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多半是常随众,长期跟佛学习熏修的,都不离开的,经典上记载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出家众。在家众有没有?有,也不少。所以释迦牟尼佛的僧团很大!
出家众是托钵,日中一食,早晨的功课是出去托钵。托钵是自行化他,接受在家人的供养,这一钵饭,有时候不到一钵,一钵饭要托好几家,才有一钵饭。人家供养完了之后,不论多少,一定要向斋主祝福,他有什么疑难问题请教,要给他解答,要帮助他。斋主一钵饭是财布施,出家人回应的是法布施;不是接受供养就没事了,一定要有回报,法布施。所以他们对社会,确实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人心转恶为善、改邪归正,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天天都在教。佛的学生去托钵,我们现在知道,每天出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都会教。对社会有利益,对社会有真正的好处,所以大家欢喜。当时朝廷欢喜、人民欢喜,学习的人多。
佛法世世代代承传,传到中国来这一支无比的兴旺,在中国的成就远远超过印度。这个原因我们现在很清楚,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孝道,而且把孝道摆在教育里头第一项科目。所以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接着「奉事师长」,中国人懂得孝亲尊师。我们把孝亲尊师疏忽了,应该是清末最后的一百年,丢失掉了应该是民国这一百年,讲的人都没有了。佛陀在世,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真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佛说这是正法时期;如果有讲经、有听经、有真修行,但是没有证果,这叫像法;有讲经、有听经的,没有真修行的,这叫末法;如果讲经都没有了,法就灭了。那我们现在懂得,我们想续佛慧命怎样才能做到?佛门讲经的人多了,佛的慧命才能延续,佛的正法才能常住。我讲经行吗?古人讲经都是开悟之后,明心见性了,这才出来讲经,才能够著书流传给后世。如果没有真修、没有实证,没有人敢做,这个传统是大家都公认的,大家都遵守的。到今天讲经的人没有了。
我们初学佛听到这些事实真相,所以从来没有念头说发心出来讲经,不敢发这个念头。我到台中去学佛是去听经的,不是去学讲经的。没有想到到台中不到一个月,我就参加李老师的经学班,培养讲经人才。我问老师,我说照古大德这个标准,我们怎么敢讲经?错下一个字转语,堕五百世野狐身的公案,就说错一个字,要背这么大的因果,谁敢?老师告诉我们,是难,没错,佛讲的话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现在要不讲的话佛法就灭了,没人讲了。我们怎么讲法?不得已而求其次,我们不敢讲经,我们讲批注。批注错了那是作批注的人他负责任,我只要把批注讲得不错就行了。批注里头也很深,自己不懂怎么办?不懂,把那一段念下去就好了,别讲。孔子说得很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知道的,没错误,我敢讲,我没有把握的我不讲,不讲不算错。这样我们就劝自己出来学习,希望自己做个抛砖引玉的工作,真正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人把他引出来。他们的成就在我之上,一代一代的再提升,大概有个五、六代佛法就兴旺起来了。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今天不能把它断掉,遇到学佛的同修都要鼓励他。
批注,一定要用古人的批注,为什么?古人有修有证,现在人批注就很难讲了。经典,一定要用《大藏经》里面有的,这是标准,《大藏经》里头没有的这靠不住。夏莲居这个本子民国初年出来的,这个本子《大藏经》没有,但是《大藏经》里头有会集本,王龙舒的会集本。如果夏莲居老居士这个本子能够在乾隆年间出现,我们有理由相信,会收在《龙藏》里头。可惜在那个时候会集本只有王龙舒的,所以王龙舒的本子收在《龙藏》里头,也收在日本《大正藏》里面。这个会集比王龙舒居士会集得完备,为近代一些大德视为善本,我们要有信心,我们要发心承传。肯定夏老居士的会集之功不可没,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真实智慧,以经注经这个很难。我们真正要学习的人,这个会集本可以开一个专科的课程,这里面引用的八十三种经论,要不要把那些经论都查出来看看?应当。这些经论多半都有批注,看看古大德怎么注的。为什么?这部经、这个法门确确实实能够在末法往后九千年起作用。往后九千年包括我们现在,我们必须深信不疑,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决定得生。
造作罪业不怕,现在人哪个不造罪业?佛菩萨会原谅这些人。为什么?过去你不应该造罪业,你从小学过;现在你造罪业,你从小没学过,你不知道。无知所犯的过失,世间人都不愿意惩罚你,何况佛菩萨!所以只要知道错了,能够发露忏悔,后不再造,这就是真佛弟子。普贤十愿第四「忏悔业障」,忏除业障之后「常随佛学」,这句话重要。依照佛的经教来学习,经教里面教我们做的,努力认真去学习;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一定要守住,不能违背,不可以违犯,依教奉行。同时我们知道,佛为什么教我们不能做,肯定是对自己有好处的、有利益的。你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你会很欢喜接受。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实在讲肩负的使命非常沉重,佛法能不能存在,传统文化能不能存在,都在我们肩膀上,我们自己不能认真学习,后代就没有了。自己不行,不行也要做个好样子,希望底下一代比我们更好,一代比一代好,五、六代就能够复兴。一定要遵守老祖宗的方法,老祖宗的方法好,如果不好,怎么能流传几千年?几千年当中,多少人学习都遵守成规,而不改变它,这里头一定有大道理。一步改变灾难就现前,能守住老规矩就有好处。
我们学佛学了六十年,锲而不舍,明白老的这些规矩、方法真好,它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得清净心。得清净心的利益太大了,一般人体会不到,他心不清净,他名利心很重,他体会不到。清净心生智慧,心不清净生烦恼,烦恼跟圣学完全相违背,清净平等心跟圣学相应。我们能够把烦恼习气淘汰一分得一分利益,淘汰两分得两分利益,慢慢来,一分一分的去淘汰。有了相当的基础,你对于这个学术深信不疑,不再有疑惑,你进步就快了。开头十年进步很缓慢,时间又这么长,一定要把它熬过来,决定不能退步。再辛苦也要往前精进,愈往后面愈容易,因为你不怀疑了,清净心现前。欢喜心现前,法味尝到了,这个时候可以说你根基定了。学佛,退转或者放弃再去搞别的,都是这个关口过不去,没有耐心。当然环境对我们影响非常大,在今天,修学的环境确实找不到了,古时候有这些寺院丛林,现在没有了,现在完全要靠自己。所以我们自己如果有能力,有这个福报,一定要照顾行者,真正修行的人。有一个照顾一个,有两个照顾两个,全心全力照顾他、成就他,要把他看成这是传统文化、这是佛菩萨的传人。照顾他,也要督促他,不能害他。照顾他害他的人很多,怎么害他?你把他照顾很周到,让他舒舒服服的,他名利心生起来,道心退失了。你说我照顾他有功德,其实你把他毁掉了。
真正照顾他,得要让他修苦行,以苦为师、以戒为师,真正照顾他。物质生活太丰厚,不是照顾他,是害他,他能不起贪恋吗?顺境里面,贪恋心才起来,毁掉了。所以护法不容易,没有真实智慧,怎么能护法?我过去也常常提出这个问题,护法谁来做?弘法的人。早年我学佛,我认为四十岁之前,学生,在道场一定是义工的身分,什么都做。为什么?修福报。否则的话,将来你学成了,你没有福报,没有福报对于弘法利生有障碍,一定要修福。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单有慧没福不行,单有福没慧也不行。佛菩萨教人福慧双修,你看「皈依佛,二足尊」,这个二就是福慧,足是满足,福、慧两样都满足了,这成佛了,不是学一样。
福从哪里来的?从苦行里头来的,所以佛提倡苦行。这个经里面,大迦叶尊者代表苦行,那是大富长者出身;释迦牟尼佛一生修苦行,王子出身。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永远不会失掉,这是福报。在经论里面佛告诉我们,这世间福报,财富、地位这些都是从布施来的,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出家人用什么布施?过去托钵,三衣一钵,一文钱也没有,用内财布施。内财是什么?做义工。随时随地,任何场所,我们遇到了,这随缘。我们走在道路上,看到道路旁边有垃圾,我们把它捡起来放在一个妥当地方,这都是内财布施,对一切行人是布施。不一定什么事情,只要跟人接触的时候,布施的缘就现前。在大庭广众里面学谦让、学恭敬,你说是不是布施?全是的。没有一处不是修福、修慧的机会,所以你自己要认识,不要把这个机会放过。
经教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部分,不学不知道,学了才晓得,学了要天天反省、天天对照,哪些我有没有做到。普贤十愿你说是不是布施?第一个恭敬,对于一切人都礼敬、都谦让。别人做的好事,我有能力,帮助他做,没有能力,赞叹他做,这属于赞叹。赞叹,有能力不帮助,这个赞叹不是真的。他做好事,我们有能力让他好事更提升,让他的影响更扩大,不就更好吗?我们能加一分力量进去,随喜功德。不是赞叹表示一下就完了,那不是真的,真修是全心全力帮助他。不求果报,名闻利养都不沾,这叫真实功德。为名为利、为有条件的,那就不是布施供养,那是一种生意买卖,商业行为了。所以要认识清楚。好事没有离开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你懂得你就会做。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时时刻刻做我们的样子,你看他任何一个机会他都没错过,都能掌握住,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做错事情应当忏悔,别人做错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称赞如来,别人有好处赞叹,别人做错事情不提,自己做错事情向人忏悔,这就是自行化他。他做错事情,他自己说出来可以,别人不能说。他的境界没有提升,时节因缘没成熟,你说他的过失,他记恨在心,不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害了他,严重会造成冤冤相报没完没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