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法就灭了。讲经听众人不拘多少,那是缘分,有一个人听都要讲,这是什么?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不能说人一、二个太少了,不讲了,这个不可以。
我第一次,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第一个认识的就是畅怀法师,在他那个道场讲《楞严经》。畅怀法师头一天晚上吃完饭的时候就告诉我,警告我,他说香港佛教不重视讲经,听经的人太少了。国内外有名气的这些大和尚、老法师到香港来讲经,第一天大家会来,来看看,最后一天会来,参加圆满,当中没人来。他告诉我,可能就一、二个,可能没有。因为我们那次讲经时间比较长,两个月,六十天,真不容易。香港是这样状况,叫我心里要有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人听,有桌椅板凳听,排上椅子一排一排的,椅子可以听。他说那行,你能这样讲法,那没有问题。没有人听,摆着圆凳子它们听。头一天确实来的人很多,小讲堂里都坐满了,连楼梯口上都站的有人,第二天也不错,天天都还可以。大概过了一个星期,畅怀法师很感叹,他说法师你的法缘很好,怎么每天都有这么多人!还警告我,香港有一些专门找法师麻烦的人来听经,提出难题来问,让你回答不了,当面给你难看。还有这些人,要我小心,他专门来找碴的。讲到第二个星期,我问他这些专门找麻烦的人有没有来?有,他说有几个来了,还好他没有找麻烦。过了几天这些人请我吃饭,畅怀法师我们一起,吃饭。他们有个学佛社,是一些知识分子,专门研究经典的,所以找麻烦。大概我讲的他们还满意,所以始终没有提问题,没有找麻烦。
两个月之后,我们的讲经处所搬到香港光明讲堂,继续再讲两个月。所以那次是讲了四个月,两处,前两个月在九龙,后两个月在香港南塘道,就在跑马地,在那边讲两个月,法缘非常殊胜。所以以后每年我到香港来讲一个月。以后外面法缘好,我到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后有澳洲、东南亚,国外的缘非常殊胜。在中国还讲了两次,一次是两天,第二次好像是四天,在广州光孝寺,本焕老和尚做住持,他请我去的。第一次听众七百多人,第二次听众两千多人,他讲堂外面装了喇叭,很多人在外面树下听经,讲堂太小了。所以,不能不讲经,不能不跟众生结法缘,非常重要!我的法缘好,李老师教的,一定要跟众生结法缘。结法缘从哪里结起,用什么来结?用你自己的真诚心、恭敬心,这个重要。一定要谦虚,处处请人指教。所以我们始终抱着一个态度,不敢为人师,诚诚恳恳的告诉听众,我是来学习的,不敢说讲经。讲得不妥当的地方,请大家多多指教,帮助我改进,帮助我进步。诚诚恳恳,老老实实,这就对了。
所以开示,听众要能够悟入,真正见到效果。现在这个很难,我们把标准降低,第一个目标,把佛教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不要误会,使大家对佛教有个好的印象,我们这个讲演目的达到了。更进一步就是生起信心,这是第二步,他对于佛法有信心。第三步就是让他理解,愈深愈好,深入的理解。再接着,发心真的想学,这目的一步一步就达到了。因为这个时代讲经的人少,社会对佛教太生疏了,他们的印象都是寺庙里头经忏佛事法会,认为这就是佛教。不知道佛教是教育,不知道佛教是个高等教育,是普世教育,没有人知道。所以我们在这个时代做起来太辛苦,我这一代比上一代辛苦多了。上一代,我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章嘉大师,他们比我们容易多了,他们的信徒是我们这些人,还有一点传统文化的根。现在的众生这个根完全没有,他从生下来所接触到的是这个花花世界,今天要他们来接受佛法,难,真难!我们如果表现不好,他根本瞧不起你。要做出好榜样,让他看到、接触到了心里头有所感触,慢慢才能够接受佛法。最初是好奇的心,佛法到底是什么?来探索、来了解一下。不是真正高明的人,他怎么会学习,怎么会接受?
我是个很好的例子,我这一生,说出家人来给我讲经、讲佛法,不太可能。我的歪道理很多,他要说不过我,这讲辩才,辩才有邪有正,我是歪辩才,你不能把我说服,这不可能的事情。我接触过基督教,接触过伊斯兰教,我都没有相信它们,怎么可能信佛?信佛,同学们都知道,我是跟方东美先生学哲学,他在哲学概论这门课程最后讲到佛经哲学,我是这样进来的。方老师把佛经看作哲学,影响了我三年,前三年,是用哲学的眼光来看佛学。这三年我同时跟章嘉大师学,我佛学的基础、根基,章嘉大师给我奠定的,这是真实智慧。老师教我学释迦牟尼佛,教我读《释迦谱》、读《释迦方志》,我们对释迦牟尼佛有认识。这个缘很重要!否则的话,对释迦牟尼佛不认识。老师讲得好,你学佛,你对释迦佛不了解、不认识,你会走弯路。这个话是真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学佛,他不是从这个路子走的。我们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他是我们的榜样。
这个人真正是看得破、放得下,十九岁舍弃王位,放下荣华富贵的生活,出去修道,为了什么?为了帮助社会一些苦难众生离苦得乐。他不是为他一个国家,他是为世界,为国家,做国王做得到,为世界,做国王做不到,你不能干涉别人政治。所以,他做教学,教学,每个国家都需要,每个族群都需要,每个人都需要。这是很伟大的思想,我们不能不佩服。教学要有本事,所以他出去参学,学了十二年,印度所有的学术、宗教他都涉猎过。而且我们了解,无论是学术、是宗教,印度人非常重视禅定。四禅八定是婆罗门传下来的,婆罗门在印度非常有地位,受人崇拜。我们知道,世尊四禅八定一定修得很好,禅定里面,空间的维次突破了,所以对六道轮回的事情了解就太清楚了。你在定中可以能看到,不但看到、听到,你能够完全接触到。
世尊他是示现,他用的这套方法是让我们学习的,给我们做参考的,我们要想到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教化众生。你想教化众生,不能不断烦恼,不能没有高尚的品德,不能没有深广的学术,因为它是教育。所以学习了十二年,他放弃了,为什么放弃的,经上没有说清楚,我们自己来推想。我们是个知识分子,学了十二年,六道轮回搞清楚了,肯定会想到,六道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六道?六道以外还有没有世界?我能想到,我相信别人也能想到。这个问题不能解决,婆罗门不能解决,印度这些哲学学派也不能解决,所以他给我们示现,放弃。放弃,到恒河边上毕钵罗树下入定,入更深的禅定,他的禅定功夫到第八定,到第九定,第十定、第十一定,入到更深的禅定就开悟了。这一开悟,这就是禅宗里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的问题解决了,就开始教学。所以他的示现,十九岁,要用现在的话来讲,把烦恼障放下;三十岁,不再学了,把所知障放下。这两种障碍都是障碍你明心见性,统统放下,这一入定,问题解决了。这是做样子给我们看的,真实智慧、真实之际、真实利益从哪来的?从这儿来的。所以我们要细心体会,佛那种表演有很深的意思在。
所以,学佛不是求名闻利养,不是求富贵,不是求什么地位,名闻利养全部都要抛弃,你才能够契入性德。这种教学方法,方老师佩服五体投地,说他不是一个普通的老师,普通的老师做不到。他现身说法,说到真做到,做到然后再说到,这是世界上老师最好的榜样。我们称孔子为至圣先师,如果用中国人来称对释迦牟尼佛,那是世界的至圣先师,一点不为过。他做得太彻底了,做得非常圆满,成就了智慧。你看他教学由浅而深,鹿野苑讲普世教育,教你怎么做人。因为印度人相信六道轮回,佛教他,你怎样能够保住人身,来生不失人身,生生世世都做一个富贵的人、幸福的人。讲这些,讲了十二年,大家欢喜。这就用现在的话说,提升群众的道德观念,伦理、道德、因果,他教这些东西。十二年之后开始讲方等,告诉大家,还有比这个更高的。更高是哪里?天道,婆罗门讲天道,很多宗教哲学里讲天道。天道讲得详细,讲得明白。
我早年住在台北,住在韩馆长家里住了十七年,不容易!没有韩馆长也就没有我了,我不是还俗,就是搞经忏佛事去了。那时候只有两条路,逼着你,没有一个人赞成讲经,你说糟不糟!韩馆长隔壁有个天主教堂,这个堂主神父也是个做学问的人,方豪,在台湾都知道,他做过政治大学文学院的院长。这个人也是初中毕业,一生研究宋史,就是宋朝的历史,他在台湾是宋史专家。你问他宋朝典章制度,他如数家珍,清清楚楚。初中毕业,专门搞一样,一生都做出顶尖的人物,你不能不佩服他。所以学术要专攻,不能搞多,搞多你的精力分散了,你不能集中。方神父跟我非常好,知道我学佛、讲经,他也很欢喜,来看我,看我家里有一部《大藏经》,非常欢喜,他借去看。看了之后,他告诉我,你佛经上对于天道讲得比我们经典讲得清楚,好像是去过似的。我说不错,佛真去过,经常接受天主的邀请,在天上讲经。我说你们好好的学你们的宗教,将来你们生到天堂,天主请佛讲经,你们都可以在那里学佛,然后你才晓得我们是一家人。所以你不要叫他「那个教不好,你来信佛教」,不可以,决定不可以。劝他,他一定到天堂,到天堂的时候,天主比他聪明,天主邀请佛菩萨。这经典上都有记载的,真的佛是去过。
方等以后,方等慢慢就境界不断提升,方等八年,你看二十年基础,阿含十二年,方等八年。二十年之后,跟大家讲真实智慧,讲宇宙人生真相,这个东西是哲学、科学,这大乘经。讲般若,般若一下就讲了二十二年,般若是智慧,就是今天所说的哲学与科学。但是我们世间这些科学,是把心跟物分开,物理、心理。在佛法没有,佛法是一个,统一的。法相唯识偏重在心理,物质是附带的。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这是佛家的看法,这个看法到现在被证实了。近代的科学家专门研究物质,发现物质确实是意念的累积产生的现象,物质现象。你看…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