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八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尽的责任,做得再多、做得再好,不能居功,你应当做的,这是义务,应该做的;做得不好、做得不圆满,是你的过失。做得好是你应当的,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与我同体,同体大悲,所以帮助一切众生,没有任何条件可谈,无缘大慈,无条件的。你真正能这样做,你是菩萨,你真正是菩萨。帮助一个人是有条件的,是凡夫,我为什么要帮助他?有这个念头,这叫凡夫心。刚才我讲轮回心,不管你帮助人、不帮助人,你造的都是轮回业。我们凡夫跟佛菩萨不同的地方在哪里?佛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不谈条件,没有问:「我为什么要帮助他?」没有这个念头。只是在那里观察:这众生接受不接受我帮助?我要帮助他,他让不让我帮助他?绝对不会动个念头:「我为什么要帮助他?」没这个念头。众生不愿意接受,那佛菩萨也就没有法子,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怎么讲?佛没有办法去度那些不肯接受佛菩萨帮忙的,那就没有办法了!我们肯接受佛菩萨的帮忙,佛菩萨时时刻刻在我们周围,没有离开我们。像一般宗教说,「上帝与我同在」,佛菩萨是时时刻刻与我同在。为什么?我愿意接受他帮忙。所以你要愿意接受。哪个不愿意接受?哪一个人到庙里面烧香、磕头,不是求佛菩萨保佑?看起来好像人人都愿意;其实不然,不愿意的太多了,愿意的人很少。你求佛菩萨帮助你什么?帮助你迷惑颠倒、帮助你增长贪瞋痴。所以天天去拜佛菩萨也不灵,为什么?佛菩萨不能帮倒忙,刚才讲佛菩萨帮你破迷开悟,佛菩萨绝对不帮助你增长你的迷惑,不能干这个事情!你把这些事实真相看清楚,你就晓得迷的人多、悟的人少。悟的人无条件帮助别人,迷的人是念念为自己。迷悟的相,我们要搞清楚,那就是迷悟的样子,什么是觉悟的样子,什么是迷惑的样子,先把这个事情搞清楚,然后才有办法观察,才有办法反省,我到底是迷、还是悟?别人迷悟暂时放在一边,先看看自己是迷、还是悟?自己这个心是菩提心、还是轮回心?这个要紧!度众生先要度自己,自己没有得度,怎么能度别人?自己得度才能度人。

  【又应知度亦等於未度,所谓无一众生实灭度者。】

  怎么说度等於没度,我们帮助他等於没有帮助?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劝导我们、教导我们,为我们讲经说法,我们听了开悟,开悟是我自己开悟的,不是他来帮我开悟的,我们听了他的话,自己开悟的。《法华经》上讲「开示悟入」,佛菩萨能帮我们的是开示;悟入,入是证。换句话说,修行证果是我们自己的事情,这个佛菩萨帮不上忙,佛菩萨只是教诲而已。因此,断烦恼、明心见性、证果,都是众生自己的事情,所以度等於没度,诸佛菩萨怎么可以自己居功?所以他心里若无其事,那是当然之理;换句话说,心里面若无其事是应当、是正常。如果觉得自己做多少好事,值得骄傲,那完了,有什么值得骄傲?诸佛菩萨普度众生,没有感觉值得骄傲。今天世间人做一点点小的好事,值得骄傲,那不得了!我们要不读经,这些微妙甚深的道理,怎么会懂得?总以为世间人所表现的,都好像是正常的,好像是正当的,我们也应该如法炮制,也应该如是学习,那里晓得错了,那是轮回业。

  【若自以为能尽此责,大有所度。则自矜自负,目空一切,岂是菩萨。】

  这一段话就是傲慢心,自己夸张、自己炫耀,认为自己做了多少好事,帮助多少众生,这不是菩萨。真正是菩萨,普度众生若无其事;真正是诸佛菩萨,一定是礼敬诸佛,这个诸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他对於众生的恭敬决定是跟一切如来平等的,没有高下。我们对这个人喜欢、对那个人讨厌,这个不行,这就是无始劫的妄想、习气。修行用功怎么用?首先要把这个错误的观念转过来。我们每天见到佛像要拜佛,表示我们对佛菩萨的至诚恭敬。真正的目的,是要把这一份的恭敬心,在今天从早到晚,对待一切众生,对人、对事、对物,这叫修礼敬诸佛。对人诚敬;对事认真负责,对事的恭敬;对物是要把它放端正、整齐清洁,是对它的恭敬,我们对於桌椅,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摆得整整齐齐,这是对它的礼敬。所以要把这一份敬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修礼敬诸佛不是天天对著佛像膜拜,不是这个意思。佛说经的真实义,一定要细心去体会,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

  【世尊言此,是令发大悲心者,应於离念上加功。】

  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深!发心学佛了,如果是真正发心学佛,他的悲心比一般常人多少是要来得重一些。但是心发了,行持上功夫不得力,这是大有人在;不但现在学佛的人,世尊在世当时学佛的人,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原因在哪里?不知道离相,不知道离念,所以功夫不得力。我们自己反省一下,我们学佛学了多久,我们功夫得力了吗?我们的烦恼减少了吗?我们的智慧增长了吗?如果烦恼没减少、智慧没增长,这就是不得力的现象。这种现象不能看轻,马虎不得;如果再是这样含糊笼统下去,我们这一生就白过。所以这个地方不可以含糊笼统,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这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现象。要把它的原因找出来,要把这个原因消除掉,我们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我们这一生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佛在这个经上,讲得很透彻、很清楚,关键就在离念、离相。离相的功夫比较粗,离念的功夫细;先离相,先学不著相,真正能做到不著相,再把功夫向上提升一层,离念。不著相就是心里面於一切人事物绝无牵挂、绝无忧虑,这是不著相的样子。你果然不著,智慧就现前,烦恼就没有了。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忧虑、牵挂,就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放下、没有了,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应於离念上加功,在离相、离念上加功夫。

  【妄念不息,真心永障。】

  这两句话说得很好,要牢牢的记住。只要有妄念,你的真心就不能现前,真心就是本性。真心现前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明心见性的菩萨,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标准菩萨,四相、四见都离了;这个菩萨是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我们由此也就能体会到,我们的真心本性被无明盖覆住,什么是无明?四相、四见就是无明。四相、四见一破,圆初住就证得。

  【有悲无智,岂能度他。】

  如果菩萨只有一片慈悲,没有智慧,这就是说明菩萨虽然很慈悲,但是他著相,他还没有能够离念,这就是他没有智慧,不能帮助人。

  【人我分别之见犹存】

  他还有是非人我,他还有妄想执著。

  【故不名菩萨也】

  这种人不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金刚经》上所讲的菩萨,标准是要断四见、破四相,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菩萨,有能力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见」实在讲非常非常的微细,所以要层层细入。从底下这一段经文,我们就能体会到。请看经文:

  经【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

  【此中是明不名菩萨之故】

  这一段经文说明为什么说他不是菩萨。

  【由其心有能度所度之见】

  这个见就是念头,他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

  【便是取法】

  他著了法相,著相,著了法相。

  【便著人我等相】

  这个等就是众生相、寿者相,可见得这四类的相他都具足。

  【乃是凡夫】

  这哪里是菩萨,是凡夫!

  【故有法名为菩萨,断断无之。】

  有法是执著有法,要说这个人叫菩萨,没有这个说法。菩萨是个觉悟的人,这个人是迷惑颠倒的人,没觉悟,怎么能称他作菩萨?

  【佛说一切法无我人众寿】

  佛讲这个话是真的,一切法没有四相。「我」是主宰的意思、主体的意思,我们自己称自己这个身叫「我」。在一切法相当中也是如此。这个东西,这个它也是我,我是它的主体;与我相对的是人。所以这个「我」并不是指某一个人,是指任何一物它的主体,动物也好、植物也好、矿物也好,都包括了这一个意思。任何一法,都具足这四相。「我」是主体;与我对立的是人,「人相」;我相跟人相都是众缘和合而生,所以叫「众生相」;这个现象会有一段时间,它能够相续保持而不失掉,就叫做「寿者相」。寿者相,就是我们所讲的寿命,寿命长短不定,都叫做寿者相。任何一法,动物、植物、矿物,都具足这个四相,这四相是这个意思。只要有法,一定就具足四相。

  【便违佛说,便是凡夫。】

  佛讲这四相是凡夫的见解,以为诸法实有,这是凡夫见解;这个见解就是我们在讲席当中常讲的轮回的知见,轮回心、轮回见,这个见解是轮回的知见,是错误的。佛给我们讲真相是什么?真相是一切法无我、人、众生、寿者,这是佛给我们讲真相,一切法没有自体,这个要知道。一切法因缘所生,缘也是空的、也是假的,所以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刹那九百生灭,《楞严经》上讲得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讲得多么透彻!这些话都是无我、人、众生、寿者,这是讲真相。了解真相,你在一切法里头,不但一切法,连自己的身体,绝无贪著,再也不会执著。执著是个妄想、妄念,绝对不是事实。而事实上一切法、任何一法,你决定执著不到,你想得没有这回事情,不可能的事情;不但一切法你得不到,连你这个身体都得不到,刹那生灭,你怎么会得到?心也得不到,《金刚经》我后面还没有念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身得不到,心大概有,心也得不到,身心都得不到,你搞什么?一场空!古德讲的话没错,「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业就是你的妄想,妄想分别执著这个习气,麻烦!缠绕著你,永远断不掉,那叫业随身。你怎么会养成这么个习气?这个习气舍掉了,就叫佛菩萨;禅家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的,那就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要能舍,你要能放下,放下就是。末后一段把这个意思说出来了。

  【菩萨众生皆是假名】

  说菩萨、说众生…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