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崇敬。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口所说,大师说,「唯有径路修行,但念阿弥陀佛」。径路是最近的路,最直捷的,没有拐弯的直路,最近的路。修行只有念阿弥陀佛,这是成佛一条最近的路。
「余门修行名竖出三界」,下头有个比喻,「如虫生竹中」。竹子里面生了个虫,这个虫想往外爬,牠要是竖的爬,那个竹子一节一节很多节,牠都要把它咬破出去,从上面出去,这个难;那个聪明的直接从旁边咬个洞,牠就出来了。旁边咬个洞出来叫横超,一节一节往上爬上去叫竖出,那个麻烦大了。就像《华严经》上说的,凡夫修到如来地,要是竖出,你看看从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觉、妙觉,五十一个位次,才能证到究竟圆满的果报。要是横超,我用念阿弥陀佛的方法,我的地位甚至于还不到初信位,可是我横的一出去到极乐世界,我的地位跟谁相等?跟等觉菩萨相等,这还得了!所以这个法门许许多多菩萨不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所以世尊说这桩事情,唯有佛与诸佛方能究竟,彻底明白这个道理只有妙觉如来,他们知道,也就是等觉以下都不知道。这说明一桩事情,叫难信之法,那可不是假的难,真难!从理上讲我们现在明白了,为什么?竖出是见性,横出也见性,见性是一样的,没有高下,横竖都是见性,所以它是平等法,那你为什么不走近路?弥陀教导我们是径路修行。「因其方便直捷,成功迅速」,竖出的这叫它难行道。「但念佛如虫横出竹中,易于透脱,是横出三界,称易行道。喻为径路」,确实方便、直捷,成功迅速,所以介绍四种念佛把持名摆在第一。《观无量寿佛经》把持名摆在最后,最后就是无比殊胜的。初、后是一不是二,用意都很深。
第二是观像念佛,我们看批注,「观像念佛。以陈供圣像,注目观视。但像在可修,离像则难」。观像是这人得挺有福报才行,总是富贵人家,家里头佛堂陈设富丽堂皇,庄严无比。他有很大的福报,不需要工作,一切衣食住行都有人侍候好,他在佛堂天天看佛像,让这个境界印到自己心里面去,天天看佛像。可是如果像没有了,你离开佛堂这就断掉了,你的功夫就断了,不能相续,必须时时刻刻不离开佛堂,没有任何杂事来干扰你,这也不是容易事情。像在,你可以看、可以修,你离开这个佛堂那就难了。「净因易断,相续甚艰。故云:像去还无,因成间断。故其方便不如持名念佛之随时随地可修也」,比不上持名。观像念佛也在十六观里面。
第三观想,我们看批注,「观想念佛。即《观经》所说,以我心目,想彼如来」,着重在想。「但凡夫之心散乱浮动,鲜有静定之时,难入微妙之观」。这也相当困难,为什么?凡夫心浮气躁定不下来,所以这个观不能成就。观想有十六种,除了观像跟持名这两种还有十四种,十四种都属于观想。第一观,这是讲最方便、最容易观的,第一观,观落日悬鼓。西方极乐世界,想着西方。西方在哪里?太阳下山那个地方,你看太阳刚刚下山那个太阳是红的。观成功了是什么样子?你睁着眼睛看到太阳在面前,闭着眼睛太阳也在面前,那叫观成功的。如果睁着眼睛看到太阳在,一闭着眼睛太阳没有了这不行,这没有成功,要到闭着眼睛太阳也在面前。这要很细心、很专心,专细到极处,所以它有一定的难处。「故云:境细心粗」,你所观的境界微细,自己的心太粗,「妙观难成」。唐朝时候智者大师,他往生西方是修观想念佛,他修成了。他是用《观经》,所以智者大师有《观无量寿佛经》的批注。「故不如持名之方便易行」,持名念佛「不问上智下愚」。你看这种观想念佛得上智才行,下愚不行,这个境界你观不成。「无论苦乐忙闲」,这讲持名,「人人能念,个个可行」。这就是念佛,几种念佛,念佛里头有难有易。
最后是实相念佛,实相念佛是所有念佛里头最高的。十法界的众生都做不到,什么人能做到?法身菩萨做到了。你证得了法身,前面这三种,无论学哪一种都是实相,跟实相全相应。什么叫实相?我们看末后这一段的解释,「四,实相念佛。远离生灭」,生灭没有了,「有无」没有了,「能所」没有了,「言说」没有了,「名字」没有了,「心缘」没有了。这是什么?这是《华严经》上讲的离一切相。《般若经》上也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即一切法,「专念自性本具天真之佛」,自性就是佛,佛就是自性。这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禅宗里的,教下的是大开圆解,净土宗是理一心不乱。「但以众生未出轮回,生灭之心,念念相续」。
下面引《圆觉经》的话说,「未出轮回而辨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若免轮回无有是处」。这用《圆觉经》上的话来做证明,众生没出轮回就是六道轮回里面的众生,上面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下面到无间地狱,这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里有多少众生,他们都是用的一个心,生灭心,念念相续。弥勒菩萨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一秒钟一千六百兆的生灭。所以六道是怎么回事情?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生灭相续,这就是六道轮回的真相。这个念念是妄念,只要有念就是妄念;正念,正念没有念头,正念是不动的,真心。一念不觉这个念头起来了,起来怎么样?它就有个惯性,接着就相续不停止,这就叫阿赖耶。阿赖耶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阿赖耶变现的,真心能生能现,阿赖耶能变。所以《圆觉经》上说,「未出轮回而辨圆觉」,你想把圆觉搞清楚可不可能?不可能。圆是圆满,觉是觉悟,圆满的觉悟里头三种现象都没有。像《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怎么能知道圆觉?你所知道的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流转是什么?是生灭心。这就说明,你所懂得的圆觉是知识、是文字,是道听涂说,你自己没证得,所以还同流转,那六道轮回的事情。这样学佛,你要想脱离六道轮回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这就是说,解悟,解悟得再深,解悟得再圆,都不能脱离六道轮回。
今天科学家已经发现阿赖耶,这在菩萨大乘教里头是什么人?八地,八地菩萨见到阿赖耶了。科学家确实见到了,但是还没有搞清楚,发现有这个东西存在,这个东西的真相还搞不清楚。三种现象只有一种搞清楚了,物质现象搞清楚了,这个解决掉了,精神现象没有搞清楚。他们所发现的,突然蹦出来,立刻就消灭了,这个科学家发现的,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突然出来,立刻就消失。佛在《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是科学家发现的念头,念头是阿赖耶的转相,是阿赖耶的见分,可是佛经上说得详细、说得清楚。这个现象从哪来的?从无明业相里头变现出来的。无明业相也被科学家发现了,他们叫做能量,宇宙的能量。在佛法里头也可以说是能量,但是是自性的能量,是真心的能量,能生万法。
要出轮回必须要有亲证的功夫,或者我们今天讲修证,你得有修行证果的功夫,你才能超越轮回。连解悟,等同法身菩萨的境界也没用处,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这事情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烦恼习气没断。可见得断烦恼难,断习气更难。可是这个法门你不必断烦恼,你不必去化解习气,无需要,你只要把念头转个弯,专缘阿弥陀佛,我心里除阿弥陀佛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真转过来了,这个心里跟阿弥陀佛念念相应,无始劫来烦恼习气自然不见了。这个方法太妙了!理上讲得通。佛说过,「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今天心想就是阿弥陀佛。众生心想,我这个自私自利太严重,怎么样把它断掉?我的贪瞋痴很严重,怎么断掉?我的怨恨、嫉妒心很重,如何把它断掉?这个麻烦事情大了。一句阿弥陀佛都把它念光了,这方法多妙,真叫善巧方便。心里头就存一句阿弥陀佛,其它的全把它念掉,都没有了,自自然然就化解。方法容易简单,成功太高、太殊胜了!所以遇到这个法门要知道感恩,太难得了,要知道珍惜,就是太不容易了。你遇到了,遇到了你能信不简单,信了你能真干这更难。
下面又说,还是《圆觉经》上的话,「何况轮转生死垢心曾未清净,观佛圆觉而不旋复」。也就是说,六道凡夫生死轮回的心,就是生灭心、染污的心,曾未清净,染污的心。生灭心跟染污的心,观佛圆觉,圆觉是不生不灭,是自性,而不旋复,旋复就是生灭,你看佛的不生不灭还是生灭,这话意思就是这个。为什么?你用的是生灭心,看佛不生不灭的法依旧是生灭,你要用不生灭的心你去看佛的不生不灭,那就看到了。这个意思很深!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是不是生灭心?如果是生灭心,你肯定了,菩萨乘以上的经就不必看了。要看,你自己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我是来听听信息,佛菩萨宣讲的我来听听,知道有这么回事情,不是我的境界,这个可以。如果误会了,我听到这个,我已经入这个境界,错了,你还是搞轮回;不但搞轮回,你会堕恶道。为什么会堕恶道?你肯定傲慢。因为什么?佛菩萨境界你知道了,自己以为了不起,瞧不起别人,傲慢就堕下去了。傲慢属于瞋恨,瞋恨堕地狱。所以佛为什么对于六道凡夫不讲这些菩萨乘法?怕的是把你送到地狱去了,他不讲。人天法,那是讲普世的教育,给你讲什么?讲三皈,讲十善业,讲五戒,给你讲这些,这些帮助你端正心念,虽在六道不堕三途。佛菩萨的慈悲!
祖师大德告诫初学,对于甚深的经典不要去涉猎。我初学佛的时候,我三个老师,他们三个人没见过面,但是三个人名气都很大,都知道,都知道有这个人,没见过面。三个人,有一句话是三个人同样教给我的,就是警告我不能学禅,不能学性宗,章嘉大师还告诉我不能学密宗。为什么?那境界太高,不是凡夫所学。方东美老师警告我,李老师也警告我,章嘉大师也禁止、不允许。慈悲!怕涉猎这个东西变成狂慧,变成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自以为得道了,其实他是凡夫。为什么?你是生灭心。真正契入境界,你的心是柔软的,是大慈大悲的,那…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