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相同的,共一个,没有形相,无所不在,一切处、一切时他都在,就是佛家讲的法性。佛教不叫上帝,叫法性,不称作神,称作法性、称作自性、称作真性。它真的存在,它没有形相,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本体,宇宙是从它出现的,它能生能现,万物也是它所现的。我们这个人还是它所现的,决定离不开它。我们是迷了事实真相,在佛法里也称这个为诸法实相,《般若经》上所说的。迷了,不知道我们跟人的关系、跟众生的关系、跟宇宙的关系,不知道!
佛法教育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让我们重新认识,把整个宇宙、把自己跟所有一切众生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原来是一体。然后我们自然就会用纯净纯善的真心来对待万事万物。那这是什么世界?这就是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人是有虚妄的、有妄念,找不到,个个都是纯净纯善,就是阿弥陀佛教导的,天天在教。这些已经觉悟、已经明了的人,一面是接受佛的教诲,天天不中断;一面到他方世界去教化有缘众生,那个世界上没有佛在那边教学,他们去教,自行化他。对自己一丝毫障碍都没有,《华严经》上的四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真正得大自在,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我们再看下面,「大士神通自在,于一切万物心无拘束,随缘变化,饶益众生;纳须弥于芥子,转四海入毛端,随意利他,故云自在」。这举两个例子。须弥山,把须弥山放在哪里?放在芥菜子里头。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它怎么放在那里头?真放在那里头。把四大海放在毛端里头,我们这汗毛尖端;把地球上这些五大洋,现在称五大洋,这些水放在毛端上,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自性它就是这个样子。现在科学家发现,真的是宇宙奥秘,最小的物质,像中微子那么小的物质,没办法再小,中微子有多大?原子是最早发现的,它八十多年前发现的,原子。围绕原子核的电子多少不一样。一个电子它的体积等于一百亿个中微子,就是一百亿个中微子聚集在一起才是一个电子。像这么小的物质里头,科学家知道,它里面含藏着整个宇宙的信息。我们现在发明芯片,芯片体积只有指甲这么大,里面你看容纳一部《大藏经》,我们觉得真稀奇。这指甲不知道有多少中微子,一个电子里头有一百亿,我们这个指甲有多少?那是无量无边、无数无尽!每一个中微子里面,它能够容纳全宇宙的信息,包括过去未来。这就是纳须弥于芥子,古人用这个比喻,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科学称这个叫全息概念,就是宇宙不可分,再小的东西它里头包括整个宇宙,每一粒微尘都是整个宇宙。所以对整个宇宙能够不知道吗?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多少个细胞组成我们身体?我好像看了一个科学报告,记得有个印象,好像是五十兆,五十兆个细胞组成一个人的身体。把细胞再分裂就发现原子,细胞是什么组成的?原子组成的。原子是怎么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组成的。科学家就用这个方法,一直再分,分到现在发现基本粒子有一百多种,夸克也有几十种,愈分愈小。发现再小里面都包容了全宇宙的信息,跟那个全息照片一个道理。一个细胞,我们讲小的,一个细胞,里头容纳是全宇宙,每一个细胞都是全宇宙。真的连起来像个网一样,畅通无阻,任何一点有事情,整个宇宙都知道。《还源观》上讲得好,「周遍法界」,一个念头周遍法界,一个细胞它的波动现象也周遍法界。也就是说,我们的身心状况全宇宙统统都知道。
佛经讲这些道理,可以跟世界上大哲学家、大科学家在一起讨论问题,真正是大学问。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你个人身心健康问题,家庭幸福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国家兴旺问题,世界安定和平问题,没有一样不能解决。释迦牟尼佛聪明,国王不干,干这一行,这一行确实太伟大!不但是地球上没有一个行业能跟它相比,遍法界虚空界也找不到比它更高的。纯净纯善,真诚爱心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他这个乐在此地,这真快乐,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身心里面找不到丝毫负面东西,所有负面的统统淘汰干净。到随意利他,这就是佛度有缘人,什么是有缘人?乐意接受,能信、能解、能行、能证,统统是有缘人。
再看下面这一句,『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这个了不起!显示慈悲到极处,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比不上。我们中国老祖宗一定要请,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是我们中国人教学的态度。为什么?道要尊重,你必须来求道。所以古人讲,学,我们求学,你要去求,他才肯教你;你不肯去求他,不教你。你求他的心,一分真诚就教你一分,十分真诚就教你十分,为什么?真诚心不到,教多了没用,你学不到。中国老祖宗这个态度也很好。但是佛慈悲,佛不请他就来了,不能接受他也来度你,也跟你结个好缘。干坏事也行,他也肯跟你一起去干,跟你做朋友,来生后世你想学好,他就来教你。这个真难得!诸佛菩萨那种善巧方便,真正是用到不可思议之处,做得太好了。
「庶者,凡庶」,是讲的凡夫。「类者,品类」,就是种类。「又庶者众也,庶类指众生」,六道众生。「不请之友者,《会疏》云:众生背觉,沉迷漂流。生盲无目,无希出心」。这讲六道众生,他们在什么状况之下?他违背了觉性。要知道,一切众生有本觉,本来觉,中国老祖宗讲自性本善,本性本善,佛讲本性本觉,那个善是觉的意思,不是善恶的善。所以中国老祖宗实在了不起。以后世世代代继承的人把老祖宗的东西逐渐贬低了,没有发扬光大,这是什么原因?在德行上来说比不上老祖宗,没有老祖宗那样的纯净纯善,没有老祖宗那样点点滴滴是为苦难众生,没有,总有带着一点私心,这就是比不上老祖宗。
佛法里头比我们老祖宗高一点,但也是往下坠落,这原因是什么?这原因是我们这个世界众生不善的习气很重,禁不起外缘的诱惑,遇到外缘,古人所说高名厚利,心就动了、心就变了,原因在此地,他就守不住。神秀和尚,朝廷礼请他就去了。惠能大师,武则天跟中宗皇帝都下诏书请他到京城,他不去。他以年老身体不好,谢谢皇上。如如不动,名利心真的放得干干净净,做出这个榜样来给我们看。众生把本觉迷失了,本觉不能做主,本觉是智慧,智慧没有了,智慧全都变成烦恼,烦恼叫你造作许多的恶业,这样子沉迷漂流。漂流是比喻在六道,六道像个大海一样,在这里头漂流。生盲无目,这小孩生下来眼睛就瞎的,那他什么都没见过。这就比喻六道里面众生,他没有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没有出离六道轮回的念头,无希出心,没有这种希望、没有这种希求要出离六道轮回。这四句说明六道众生为什么不想出离苦海。
菩萨超越了,阿罗汉超越了。「菩萨愍之」,菩萨有慈悲心,这是大悲心,同体大悲。「无疲厌念」,没有疲劳、没有厌倦,疲劳、厌倦都是烦恼,这些烦恼菩萨都断了,所以佛菩萨工作不疲不厌,这是他的德行,性德的流露。「常为不请之友」,常常给六道众生作不请之友,你不请他就来了。他什么时候来?该来他就来,不该来他不来。这就讲观机,菩萨知道一切众生的心念,知道你能相信、你能接受,他就来了,他来找你,你不用去找他,他来找你。「随逐爱护」,跟着你,你到哪一道,菩萨就跟到哪一道。因为断烦恼、消业障不是一生一世做得到的,烦恼、业障无量劫来累积成的,你说你有多少。所以不是一世、二世能消掉的。
你看经里头所说的,我们常常读到,对于净宗法门能相信、能接受、肯念佛,希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他得到无量诸佛的加持,所以他能信,他能发愿,继续修行。哪有那么简单!我们读到这些经文,那我们就晓得我们很幸运,我们过去生中有这个底子,无量劫来曾经生生世世学佛,业障太难消,不是一时能消得掉的,生生世世亲近无量诸佛,那就是无量世。无量世的修行,今天有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个经本,我们能相信、能理解、肯发愿,这还得了!说不定在这一生就成就了,我们的根熟了,所谓是加一把劲这一生就成就了,不要等来生,这是可以的。所以善导大师总是说,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统统有分,看我们遇的是什么缘。如果遇的缘非常殊胜,我们就可以实报庄严土上上品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给诸位说,大概都是地上菩萨。《华严经》四十一个阶级,四十一个阶级分成九品,我们就知道上上品往生应该是在十地菩萨,从初地到十地,这个位次高,到极乐世界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就在我们自己遇缘不同。说明极乐世界这些菩萨慈悲到极处,常为不请之友,随逐爱护,这个爱护就是护法、护持。
「故《涅槃》偈曰:世救要求然后得,如来不请而为归」。这个世就是世间众生,要求求救,特别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我们要求三宝加持,特别要求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救苦救难,这要求,然后才得到。可是如来慈悲,如来不请而为归,他就来了。「又不请之友,见《维摩经》曰:众人不请,友而安之」。不请,他自己来了,《维摩经》上,友而安之。友是关系里头最亲密的,中国古书里面解释的,同学叫朋,同志叫友,所以友比朋更亲切,朋是同学,未必同志,同志亲,同学要疏一点。所以朋友这两个字的意思不一样。可见得这个观机,菩萨观机一定是跟自己同志,我们有志一同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这是同志,志同道合。我们这一部经,同学这一部经,同修这一个法门,这叫友而安之。我们这里一个念佛会、一个莲社、一个念佛堂,这个人到我们这里来,跟我们学同一个法门,带领我们。他展现出他的德行、他的智慧,他对于教义的理解都比我们好,我们发现了之后,大家跟他一起学习。菩萨常常干这种事情,叫友而安之。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