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越轨。你在这个轨道上,这轨道通到哪里?通到圣贤,通到佛菩萨,只要在轨道上不越轨,肯定成佛成菩萨、成圣成贤。这里头有真乐,真实的利益、真实的智慧。现在不但说是不越轨,这个轨道没有了、不见了,所以人迷失了生命的方向,造成社会的混乱,造成地球的灾变。
所以,整个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出在我们把祖宗的教育丢掉了,就是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丢掉了,出了问题。如何挽救?得把它找回来。古人有句谚语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这一代的人不听老人言,现在吃了大亏。怎么办?还不肯认错吗?还不肯回头吗?那后来再往前面还有大亏吃,比这个亏还要严重。古人还有句话说「回头是岸」,看你什么时候回头,回头就得救,回头就消业障、免灾祸。可是现在人很难回头,他迷得太久、迷得太深了,他不懂得回头。真的,他没有智慧,愚痴,没智慧,没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也没有人来带头,帮助他觉悟。这个就是严重灾难怎么发生的。
本经所提倡的持名念佛的法门,能救社会、能救灾难。什么道理?因为这个法门首先教我们建立信心,你没有信心,不能接受这个法门。首先要信自己,相信自己像古圣先贤教给我们的,我们本性本善,我们要相信。我为什么不学善?学善就是相信自己,学善就是爱自己。违背性德的事情不能做,那就是错误,那就叫罪孽。首先恢复对自己的信心,然后恢复对家庭的信心,我要信我的父母,要信兄弟姐妹。现在父子没有信心,夫妻没有信心,兄弟没有信心,人活在这个世间好可怜,孤独!你在急难的时候谁会帮助你?谁关心你、谁照顾你?没有,一个人都没有。
跟古代社会不一样,古代社会你再无能、再没有智慧,你有人照顾你,谁照顾你?家照顾你。你的家人爱你,你的家人关怀你,无论你走到哪个地方去,你的家人都记念着你。所以落叶归根,你年岁大了,不能再工作了,回老家,老家照顾你。老家里面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老家照顾你。你小的时候,只要你好好念书,你不会失学。为什么?家庭帮助你;父母没有能力帮助你,你的家庭帮助你。年老的时候回到老家,享受天伦之乐,家族养老。家里面的家学,私塾,就是子弟学校,就是从幼儿园培养你到大学,家学。以前教育,家把教学的责任担负起来。国家也办学校,很少,它的学生来源是从家学里面考试录取的,上国家的学校。国家为培养各级管理人才干部,设立有县学,每个县一个学校,有省办的学校,中央办的学校,叫太学,它懂得。所以现在人生活得真苦、真可怜,人生在这个世间毫无保障,确实苦不堪言,浊恶达到了极处。
本经教我们起信,教我们发愿,教我们修行,修行的方法,老方法,老方法不是释迦牟尼佛创立的。这个方法就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共同使用的办法,释迦、弥陀也不例外,都遵守。中国古人有句话说得很好,你看这个家庭它是兴还是衰,如果这个家庭有兴旺的将来,从哪里看?它的家里面的规矩一定非常整齐严肃,一丝毫都不苟且,这家庭决定兴旺。如果这个家庭里面的规矩松弛了,都很随便,这个家庭慢慢就衰了。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所以中国古人教养下一代,在幼年的时候非常严格。现在人反对,小孩管得那么严,他那一点天真烂漫全都没有了,都赞成外国的方法。外国儿童是天堂,老年是坟墓;中国小时候,小时候严加管教,退休老年是天堂。中国人享福在晚年,外国人享福在幼年,儿童的时候把福享光了,老年可怜,老年就是坟墓。中国人小时候严加管教,为社会服务,为家庭服务,年老的时候他享乐。我们到底是愿意年轻就把福享光,还是把福留到老年来享?外国跟中国恰恰相反,中国老人受到社会尊重,一看到老人都会礼让。外国人不是的,老人他欺负你,没有人尊重你,没有人让你。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教育。
说到这个地方,我们对这个信心有无限的感触,信心就是建立不起来。根有没有?根肯定有。为什么?根是性德。所以,我们决定不能怀疑,根没有了、拔掉了,根没有了,那就错了,根决定是有。而我们是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虽有不知道,就摆在面前不认识,不识货,我们今天遭难的原因在此地。现在我们唯一的一个希望,希望佛门同学,希望净宗,修学净宗的同修,特别是我们在一起学习这部《无量寿经》的,我们真的搞清楚、搞明白了,从我做起。不去问它将来有没有效果,不要去问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们老老实实的,活一天做一天,做出一个好样子给大家看,这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老师,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祖宗,对得起一切大众,叫问心无愧。要真干!
持名念佛法门,这个法门是妙极了。就这一门,这一门能帮助我们开智慧,能帮助我们通达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世间人情事理,出世间法的修行证果,能通达。但是你一定要相信,相信佛菩萨的教诲,相信老祖宗的教诲。老祖宗教给我们,「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佛教导我们,持戒、修定、开智慧,这是一门三个阶段。持戒就是守规矩,现在人不懂规矩,也不会遵守规矩。我们遇到一个有缘的就帮助一个,好!遇到两个有缘的就帮助两个。我们今天在一起学习,我们用网络、用卫星,在这个时候他能够打开频道接收我们的节目,这都是有缘人。我们在一起真干,真有成就。自己成就就是成就众生,为什么?自他不二。我们这一生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西方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近阿弥陀佛。不但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方诸佛都跟释迦牟尼佛一样,热心把这桩事情介绍给我们,我们要感恩,我们要接受,依教奉行。
这个法门「圣凡齐收」,圣是声闻、缘觉、菩萨,凡是六道凡夫,都有资格修学这个法门。而且都有这个能力成就往生,无论是利根,无论是钝根,个个都有分。所以这个法门就变成无上法门,变成究竟圆满的法门。「彻上,则如普贤文殊」,华严会上的二大菩萨,他们是华严会上的上首,都学这个法门,「尚发愿求生极乐」,这《华严经》上看到的,他们都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普贤偈云」,这是《华严经》上的原文,普贤菩萨发愿,「愿我临欲命终时」,这个「我」是普贤菩萨自称,「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剎」,安乐剎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发愿的。再看文殊菩萨,意思完全相同,文殊说得简单,「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阿弥陀,往生安乐剎」。我是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两首偈子,我才相信净土法门。为什么?对文殊、普贤的仰慕已久,今天看到这两位大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殊胜,不殊胜他们怎么会去?他们平常在哪里?在华藏世界,在毘卢遮那佛的旁边,帮助毘卢遮那佛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何等的人物,还发愿求生净土,这净土还能差得了吗?
「又如本经云:佛告弥勒」,本经前半部的当机是阿难尊者,后半部的当机是弥勒菩萨。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此是指娑婆世界,指这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娑婆世界这些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菩萨们,这些菩萨善根厚,他们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众德的根本。这根本是什么?众德之本就是孝亲尊师,净业三福第一条,「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众德根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人就没法子学习了。师里面最重要的,是古圣先贤,他们都是我们的模范,都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诸佛菩萨是老师,我们称释迦为本师,我们修净土的人称弥陀为本师,我们的根本老师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对得起父母吗?能对得起老师吗?能对得起一切众生吗?一切众生人人为我,我要怎样去报答他们?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没有想到?这一餐饭是多少人贡献出来的,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报在享?就像这个经上说的,我们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如来,这么大的福报在今天享福,福享尽了怎么办?福要是享尽了,恶报就现前。为什么?还造了很多恶,不善的习气,这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生生世世觉悟的时间少,迷惑的时间多,修善的时间少,造恶的时间多,我们这一点善福报尽了,恶业果报现前。恶业果报现前肯定时间长远,我们要受长劫的苦难,这苦难在三途,你能不害怕吗?三途苦报不远,可能就在眼前。真正觉悟的人,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这些修行总归结为一处,那就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已曾供养无数诸佛,佛说的,说给谁听的?说给我听的,我们人人都有分。所以要有高度的警觉心。
「彻下,则《观经》中,五逆十恶」,《观无量寿经》说的,五逆这是造极重的罪业。逆是跟性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性德纯善,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是纯恶,都是自己造的。杀父、杀母、杀阿罗汉(阿罗汉代表老师)、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五种罪孽都是无间地狱。佛经上还有个名词叫阿鼻地狱,阿鼻是梵文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无间。这个里头受苦没有间隔,也就是从堕到地狱就开始受苦,一直到地狱里头的罪受完了你才出来,当中没有休息,所以叫无间。苦不堪言,你能不害怕吗?五逆十恶,「临终得遇善友」,这是缘,因缘,因缘好。一生都没有遇到善友,一生都在造恶,临终的时候遇到念佛的朋友劝他念佛,「教以念佛,十念成功,亦生彼国」。凭什么?一生造恶,临终念十句佛号就能往生,凭什么?我们肉眼凡胎不认识,佛菩萨清楚,凭他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是不是真的?真的。如果不是真的,你劝他他不相信,你叫他念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