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三次,去都是去看他,我们学的是同一个法门、同一部经典。

  接着下面解释,「真实,故云真」,因为它是真实,真的道理。世间法真的道理,是教你决定不会堕三恶道,你在人天生生世世都享福报。那个真谛是什么?孝悌忠信,真谛。人要把这四个字做到,你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确实做到,不是做不到,你享受人天福报。这是世法里头的真谛,叫世谛。出世,那你要成佛,你回归自性,那就不一样,那这个境界真是大幅度的提升了,这是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什么称为圣谛?圣人所见到的,凡人见不到。「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它是无比殊胜玄妙的义理,能生万法,什么都没有,而现出来之后变幻莫测。《还源观》上示三遍这一段里面给我们讲的出生无尽,这是性德。随着一切众生心念起变化,你怎么念,它怎么变。就如古人用金跟器作比喻,很相似,把自性比作金,把意念变化比作器。你看黄金,随你自己的意思,你想做什么都行。我塑个佛像,它变成佛像,我塑个小猫、小狗,玩具,它就变成小猫、小狗,实际上是一样东西,真金。随着你念头在变,想什么它就变什么。你不想它也变!不是的,是你那个微细的念头你自己不知道,你要没有这个微细的念头,它确实没有。你六根所接触到的,全是你自己意念变现的,这就是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

  所以你明白了,自己对自己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你一个邪念,邪的现象就出来了。你看你一念贪的念头,贪的念头是鬼道出现了;瞋恨的念头,地狱道出现了。一个善念,天堂出现了;念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出现了。随着你自己念头。极乐世界从哪来的?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之所成就。我们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心里想着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在建造极乐世界;我们建造的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世界是一个世界,不是两个世界。念佛往生成佛,道理在此地,这是真理。阿弥陀佛接引我们、帮助我们、成就我们,帮助我们成佛,他不居功,你要问他有没有功劳?他没有。为什么?你自己修成的,他只是给你做个增上缘而已,还是你自己成就的。如果说我们确确实实有人能够帮助我们成就,那我们还要修什么?不需要,连这句佛号也不要念了。还是得要靠自己,不靠自己,别人想帮忙帮不上。阿弥陀佛的殊胜是无比的殊胜庄严,这个不能不知道。

  「大乘义章」,「一」是第一卷,里面说,「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给它起个名字叫做义。第一,在一切义理上它摆在第一,叫第一义。「真者,是绝妄之称」,它没有虚妄,完全真实。「世与第一审实不谬,故通为谛」。世间法,这个世是世间法,与第一都是真实,都不是假的。所以,世也称为谛,出世法里头也称为谛。「彼世谛若对第一,应名第二」,就落在二、三,第二、第三,不能称为第一。若对真谛来讲,世谛就是妄谛。第一义谛若对世谛来说,那叫出世。世间跟出世间,世间的真理,出世间的真理。「若对俗谛,应名非俗」,世间道理称为俗谛,出世间的叫非俗,它不是世俗。「若对等谛,应名非等。立名一一不可返对。是故事法,但名世谛俗谛等谛。理法,但名第一义谛乃至真谛」。这后面给我们做了个总结。佛陀教学建立名词术语,他的原理原则统统都是从相对而建立的。所以在世法上讲,事相上讲,称为世俗谛,世谛、俗谛。从理上讲,但名第一义谛,乃至真谛。说明佛建立名词也是有原则的,也不是随便说的。这一段我们明了之后,看底下就容易看了。我们接着看念老的批注。

  「世谛但有名,无实义」,这是就佛与法身菩萨境界来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是个梦境。为什么?如果我们能把见思烦恼断了,六道就没有了,六道是假的,它不是真的。见思烦恼在《华严经》上讲,执着;换句话说,你有执着、你有成见、你有对立、你还有思想,就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这么来的。你把这些东西都放下,六道就不见了。所以永嘉禅师《证道歌》里头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梦里什么?迷,迷的时候真好像有六道轮回;觉悟之后,就没有了,醒过来了。所以法身菩萨是大觉,大彻大悟之人。这觉悟出来了,这个梦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样子?是四圣法界。六道浊恶、染污,四圣法界清净,没有染污,没有人有这些恶的念头、不善的念头,都没有。所以净土现前,就是方便土,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还是个梦,在这个里面如果是把尘沙烦恼放下,断掉了,无明也破了一品,我们讲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四圣法界就没有了,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也不是真的,完全是虚妄,不是真的,这又一次的梦醒。由此可知,六道轮回是梦中之梦。

  这一醒过来,叫一真法界,这不叫虚妄。为什么?俗谛没有了,俗是虚妄,没有了,你回到真实,回到真谛,诸佛如来的实报土。实报庄严土是真的,这就不是虚妄的,它是心现的,心生、心现,它没有识变。识是妄心,阿赖耶是妄心,有阿赖耶就有六道,就有十法界,十法界是妄心所变。一真法界,实报土是真如、真心所现的。它凭什么现的?第一种,就是行人,这修行人,无明虽然断了,无明习气没断,习气虽然不碍事,但是现相。大乘教有个名词,叫生相无明,它会生相,这个相就是实报庄严土。实报土里头的依正庄严怎么来的?生相无明变出来的,习气;生相无明要是断掉了,相没有了,实报土也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庄严土除外,实报庄严土也不是真的。真正不生不灭是常寂光土,常寂光土就是自性。

  所以,等觉菩萨再向上提升就是妙觉位,妙觉就不住实报土了;换句话讲,实报土不见了,生常寂光土,这才得究竟圆满,回归自性。回归自性的时候有没有我?有,有常乐我净。我有多大?我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形相,没有这个身相。物质现象的身没有,精神现象的身也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它跟自性一样大,它跟法界一样大。所以,众生有感,众生出不了法界,都在法界里头,无论是真谛、俗谛都出不了法界,众生哪个地方有感,哪个地方就应。我多大?我太大了。古人有两句话说得好,那真是真相,说大,其大无外,找不到边际;说小,其小无内。这两句话形容自性,形容真我,遍法界虚空界不出我的身心。无论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统统是我,统统是常乐我净。所以,佛是究竟第一义谛,他证得圆满了,真的一切放下,一丝毫不染,圆满的回归自性。

  我们看下文。「又今弥陀既已证乎究竟第一义谛」,阿弥陀佛证得了,「故一称嘉名」,嘉名就是佛号,阿弥陀佛,「万德齐彰」,你念这一句名号,自性圆满的功德全在里头,彰是彰显。我们想积德,想积功累德,你才晓得念这一句佛号万德齐彰,你全都在里头。你今天断恶修善,在万德里头不过是一分一毫而已,你怎么能修到完全的?怎么能修到圆满的?没有想到这一句名号是究竟圆满,就是人不认识。人要真认识的话,你就这一句佛号行了,其它全丢掉。我们身体衰弱、多病,需要用什么补品来帮助,需不需要?不需要,一句佛号就圆满了。没有信心,你就需要,要有信心,不需要了,圆圆满满。

  「弥陀万德慧日,既已俱体齐彰,众生黑暗罪瑕,自然当念消乎尘劫。」这全在信心,知道弥陀名号是万德洪名,这一句名号里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没有一样不圆满,这是自性。所以,我们要相信是自己的自性,这是最好的一个保障。阿弥陀佛跟我要不是一个人的话,我能靠他靠得住吗?他会保佑我吗?阿弥陀佛是自己自性,那还有什么话说!阿弥陀佛不是别人,是自己,自己的本性无量觉。阿弥陀佛三个字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佛也能翻成智慧,无量觉、无量慧、无量德,是自己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头来的。相信阿弥陀佛就是相信性德,现代科学家沾到一点边缘,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就是我们的意念有无与伦比的能量,要相信自己的念力。念力如果是集中,这佛常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的心今天就是散乱,想得太多、太杂了,所以一样事都搞不成功。我什么都不想了,我就是一念,什么事都成就了。取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自己的极乐世界,是自己的家园,你怎么能回不去?哪有这个道理。阿弥陀佛是自己,我们说自己的分身、自己的化身,都可以讲,自己的本身,都行,随便你怎么讲法,自他是一不是二。这是章嘉大师讲的看破,看破就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搞清楚、搞明白,叫看破;放下是拉拉杂杂,与自性不相干的全都丢掉。一心一意就把阿弥陀佛念好,就行了,样样圆满,真幸福。

  「众生黑暗」,黑暗是愚痴,「罪瑕」是造业,你造作许许多多的恶业,「自然当念消乎尘劫」,当念是什么?就在一句佛号当中消掉了。尘点劫以来造作的这些恶业全消掉了,为什么?底下说出来,「罪性本空」,罪性不是真的,自性里头没有罪。罪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假的,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全没有了,罪业全空了。怎么转法?相宗经论里面讲得很清楚,转八识成四智,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这就教给我们,转识成智从哪里?从第六、第七开始,六、七转了,五、八就跟着转。所以,前五识、第八识不要管它,根本不用理它,就在六、七下功夫。六是什么?六是妄想。七是什么?七是执着。我不再执着了,第六识就转成平等性智。到你哪一天看到一切人都平等,你就知道你的第七识转变了,平等性智现前。众生跟佛平等,一切众生平等,再没有差别,没有亲疏,对这个人好一点,对那个人差别一点,这个念头没有了,完全平等。第六不分别了,不起心、不动念,第六意识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这两个识一转,阿赖耶转了,阿赖耶变成圆满的智慧。前五识成就无量无边…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