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集) 2011/10/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四十八面,概要,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一百四十九面第二行:「谨释此经,依华严宗法及《弥陀疏钞》例,总开十门:计为一、教起因缘。二、本经体性。三、一经宗趣。四、方便力用。五、所被根器。六、藏教所摄。七、部类差别。八、译会校释。九、总释名题。十、正释经文。」正式解释经文。「前九门总论全经纲宗部类,此与天台宗之五重玄义,大同小异。虽详略取舍稍别,总之,皆将一经纲要,综论于前,发挥明了,使读者先识总体,后研经文,纲举目张,易于领会。此亦类似近代书籍中以概论为首也。今则名为概要。(最后之一门,方依经章次注释经文)」。这是在注释经文之前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为什么要有这一章?古人称之为玄义,现在称之为概要。这一部经看起来好像不很多,但是加上念老详细的集注,就成为一个有相当分量的一部经典,这从文字上说;如果从义理上来讲,这一部经的义理绝不逊于《华严经》。可以说释迦如来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到最后都归净土,换句话说,都归《无量寿经》。所以《无量寿经》是世尊所说一切法最后的归宿,由此可知这部经的重要性。学习经教先一定要知道全经的纲要,我们对这个经才有认识,才能生起欢喜心,喜欢学习它。特别对于老修行的人,老修行的人实在讲他不听这个经的讲解,这个东西他不听,他专门听玄义。因为讲经的人、注经的人他对于全经的领会,对于全经的理解,都在这个部分。从这个部分能够体会到注释的人,他对于这部经教究竟能够契入多少,因为这是他的心得报告,修学的心得报告,很值得我们做参考的。初学的听到这部分,经太长了,先把全经大意明白了,对这部经产生信心,产生兴趣,他就欢喜学习,所以这个总论就有必要了。
天台家用五个科目来介绍,华严它用十个,叫十门开启。全经的玄义,这个十门的名称列出来了,刚才说出来了,从这十项(十个题目)我们对于全经概要就能够略知一二。向下这再解释十门,每一门都给我们做详细的解释。十门第一门教起因缘,这个批注在一百五十面,我们看第一行,一百五十面第一行。「教起因缘者,明大教所以兴起之因缘」。这里面分两段,第一段「明大教与净土法门之兴起。次则详述本经兴起之因缘」。我们看解,黄念老的解,「夫一切法,不离因缘」。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特别着重在这个缘。为什么?因是自性里头本来就具足,在觉悟的人是讲心性,心性具足一切法。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之后他的报告只有二十个字,说明他自己悟入的境界,也就是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在第三句里面说到,「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一切法的因缘。
因,大乘教里面称为种子,这个种子遇到缘它就起现行,它就会产生变化。这个变化今天的科学把它分为三大类,一种是物质现象,第二种是精神现象,在五蕴法里头物质现象是色法,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第三大类是自然现象,自然现象是阿赖耶的业相。今天科学家很难得,我们也非常佩服,佛说的阿赖耶的三细相都被他们发现了,阿赖耶的业相是自然现象,阿赖耶的转相就是精神现象,阿赖耶的境界相就是物质现象,整个宇宙万事万物都不离开这三种现象。所以能大师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具足一切法,一切法的因。因遇到缘它就起现象,起现象是能大师末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句话很重要。遍法界虚空界整个宇宙是我们自己心性所生所现的,我们在这里就能够体会到,整个宇宙跟自己是一体,永远不能分离,这是事实真相。
但是我们迷了,不知道事实真相,认为宇宙跟我没有关系,我就是孤孤单单的一个我,这叫迷,迷到了极处。譬如我们这个身体是宇宙,这是假设,大家容易明了,身体是宇宙,我们是这个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迷了之后,只认得这个细胞是我,除我之外身体所有的五脏六腑这细胞都不是我,都与我不相干,我们今天就像这种状态,这叫迷而不觉。迷了之后,才会变成许许多多虚幻的境界,虚幻的境界里头最根本就是时间跟空间。在我们自性里头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时间、空间是迷了以后,从迷幻当中产生的。所以因缘无量无边,一个环节一个环节都扣上的,永远分不开,无量因缘兴起法界虚空界。
大教兴起,这个大教就是佛教,佛陀的教化,佛陀的教育,这个是世出世间最伟大的教育,最究竟的教化。这个兴起的因缘不可思议,有这个因缘兴起,众生可以破迷开悟,可以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成佛。为什么?因为你本来是佛。《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是理体,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我们迷失了自性之后,释迦如来出现在这个世间才教我们,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我们原来每个人都是佛,真的不是假的。现在呢?这佛教给我们,你要发心作佛,你就能回归本位,你不愿意发心作佛,那你就回不了头。
我们今天发心做什么?佛将十法界的业因,业因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业因总有一个最主要的、最重要的,这一个佛给我们说出来了,叫我们觉悟,叫我们回头。无量因缘当中佛是用什么因缘回归自性,就是作佛去了?佛告诉我们,平等觉,平等的觉心就作佛了。我们的心不平等,我们的心迷而不觉。你看我们这部经的经题上面就有平等觉,所以这部经是教我们做什么的?教我们作佛的。教我们作佛的经典,那就是大乘,叫一乘经,还在大乘之上,一乘经里面就是教我们作佛,大乘经里面教我们作菩萨。我们的心不平,我们心里头有自私自利,佛教我们放下,这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是真难。问难在哪里?难在无量劫来我们迷于六道,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养成严重的六道的习气。佛虽然慈悲,以大智慧、无尽的善巧方便来帮助我们,我们还是回不了头。如果过去生中培养了大善根,这一生可能有缘成就。这个善根不是普通善根,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不是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几万个,不是,太多了,供养无量诸佛,这一世得无量诸佛的加持,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的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你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
靠谁的力量?靠无量诸佛威神加持你,你一念觉悟了,就是一念相信,深信不怀疑,就肯发心求生净土,放下万缘,你这一生成就了。像哪些人?像一些乡下人,阿公、阿婆,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听善友告诉他念佛好、往生好,他就真信,他就真放下,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念个三年五载真往生了,瑞相稀有。我们要没有读大乘经不知道,这个人真幸运,能往生。佛在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这一类的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这一生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他果报现前,果报就是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了。我们没那么大的善根福德因缘,出了家,学习大乘经教,也讲经说法多少年,往生没把握,不如那个阿公阿婆。阿公阿婆现在瞧不起他没有什么,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不是没有原因,不是侥幸,不是偶然。佛氏门中绝对没有侥幸的,都是真实功德之所成就,没有真实功德不行。
我们今天是有幸,无比的幸运,遇到夏莲居居士为我们会集的这个经本,这个经本是《无量寿经》第九种本子,九也是个圆满的数字。这个本子出现在世间不到一百年,知道的人并不多,讲解的人更少。二十年前只有黄念老跟我两个人在讲,没有第三个人。现在讲的人慢慢多起来了,好事。尤其是黄念老的集注,这个集注的确是惠以真实智慧、真实之利。三种真实要没有这个集注,中下根性的人看不出来。这个批注出现在世间不过二十年,不到三十年,你说我们的因缘多么殊胜,多么稀有难逢,我们遇到了。我们能遇到就证明我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没有这个加持遇不到。遇到了能信,遇到了能够听得懂,真正能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专念,这还得了!这就是佛法当中常说的根熟众生,你的根熟了,根熟就是这一生当中你决定成佛,到极乐世界去成佛,所以因缘稀有难逢。
「而无量因缘唯为一大事因缘故」。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大事就是生死大事。佛出现在世间不为别的,就是为帮助众生解决生死大事。我们回归自性,自性里头不生不灭。六道有生死,四圣法界没有分段生死,他有变易生死,也就是生死还没了。四圣法界是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真正生死了了,再没有生死这个现象,超越十法界了,我们要在这一生当中把这个事情解决掉。有没有方法?有,只要你能信,你肯干,愿意往生极乐世界,愿意往生就得把这个世出世间法放下,真放下。诸位在这里要记住,放下是论心,是讲心,不是讲事。事上有,心上放下是真放下;事上放下,心里没有放下,那是假的放下,不是真放下,那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在心上放下。心真清净、真平等了,清净没有染污,平等没有分别了。为什么没有分别?因为法界虚空界里面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都是我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就像作梦一样。梦中不知道,梦醒之后你要好好去想一想,梦中的一切人事物、山河大地从哪来的?都是意识变现出来的,除了自己意识之外什么也没有。
佛在大乘经上说,境外无心,心外无境,心境一如。回过头看我们的梦境,梦中有境界,境界是心现的,境界跟心是一不是二,境就是心,心就是境,心境不二,它是一体。一体,你就不会生起自私自利,不会生起贪瞋痴慢,不会生起分别执着,这就是心清净,不再分别心就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