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五集▪P2

  ..续本文上一页有舍身受身的现象。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那我们要问,他应化在这个世间,像释迦牟尼佛一样,示现八相成道,应化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受身?不是。受身是业力来投胎,你有这个业,你不能不受身,菩萨没有这个业,所以他不是受身。那是什么身?那是应化身。应化身有没有身?有身。有身即是无身,所以那个身,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无,他确实有身相,你说它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哪来的身?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着就更不必说了,他全没有。

  他住在自性,自性是什么?自性如如不动。惠能大师说得好,他都说尽了,都说明白了。大涅槃境界是什么?是清净心,一丝毫都不染。不但善恶不染,染净都不染,所以它是真的清净,不是对立的。净是对染说的,它是绝对的,它不是相对的。跟我们讲自性是清净的,自性是不生不灭的,不生不灭哪来的生灭?本自具足,隐现不同,这是讲性德。性德隐,你就看不到它,「本自具足」;现,「能生万法」。隐现不一样,在缘,缘在众生,不在佛。「本无动摇」,自性本定,本无动摇是他没有起心动念。今天科学家讲,整个宇宙的现象都是从波动产生的,本不动摇,没有波动现象。波动现象是什么?十法界,十法界是个波动现象,一真法界不是波动现象。一真法界是怎么回事情?一真法界是无始无明习气的现象,习气是极其微薄的波动,这个波动现象是六根缘不到的。怎么知道它缘不到?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往生到实报土的人他们无明破了,也就是说他们不起心不动念了,才能够进入实报土。实报土的人他们是什么个状况?惠能大师那个五句话讲得清清楚楚,他就是那个境界。他遇到缘,能生万法,自然的,法尔如是。

  我们看江本胜博士的水实验,那么多照片,法尔如是,水没有起心动念。水是矿物,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知道,这个信息完全收到。才动念头就周遍法界,周遍法界它就产生影响,影响是造业。造的什么业?出生无尽,那不就造业吗?我们一个善念、一个恶念都会产生影响,念力不可思议。我们世间人,善念要是多了,这就是美国布莱登说的话,如果我们在今年这一年大家觉悟,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二0一二马雅预言,这个灾难的预言可以化解,可以减轻,可以推后。减轻跟推后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化解比较难。如果真的所有宗教都回归教育,都教人学好,学伦理、学道德、明因果,体会到圣贤的教诲,灾难真的可以化解,不是不能。所以,凡是有这种机缘,我们就得抓住,就鼓励他,去影响他、帮助他、成就他,好事!

  在现前这个社会,实在讲的,还就是我跟马哈迪长老所谈的,只有宗教可以救全世界,除这个,没有办法。为什么宗教能行?宗教还能信神,还有这么个缘分。神都不信,没有东西信了,这问题严重。他信神的时候,他还有一点约束,还有一点畏惧,怕上帝惩罚,怕末日审判;换句话,良心还未泯。他们来带头,他们首先自己回头,自己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就影响社会,这才能救得了。如果我们不要宗教了,不要宗教那就难了!你用什么方法把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再兴旺起来?不要宗教是可以,难!非常困难!佛教就是不用宗教的方法。佛法这个理太深了,只有少数尖端科学家他们知道,他们相信,一般人不相信。所以普世的教育,在佛经里面,讲阿含、讲方等,里面还是有宗教的气分在里头。真正到大乘,一乘教,那可以说纯粹的科学跟哲学,这是方东美先生非常尊重的,非常景仰的。

  所以讲到「道谛,八正道也。此能通于涅槃,故名道」,八正道能帮助我们证般涅槃,这是佛法通途,普通的一个大道。「是为悟之因」,你要不觉悟你不能行八正道,讲没有用,要行。「止持会集音义曰:道谛者,道以能通为义」,道的意思是能通达,像道路一样。「正道及助道,是二相扶」,道有正助,八万四千法门那是道,都是通向大涅槃的道。所以佛在《般若经》上告诉我们,「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为什么?都能达到涅槃。所以对于任何一个法门不可以轻慢,不可以毁谤,都是佛说的,都是圣人说的,我们都要尊重。至于我们自己学哪一个道,各人根性不相同,佛说这么多的方法,听凭我们自己选择。那我们选择的理论基础是什么?第一个,适合我们现前的生活环境,这个很重要,我们学起来方便;适合我们自己的程度,太高了我们感到困难,太低了我们没兴趣,这个都是选择时重要的条件。而且这个法门要容易,难你会退心,你修不成功,学个几年放弃了,你把时间浪费掉了,精力也浪费掉了。这个选择是智慧。古时候自己没有能力选择,老师代我们选择,真正开悟的老师没有问题,他知道你根性。你说证果的这些人,他们有宿命通,他知道你过去生、再过去生,生生世世你干些什么,你哪些习性深厚的。他能够依照你的习性替你选择,你学起来就觉得不困难,你会生欢喜心。过去生中没有学过,突然来个法门,就很生疏,觉得很困难,格格不入,你对它就不会产生兴趣。这个与前世有关系。

  这个老师是凡夫,没有这个能力,他的选择就困难了。实在没有办法选择,自己没有能力,也找不到这样的善知识,那就听佛的话。佛在《大集经》给我们说了个原则,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他指示这么个原则。我们现在生在什么时代?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正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像法时期;往后一万年,末法时期。无论是照外国算法、是照中国记载,现在都是末法。中国的记载,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外国的记载是二千五百多年,都是入了末法。末法怎么办?末法修净土,这是释迦牟尼佛指导的,他告诉我们这个原则。净土也很多,哪一种净土最方便?弥陀净土是释迦牟尼佛介绍的,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证明的。证明用意在哪里?启发我们的信心,你看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十方诸佛都赞扬,我们能不相信吗?信了之后,如何让这个信心不变,这非常重要!信心变了就完了。保持信心不变,那最重要的你就得理解,你把弥陀净土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它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你的信心就坚定了,永远不变。所以,释迦牟尼佛知道这个世间,一万二千年的状况他清楚,世世代代怎么个演变,不能超过他的佛眼,他都看到了。

  真正一个学佛的人,确实要像章嘉大师所说的,章嘉大师教给我,《楞严经》上有句话,「将此深心奉尘剎」。我皈依佛门,以佛为老师,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老师不在没有关系,经典留在世间。依照经典修学,是中国古人讲的私淑弟子,是真的弟子,不是假弟子。假弟子,老师在,拜了老师,阳奉阴违,假的。老师不在了,老师的书在、遗教在,依照遗教认真奉行,这是老师的传法弟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孟子学孔子,孔子已经不在世了,过世了,孟子真的像佛门一样,皈依孔子,专门学习孔子的著述。遇到有困难的地方,向孔子的学生请教,因为那个时候跟孔子很近,亲近孔子这些学生,年岁虽然大了,还在,孟子还能够找到他们,向他们请教。孟子学成功了,学得很像。所以后世提起儒,都提孔孟,不提其它的人。

  这个让我们想到,我们今天后世,释迦牟尼佛不在了,我们皈依释迦牟尼佛,照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做释迦牟尼佛的私淑弟子。我的老师是谁?释迦牟尼佛,老师教我什么?经典就是。我们今天受持,一部经就够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要搞太多。你展开《大藏经》,《大藏经》不是佛教所有学生的,你那么想就错了。佛每部经都有对象,有当机者,当机者就是对象;换句话说,专门为他讲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他才能接受,他才能言下大悟,他开悟了,他真得受用。如果不契机,讲得再好,他没听懂,他没有开悟,甚至于愈讲他愈迷惑,那就错了,那就不能讲了。所以佛善说法,他说得非常巧妙,能让每个人都懂,都欢喜,都能满载而归,佛有这个本事。让他觉悟,让他欢喜,让他真的改过自新,真的改邪归正,佛有这个本事。这就是他能观机,应机说法。对甲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乙,对乙所说的,不一定适合丙,各人机感不相同。佛有这个能力应机说法,让每个人都欢喜,让每个人都觉悟,用佛学的名词是让每个人都得度。每个人都觉悟,每个人都回头,真正达到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的目标,这叫善说。

  下面说,「正道者,实观三十七品三解脱门,缘理慧行,名为正道」。缘,在这个地方讲就是依据。三十七品三解脱门,这是总的原则。根据理,这个理是什么?法性,根据的是性德。行,行是行动,是日常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这都是行。行是什么?行是智慧,也就是说,他所悟的那个智慧完全用在自己的生活上,这得受用,这个叫正道。那助道呢?「得解观中种种诸对治法及诸禅定,是名助道」。那我们就晓得,悟到这些原理原则,这是正行;懂得对治烦恼习气种种的方法,乃至于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的方法,这就是助行,就是助道。正道是根本智,助道是后得智,不离智慧。

  「其中前二者,流转之因果也」,这是总结四谛,前面两种苦、集,苦集是流转因果,六道里面的状况,「故又曰世间因果」。「后二者,还灭之因果也」,出世间因果,所以「又曰出世间因果」。还是什么?回头,把这个世间的因灭掉,世间的果也不存在了,世间是一场梦,不是真的。此地的出世间,这个四谛法,一般都是讲小乘,小乘就是出六道轮回,证偏真涅槃。他到哪里去了?四圣法界里面的声闻法界,他到这里去了。再往上提升,缘觉法界,从此以后慢慢向上提升,这是出世法。小乘没出十法界,大乘出十法界了,出十法界叫大乘,出六道轮回叫小乘,出十法界是大乘。出十法界,证大般涅槃,叫究竟涅槃,十法界的因灭掉了,十法界的果也没有了。十法界的因是什么?是分别、…

《净土大经科注 第八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