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二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尊佛像像美国人?这一问就呆了。从日本传过去的,佛像全是日本人,从中国传去的,是中国人的相,从西藏传去,是西藏人的相,没有一个面孔是美国人的相,他才明白了。佛随类化身,不是一个面孔。所以在美国建道场,佛像要画美国人。我们大概是开了一个端,我们在达拉斯有个道场,那不是我画的,我们那个佛像是油画像,别人送给我的,我还不晓得是谁送给我的。一卷,画得很庄严,送到台北佛陀教育基金会,收到转给我,不知道是什么人送的。这张像画的什么?西方三圣,阿弥陀佛是印度人,观音菩萨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三个不同的面孔,你一看就明了。我说也好,总有一个是美国人。应当在美国的时候佛像、菩萨像统统画美国人,那就是佛教到美国去了。多元文化在今天需要整合、需要圆融,对这个世界才会有帮助,让大家知道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的,不但是一家,真正是一体,众生才会有幸福、才会有圆满。

  普世的教育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每一个宗教都讲。宗教一定要用中文的定义来解释,中文的定义好,我们在世界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跟大家做报告,听了没有人反对的,都欢喜。中国的宗这个意思是主要的、重要的、尊崇的,教是教育、教学、教化。宗教合起来,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没有一个宗教反对,大家都说这个意思说得好。这是中国人的智慧。重要的教学是什么?普世的就这三样东西,伦理、道德、因果。大家都学,天下太平。往上再提升,最高的,确实就是哲学跟科学,都达到登峰造极。所以断烦恼之后学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初学的人看到这句话,我们要广学多闻。为什么?众生根性不一样,你学一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你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那是门门都要通,门门都要懂,这就难了。可不可能?可能。有什么方法?有,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学一门,没错。一门通了,门门就通了。好像一个大讲堂,四面开了很多门,都能够进来的,外面看到很多门,无论从哪个门进来,全通了,就到了,一切就通了。古印度用这个方法,中国人也用这个方法。你要是门门都学,是门门都不通,你所学的是什么?知识。一门呢?一门求的是智慧。

  所以佛法只用三个字就把这桩事情说清楚、说明白,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开了,门门都通了。一切法不离自性,你明心见性,所以一切法不要学,自然贯通。最明显的例子摆在我们面前,惠能大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在五祖会下,我们估计顶多听二个小时《金刚经》。五祖肯定是讲《金刚经》大意,没有经本。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觉悟了,他就提出他的报告,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不必说了,衣钵就给他,他真通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你念给他听,他就会讲给你听,没有一样他不通。佛法通了,其它的?其它都通了。你要问他世间法,你把四书五经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当时没人干。现在这些科学、哲学,你念给他听,他讲给你听,他没有一样不通。这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要这样学法,圆满了!世出世间法一法不漏,这个方法妙绝了。

  在中国用了几千年,现在人不用,要学外国人,什么都学,从小就把头脑学成浆糊了。小朋友上学,书包一大堆,那么重,什么玩意都有。第一堂课还没有吸收进去,马上换题目,第二堂来了。这种学法全学的是知识,年岁小行,你强记,年岁大了,记忆力就衰退、不行了。这个方法糟蹋多少人!中国自古以来教学就是一门,这个我相信受佛教的影响。佛教传到中国来之后,对中国这种理论与方法都产生影响。方法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学习的目的是求开悟,悟了之后再学。为什么?很容易了,就像惠能大师一样,一接触就明白了。所以开悟之后,再法门无量誓愿学。没有开悟,前面那个,烦恼无尽誓愿断,你要断烦恼,成就你的德行,成就你的定慧。开悟之后再学法门,那轻而易举,一看就明白,不必看完,所以他那么容易。

  我们在《坛经》里也看到一个例子,法达禅师,这个人学《法华经》的,到曹溪去参访,见到六祖,也礼拜三拜,头没有着地。起来了,惠能大师就问他,你刚才礼拜头没有着地,你心里一定有一样东西值得骄傲,哪一样东西值得骄傲?他说出来了,他诵《法华经》三千部。《法华经》很长,一天诵一部,三千多部要十年。六祖点头,《法华经》讲些什么?六祖没有听人念过,你既然念得这么熟了,你跟我说说《法华经》上讲什么?法达说不出来,反过头来向惠能大师请教,惠能说你念给我听。《法华经》总共二十八品,念到第二品,第二品还没有念完,惠能大师说行了,我全明白了。你看多容易,看几章就行了。给他讲《法华经》大意,他开悟了。他为什么能开悟?他有三千部的底子,他得法华三昧,没有开悟,惠能大师一点,他就通了,再拜头就着地了。这个事实告诉你,不必要去学那么多,一部成功一切就通了。以后有人向能大师请教《法华经》,他全部都能讲,不是一品、二品,他全通了。

  然后我们就相信,古印度龙树菩萨,那也是青年才俊,佛经上讲他是初地菩萨,这个初地应该是别教初地,就是圆教初住,那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年轻,可以承认,为什么?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二十四岁,年纪很轻,龙树菩萨二十几岁,那个地位跟惠能大师一样。不过他是广学多闻,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他三个月就学完了。我们讲今天一部《大藏经》三个月就学完了,这怎么学的?像惠能那样,真的,没有问题,每一部经看几页,就通了,他不必把这部经从头念到尾,不必。《法华经》只看二品就行了。这种方式,那这一部《大藏经》三个月可以,没问题。所以中国大乘常常说的悟后起修。没有开悟的时候就一门,开悟之后你就广学多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开悟以后,善财在文殊菩萨那里开悟的,文殊是他的老师,开悟之后就叫他参学,参学就是广学多闻。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八万四千法门,代表无量法门,所以他这一经历,全通了,这才能度化众生。可是善财给我们表演的,他最后到极乐世界去了,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极乐世界代表什么?佛道无上誓愿成,四弘誓愿圆满了,表这个意思,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一点,文上一句话重要,「此心果报虽在菩提」,菩提就是明心见性,「而其华报,在于净土」,还是劝你往生极乐世界。这句话正好应对了《华严经》善财五十三参,普贤带他到极乐世界,圆满最后这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所以然者,菩提心量,广大无边,长远无限,故能感得广大无际依报净土,长远无量正报寿命。除菩提心,无能当此。」这两句话就是极乐世界。马鸣菩萨在《起信论》上说的,在《往生论》上也讲,《往生论》上讲三种庄严,国土庄严、佛庄严、菩萨庄严。这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功德之所成就,四十八愿就是菩提心具体明显的例子。菩提心是什么样子?什么是菩提心?四十八愿就是菩提心。

  下面第二个「顺理发心」,前面是顺事,这第二是顺理。「信解诸法,皆如幻梦,非有非无,离言绝虑。依此信解,发广大心。虽不见有烦恼、善法,而不拨无可断可修」。不拨无就是不排除的意思,念老在这里总结这个意思,「虽不见烦恼与善法,但仍有可修与可断」。事上不能废除,理上通达明了,事上一切还照做。对自己,空有二边不住,给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榜样,这慈悲到极处,这个意思深。「是故虽愿悉断悉修,而不违于无愿三昧」,这些地方修学大乘的不能疏忽。菩萨在这里给我们做好榜样,空有二边都不住,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圆修圆证。无愿三昧就是三解脱门,空、无愿、无作。「虽愿皆度无量有情,而不存能度所度。故能随顺于空无相」。再加上前面这个无愿,这三解脱门。有没有做?他真做,作而无作。为什么?心里头不落痕迹,这叫无愿三昧。不是不做,什么都不做不行。什么都不做你必定有住,不是住空就是住有。二乘多半住空,他不作,凡夫住有,只有菩萨空有二边不住,这是我们要学的,这是真正大乘法。

  真学会了,受用不可思议。为什么?学会,他把它用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工作待人接物,都是大三空三昧。为什么?与性德圆满的相应。自性里头什么都没有,这前面我们说过几次,自性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现在科学家提出的零极限,有这个味道。真正归零了,归零实在讲就是明心见性。归零起不起作用?起作用,全是利益众生的作用,给众生做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所以它不是不起作用,真起作用,而且作用不是呆板的,千变万化,活活泼泼。佛法里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记住,随喜里头他不生烦恼,随喜里头他成就功德。功德是什么?功德就是利益众生。有没有利益自己?自己心里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那就是利益自己。

  这部经里面讲三个真实。真实之际,就是自性,换句话说,这个经上所说的,圆满的性德,真实之际。真实智慧,是自性本有般若智慧之所流露。真实之利,真实利益,就是经题上清净平等觉,在相上讲,大乘无量寿庄严,大乘是般若智慧,无量寿是德。所有一切性德里头第一德就是寿命,如果寿命没有了,再多的德都落空了,所以寿命是第一德,无量寿。庄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真善美,纯净纯善,尽善尽美,这就是极乐世界。在哪里?就在现前,你全都享受到了,生到极乐世界你就享受到。现前呢?现前已经享受到了。所以中峰禅师在《系念佛事》里头讲,「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我们见不到?现代这些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他们见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