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方法,方法活活泼泼,众生喜欢。
所以在这个世间,古老的地球,不同族群的祖先都是圣人,不同宗教的创始人都是佛菩萨。为什么要这样的示现?因为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没有信息,人活在这个世间,生活的圈子不大。确确实实有很多人一生没有走出他出生点一百里之外,太多太多了,老死不相往来,真有。我们家乡一些农民,我那个时代,一生几十年没有进过城,城里什么样子不知道,没去过。那个时候走路也不过一天就走到,七、八十里路。我们普通走路的速度,一个小时走八里路,现在讲四公里,一个小时,十个小时走八十里,都没有到城市去过。所以诸佛菩萨就要到处都现身,哪个地方众生根成熟了,他就在那里出现,就在那里展开教化,是这么个道理。我们要不懂,那我们教学就不契理、不契机。没有证得这个理,则不契理,不晓得众生状况就不契机。现在不一样了,交通方便,信息发达,所以现在一定把这些真相告诉大家,让大家慢慢去琢磨、慢慢去思惟,想通了,他承认了,这才能接受。
佛菩萨、圣贤都有能力创造科学技术,为什么不创造?科学技术如果没有很高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做基础,科学所带来的是灾难,我们现在尝到了。极乐世界、华藏世界、诸佛剎土,科学技术达到登峰造极,人人都具足六神通,不需要依靠外面帮助,能力完全恢复了。眼能见,各种光波统统能见得到。不像我们现在,我们现在眼睛很可怜,看到的光波只是一小段,比这个光波长的看不见,比这个波短的也看不见。必须要借助机器,靠机器看到X光、看到紫外线,紫外光夜晚能看得很清楚。如果说各种光光波统统能看见,这世界马上变样子。人鬼杂居是事实,如果空间维次突破了,我们能看到鬼,鬼也能看到人,互相不妨碍。十法界依正庄严在哪里?就在现实,就在现场,现前,全在。科学家也这样说法,佛经也这么说法,时间跟空间假的,不是真的。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距离,没有时间就没有先后,所以叫当下。佛经上常说「即在当下」,三世十方就在当下。
这个地方普贤菩萨给我们透出的消息,我们要证得大圆满不是容易事情。但是求生净土,在极乐世界证得大圆满是很容易的事情,这个法门就变成了究竟圆满第一法门。普贤证得了,证得之后希望所有一切众生都能证得,这个心愿好。「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剎」,赶快去!下面念老为我们解释,「是即普贤自言,我既往生极乐国已,成就所发之十种大愿。乃以殊胜行愿功德,皆悉回向众生,同生极乐。普皆回向,乃成普义」。普贤,普的意思显示出来了,不是独乐、不是独证。我所证得的,希望大家跟我一样,完全同样证得,一丝毫私心都没有。我证得究竟圆满,希望各个人都证得究竟圆满。
「弥陀四十八愿,摄一切众生,是普皆回向之本源」。普贤菩萨这一愿,第十愿普皆回向,圆圆满满包含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是真的,每一愿当中都有其它的四十七愿,愿愿是圆满的。「普贤十大愿王,正是弥陀大愿之第三十五愿之广演」。三十五愿说,「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宏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弥陀三十五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必至」这个话肯定,没有一点怀疑,你一定到一生补处。一生补处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你到极乐世界的成就,必定可以证得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同样的地位。没有证得能不能干这个事情?能,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为什么?你没有能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加持你,没有就变成有了,跟这些大菩萨同样,可以在十方世界现身说法。这是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教化一切有情众生。
这三桩事情,我们现在学讲经教学,我们怎么个教法?这就有了。第一个,这个教学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要帮助他发生信心,这是教学第一。他没有信心,教什么都没用处,都等于零。信心从哪里教起?早年我在美国,有一次在东岸巡回讲演,每个城市一个星期,从纽约一直下来到迈阿密,好像有五个城市,最后一站是迈阿密。在迈阿密我一看,听众里面很多美国人,曾宪炜居士担任翻译,他英语好,他又学禅又学密,跟这些人往来很亲切。我一看这么多人,那次本来是介绍《地藏经》大意,我一看到这个情形,都是外国人。当时我就跟曾居士讲,我说这次我们到这边,我们不讲《地藏经》。他说讲什么?我说讲一个题目,专题「认识佛教」。八天,一天两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翻译,实际上一个小时,八天就是八个小时。以后就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录像,只有录音,从录音带里头写成这本书,《认识佛教》。面对的都是当地美国人,先要让他们了解什么是佛教。你对佛教不认识,信心生不起来,听什么都是空的,产生不了效果。把佛教,佛是什么,教是什么,佛教是什么,讲清楚、讲明白,他就了解了,兴趣就来了。所以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这个做了,到以后我就发现,道教里头有《认识道教》,《认识基督教》,这样的接引初学的东西都出现了,其它宗教也都有了,起步从这儿来。现在有很多老修的,老修的也要从起步来,为什么?他不知道什么是佛教,老修也不知道,所以他半信半疑。他念佛求生净土,你这样问他,真有极乐世界吗?他讲不出来。问他个三句、十句,真有吗?真有吗?他就怀疑了。什么原因?事实真相没见到,别人说往生你看到,那就能相信吗?所以,读经、听经,亲近佛菩萨,一天不能舍,目的是什么?坚定信心,没有二、三十年,信心生不起来。真相信了、真正发愿了,修菩提行,不真信怎么肯真修?菩提行是什么?菩提是觉悟,觉悟就是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相有性无」,这一切幻相,相有,体性里头没有。现相,实报土有,方便土有,同居土有,常寂光里头没有。常寂光是性体,那是真的,永恒不变。只要是相,剎那剎那都在变动,它要不变就没有了,就是不动就没有了,动才有。真心不动,妄心动,妄心无常,妄心是动的,不是定的。常寂光是不动的,实报土动的幅度最小,方便土波动的频率就大了,凡圣同居土那个波动就像现在的海啸一样,大风大浪,所以人迷惑颠倒。
修菩提行,修清净心,清净心生智慧。菩提行是什么?就是我们这部经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是定,觉是智慧,智慧是从清净平等里头生的。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就没有智慧,就生烦恼,智慧变成烦恼。清净行,要在相中见性,要在动中不动,这就是普贤道!动中你不动,你的智慧就比别人高,你就能教他离苦得乐,你就能教他化迷为悟、转凡成圣。你看这几个字,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三个阶段,由浅而深。他要是不能相信,你就无法教他,他对你所说的生不起兴趣,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这一愿留在第二卷当中解释。「由是可见,会中圣众,多是曾生极乐,被宏誓铠,游化十方,助佛宏化。如是辗转教化,辗转度脱,是故经中,无量无边一切菩萨,皆遵普贤大士之德」。这是说明释迦佛当年讲这部经,会中的这些菩萨众,还有声闻众、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多半都是已经往生极乐世界。今天释迦牟尼佛到这个地方来讲《无量寿经》,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这些人与这个法门有缘,与娑婆世界有缘,与娑婆世界现前众生有缘,他们来做影响众,帮助与会的这些凡夫生信心、生愿心,他们是来干这个的。「辗转教化,辗转度脱」。一个教一个,一个帮助一个,不要中断,这个样子正法才能久住。所以经里面才介绍我们这个事实真相。
无量无边一切菩萨,这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有缘众生,跟阿弥陀佛有缘的,这些人皆遵普贤大士之德。为什么?普贤大士之德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太多了,初学的人不容易,十大愿王简单,但是十大愿王就是四十八愿。可以说十大愿王是纲,四十八愿是目,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修四十八愿的,没有一个不修十大愿王的。在中国,修十大愿王的多,因为中国净土宗过去都是以《弥陀经》为主。《无量寿经》确实因为没有善本,虽然保留着五种原译本,我们要晓得,宋朝以前没有印刷术,经本流传下来要靠手抄,所以数量很少,容易失传。有了印刷术,数量大为增加,但是不能跟现在相比。古时候一部书,印个一百册、二百册就算很多了。我们能想象而知,中国这么大的幅员,印上二、三百册还是非常非常珍贵稀有。人家看到这个喜欢,怎么样?喜欢就抄。抄书,一直到民国初年,我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经书没有,找不到,到寺庙借《大藏经》抄,自己抄。近代印刷术,尤其特别是照相影印这个技术发明之后,是印刷术的一个重大改革,非常方便,成本大幅度降低。关于这一点,这是众生有福,可是书有了,没有人读,古时候书很少,但是想读书的人很多。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行愿功德」:
【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
我们看念老的解,『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即是一句万德洪名,这是一切功德法。上面两句「初赞诸大士之实德」,真实功德。「无量者,其多其大,无法称量,名曰无量」。这两句是赞叹与会的出家菩萨、在家菩萨,都遵修普贤大士之德,人数之多、功德之大无法称量,故名无量。《摄大乘论》里面的解释,「不可以譬类得知为无量」。我们没有办法用比喻、用比类而知道真实的状况,这就称之为无量。无量的行愿,行是什么?六度四摄,大行!愿,四弘誓愿、十大愿王,殊胜之愿。今天,大乘六度、四摄都做不到,六度四摄的基础是什么?是三皈、五戒、十善、沙弥律仪,这是六度四摄的根基。为什么今天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六度四摄都没有了?佛法纵然有讲,行没有了。实际上佛法灭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遇到了真善知识,时间太短了。章嘉大师…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