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六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六集)  2011/12/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7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三百一十四面倒数第五行,从当中看起:

  「无相之解,是无漏明,故云清白」。无漏就是漏尽,这是从比喻上说的,用它来比喻圆满的菩提。无漏明,加上这个明是圆满的无漏,也就是烦恼断尽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确实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叫无漏,小乘阿罗汉证得。大乘无漏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上去就是等觉。无漏也叫无学,也就是他所学习的东西学完了、毕业了,有这个意思,所以究竟圆满。无漏加上个明,这是指大乘,不是小乘,小乘阿罗汉只证得无漏,无漏明是圆教十地菩萨所证得的。由此可知,这个境界是非常高的。无相之解,宇宙万象,在现象当中他见到了无相。无相是什么?无相是体,是所有一切现象的本体。相是幻相,是生灭法。无相是体性不生不灭,明心见性才入这个境界。什么人明心见性?《华严经》里面圆教初住以上,别教是初地以上,所谓的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脱离了十法界,他往生到实报庄严土,真正了解无相,即相无相,当体即是。由此可知,清白这两个字的境界很高,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又《甄解》曰:洗濯垢污,显明清白,是澍雨德」。澍雨,我们一般人叫及时雨。现在需要雨的时候,它雨就来了,不需要的时候,它就不来,澍雨德。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来了。「雨有能洗物垢污」,雨水能够冲洗大地万物它所染的灰尘,它的染污,雨水能把它清洗干净。「能显清白体之德」,取这个比喻。「如来*轮洗濯尘劳垢污,开显本有净体也」。所以用雨水来做比喻,比喻如来的教学。佛陀的教育能够帮助人洗濯尘劳,尘是灰尘,这就是表染污;劳是劳累,精神上的染污,尘是物质上的染污。下面说垢污,尘垢劳污。佛陀的教育能帮助人觉悟,能帮助人了解诸法实相,知道相有体空,事有理无,事相是假的,不是真的,体性才是真实的。体性能生能现,万物是所生所现,体性是真的,所现的现象是假的。

  佛法这个真假用什么做标准?它的标准很明显,也很简单,永恒不灭、不变、不改,这是真的。如果它会变,它有生灭,这就决定是假的。我们来观察,宇宙之间哪一样东西符合这个标准?在所有现象里头找不到。科学家把无量无边的现象归纳为三大类,第一个是物质现象,第二种是心理现象,或者叫精神现象,第三种叫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都是从波动来形成的。佛法不说波动,佛法说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是波动,自性如如不动。这一念不觉从自性产生一个虚幻不实在的波动现象,这个波动现象的功能就产生宇宙。宇宙从哪来的?从一念不觉出生的。如果有圣贤教诲,这种现象虽然是假的,不是真的,但是这个现象里面的众生,乐多苦少,这个世界是相当美好的世界。如果没有圣贤、没有佛菩萨的教诲,世间的众生染污就愈来愈严重。精神跟身体这两种染污,我们现前这个时代就遇到了。身体的染污,我们今天吃的、穿的、居住的环境都有问题,都有严重的染污。地球被染污,空气被染污,我们所需要的饮食被染污,水都不干净,身心健康就损坏了。身心不健康,你想想看这个人能不造业吗?这叫恶性循环。人要造业,这种染污就愈来愈严重,在那里加倍,最后导致星球的崩坏、物种的消失,就灭亡了。所以它有生有灭,它不是真的。

  佛法修学的目的是教我们返妄归真,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成佛。回归自性有没有好处?好处实在太多了,是你意想不到的。我们今天没有智慧,智慧变成了烦恼,智慧在,智能起了副作用,正面的作用没生起,起了副作用,副作用是烦恼,智能变成烦恼,能力变成了造业,果报是幸福美好的果报变成了六道三途,它全变质了。诸佛菩萨慈悲,慈悲也得有缘分,没有缘分,他也做不到。缘分是什么?缘分是众生肯接受与性德相应的教育,我们一般人讲的伦理道德因果,这与性德相应的教育,他能相信、能理解、能去做到,这叫缘。有这些条件,佛菩萨就出现到世间;没有这个条件,他不相信,他不能理解,他做不到,佛菩萨就不来了。

  佛菩萨来不来这个世间,圣贤人来不来这个世间,问题不在他们。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起心动念,他们所有一切的念头全放下,没有了,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只有感应,众生有感,他自然就有应。我们善心感的是佛菩萨来,我们恶念感的是妖魔鬼怪来。总而言之,我们起心动念一定有感应,不是善的就是恶的,不是佛菩萨就是妖魔鬼怪,不管你有意无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统统有响应。知道这个事情的人不多,不知道的人完全随顺烦恼习气,烦恼是他们的心给他们做主,这个麻烦事情就大了,烦恼之所感,全部是妖魔鬼怪。魔统治了世界,众生就苦了,佛不来了。不是佛不来,是大家不要,大家不相信。可是佛慈悲,真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一个人想学,佛菩萨也为你一个人示现,真不可思议!有那么一伙人想学,那就变成小团体,佛就会在小团体里出现,感应道交从来没有不兑现的。为什么?因为法性它没有形相,它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但是它遍一切处,它遍一切时,就是普遍。换句话说,一切处、一切时从来没有离开过你。因为它不是三种现象,所以我们没办法知道它,科学仪器也探测不到,真的存在。这就是无相之解。你真正相信,肯定它的存在,它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所以佛的教法确实有能力帮助这些众生洗濯尘劳垢秽,开显本有的净体。本有的净体是法身,本有的净体是法性。诸佛如来的报土,实报庄严土是法性身、法性土,它有现象,跟我们的现象本质上不相同。十法界里面的现象是透过阿赖耶变现出来的,唯识所变。阿赖耶,我们称它为识心,认识的识,识心。为什么叫识?识有分别的功能,有执着的功能,这个心就是分别心、执着心,识心。识心造业,它造的是净业,果报就在四圣法界,造的是染业,果报就在六道。六道里面,染业里头有善业,三善道,恶业就是三恶道,这么来的。这个地方讲的净体,不是染净的净,它是纯净,我们讲纯净纯善,染净二边都不沾染,这才是自性。

  「以上《嘉祥》、《甄解》」,这两部批注当中,「清白之解,优于《合赞》」,解释得好,解释得详细,比《合赞》这个批注讲得清楚。「综上诸解」,所以这个注子是集注,集经论、祖师批注之大成。把以上经论,这些祖师们他们的说法,我们将它整理,综合来说。「故知清白者,智断之果也,无漏之明也,本有净体也」,这三个意思好。漏是烦恼的代名词,无漏是烦恼断尽了,烦恼没有了。烦恼没有了,智慧就现前,日常生活当中做主的是智慧,不是烦恼,智来决断,凡夫是烦恼。无漏之明,明是什么?对于万事万物明了,不迷惑。你有烦恼就有迷惑,因为烦恼染污你的身心,你看不到事实真相。无漏,烦恼全放下了,你自性里面般若智慧现前,所以你光明遍照,你能了解事实真相。最后一个本有净体,你证得了。这一句话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本有净体现前,你见性了。

  「若融通禅门,则洗濯垢污」,就是禅宗上讲的,「迥脱根尘」。迥是远,脱是脱离,远远的脱离六根六尘。怎么叫远远脱离?不用它了。不用六根、不用六尘,这是什么世界?这个世界一般称为灵界。根跟尘都是物质现象,根尘都放下了,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无色界天。无色界有四层天,那个天上是迥脱根尘,但是它不是佛法,佛法是大彻大悟,它没有大彻大悟,它只是放下。这种观念,几千年前古人就有,佛教没有到中国来,中国《老子》里头就有这么一句话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这是老子讲的,我最大的忧患是什么?我有身,这身是个累赘、是个麻烦。没有身多好,没有身就到无色界去了。所以道家的境界比儒家高,儒没有离开身,道家念念不要身体,这个境界高!「显明清白」是禅宗讲的「灵光独耀」。如果迥脱根尘没有灵光独耀就是四空天,加上灵光独耀,不但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他生到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的境界。所以宗门这八个字,迥脱根尘,灵光独耀,这两句话非常重要!净宗里有没有?有,你看净宗念佛堂,堂主有两句叫口头禅,为什么?天天在那里教你,提醒大家,万缘放下,或者是放下万缘,放下身心世界,那就是迥脱根尘。提起正念,正念是什么?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什么?是灵光独耀。净土宗念佛堂里头,不可思议!

  「会归净宗,则都摄六根,是洗濯垢污。净念相继,自得心开,是显明清白。盖一声佛号一声心,念佛即是始觉合本也。」这几句话是念老说的。我讲的就更明白,放下身心世界,不要再管了,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灵光独耀。《大势至圆通章》上说的,「净念相继,自得心开」,这是果。念佛的功夫成就了,念佛的果德现前了。自得心开就是明心见性,见性就是成佛,这样的人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一段我们就学到此地。再看下面这一段,「悲智疗苦」,这分有三小段,第一段「调宣」:

  【调众生。宣妙理。】

  我们看念老的批注,『调众生,宣妙理』。「调者,和也。众生者,一切有情也」。调就是调和、调停。第二次大战之后,国际之间发生了冷战。冷战结束之后,社会冲突的事件日渐增长,联合国出面来调和。从一九七0年代联合国就召开国际和平会议,讨论如何调和。这个事情到现在差不多四十多年,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的社会冲突频率年年上升,人民遭受的苦难也一年比一年严重。为什么做不到?他们有这个愿求,但是没有这个智慧,没有方法。佛法里头有,汤恩比说的,大乘佛法能帮助这个社会化解问题。但是一般人都没想到,提到佛法就…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七十六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