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的功德,眼耳鼻舌身担负起普度众生的任务。它们要工作,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千手千眼,眼要看,看到众生有苦难,手要去帮助他,去援助他。

  「罪性本空」,相信这句话。只要有我,就有罪;我没有了,罪从哪里来?我没有了,谁受这个报?全没有了。所以「虚而不实者既销」,没有了,消除了,虚而不实的。十法界都是虚而不实,十法界没有了,剩下来是什么?剩下来是一真法界,你看你自己不知不觉就回归到实报庄严土。谁的实报土?阿弥陀佛的实报土,再告诉你,也是你自己的实报土。我们今天所住的,是释迦如来的凡圣同居土,也是自己的凡圣同居土。我自己业力要是转变了,就不住这个土。「则称名功德,福等虚空者自生」,这修福,这一句阿弥陀佛,福报跟虚空一样。世间人修福,舍财修福,修多大的福报?一般最大的大概都生忉利天,忉利天上面就去不了,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念阿弥陀佛能到极乐世界成佛,这个福报多大!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无以伦比。

  「据上钞义」,上面是莲池大师《疏钞》里头讲的,「一称名号,功德尚然」,这是念一句名号就这么大的功德,「况本经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者乎」。你能把这八个字做到,还得了!在这个地方,我们最重要的是要相信经典跟祖师的话句句真实,没有一个字是虚妄的,能信的人就有福了,不信的人没有福报。你的福报有多大就看你有几成的信心,一分信心得一分福报,万分信心你得万分福报。你的福报多大?各人都不一样,完全看你信心有多少成分。

  下面一段说,「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大乘教里头,般若是每个人心里面所向往的,都想学,开智慧。此地在这里告诉我们,一心持名就是甚深般若。我们看念老的批注。「又持名即是甚深般若,念得纯熟,万缘齐放」,这是念佛的功夫,念到心中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能所顿空,即是无住」。六祖惠能大师在五祖方丈室,承蒙五祖半夜召见他,为他讲《金刚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当然不用经本,讲《金刚经》里面的义趣,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应无所住」,应该无所住,他真的放下,无住了。我们现在知道,放下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着他一下放下,这一放下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什么?甚深般若现前。甚深般若是自性本有的,每个人都有,对惠能大师、对诸佛、法身菩萨不必去羡慕,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般若跟他一样,他不比我多,我不比他少。问题在那里?问题是他障碍没有了,我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叫无明,除无明之外,有分别、有执着。分别是尘沙烦恼,尘沙是比喻,像尘沙一样无量无边。执着里面,有错误的见解跟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叫见惑,错误的思想叫思惑。思惑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见惑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经教里常说的。统统能放下,放下得干干净净,自性圆满般若就现前。

  我们现在用方法,持名念佛,「念得纯熟」,什么叫纯熟?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都没有了,忘掉了,只有这一句佛号,佛号之外什么都没有,这叫纯熟。「万缘齐放,能所顿空」,能所就是对立的,相对就没有了。相对的没有是什么世界?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你就证得了。证得原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最低的层次是圆教初住菩萨。不住十法界,这时候十法界没有了,你才知道十法界是个梦。梦醒了,十法界不见了。看到眼前的境界是实报土,是哪些人?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等觉菩萨,见到了。在极乐世界还有下面,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但是这两个部分弥陀本愿威神加持,统统都变成阿惟越致菩萨,平等的。所以在极乐世界,只要往生那里去,全是一真法界。六道跟十法界有名无实,那里头不存在。释迦牟尼佛给法身菩萨说法你能听得懂,能得利益。能所顿空,这就叫无住。所以,用念佛的方法契入无住,这个方法妙绝了,这方法人人都可以学。

  用参禅、用止观不容易,《华严经》末后,「妄尽还源观」你看看,它一共是六段。第一段显一体,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哲学里面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佛讲得多清楚,自性清净、圆满、光明,圆满是德行、德用,明是智慧;换句话说,明的意思是无所不知,圆的意思是无所不能。这从体上讲,什么都没有,它能现。第二段叫起二用,起作用。二用就是能现依报正报,正报是自己,依报是环境。遍法界虚空界是依报,一切诸佛剎土也是依报,没有一样不是依报,这一现全现出来了。不是大爆炸,是自性的显现。

  第三段给我们讲依报跟正报,它的德用有三,第一个是「周遍法界」,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个念头,由意念,我们的第六识、第七识,就是分别执着,这个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还有物质现象,物质现象也是波动的。每一次的波动,但是这一次,诸位一定要记住,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每个波动也周遍法界。换句话说,八地菩萨以上他都能够亲眼看到,清清楚楚。反应的是,这个反应是遍法界虚空界,它都起反应,「出生无尽」,像万花筒一样,出生无尽。还有第三个,「含容空有」,这个了不起,这是什么?这是我们本有的心量,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你原本的心量。你现在心量变得很小,一个人都不能兼容,一个人都不能信任,这就糟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要知道、要明了,佛为什么叫我们去成佛,叫我们回归自性。回归自性是回归到大圆满,不回归错了,回归是正确的,一点没错。没有条件的,含容空有,含空就是心包太虚,容有就是量周沙界,没有不包容的。中国古人所谓量大福大,还有谁的量比这个更大?没有了。换句话说,还有谁比这个人福报更大?也没有,他的福报是圆满的。

  这样显示出执持名号的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名号跟他们统统相应。我们身体还留在人间,决定与四德相应。我们在这个世间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妙用是什么?没放在心上,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你行善法好,你造恶也好,样样都好。怎么这样?真好,不是假好。你造善,我称赞你,我恭喜你;你造恶的时候,那面镜子来给我看,你在提醒我。我看不到自己的过失,我看到别人过失,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你是我的善知识,你不是真的在作恶,你是来度我的。这念头一转,对于造作恶业的人,不但没有不善的念头对他,而对他产生感恩的念头,你来提醒我。你行善,我也要反省,我有没有做这个好事?没有做,要赶紧追上;已经做了,很好,要多做。所以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善友,对我们都有恩德,怎么可以敌视?怎么可以不恭敬?所以,要用佛眼看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都是在表演的,度我这一个众生,让我早一天回头,早一天到极乐世界去成佛,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些理真搞清楚,你看我们整个生活就起了变化,妙用,你天天生活欢喜,天天都在长进,都向着佛道上走。所以四德这是第一德,随缘妙用。

  第二个威仪有则,这句话用现在的话说,我们自己一定要做个好样子给别人看,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做好样子。今天在这个社会,这个社会是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混乱,乱世。过去的混乱,人还讲道理,连强盗也有道,叫良心未泯。我记得李老师以前给我们讲一个故事,王阳明先生的,明朝人,这是个理学家,当时名气也很高。有一次出门,路上遇到土匪,这个土匪把这一帮人都围住了,抢劫。听说他是王阳明,这土匪也很尊重,你是个大学问家,你所讲的什么天人合一,人都有良知,王阳明讲良知。他就说,我们做土匪的人没有良知。王阳明说有。「没有!我们要有良知,我们还干土匪吗?还天天去抢劫吗?」他说有。「你证明给我看,如果真的证明我有良知,我今天对你这一帮人完全开放。」王阳明说行。他说怎么试验?王阳明说你听我的话,我叫你怎么做,你就怎么做。他说好,那土匪头。王阳明告诉他,你把衣服脱掉。一件一件脱光了,下面裤子脱掉,脱到最后,他说这不能再脱了!「这叫良知。」这土匪也觉悟了。现在不行,现在他统统脱光了。他都说他有羞耻的心。土匪觉悟了,不抢劫,都把他们送走了。

  盗亦有道,他有羞愧的心,所以他底限没有失掉。现在我们底限没有了,这个事就麻烦了!所以,在今天讲伦理道德,比王阳明那个时候难上百倍都不止。我们今天肯学习、修学,这都叫凤毛麟角,几个人真干?所以只要有几分,佛菩萨都非常珍惜,都非常赞叹,没人修了!我们看到王阳明遇到这一批土匪很可爱,真的有佛性。

  底下经文说,「于此之时,一句佛号,朗然明白,相续不断,即是生心」。能大师在五祖和尚方丈室里头生心了,无住生心。生的什么心?生的这个心是般若的心,对于一切法清清楚楚、明明了瞭。我们念佛人,这一句佛号,印光大师教我们,念得清楚、听得清楚、记得清楚,这就是朗然明白。一句一句,十句十句,相续不断,这就是生心。不要生其它的心,只要生这个心。这个心与甚深般若相应,你只一直念下去,换句话说,肯定有一天大彻大悟。念到无住是得定,甚深的念佛三昧现前了。再继续念下去,豁然大悟,这叫生心,这个生心就是宗门的明心见性,这叫理一心不乱。跟禅宗彻悟没有两样,同一个境界,方法比宗门简单多了,方法比参禅那个方法稳当多了,稳稳当当。参禅一定要有高人在旁边指点,否则的话你会走错路,这个是决定不会走错路的。

  「此本众生行不到处」,无住生心是十法界众生没有办法,这是真的。「兹以念佛故」,我们用念佛这个方法,你看「暗合道妙,不行而行,无到而到」,自自然然就到了。「句句是佛知见,念念放般若光」,这真的。这一句阿弥陀佛,为什么说它是佛知见?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赞叹阿弥陀佛的,…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