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 20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九十五面,第五行看念老的批注:
「又佛告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亦复如是。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成大慈悲。」这是世尊劝他父王修学念佛三昧。接着佛又告诉他的父王,一切众生在生死中,这一句就是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的众生,念佛的心亦复如是。如是是指前面,他父亲曾经问他,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为什么不让大家学习?佛告诉他的父亲,这些境界很深,是法身菩萨们的境界,绝对不是凡夫能够行得到的,所以劝大家念佛。念佛这个方法也能够达到法身菩萨的境界,但是无论在修学经历、时间、方法都容易多了。所以下面接着说,但能系念不止,定生佛前。只要你真信、真愿意往生,这句佛号不要中断,最好是日夜都不间断,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能做得到吗?能。什么人能?放下的人能。真正求往生,往生是我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
我们自己要有一个认知,那就是我要不往生决定堕三途;堕地狱未必,但是饿鬼、畜生是肯定有分。我们虽然也做了些好事、善事,可是我们的习气把我们的善心善行给破坏了。什么习气?自私自利的习气,贡高我慢的习气。人人都有,只是你自己不能够觉察;有时候自己也觉察到了,但是一转眼又迷了,境界一现前他老毛病又犯了。这也算有相当进步,为什么?过去犯的时候自己不知道,现在犯了的时候,犯了之后马上就能觉察到,我又错了,怎么又犯老毛病。这很有进步了,可是没有用,三途业报还是得受。如何能把毛病习气控制住,让它不犯,这在六道里才不堕三途。
人天两道如果把教育丢掉了,这两道的麻烦就大了,现在人间把教学丢掉了,整个社会混乱。天上怎么样?我们曾经听说北朝鲜的山神,以前曾经跟长春百国兴隆寺的常慧法师有过往来。常慧法师告诉我,肯定不是妄语,山神告诉她们。她问山神:你们当山神当了多久?他说三千多年。常慧法师问他: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他知道),为什么你不亲近佛陀跟他学佛?迷惑,不知道,现在想学佛迟了,找一个好的老师都找不到,就找到她。她说那天上怎么样?他说天上也不怎么样。大概就是我们人间造的这些恶业也染污了天堂。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可能?我们念了贤首大师的《妄尽还源观》就知道,我们这边人起心动念,天上这个信息全部收到,可是这些信息全是负面的。天人烦恼没断,习气还有,只是比我们淡薄一点,但是我们这些恶习气加持他,他那个淡薄就变成浓厚了,所以说天上也不怎么样。想来想去还是极乐世界好。发心求生,这是正确的。这个山神不错,善根相当深厚。这八个代表到中国也没请到老师,所以他们就不愿意回去,留在中国做护法神。
这就是说明,人间天上、遍法界虚空界什么事最重要?教学最重要。我们中国老祖宗提出这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礼记.学记》上的一句话。《礼记》成书,过去多少考古学家告诉我们,最晚也是在春秋战国时候完成的。这就说明,那个时候佛教还没到中国来,我们老祖宗已经知道这个问题了,教学重要,教学为先。教学的重要,我们有理由相信,老祖宗重视这个问题,真正把它当作一桩大事来做,在中国我相信不止一万年。虽然中国文字只有四千五百年的历史,以前没有文字,没有文字不能说没有文化,老祖宗决定懂得这些东西。而且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内容,与佛法几乎完全相同。再看看现在世界,许许多多族群里面的圣人,宗教里面的创始人,没有一个不懂得教学重要。我们在大乘经论里面看到的,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讲经教学的。他们自己成正觉了,证得妙觉的果位,常住在实报土,为什么?要教学,不教学就回常寂光去了。回常寂光也没休息,还是在教学,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应现什么身就现什么身,应该说什么法就说什么法,现身说法都没有起心动念,自然的,叫法尔如是。如果把教育疏忽了灾难就现前;个人把教育疏忽了,个人的灾难,你不是身体不健康,就是外面麻烦事情很多。
为什么中国古时候人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乡里和谐,为什么?教育,家家懂得教育,人人懂得教育。教育把社会治好了,教育把国家、把天下治好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重要。教育里头,世出世间所有教育,无过于端正心念,这根本,而端正心念那个方法无过于念阿弥陀佛,这妙绝了!所以释迦牟尼佛把这个法门传给他的父王,这是家里最亲的一个人,无量法门里头的第一法,我们读这段经文要有这个认知。「止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就系念在阿弥陀佛上,永远的系念,时时刻刻系念。心里头真有,口里面是次要。心里真有是真念佛,口里有不但自度而且度他,做出念佛的样子给别人看,这是化他,去影响别人。别人看到你很好,你是好人,为什么?你是修行六度十善的,这是个菩萨,菩萨天天念佛求生净土,那净土一定殊胜,要不然菩萨怎么肯这么干?久久就会影响很多人,从一、二个人到十几二十个人,然后到成百、成千、成万,愈影响就愈多。那个影响愈多,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好处,那么多的念佛人,跟自己念佛的心相应。这个一定要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现象跟自己息息相关,我们完全能接收到,接收到的都是念佛的信息,多好。这是为什么能够定生佛前,定是决定,一点怀疑都没有。
一得往生,即能改变一切诸恶,所有一切不善的习气、不善的念头自然消除,你看这个方法妙。不像小乘、大乘,用种种方法来对治,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对治八万四千烦恼,这不需要用那个,一句佛号就行了,多省事。念念是阿弥陀佛,把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转变成阿弥陀佛,所以自然消除。成大慈悲,善心善意自然增长。都是从教学当中来的,教学相长,你不教学得不到这样殊胜的果报,这果德。所以诸佛菩萨教学永远是不疲不厌。你要问为什么?这个里头法喜充满,无比的快乐。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那个喜悦跟佛法的喜悦差很大的距离,夫子的喜悦没有出六道轮回,佛法的喜悦是遍法界虚空界。这个喜悦带动整个法界的喜悦,没有一个众生不喜悦,花草树木都喜悦,山河大地都喜悦,这就是极乐世界。
「以上释尊大慈至孝劝父之言,唯劝念佛」。我们要学,我们叫孝养父母,拿什么孝养?释迦牟尼佛你看用什么尽孝?唯劝念佛,你想想有没有道理?劝父亲念佛,父亲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佛了,这是圆满的孝道、究竟的孝道。这句话我们可不能大意把它看过,唯劝念佛,释迦牟尼佛对他父亲。「可见种种行门非不殊胜」,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是不殊胜,「但非凡众之所能修」,我们一般人没法子修。往生净土的成就不但不输给他们,还超过他们。「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这个系心念佛是《阿弥陀经》上的原文,玄奘大师翻译的,鸠摩罗什大师把这句翻作「一心不乱」。一心不乱高、难,系心念佛容易。玄奘大师翻译的本子是「一心系念」,不是一心不乱,一心系念。那我们就得想想,玄奘大师是老老实实照原文意思翻的,为什么罗什大师要把它翻成一心不乱?有道理。我们如果真的念到一心系念,临命终时佛来接引,首先佛光照你,佛光一照就把你的功夫提升了一倍,就提升到一心不乱。所以罗什大师没翻错,但是罗什法师的意思深,是事实真相。只要我们念到一心系念,就是功夫成片,往生的时候决定是一心不乱。他往生的地位呢?地位高的到方便土去了,地位低的也是凡圣同居土上三品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都翻得好!
唯有系心念佛法门,最是应机。人人能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聪明的人、愚痴一点的人都行,没有一个人不能修。「但能依教念佛,定能往生」,善导大师所说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一得往生便能转恶成善」。你看看转恶成善多难!大乘经教上说的是真话,把这三大类的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把它转成善,要多长时间?经上都说要无量劫,这么难、这么长的时间。这无量劫实际上说,他是进进退退的,他退转。你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那里去就圆证三不退,下下品往生也是圆证三不退,一切经论里头所没有的。所以用不着想着断恶,也用不着去想消灾,都不要去,消业障都不要去想,你就想阿弥陀佛就对了,你的恶业、你的罪障不知不觉的全没有了,这法子好极了。「念佛之方便妙用,显示无余」,还有能比这个更方便的吗?找不到了。无量劫来善恶习气都不必去理它,只要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这名号上就行,自自然然从减轻到消除,一句名号成了大功。
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四「念佛有四种,据上经中释尊劝父王念佛,谓一切众生在生死中,念佛之心系念不止,佛意所指之念佛,乃四种念佛中之持名念佛」。念佛有很多种,怎么个念法?这四种,第一个「持名」,第二个「观像」,第三个「观想」,第四个「实相念佛」,这四种念佛我们不能不知道。
第一种持名,一百九十六面,我们看第三行,「持名念佛。即本经所宗,称念阿弥陀佛名号」。释迦牟尼佛在小本《阿弥陀经》里面,教我们持名念佛,执持名号;在大本《无量寿经》里头,也是劝我们执持名号,信愿持名,称念阿弥陀佛。「善导大师曰」,唐朝时候的大德,日本人对他最崇拜,在日本看到很多寺庙用大师的名号做寺名,「善导寺」。我们一看到善导寺,就知道它是净土宗的道场。古时候有传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到中国来的。日本人相信,我们到日本问有没有这个说法?他们都知道。善导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所以日本人对这两位大师非常…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