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于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接着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剎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举个例子,修普贤行念佛求生净土临终的状况,这个人在临命终时最后一剎那,就是断气的时候,一切诸根悉皆败坏。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没有灵魂的支持,很快它就变坏了,这种常识我们有。动物,一般提供人饮食的,家里养的这些畜生,我们看到是活活泼泼。杀死之后,如果放在那个地方,两天气味就很难闻,身体就容易败坏。人的身体跟动物没有两样,神识离开身体之后,一般二、三天就产生变化了。此地讲的一切诸根,眼耳鼻舌身、五脏六腑都败坏了。这是说自身。

  这个身体无常,我们要常常想到,这都是诸法实相。了解真相,我们对这个身体就不会贪恋,而且非常珍惜,借假修真。这个身体是假的,存在时间短暂,如果善于运用它,在短暂时间当中把真性引导出来。灵魂是迷惑的状态,灵性是灵魂觉悟的状态,觉悟就称为佛菩萨,称为灵性。迷了自性,中国古人称它作迷魂,孔子称它为游魂。灵魂是世间人一般对它一个美好的称呼,实际上它根本就不灵,迷失自性没有不迷惑颠倒的。所以,它带着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严重的妄想分别执着,于是它就没办法脱离六道轮回,在六道里面愈迷愈深,一世比一世辛苦。如果有善根,遇到佛法那是个转机。所以善导大师讲,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他说「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说得非常之好。遇到最殊胜的缘,品位就会提升得很高;遇的缘不善,勉强往生也算是很不错,我们看起来都是无比的殊胜。能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下下品往生,那就保证一生成佛,这个太稀有了!

  所以要认识诸法实相,凡不是真的都不可以留恋,都应该把它放下。放下,理跟事统统放下,但是我们初学的时候需要佛法帮助,我们暂时要用它。什么时候从事上都放下?开悟了,真正明心见性了,这个时候连事都要放下,理事完全放下。放下之后才叫做随缘妙用。所以随缘妙用是法身菩萨才有的,普通一般人没有。极乐世界是很特殊,凡圣同居土下下品这些菩萨也能够随缘妙用,那是因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功德的加持。如果没有佛陀的加持,他跟我们凡夫一样,没有这个能力去帮助众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不劝人求生净土的,净土之殊胜于此可见。这是我们六根这个身体不是真的。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这也不是真的。亲属是什么?过去结的善缘、恶缘,这一世到这个人间来,又聚会了,有聚有散,聚散无常,要看破。如果不看破,那是严重的情执。情执它系缚你在六道,你出不去,而且生生世世陷在迷执里头,一世比一世痛苦。这些事实真相,一定要看破。大乘佛法讲得透彻,一切法心现识变。我们讲识变这个范围,这个范围是十法界,十法界怎么变的?从心想生。既然从心想生,净念、善念就重要,这要从小有人教。谁来教?诸佛菩萨。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修养成纯净纯善,纵然达不到,方向没错,这样就能生净土,心净则国土净。净土在哪里?四圣法界是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圣法界。相对的是六道凡夫,六道是染污,称为秽土,严重的染污,现在染污到极处了。我们懂得染净的根源是来自一念,一念正就一念清净,一念邪就一念染污,邪跟正要辨别清楚。

  我们真的能够改邪归正,转恶为善,不但自己得度,你有意无意就帮助许多人得度。因为我们每个念头确实就像贤首国师《还源观》上所说的,念头才动周遍法界。这一念影响之大,我们没觉察到,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一念才动出生无尽,出生是现象,出生的现象无量无边、无尽无数,也是周遍法界。所以那些明白人、觉悟的人提醒我们,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要负责任,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道理在此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粗心大意,起心动念自己不知道,影响所及全在造业。有些造业自己很清楚,有些自己造的业自己不知道,不知道的多,知道的太少了。我们假设个比喻,你能知道的百分之一,不知道的百分之九十九,这都是事实真相。我们在眼前看不到念头起的效果,是心迷了、心乱了,心丧失了灵明觉知的大用,变成迷惑颠倒,对于现前的影响不知道,对于未来的影响更不知道。看看大自然的运作感到无比的神奇,其实大自然的运作,那个动力就是我们的念头。我们念头如果善,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世界和平;我们念头不善,所感得的是社会动乱,人性反常。常是仁义礼智信,叫五常。反常是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这反常。今天我们看这个地球,反常,五常在任何地方都看不到了。所以社会混乱,地球灾变异常。

  这些灾变,我听说媒体每天都在报导。我们是因为几十年不接触媒体了,这心比较清净。如果每天都接触媒体,你就可想而知那个心多乱,他的思想多复杂,他活得多辛苦。人体消耗的能量,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杂念上,劳心劳力消耗得非常有限。佛在经上讲的这些道理,诸法实相,我们要把它常常放在心上,细读深思,慢慢对这些事物就都了解了,虽然不是大彻大悟,也是佛经上讲的小悟与大悟。真相了解得愈多、愈深刻,我们就愈容易放下,容易把一切事物看淡,不放在心上了。这是一桩好事情,因为事是虚幻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也是虚幻的,末那、阿赖耶都不是真的,但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它而起。身心世界统统放下,那就见性了。

  所以这句话教我们对亲属不要留恋,真正有智慧,要把亲属转变成法眷属,在一起共同修学净土,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这样将来永远在一起。这个做不到,不可能永远在一起。「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这是说你在世的时候你的权势、你的威德,这个时候都失掉了,不会跟着你。古时候说你的爵位、你的官衔、你的部属,统统都离开了。「辅相大臣」,假如你是个国王,你所用的辅助你的这些宰相、这些大臣;你居住的宫殿、城市;你所使用的交通工具,「象马车乘」是交通工具,现在比从前进步,你用的汽车、用的电车、用的游艇、用的飞机;你所拥有的「珍宝伏藏」,你所收藏的。「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你能带去,古人所谓「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来的时候两手空空的来,你一样东西没带来;你走的时候,你一样东西也带不走。人如果常常记得「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常常能够提起这两句话,佛家讲的观照功夫,你的心多清净!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在这个世间一无所有,清净平等觉就现前了。我们迷了,不晓得事实真相,以为样样都是真的,都想拥有,都想支配,错了!到这个时候才完全觉悟到,像《般若经》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可是也有能带得去的,你这一生所造作的善心、善愿、善行能带去,恶心、恶愿、恶行也能带去,是你来生的果报。这个身舍掉了,来生又得一个身,这个身没有出轮回,叫业报身。怎么来的?是你的业力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愿力、五劫修行功德的成就。在六道轮回的人,在三善道的,他也是累劫善心、善愿、善行的福德自然感召的。可是人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福报现前的时候他就放逸了,就趣向堕落,人之常情。生活在苦难环境里面,容易培养他的志气,培养他的毅力、坚忍的美德,能成就他,享福的时候就坏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掉以轻心,要非常重视它,古今中外这个例子太多太多了。这些例子告诉我们「成功不难,守成为难」,你能把成功守住,这个难。

  我们看到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成功不难,死了以后不到十年就完了。古人说守成不易,这个话是真话,你怎么能守得住?如何能守住?佛经上有一句名言,只要你不退初心,你永远不会失败。你永远记住你初发心那个时候,天天都是初发心那时候,你就永远不会失败。所以佛门谚语所说的,「学佛一年,佛在眼前」,那种真诚心、恭敬心、谦虚心,优点都显示出来了。学佛两年就松懈了,「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学佛久了也变成老油条,这就是学佛为什么会堕地狱。本来学佛都是天堂的,都是到极乐世界的,为什么学佛到最后都到地狱去了?例子太多太多,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能没有感动吗?时时刻刻提高警觉,例子就在我们的周边,不必亲自看到,传说、听闻都是事实真相,不是假的,我们能不谨慎吗?连《念力的秘密》里头都说,无论是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自己都要负责任。成败的关键不在外头,完全在自己,外面只是助缘;助缘它的比例十之二、三,自己起心动念要占十之七、八。所以我们就知道,学佛、修道最重要的是什么?保持初心,如何把初发心保持住,没有一个不成就,而且决定是当生成就,尤其是净土宗。

  所以,业力跟着人走,学佛的人,你看「唯此愿王不相舍离」。世出世间一切法一样带不去,你自己所发的心、所学习的行门这个会跟着你去的。「于一切时引导其前」,十大愿王引导你。「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一剎那时间很短暂,因为在这个境界里头,时空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就在眼前。「到已,即见阿弥陀佛」,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达到了。净土宗学佛是前后两段,从现在发心到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个段落;第二段落是见到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一直到圆满证得无上菩提,这是第二阶段。这两段是连在一起的,当中没有间…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