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四集) 2011/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九十九面,倒数第二行:
「又本经大小二本,秦译小本有一心不乱之文,今此大本不云一心不乱,而专主一向专念。两者相较,则本经所宗更为明确,更契众生根机,弥显慈尊恩德无极」。这一段告诉我们,《无量寿经》修学的宗旨比小本《阿弥陀经》更为明确,这个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确实非常明了、非常确切。如果真的相信,真依照这个方法学习,一生当中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成就我相信都相当的高明!因为人只要一专心很容易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就大有彻悟的可能。一切众生所禀赋的是相同,本来是佛。为什么变成这样的参差不齐?那就是心的力量不能集中,愈散乱困难就愈多,障碍重重,愈专注障碍就少,就能到精、能到一。这个教学方法,不仅是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懂得。这种方法似乎跟现代的科学有矛盾,科学主张怀疑、主张广学多闻,科学的方法可以得到丰富的世间知识,不能开悟,不能得定,不能开慧。所以两者要细心去比较一下,优劣就非常明显,如何选择端在个人。
本经大小二本,因为《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讲一桩事情,所以是同一部经。《无量寿经》的分量多,讲得详细,称为大本;《弥陀经》经文少,说得简略,可是内容没有两样。秦译小本,是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姚秦时代,小本经文里头有一心不乱;今此大本不云一心不乱,它没有说一心不乱,而说一向专念,专主一向专念。两者相较,大小两本来做个比较,则本经所宗更为明确,明是明了,确是确切,说得更清楚、更明白,就是教我们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更契众生根机,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上中下三种根机没有例外的。弥显,慈尊就是阿弥陀佛,恩德无极,教给我们这样的方法。
下面念老引用蕅益大师的《要解》,「《弥陀要解》云: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同居土里头有上三品、中三品、下三品,这就是三辈九品。方便土、实报土都不例外,都有三辈九品。这是念佛没有能断见思,或是散念,平常一般不定时念,定是定课,早晚课诵,定课,除定课之外,散念。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品位高下不一样,那就是见思烦恼你放下了多少,对这桩事情愈淡薄愈好。所以人活在这个世间不能不读书,尤其是不能不读大乘经典。为什么?大乘经典读多了,能够把你许许多多错误的观念纠正过来。大乘告诉我们,「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能认真,认真就造业,造业就是三途。三途不是别人造的,自己造的,与阎罗王不相干,与天神也不相干,与佛菩萨更没有关系,全都是自作自受,何必造业!世尊在《地藏经》上讲得好,「阎浮提众生」,阎浮提是说我们这个地球,地球上这些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这个话怎么说?起心动念有我、有你、有他,这就是业,这就是罪。为什么?这个念头错了,错得太离谱,与事实真相完全违背。
事实真相,我们这一生学佛确实很难得,看到世尊跟弥勒菩萨对话的经文,《菩萨处胎经》。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事实真相是什么?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是事实真相。每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照中国人的算法是三百二十兆。这一弹指多少个生灭?三百二十兆。每一个生灭是一个法界,这个法界是圆满的法界,遍法界虚空界全包在这里头,每一念是一个,念念不相同,所以佛叫它做空。大乘经上告诉我们,这个现象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念念不可得。我们今天感官当中虚幻的境界,是这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当中的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相续相。真的相续相是念念都一样,没有变更,那是真的相续相。念念不一样!我们勉强说是大同小异,这个话很难体会。大同小异是看我们这小的局面,我们生活在这个小圈子里,大同小异,昨天跟今天差不多。你要从整个宇宙来看,那变化可大了,真的是《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那个话说得好!出生无尽就是变幻无穷,从来没有两个境界是完全相同的,没有。只有明心见性的菩萨他才看到念念相同,没有变化,所以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之外,我们通常称为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剎那生灭,念念不一样,所以是假的不是真的。问题全出在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是什么?《华严经》上讲的分别执着,错了。所以我们看到这些经文,立刻就能够想到,叫观想,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这就叫分别执着。这个东西淡薄了,明了事实真相,一切法不可得,包括身体。我们的身体也是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一弹指三百二十兆次的生灭,这身体是这个。
今天科学家发现整个宇宙是个波动的现象,那弥勒菩萨说的这个不就是波动吗?我们如果用秒为单位,现在人说秒,一秒钟有多少个波动、多少生灭?一千六百兆。我们常常想到这桩事情,心就会清净,对外面境界不再计较了,确实是弥勒菩萨所说的,念就是念头,识就是分别执着,极微细,不可执持,你掌握不到,它太快了。一秒钟波动的次数是一千六百兆次,这里头的一次你怎么能掌握它,你看都看不到。弥勒菩萨给我们说不可执持,你没办法执着它,你没有办法保持它、控制它,不可能的。所以对这桩事情愈淡薄愈好,什么都别认真。告诉你,你这一生在这个世间只有一桩事情该认真,你不认真,不该认真的你天天搞这个。什么事情该认真?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该认真,这是真的,可不是假的。为什么?保证你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这一生圆满证得无上菩提,问题解决了。如果对这桩事情不认真,还想乱七八糟、拉拉杂杂的事情,错了。我们在这个世间居住的时间短,一百岁也是一弹指就过去了,没有警觉心吗?又何况古人常说,是事实真相,「黄泉路上无老少」,二、三十岁就过世的人很多,看看别人想想自己,人就生智慧、就聪明了。所有一切人事物,好,很好,不好也很好,不要放在心上,只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我们就得度了。所以见思烦恼愈淡薄愈好,你的功夫愈得力。
「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土」。事一心不乱就是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断了一般就证阿罗汉果,只要见思断你就是阿罗汉,你就超越六道轮回了,六道轮回就是见思烦恼变现出来的,见思烦恼一断六道就不见了。永嘉《证道歌》上说,「梦里明明有六趣」,有六道轮回,「觉后空空无大千」,这一觉悟,见思烦恼断了,知道见思烦恼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把见思烦恼总结为十个纲领,我们容易记。见惑,就是你错误的见解,身见,第一个。第二个边见。身见,执着身是我,自私自利就从这生的,贡高我慢也从这生的,没有自己、没有身,所以叫错误的。边见是对立,六道众生哪一个不跟人对立?你去找找看,全是对立。跟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对立,生无量无边的烦恼,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不就是因这而起的吗?再有就是成见,自以为是,喜欢别人随顺自己,自己不能随顺别人,成见!无论是因上的成见,果上的成见,坚固执着。最后一条,就是所有一切错误的概念,太多太多了。思惑归纳为五大条,贪瞋痴慢疑,想错了,应该怀疑的你不疑,不应该怀疑的偏偏对它怀疑。世间法全是假的,自以为是真实,佛句句话都是真的,对它产生严重的疑惑,这个果报就是六道三途。前面我们说过、学过,就用一句阿弥陀佛,念久了,心地清净一个杂念都没有,见思烦恼没断自己没有了,这个方法多高明!
见思任运先落。任运就是随其自然,最先没有了,见思烦恼消失了,往生则生方便有余土。还是用这个方法不换,就是一向专念,就用这个方法,再念下去,念到「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我通常说得浅,大家容易懂,可是实际上还是很难懂,我很少用无明这个字,我用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破了。无明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极其微细,微细到什么程度?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那个一念,这个一念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就那一念,不是普通这一念,那么微细的一念,我们不知道。我们有没有念头?当然有,如果没有念头这个境界就没有了,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都没有了。出现的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不是十法界、不是六道。所以起心动念好像是懂了,实际上没人懂。大乘经里面常讲这个境界是八地菩萨的境界,也就是说八地菩萨看到了。看到什么?看到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的那个波动,八地菩萨看到了,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你看这五个位次的人全看到,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最高的五个阶级看到真相,宇宙万有的真相。说实在话,我们人人都有分,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现在迷失了自性,迷得太深了,迷的时间太久了,所以事实真相完全不知道。慢慢修,修到八地的时候自然就见到了。
可是修行确确实实任何一个法门都有进有退,初学进得少退得多,所以不容易成就。修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是破一品无明,要无量劫。确实,你要问什么原因?就是退转,把持不住,很容易退转。只有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太巧妙了,真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方法能够保持你不退转。我就这一门,我其它什么都不要,死心塌地就干这桩事情,那进步太快了,一生当中可能你就达到理一心不乱。你也不要去想理一心、事一心,什么都不想,就想阿弥陀佛,自然断掉了,无明不破自然破了,烦恼不断自然断了,因为你心无二用。这就是佛在大小乘经上都说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四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