佛在大经上讲生死疲劳,搞这个事情。我们常在经上看到,佛感叹:可怜悯者,真可怜!迷得太深,看不破、放不下,干这个事情。看破了,就是你真正看到一切法无实无虚,你看破了。你了解事实真相,自自然然放下,不执著了,那个日子过得多快乐!佛菩萨在经典上讲游戏神通,快乐!到这世间来干什么?游戏。游戏怎么会累,怎么会有苦?游戏就快乐。知道一切法皆非,就不著相,一切法无实。

  【知是假名幻相,而归於性。虽名一切法,皆是佛法。】

  这是前面古大德所说的翠竹、黄花,从相上见到性,从事上见到理,性相理事是一不是二,一如,没有一法不是佛法。

  【即非、是名,合而言之。】

  在《金刚经》这种句子很多,它的意思是什么?「以明无实无虚、空有同时之义。」这个要晓得,这样讲法才不至於偏在一边,把真相讲得圆圆满满。我们从这里面体会,你就得真实的受用,你才能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看得透彻、看得清楚。一切法确确实实是同时的,无实无虚是同时的,性相是同时的,理事是同时的,生佛是同时的,无有一法不同时。同时,我们为什么见不到佛菩萨?这个不是佛菩萨、十法界、一真法界跟我们不是同时同处,不是这个意思,是我们自己有业障见不到。我们在五楼讲经,底下四楼、三楼、二楼跟我们同不同时?同时同处,我们为什么看不到底下一层?业障,所以你见不到。要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讲,佛告诉我们,无尽的时空是同时的。但是我们今天,三度空间的众生见不到四度空间,四度空间众生见不到五度空间,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有十一种不同的空间。从理论上讲,时空的维次是无限度的,科学家说这些话,我们听了点头,没错。原本是一真法界,为什么变成无数度的时空?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十法界、无量无边法界从哪里来的?妄想执著变现出来的。离开妄想执著,同时!妄想执著叫业障,你为什么不肯把妄想执著放下?放下就同时了。你读《华严》、读《法华》、读《无量寿经》,你看看那些天人大众,他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随心所欲,变化自如,他那个能力从哪里来的?那个能力是我们的本能。离开了障碍,本能就恢复。障碍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叫我们看破,叫我们放下,都是这些。

  假名幻相,名有,假的,相也有,假的,都不是真的。相,前面跟诸位讲过,刹那九百业因果报的生灭现象,法相宗讲得最清楚最明白,确确实实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楞严》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个当处,刹那,非常非常短时间,我们心太粗,体会不到。佛给我们讲一弹指,这一弹指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里面九百个生灭。我们现在弹指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大概不成问题,他有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好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有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讲十法界森罗万象是随心应量变现出来,因为这个所以才教你生心;因为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不是真的,所以教你无住。佛教给我们无住生心,一点都不错。为什么要住法?为什么要著相?你要想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你从这里下手,你才能真正得到,佛法不欺骗人。

  【世尊说此,是教行人於行住坐卧二六时中,对境随缘,皆应作如是观。则处处皆是道场,事事增长菩提。】

  没错!龙树菩萨过去在龙宫,见到大龙菩萨收藏的大本《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什么?就是十法界一切众生随缘对境,就是这个东西。我们起心动念,生活行为点点滴滴,哪一样不是《大方广佛华严》!你要会了,你才知道头头是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个什么?许多人念《华严经》,对善财童子羡慕得不得了,他的命好,遇到那么多善知识,我一生一个也没有遇到。其实,善知识一天到晚围在你的周边,你不认识。善财童子认得,除了自己一个人之外,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都是菩萨、都是善知识。你要不相信,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头讲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看这个人有毛病,那个事又不顺眼,你到哪里找善知识?你到哪里找佛菩萨?所以必须要晓得,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你要离开相看性,都是诸佛菩萨。要是对於一切现象都不执著,你看他的生活、看他的一切所作所为,统统增长智慧,哪里不是道场?所以《大方广佛华严》在哪里?生活之间。《金刚经》跟我们讲出总原则、总纲领,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再展开,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间,看出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法无实无虚,教我们过一个正常的生活,正常生活是三昧、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诸佛菩萨的生活是正常的享受。我们今天有苦乐忧喜舍,不正常!离开苦乐忧喜舍,那个生活是正常的。

  所以要晓得,「处处皆是道场,事事增长菩提」,增长菩提是增长智慧。我们读到这个地方,想到惠能大师当年见五祖忍和尚,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我们看到好羡慕。我们心里面常生烦恼,人家常生智慧。读到这里晓得,他为什么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无实无虚,所以他常生智慧。他看到一切法皆是佛法,看到一切人皆是善人。必须要知道境随心转,我们是佛心,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所以你要问,我什么时候成佛?你到哪一天看到大地众生个个都是佛,那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要是看到这一切众生都是恶众生,你自己本身就是恶众生。为什么?相随心转。你心善,一切境界都善。我善,他明明恶嘛!你再仔细观察,他不恶,把自己的烦恼心所、恶心所降伏住,你再看,他就不恶了。你能够在恶法里头看到善,染法里面看到净,为什么?染净不二,善恶也不二,一如,法法皆如!我们今天做不到,没入这个境界,不知道一切法无实无虚;换句话说,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迷在这个里面。所以念念增长烦恼,不生智慧,这是很遗憾的事情。下面一段说:

  【清净觉性,既非虚而又无实法,正好借一切法以历事练心,尽空诸相,又何必於一切法外别觅菩提。】

  佛在经典里这样教训我们,历代的祖师大德,也常常用这句话来开导我们。我们要觉悟,这些话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修行在哪里修行?历事炼心,事就是日常生活,穿衣吃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事!在这个事里面去炼心,炼什么心?我刚才讲的那个话,你们想想,很有味道!把心上的相拿掉,把心上的格子拿掉,就炼这个。你果然把那些东西拿掉了,你的心就生智慧。无论穿衣吃饭,念念都生智慧,处事待人接物,眼睛见的,耳朵听的,身体接触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没有一样不生智慧。生智慧才快乐,不生智慧就烦恼了,这叫学佛,学佛学跟佛一模一样。我常讲佛是什么心,我们要学佛的存心;佛是什么愿,我们要学佛的愿;佛是什么样的生活行为,我们要学佛的生活行为,我们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但是诸位要记住,我唯恐诸位住法发心,又住法修行,那就糟了!不能住,不能执著。佛跟我们不一样,他不执著,我们执著。执著是凡夫,不执著是佛菩萨,决定不能执著。如果我们用这个道理,来拣别真佛、假佛很容易。现在这个社会假的太多,冒牌的太多,假冒佛法也多得不得了。你仔细观察看他执不执著,执著就是假的,不执著是真的。我这个佛法好,他那个不好,这一听,他也未必好,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他可以赞叹自己好,他决定不会毁谤别人,那是…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