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人,黄忠昌,很多人知道。他三十才出头,听说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做实验,实验到底是真是假。闭关三年,真用功。我听说他在关房里还有日记,最初在关房里也是心浮气躁。读《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真的把万缘放下,两年十个月他往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说明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他绝对不是寿命到了,还有寿命,不要了,我要跟着佛到极乐世界去。你的心是真心,愿是真愿,娑婆世界真放下,阿弥陀佛就来了。他来安慰你,等于说给你授记,他会告诉你,你寿命还有多少年,到你临命终时佛一定来接引,你的心就踏实了,你自己非常清楚、非常明了。可是有一部分人听到佛这个话,还有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佛很慈悲,没有一个不答应。来去自如,去很好,留也很好。
跟阿弥陀佛见过面,留在世间,他是极乐世界的人,他留在这里干什么?留在这里接引众生。肯定这个世间还有些人跟他有缘,他虽然随时可以走,他不走,帮助这些有缘人。他住在这个世间肯定没有自己。功夫高的,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像《金刚经》后半部所讲的,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四见破了的是法身菩萨,生实报土,四相破了生方便土,不一样!这桩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这是什么?带得去的。世间,我,包括这个身体,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你带得去的。学佛同学一定要知道,要有这个智慧,带得去的我们认真努力干,带不去的不要。一门深入有好处,心是定的;学的东西太多、太杂,心还是散乱的,散乱心障碍就大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佛常说的,有道理。用心专一,不杂、不乱,临终时自己才能够做得了主,才有把握。
下面接着说,「可见如来正觉四字,全表佛智。此智甚深,故曰难量,因佛极证涅槃甚深法性」。涅槃就是自己的自性,不生不灭。证到涅槃的边际,证到涅槃的底蕴,涅槃深广无尽,佛完全证得,不是局部,是圆满的,所以在本经上称它作真实之际。际,从广来说,就是边际,从深处来说,就是底蕴,也叫际,到底了。取这个意思,甚深法性圆满的证得。「《嘉祥疏》曰:如来正觉其智难量者,明真智妙绝,照穷法界,非下情所测」。照是对空间讲的,穷是对时间讲的,一纵一横,横竖彻底。佛以下的,虽然证得,还没有圆满,没有彻底,那是讲等觉以下。等觉跟妙觉还是差一等,所以等觉还是在因位,妙觉才是果位,四十一个位次都是因位。菩萨,菩萨都证得了,圆教初住菩萨,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圆教初住菩萨,他在十法界里头应一切众生的机感,应以佛身得度,他就能现八相成道。我们在前面读过,这是十信心满就有这个能力,四种成佛里头,信满了成佛,就是十信修满了。他所证的跟妙觉果位上证的是一样的,但是没到究竟。他看到了,没有妙觉看得那么清楚,没有妙觉看得那么深刻,不是他没有看到。境界我们也不能不知道,知道,不迷,我修学在哪一个等级上自己清清楚楚,还要不断向上提升。
「又《甄解》曰:如来正觉者,乘弥陀一如来成正觉故,此应身即本地身也。其智难量,念佛三昧为所住,住此发胜妙智故。」这一段的批注,念老下头有简单的解释,「盖谓释迦如来正觉,乃乘弥陀一如之乘而来成正觉」。弥陀一如之乘,就是一乘法;换句话说,释迦如来得弥陀如来的加持来成正觉,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特别是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给大家,这时候肯定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本愿威神就是四十八愿、五劫修行、十劫教化真实功德,加持给他佛,他方佛。特别是这尊佛要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讲《观经》,专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他肯定得阿弥陀佛加持。世尊如是,佛的这些弟子,菩萨身、声闻身,乃至在家的居士,闻到这个法门真信切愿,那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就像经中所说的,肯定他是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如来。今天得无量如来的加持,他能信、能愿、能行、能证,同时又得阿弥陀佛的加持,这一点都不假。
特别是诸佛如来,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故与弥陀同一真如,亦即同一法身。当前现瑞之应身佛」,这指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示现在印度,应身佛,「实即法身如来」,法身说他本地身,他的本身。本地身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所现的虽然是应身或者是化身,跟法身分不开,应化身的体是法身,这个要知道,没有体他怎么现得出来?我们在学习,常常用电视屏幕做比喻,把电视的屏幕比喻作法身,里面的现相是应身、是化身,你说应化身有没有离开屏幕?离开屏幕都不能显。法身是能现能生,应化身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应化身是真佛,不是假佛。「一如弥陀住于念佛三昧,由于住此三昧,发胜妙之智慧。」念佛三昧,我们常讲,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那就是念佛三昧。心里头果然真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其它的都没有,我们就可以说你与弥陀同在。弥陀就住在你身心之中,那就能发甚妙智慧,所以「其智难量」。这个智是什么?是阿弥陀佛加持给你的,换句话说,也就是你的自性智慧。得阿弥陀佛这个缘,自性本具智慧是因,得阿弥陀佛的缘,透出来了,起作用了。
「因此非地上及等觉诸大士,所能称量测度也」,这个智慧简直就是佛智。诸大士是指初地到十地的菩萨,这十个阶位,上面是等觉,他们都没有办法测量。你得佛,阿弥陀佛加持的时候,显现这个智慧殊胜微妙,等觉菩萨都不知道。「由于胜妙真智,照了真如」,真如是自性。下面这一句,「并能通达一切诸法,无有阻碍」。真如是体,诸法是现象、是作用,这是从自性体相用,在佛法里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是这个境界。「故曰无有障碍」,清凉大师总结出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大华严经》的境界。
下面一段,「德用圆融」,前面讲自性般若智能,般若智能起作用,「三德妙用」,第一段「念劫圆融」。
【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
念老批注里头说,这四句见《唐译》,「显本地法身之德。住无量亿劫,表佛寿命无量。《最胜王经.寿量品》偈曰:若人住亿劫,尽力常算数,亦复不能知,世尊之寿量」,真的是无量寿。下面这个解释,这念老说的,「今经云能于一念」,一念的时间很短。释迦牟尼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那就是一念。我们凡夫感觉得有一念,起这个念头,一念,实际上这一念里头多少细念?有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个细念缠缚在一起,让我们感觉到有一念,这个时间多长?一弹指。就是这么短的时间,「住无量劫」,念劫圆融。说明什么?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时间从哪里生的?从我们念头上生的。一念能够展开为无量劫,无量劫能够变成一念,自性本具有这样的能力,这就是《华严经》「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之十世隔法异成门」。这我们前面讲过,在概要里头说过,《华严》十玄,本经也具足。
「如《晋译华严》曰」,就是《六十华严》,「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即无量劫。延促同时,正与今经一味」,跟此地经文讲的是一个意思。「足证今经无异《华严》」,这也证明《无量寿经》跟《华严》没有两样,「释尊」,释迦牟尼佛,即是毘卢遮那,毘卢遮那是法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法身佛遍法界虚空界,叫毘卢遮那,梵语毘卢遮那翻成中国意思叫遍一切处,这个意思,法身遍一切处。法身佛在哪里?法身佛就在此地,就在此时,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没有四维、四方、上下,没有,也就是说空间跟时间全没有。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众生有感他就现身,现什么身不是自己意思,众生的意思,随众生心,应如是量。众生自己心里所希望的,他就出现,所以这个应所知量是众生之所知。佛呢?佛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不但佛如是,法身菩萨乃至于阿罗汉,出现在这个世间,都有这种能力,随心应量。
所以,「我土应身教主」,这句话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现在居住的地球,应身教主释迦牟尼佛,「亦即是法身无量寿佛」。「释迦与毘卢、弥陀不一不异」,不一不异就是底下这两句经文,『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表佛身殊妙,殊胜微妙。「由于住本地法身,示现之应身即具圆满报身德」。无论是佛的应身,应身是八相成道,在这个世间要住一段时期;化身那就不一定,有的几分钟、有的几个小时,甚至于也有几天的,不知道他从哪里来,不知道他到哪里去,化身。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年谱》,最明显的,诸位看到他老人家去朝五台山,三步一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这么长的时间,非常辛苦,尤其荒山野岭,没有人居住的地方,他晚上露宿。生过两次病,病倒了,遇到了一个乞丐,乞丐照顾他,照顾他不少天,把他身体养好,他继续再拜。第二次又病倒了,又碰到这个乞丐,他很感激,就问他,问他叫什么名字?他告诉老和尚说,他说他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问他住哪里?说他住在五台山,他说你朝五台山,到五台山去问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我。他到了五台山到处打听,文吉有没有人知道?别人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文殊菩萨的化身,时间长,照顾他十几天,把他的病照顾好就不见了,人到哪里去了也不晓得,第二次生病也是照顾了十几天。所以这个化身是就为办这桩事情。历尽千辛万苦,佛菩萨时时刻刻照顾,魔难是有,但是决定是安全的,换句话说,你决定死不了。菩萨照顾,你怎么会死得了?你还有任务,你还有工作没做完。
老和尚《年谱》上有一段记载,他入定,到兜率天了,他就想往生到兜率天,见到弥勒菩萨,不想回来。弥勒菩萨说不行,你的事情没做完,你还得下去。在兜率天内院见到几个老同修,他们已经在那里,我们这个世界往生了,确实他们生兜率天。我们相信虚云老和尚不会编故事,不会打…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