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家人修福,这个心量并不大;我为我们一国人修福,这个心量还是小;我今天为全世界的人祈福,全世界这个地球在太空,也小得很可怜,你这个心量不大。所以佛菩萨一发心,尽虚空遍法界,那个心量大。所以我们要以佛菩萨做榜样,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都要发心去度他们,要发这种广大心,你修的就是大行。修大行从哪里修起?
【先於境缘上一切法不住】
从这个地方修起,入门之处,下手之处。境是环境,缘是人缘,就是讲我们在人事环境、物质环境当中,先学一个不住、无住。无住要记住,就是不把这些东西放在心上。境缘有没有?有。我们一天到晚都不能离开,它碍不碍事?不碍事。你要从心上放下!这个做法是很难,是不容易。难在哪里?难在我们无始劫以来,攀缘成了习惯,现在叫我们舍离,都感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做好,老毛病、老习气一下换,还不太容易,就这么回事情;实在讲,换过来好。世间人,一天到晚牵肠挂肚的事情有多少!出了家,自己家里事情不想了,道场的事情一大堆,信徒的事情也一大堆,还是牵肠挂肚,没有放下。无住就是放下。这一句讲,於境缘上一切法不住,换句话说,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这个意思。统统放下!放下之后,境缘上这些事还管不管?照管不误。放下怎么还管?放下是心上放下,不是事上放下。放下怎么个管法?放下是智慧来管事。没有放下的时候,诸位晓得,你是烦恼在管事,你对人对事起心动念都是贪瞋痴慢。诸位细细想一想,是不是这个事情?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你心里头忧虑的、牵挂的都是贪心,贪不到生瞋恚,爱发脾气;贪到了欢喜,不就是天天搞这玩意。佛叫我们放下,是放下这些东西。放下这些东西,面对著现实的生活是智慧,这里头不是感情是智慧,理智用事,不是情识用事,大大的不一样。绝对没有说一桩事情做错了,桩桩件件都是续佛慧命、利益众生,你所修的是什么?是福慧双严。你在生活当中,你是做的这个。
我们今天贪瞋痴没有放下,连念经都造业,其他的就不说了。怎么说念经都造业?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我们下面大家在共修、在诵经,维那师把磬敲错了一下,下面人听了就生烦恼,乐众木鱼少敲了一下,两个眼睛瞪得又大又圆,连念经还有这么多毛病出来,还都没有放下,斤斤计较,都是在那里分别执著,搞这个。所以这是错误,佛教我们放下。这是修学入门,修行第一个阶段,从这个地方去练,所谓是历事炼心,先把它看淡,少分别、少执著、少计较,从这里下手。
【后则於起心动念时,一切法不住。】
这是功夫深了,这是已经契入境界。像本经所说的,圆教初住菩萨以上,或者是说我们念佛人得一心不乱以后,那就是於起心动念时一切法不住,这是说这个境界。
【使知能执者,乃不可得之妄念,非真心也。】
前面经上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心还有过去、现在、未来吗?哪有这个道理!这个地方所讲的心,就是指的妄想、妄念、意识心,一个念头生,生的念头灭了,念头灭了,底下念头又生了,这个念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真实没有生灭,有生灭就不是真实的。所以三心跟你讲的是妄念,不是真心,是妄念。我们今天生活当中,做主宰的是妄念当家,不是真心;如果真心当家,那就好了,你就作佛、作菩萨了。佛菩萨用真心,不用妄念;凡夫用妄念,不用真心,真心不生不灭。你要记住,我们今天能执著的,能分别的是第六意识,能执著的是第七识,都是妄念,都不是真心。一定要认识清楚,虚妄不实,那不是真心。
【又说诸法缘生】
诸法,世出世间一切万法,都是因缘所生,有相无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使知一切法,皆是幻有,了不可得。】
幻有是假有,所以本经后面用比喻来说明,「如梦幻泡影」,如梦幻泡影,这是假的不是真的;「如露亦如电」,露跟闪电是比喻短,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促。并不是长远的住在世间,很短,短到什么程度?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刹那生灭」。我们所见的幻相,是它虚幻的相续相,生灭的相续相,确确实实不存在。《楞严经》上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那是讲的真相。由此可知,能执著的心,所执著的法,都是空的,都是了不可得。可是诸位要记住,这是我们前面读过的,因果不空,大菩萨们对这桩事情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所以他们讲因果可畏。菩萨怕什么?菩萨什么也不怕,菩萨怕因果。这一点我们要能体会到,因为因果不空,所以佛才教我们而生其心,佛才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而行布施,因为因果不空。这就是教你一定要断恶修善,为什么?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果。
【发广大愿,则不取法。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
末后这个结论结得好!我们一般凡夫在平常细想不到。由此可知,这些祖师大德们,讲经研教注解作论,来发明经义,对我们后学贡献实在是太大太多了。发广大愿,像我们刚才举的例子,如诸佛菩萨发心普度法界一切众生,这个心愿大、广大。那要用《金刚经》的标准来观察,大不大?不大。为什么不大?著了相,著了相就不大。这个地方告诉你,发大心大愿要离相、要离念,就大了。所以你发广大愿,要紧的是决定不能够执著在法相上。世尊在这一次法会里面,把这桩事情全都给我们表演出来,佛修行不著修行的相,证果不著证果的相,度生不著度生的相,在这个经上我们都看到了。佛不执著,这就是他不取法。行广大行,虽然一切法不执著,也就是说一切法没有放在心上,可是这一切法他统统做,他没有一样不做。我们凡夫日常生活当中所做的,佛菩萨都照做,没有一天闲著。行广大行,则不取非法。非法是空,不著空。发愿不著有,修行不著空,空有两边都不著。
【法与非法,既皆不取。】
法跟非法两边不住,两边不著。
【则我人众寿,四者皆无。】
这才真的把四相空掉了。四相要这样离法,四见也是这个离法,你要懂得怎么离。不但离四相、离四见,我们再看下面两句,他这种修行方法真是妙。
【则法与非法,了不可得矣。】
不但法了不可得,非法也了不可得,它没有著,这里面初学的同学免不了有一点怀疑。「法」,法是有边,我们不执著,这个好讲;非法是空边,空边它本来就空了,那有什么不好?空是好,执著就不好,执著有个空,麻烦就大了。三界之内四空天人,他为什么生到无色界,他执著空。我们这些人生在欲界、色界,为什么?因为执著有。执著一切色相有,离不开色界;执著七情五欲有,离不开欲界。诸位要晓得,七情五欲是妄想,哪有这回事情!可是打这个妄想,麻烦!这个妄想一打,离不开欲界。这是严重的错误妄想,没有办法离开欲界,六道里头最苦的是这一环。由此可知,色界天的妄想比我们轻,无色界天的妄想比色界又轻,六道轮回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金刚经》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就是脱离六道轮回的方法:空有两边都不著,就超越六道。
【而常住真心,所谓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者,便了了而得。】
真如本性所现的境界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诸位要晓得,只有平等才一真,二就不平等,唯有一真法界是平等的。这个是都现前了,这个境界现前,了了而得,了是明了。
【即信心清净则生实相是也】
实相是诸法真相,诸法的真相是平等相,是无有高下之相,这统统现前了。《华严经》上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弥陀经》、《无量寿经》所讲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真法界,是平等法界,那就现前了,你就看到,你就接触到;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证果了。请看底下一段经文:
经【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这个意思很深。前面教给我们修一切善法,这是《般若 经》与其他经很不相同的所在。般若 最忌讳最怕的是著相,是坐实,这最怕了。说修一切善法,你就著了修一切善法的相,这就坏了。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同修,无论国内、国外,大家都懂得断恶修善。你再仔细一观察,断恶的人著了断恶的相,修善的人著了修善的相。这有什么不好处呢?我们世间人看这也不错,满好!这是好人。没错!他是好人,断恶修善是好人,记住,这是六道里面的好人,出不了六道。我们学佛的目的是要出六道,不要做好人,要出六道。要出六道,佛教给我们一切不执著才可以出六道,就怕执著;一执著六道出不了。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所以佛一面说,一面就把它否定掉,这个意思就是告诉你,决定不能执著。我们看注解:
【以无我修一切善法,是约能修边遣。】
能修的是我,我断恶、我修善,无我,把我这一个念头要放下,善尽管去做,不能有我的念头,这叫学佛。如果修一切善法,我修善法,我要得善的果报,有因有果。你修善因得善果,能不能得到?能得,三界六道有漏的善因善果,不能出离六道。如果以无我来修一切善法,这个果报就不在六道里面,六道里面都有我,可见得超越六道轮回了。这是从能修边上教你放下。
【非善名善,是约所修边遣。】
我们所做的善事,那个也不能执著。譬如我们今天在此地干的这个事情,善事。我们大家在一起研究《金刚经》、讲解《金刚经》,这是善事。如果把这个当作一桩善事看:「这个功德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我们又著了相;这一著相,这个善事又变成三界六道里头有漏的善事。岂不想想,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金刚经》上说,他没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没有说一句法;要有人说佛说法,那叫谤佛。他把所有一切善法没有放在心上,事情有没有做?天天做,他做了四十九年,他怎么没做?心里头痕迹都不落。这是说明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示现种种身、示现种种法,他不住,符合了《金刚般若…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