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二集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二集)  2011/12/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2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三百三十四页最后一行:

  「总持,即陀罗尼。具足者,所具满足。盖云一切陀罗尼门无所不具也」。这一小段解释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总持,具足是所具满足,没有欠缺,这叫具足。这是说一切陀罗尼门无所不具也。陀罗尼翻成中国意思,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所以每种陀罗尼都有具足的意思。「陀罗尼有四种」,古大德在此地给我们介绍,第一个是「法陀罗尼,又名闻陀罗尼」,法就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什么叫陀罗尼?听法的人记忆力好、理解力好,这就具足陀罗尼。为什么?他听了能记得住,他不会忘记,他能够理解,这是属于法陀罗尼,也叫闻陀罗尼,叫法的总持、听闻的总持。第二种叫「义陀罗尼」,义是「于诸法之义,总持而不忘」。前面第一种是记忆,第二种是属于理解,听了之后,对于佛所讲的意思能够理解,不会忘记。

  第三种是「咒陀罗尼」,咒也称陀罗尼,确实咒语里头很多都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于咒总持而不忘。咒者,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有不测之神验,名为咒陀罗尼」。这个咒语包括的范围非常广大,咒的意思不懂,用真诚心去念也会有感应,但是感应最殊胜、最明显是要懂得意思。所以密咒里头,密宗它讲三密相应,第一个是咒语念得很准确。因为咒语很多不是人间的言语,有天人的言语、有修罗的言语,六道的言语佛都懂。佛菩萨讲经教学,我们说说法,听众非常之多,我们肉眼看不见,佛都能看见。凡是参加法会的这些大众,一般讲这音声言语没有障碍,也就是说,佛所说的一切法,他们都能听见、都能理解。可是,或是在当中、或是在将结束的时候,佛会用他们的言语把所说的要义,重要的意思,用他们的言语简简单单的说一说,他们能懂,他们欢喜。为什么?说他们的语言对他们特别有亲切感。因为六道众生没有放下分别执着,所以世尊总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用他们的语言来说。在我们都称之为咒语。

  这咒语意思,「义翻之名,有四」,一个是「明」的意思,第二个是「咒」,第三个是「密语」,第四个是「真言」。《秘藏记》里面说,「凡夫二乘不能知,故曰密语。如来言真实无虚妄,故曰真言」。这是简单的解释。譬如藏密里面最普通的就是六字大明咒,藏密里头六字大明咒,实际上就相当于显教里面的阿弥陀佛,非常普遍,没有人不念。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唵嘛呢叭咪吽。我初学佛,跟章嘉大师第一天见面,他就教我念这个咒。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这咒里头什么意思?那个时候我不懂。其实懂是最好,因为持咒,口持咒、念咒,心要观想,如果你不懂意思,你就无法观想,手要结印,叫三密相应。手印是什么?现在讲手语就是这个,懂得的时候对面人都知道了。你说聋盲学校里教手语,佛家里头手印就是手语,不要用言语,用这个手印一表示,他就晓得什么意思。叫三密相应。

  章嘉大师告诉我,唵这个字的意思,在咒里面是非常普遍,大概第一个字都是唵,唵代表身;嘛呢是莲花,我们显教经典常常也翻作摩尼,摩尼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就是意念,我们讲心。这句话合起来,「身、莲花、保持、心意」,这是印度梵文的文法,用中国的文法就不是这样说法,中国文法一定说「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就这个意思。所以这个咒语非常之好,念这个咒语要想到,我要保持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在泥土里面,池子泥土里面,泥土代表六道,它染污;它的茎在水中间,水代表干净、清净,就是四圣法界;花开在水上面,这意思叫染净统统不染。这个意思好!念这个咒要想这个意思。所以莲花还不就是我们这个经题里头的,「清净平等觉」。不染就清净,不染六道就清净,不染四圣法界就平等,大彻大悟完全脱离十法界,染净都不染,莲花表这个意思,代表觉悟。于是我这才明了,密宗的咒语,就像我们中国人讲的格言,言语很简单,意思非常丰富。这是世尊在讲经教学里头常常应用的。《秘藏记》里头说,凡夫二乘不能知,所以叫它做密。这个密不是秘密,是深密的意思,它有相当的深度。如来言真实无虚妄,所以它也称之为真言。咒也有这个意思,咒叫真言,日本密宗称真言宗。

  最后一个,「忍陀罗尼。安住于法之实相,谓之忍,持忍名为忍陀罗尼」。忍的意思是什么?心住于法的实相,他不动摇,他不怀疑、也不着相,这叫忍,忍是如如不动。对于佛的教法如果能够理解,安住于理解之中;如果不理解,安住在诚信之中。佛讲的话太深,我听不懂,我相信他是真的,佛决定没有妄语,对佛所说的真诚恭敬,这就对了。安住在解,解一定有行,遇到缘它起作用,没有缘的时候安住不动,这总持的意思。

  下面说百千三昧。「《会疏》曰:百千三昧者。众生无量,心行不同」,根有利根、有钝根,「于诸结使有厚有薄」。结使是烦恼的别名,这是佛家的术语,通常指的是见思烦恼。结使是术语,「结与使,皆烦恼之异名。系缚心身,结成苦果」,所以叫它做结。以前好像有个电影片,我还记得,我没有看过,外面有广告说「心有千千结」,我看到有这么个广告,那就烦恼太多了,真的心有千千结。佛法把这些烦恼归纳,「结有九种,使有十使」,九结十使。《净心诫观发真钞》这是一本书,上卷,「上本」里头有说,「结使。成论云」,《成实论》,小乘很重要的一部论典,隋唐时候它有一个宗叫成实宗,就是依《成实论》而建立的。另外一个小乘是俱舍宗,是依《俱舍论》修行,都是依经论的名称做为宗派。「成论云:犹如乳母常随小儿」,奶妈一定常常带着小孩。「能系缚生死故名为结」,系缚是烦恼,烦恼是因,生死是果,有结有使就有生死,所以叫它做结。常随着生死,这叫它做使,它不离开,因跟果永远离不开的,因缘果报,这叫「九结十使」。「大乘义章五本曰:随逐紧缚,称之为使」,这个使是什么?古时候叫差使,现在叫刑警。如果刑警队有几个刑警天天跟着你,你想想那是什么味道?你犯罪了,他天天看守着你,你跑不掉。古时候犯罪,这衙门就有差使跟着他,他不能自由,一举一动还得听命于差使。用这个来比喻烦恼的可怕,烦恼围绕在身边,你永远没办法摆脱,感得六道轮回生死之果报。「结集生死,目之为结」。随逐紧缚,这使的意思,结集生死,这是结的意思,所以「结缚众生,亦名为结」。

  下面提出,「结有九种」,你看看这些结你有没有?不但有,恐怕还很喜欢它。第一个是「爱」,这是贪;第二个是「恚」,瞋恚;第三个是「慢」,就是傲慢;第四个是「无明」,无明没智慧,我们讲胡涂;第五个讲「见」,就是成见,五种见里面的见取见。第六个是「取」,取是什么?取是占有,我们就晓得,取里头有控制的意思,有控制、有占有,见是分别,取是执着。第七个是「疑」,怀疑;第八个是嫉妒;第九个是「悭」,吝啬,自己有的不肯给别人。这九种叫结,结下什么?结下六道轮回生死的种子,你就没有办法离开六道轮回。

  使有十个就是见思烦恼,见里面有五个,思里头也有五个,前面五个是错误的见解,后面五个是错误的思想,所以叫思惑,惑是迷惑,这十使就是前面九结里头第四个无明,无明是迷惑。这十使第一个是「贪欲」,第二个是「瞋恚」,第三个是「无明」就是愚痴,第四个是傲慢,第五个是怀疑,贪瞋痴慢疑常常围绕着你;第六个「身见」,第七个是「边见」,第八个是「邪见」,第九个是「见取见」,第十个是「戒取见」,五种见惑。学佛,什么叫学佛?如果这些结使不断掉不叫学佛。就是《仁王般若经疏》上讲的,你听闻佛法没有修行,你没去照做。最低限度你要把这六、七、八、九、十,这五条要做到,那你真的叫学佛,这五条做到是入佛门。贪瞋痴慢疑难断,这五条容易断,这五条断了,身见就是你执着这个身是我,一下明白,晓得身不是我。

  我们凡夫真的错得太离谱,真正的我在觉悟的状况之下,叫自性、叫法性,法性是我;迷了的时候是阿赖耶,阿赖耶是我。佛法里面叫神识,称阿赖耶为神识,世间人迷惑的时候叫它做灵魂。实际上它迷,它是迷了自性,用另外一个名字叫它做阿赖耶。阿赖耶翻作藏识,藏是含藏,含藏整个宇宙,它自己并不知道。身,身是一个形相,物质形相。阿赖耶的境界相无量无边,境界相是物质现象,遍法界虚空界都是它的物质现象,我们在无量无边物质现象里头,只取这一点点以为是我身,不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物质现象是我的身相,这不知道,认为这个身是我。还有一个认为念头是我,外国哲学家说,他明了身不是我,什么是我?「我思故我在」,我能思惟想象的那个是我。这是心,你心里在想什么。心是什么?心是阿赖耶的转相。用四分来讲,境界相是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就是意念、就是念头,从念头变现出物质现象。现在我们对这个有相当的概念,我们明白,我们不再疑惑。那信息多少?科学家叫信息,信息无量无边,遍法界虚空界的信息是我们的心想。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执着这一点点信息,认为是自己的心,所以全都错了。不能不说这个身体是我身,念头是我心,但是它是我身心极小的一部分,我们把全体丢掉了。就好像我们整个身丢掉了,认身上的一个细胞是自己,就像这种情形,不知道整个身是自己,执着认定这个细胞是自己。《楞严经》上佛用大海做比喻,用大海代表我,现在忘掉大海,大海里起个水泡,认定这个水泡是我,把大海忘记了。水泡哪一天破了,这才晓得我有这么大,整个大海是我。

  所以觉悟的人知道自性是我,自性没有现象,众生有感自然现相,现的相是什么?现的相是阿赖耶…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