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一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见地、你的见解,也完全超离。超情离见是什么境界?用梵语来讲,就是大般涅槃,用我们这段经文,就是常寂光。超情离见是入常寂光,妙觉果位。这个境界不可思,思是什么?第六意识,你达不到;不可议,议是说,你没办法说,你说不出来。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心行处灭是不可思,言语道断是不可议。宗门大德所谓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没有去喝一杯,这水是热的、是凉的,给你说凉、给你说热都是很模糊。凉到什么程度?热到什么程度?不知道。自己亲自尝一口就知道了,尝一口自己也说不出来。科学家用个很笨的方法,温度计去测量一下,那是很笨的方法。菩萨入这个境界,不需要温度计,就清清楚楚、明明了瞭,他也说不出来,说出来你也不懂,只有同样境界的人他才懂。「是乃十方世界之所无,故为千经万论所同赞者也。」这是真话,极乐同居,十方世界只有这一处,别无分店,找不到第二家,我们一定搞清楚。所以,千经万论没有不赞叹的!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这还得了吗?到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一百九十三面第一行。「往生同居,便是横生上三土。证位不退,亦即圆证三不退。」这句话最重要,圆证,不是分证,圆满证得。圆证三不退是谁?是法身菩萨,是实报土的菩萨。同居跟方便土都做不到,可是在极乐世界,往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同居土,也是圆证三不退。这个法门真的是究竟圆满,学习这个法门就是学习大圆满,这一点不假。这一部经通了,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你全通达了,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无量劫来宣讲无量无边经典你也全通了,《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切诸佛如来所说的经,归结到最后一句话,就是阿弥陀佛。这个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佛号功德无与伦比。

  古大德当中,前清乾隆年代慈云灌顶法师他说过,他这句话在《观无量寿佛经》批注,他作的批注,里面说的,这个批注叫《直指》,简单称是《观经直指》,灌顶法师作的。里面说,一个人造了严重的罪过,五逆十恶造全了,所有经论那个方法都救不了他,所有的经忏忏悔法也忏不了他的罪业,这时候怎么办?他说还有一法能救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能消他的业障。没人相信!所以对净宗的信心,大家都讲我信佛,我相信,信的程度很薄弱,境界一现前,马上就转变了。好像念佛没有感应,赶紧换,去念咒、去求神仙,信心就没有了,所以没有效果。坚定的信心,你看宋朝莹珂法师,坚定的信心,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那是什么?至诚感通,真诚的心,阿弥陀佛现前了。我们信心不坚定,麻烦在此地,以为还有一些方法比这个方法高,比这个方法来得快、来得好,总还以为有这些,对这个法门半信半疑。以前李老师告诉我,百分之九十九信,还有一分疑,就不能成功,那一分疑就把你的信全破坏了。这李老师的话。我们得好好想想,我们是不是百分之百圆满的信心?对它毫无怀疑,感应就非常明显。如果有一丝毫怀疑,问题就出来了。过失总在自己这边,佛没有过失,经教没有过失,法门没有过失,方法没有过失。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是善、是不善,总是自作自受,自己对自己要负完全责任。

  末后这一句总结,「念念普利群生,心心流入觉海,是为本经之趣」。趣是什么?归趣。我们学这部经、学这个法门,最后能到达什么地方?最后能证得妙觉果位,能契入常寂光,圆满大般涅槃。虽然证得究竟的佛果,这上头一句话重要,念念普利群生。我成佛之后为什么?是为一切众生,这就是四弘誓愿最后一愿,「佛道无上誓愿成」。成佛呢?成佛是为「众生无边誓愿度」,我度众生的愿才达到究竟圆满,不成佛,度众生的愿不能圆满。成佛是为度众生,众生就是自己,自他不二。这个道理我们现在理解了、承认了,不怀疑了,我们能够相信这句话,在经教里面学到的,这叫解悟,这不是证悟。我们依照这个方法修,可以说是往生到极乐世界就是证悟。它这个法门特别,跟其它的不一样,其它的一定要把起心动念、分别执着统统放下,真放下,你才能得到性德的作用。这个法门不需要,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到,为什么?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所以,前面念老这两句话说得好,「圣德难思,佛恩难报」。你不知道恩德,报恩德的心发不出来,你真正知道,你才会发得出来。这个心发出来,你就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现前就得到。现前加持你,加持你对这个经典甚深的义理你能看得懂,你能够听得明白,这都是佛力加持你。没有佛力加持,这里头甚深奥义我们看不出来,听也听不懂,统统都是得佛力加持。宗趣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是概要的第四大段,「方便力用」,度化众生的方便。方是方法,用是作用,便是便宜,也就是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因此这个方法是活的,它不是固定的,因时、因人、因地不相同,千变万化。所以它契机契理,这才称之为方便,它有大力大用。我们看解。「如《大毘卢遮那经》云: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着重在方便。「度生之方便,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大智之显现,万德之所庄严,果觉之究竟处也。是故继体性宗趣后,而论本经方便胜妙之大力大用。」这个不能不知道。通常经上讲善巧方便,也就是这个方法非常巧妙,真正很容易帮助你成就,这才叫方便。比起其它法门,其它法门就不方便,没有这么容易修,为什么?它要断烦恼,它要消业障。这个方法不要断烦恼,不要消业障,只要你具足这三个条件,真信、切愿、念佛。谁做不到?人人都可以做到。真做到了,他万缘放下,我现在一心求生净土,我什么都不想,我什么都不要了,一天到晚就这一句阿弥陀佛。非把阿弥陀佛念来,接引我走,我就靠定了。

  念就完全看你的心,《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到若七日,七是个圆满数字。真正厉害的人,他彻底放下,就想往生,一天就成功,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所以不难,这真的,不是假的。莹珂法师,出家人,不守清规,破戒破斋,他能在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证明《弥陀经》上若一日到若七日没错,真念来了。他在没有念佛之前,对净宗他不知道,他之念佛求生净土是怕堕地狱。因为他自己想得很清楚,要不往生,决定堕地狱,而且是无间地狱。想到无间地狱,害怕了,要真干,真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三天真的就往生。这个事情绝不是假的,《净土圣贤录》上记下来的。

  我们相信,古往今来有没有人干这种事情?有,没有人记下来我们不知道,肯定有,决定不止莹珂一个人。所以,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讲,《往生传》、《净土圣贤录》是有人记下来的,没有人记下来的多少?更多!要统统有人记下来,我估计这一千七百年来,从慧远大师提倡念佛法门,远公生在东晋的时代,跟陶渊明同一个时代,东晋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七百年,提倡这个法门。他在庐山建一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一百二十三个人。道场前面有个小溪,他就用那个做界限,虎溪,活动的空间在小溪之内,不出去。心是定的,一百二十三个人个个往生。先往生的人跟着阿弥陀佛来接后往生的,所以后往生的会看到同参道友都跟在阿弥陀佛旁边,都来了,这不是假的。从此以后,修学这个法门往生的不知道有多少!

  宗门里面,用参禅的方法成就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成就的,教下大开圆解,宗门、教下合起来,我们概略的估计大概有三千多人。这都是什么?这都是明心见性的,他们修行的功夫达到实报庄严土,也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而往生到极乐世界也是阿惟越致菩萨,我想决定不止十万人,这一千多年来,不止十万人。这样我们就能够了解,究竟方便法门,容易,只要你真信、真想去,真念这一句佛号,把其它念头都放下。一句佛号换取所有的妄想、杂念,他就成功了。所以,度生的方便无过于这个法门。这「正是诸佛大愿之结归」,阿弥陀佛做到了,「大智之显现」,这个法门,就是信愿持名的法门,是大智之显现,大愿的结归,万德庄严,果觉究竟处,这是佛在经上说的。所以,接着显体、明宗之后,一定要讲方便力用。

  我们看底下这一段,第二,「诸佛出世有三种利益」,第一「说经,法施利益」。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在一百九十四面第一行。「如《观佛三昧经》云:佛告父王,诸佛出世有三种益。一者,口说十二部经,法施利益,能除众生无明暗障,开智慧眼,生诸佛前,早得无上菩提」。所以佛出现在世间,菩萨出现在世间,没有不讲经教学的。讲经教学称之为佛的家业,佛家的事业就是讲经教学,或者简称叫佛事,佛干什么事。佛所干的就是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圆满表演出来。他三十岁开悟,为我们示现,让我们对他生起信心,出生在帝王家。十九岁,放弃帝王的继承,他离开家,我们讲出家,去学道去了。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出去求学,到三十岁十二年,把印度所有的宗教、学派统统学过,为什么?聪明好学。印度宗教里面最著名的是婆罗门,印度是宗教之国,佛经里面讲,派别九十六种,每一家他都去学过,就是去拜访过。印度也是哲学之国,这些学派他也都去学过。

  无论是学派或者是宗教,印度人非常重视禅定,几乎没有不修禅定的。在定中,空间维次突破了,能看到我们肉眼看不到的东西,所以六道轮回被他看到了。六道轮回不是佛家说的,是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的历史至少有一万三千年,换句话说,比释迦牟尼佛早一万年。我们就相信,释迦牟尼佛修四禅八定,这就是婆罗门修的,他也修。修这个法门你就能够看到六道轮回,上面能看到非想非非想天,下面能看到无间地狱。这不是假的,谁修谁看见,修的人太多了,各个人都看见。我们能够想象得到,六道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之外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一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