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七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妙觉才是真正证得了。我们在学习这么多年,特别在《华严经》上,我们体会到,放下起心动念就证得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人离开十法界了,十法界是假的,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诸佛实报庄严土,住这个地方。《华严经》上说,住那个地方还有四十一个阶级,初住就证得,还有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

  这个人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阶级?有阶级不就是有分别吗?不就是有执着吗?那是凡夫,那哪里是佛菩萨?这就有问题了,这四十一个阶级怎么来的?不起心不动念,无明就断掉了,我在这个地方体会到的,习气。因为我看到下面,你看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还有见思习气在;见思习气断掉之后,他就不叫阿罗汉,叫辟支佛。辟支佛要把尘沙烦恼断了,他才能成菩萨;菩萨要把尘沙烦恼的习气断了,他才能成佛,这是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他升级了,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庄严土,习气还在。所以,我是从这个地方想到的,实报土里面四十一个阶级,是习气厚薄不一样。刚刚去的,譬如十住菩萨习气很浓,愈往上面去愈淡薄。到等觉只剩了一品,一点点,那一品断掉的时候他就不住实报土,住什么地方?住常寂光去了,那叫妙觉,不叫等觉。

  所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他们是真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四十一个阶级,确实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你要说有吧,不起心不动念,哪有?起心动念才有,他不起心不动念。你说他没有吧,习气厚薄真的存在。习气没有法子断,你说我用个方法断的话,你已经起心动念了,所以他没有办法断。不像见思的习气、尘沙的习气有办法断,无明习气没有办法断,这要时间,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需要多长时间?在经上给我们讲三大阿僧祇劫。这就说明,实报土里面这些菩萨们,他们的寿命是三大阿僧祇劫,叫无量寿。所以这个无量寿叫有量的无量,不是真的无量,有量的无量。但是你要晓得,他三大阿僧祇劫满了,他证到妙觉,那就是真的无量,习气断干净了,是真的无量。所以,刚刚往生的是有量的无量,到证得妙觉果位,就变成真的无量的无量。真的无量不住在实报土,住常寂光。住常寂光,实在讲就是回归自性,他的身体、他的智慧德能跟常寂光都融成一片。

  我们用今天科学家的话来说,身体是物质现象,意念是精神现象,科学称为信息,波动是属于自然现象,这三种现象统统归常寂光。归到常寂光这三种现象都不存在,全都没有了。但是常寂光遇到缘,随时可以现三种现象,这就叫神通。神通无碍,他能应十法界一切众生之感,他应的时候这三种现象都出现。以释迦牟尼佛为例子,释迦牟尼佛确确实实久远劫就证得妙觉,他住在常寂光,他不是住实报土。地球上这些众生有感他就来了,他就现身,示现八相成道,在这个世间住了八十年,中国人算虚岁八十年,外国人说他是七十九岁圆寂的。你看有身体,物质现象;为我们讲经教学表演,精神现象。所以,这里头就讲的,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统统变现出来。这个地方缘尽了,三种现象都不可得,就没有了。他在不在?在!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身体,虚空法界就是身体。这些确实都是《般若经》上所说的实相,实相是一切法的本体。实相无相,从体上讲的;实相无不相,从相上说的,什么相他都现。就是起作用的时候无不相,不起作用的时候无相。

  本经的用,真实之利,这个应当相信。莲池大师《疏钞》里头形容本体「灵明洞彻」,灵是感应,明是智慧,洞彻是灵明到极处。现代科学家所发现的他都讲到了,还有没发现的他也讲到了,没有发现的是自性,发现的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法相。自性是体,从体现相、起作用,相与作用科学能发现,体没有办法发现。「湛寂常恒」,这四个字是形容像水一样,湛是清净,一丝毫染污没有,寂是不动。水清净不动,像一面镜子一样,它能照见。照见比喻作智慧,自性本有的智慧,湛寂常恒,自性之体里面有智慧、有德相。「非浊非清,无背无向」,这两句话说明,性体里面找不到对立,我们今天讲相对的,这里头没有,找不到;换句话说,时间空间都没有。时间有先有后,这里头没有先后;空间里头有远有近,这都是相对的,远近没有,遍法界虚空界就在当下。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哪里?就在当下。这是真的!所以大哉,这是赞叹,没有办法形容,没有言语赞叹,只有用大哉真体,宇宙万有的本体。「不可得而思议」,没有办法想象,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唯自性欤」,这个自性就是自己的自性。

  自性是一体,这个道理一定要懂,没有两个自性。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的自性是一个,同体。我们看到世间许许多多的宗教,你看他们的经典,可以撷出一个字,核心,那就是爱,没有一个宗教经典里头不讲爱的。基督教、天主教,还有犹太教,这三个教都是用一部经典,《新旧约》。犹太教用《旧约》,如果是佛法讲当机,《旧约》是摩西当机,《新约》是耶稣当机,天主教是《新旧约》都学。里面中心的,「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这是他们宗教的核心。佛家讲慈悲,慈悲就是爱。伊斯兰教讲仁慈,真主确实是仁慈的,仁慈是爱。所以,连江本胜博士水实验,他用这个爱字,各种不同的语言,各种不同的文字,都是这个爱,给水去看,得的结晶是最美的。所以他问我,爱是不是宇宙的核心?我说可以这么说法。中国传统的文化也是从这一点发展的,这一点是五伦里头「父子有亲」,这亲爱,这是性德。真性里头第一德就是爱,一定要知道,同体,没办法分。所以佛法讲得清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缘是无条件的,无条件的慈,慈悲,同体的慈悲,佛说得清楚、说得明白。真实之际就是当人自性,就是自己的自性,这是把此经之本说出来了。

  「何谓真实之利?」这个利就是本经的作用。《疏钞》里头说:「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越三祇于一念,齐诸圣于片言,至哉妙用,亦不可得而思议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阿弥陀经》跟《无量寿经》是同一部经,一个细说,一个略说,这妙用,妙到极处就这部经。你看,澄浊而清,浊是染污,如何将这些染污沉淀,恢复清净?像水一样,这一缸浑水,如何把它恢复清净,让这些染污沉下去,沉到底下去。这是比喻。第二句,「返背而向」,这是我们对于自性,我们今天是违背了性德,跟自性完全相反。想法违背了、言说违背了、行为违背了、造作违背了,统统违背了自性。怎么说违背?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们不知道是一体,我们在搞分裂、在搞对立,这个苦了!性德第一德是爱,我们爱没有了,爱没有了到什么程度?连自己都不爱,自爱都没有,还能爱人吗?今天跟父母的关系、夫妻的关系、兄弟的关系、朋友的关系,是什么?全是个利,争名夺利,爱没有了。在过去还有人教,现在教的人都没有了。

  所以,社会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地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没有自然灾害,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地球跟极乐世界没有两样,是我们自己把地球给糟蹋掉了。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样的清净庄严?他有爱,他知道是一体。那个地方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一天中断,知道为什么没有中断?每天都有无量无边新生进来,从十方世界去往生的,那不是新生吗?天天有生面孔进来,都要教。在极乐世界,澄浊而清,返背而向,这极乐世界做到了,教育做得好。今天这个世界没人教了,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两百年了,日本人告诉我,他们从前寺院庵堂都讲经教学,他丢掉四百年了。我们细心去观察世界上每个宗教的经典,当初这些创教的都在讲经教学,全都是教育家。顶多我们再把他分类,再加两个字,社会教育家,真的,不是假的。哪个创教的先知不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我们相信摩西也应该有二、三十年。耶稣教了三年,被人害死,他要不被人害死,我想他教的时间也很长。都是教学,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前些年,国内陈大惠居士找我,做了一次访问,以后出的光盘叫「和谐拯救危机」。这个名词是他提的,这些光盘流通到国外去了。有一天我在马来西亚,在前首相马哈迪家里作客,谈到这个问题。马哈迪把名字改了,「和谐拯救危机」,把和谐两个字改成教育,「教育拯救危机」,说得好。但是教育,现在每个国家都在办教育,办得很多,所以这个教育要圣贤教育就对了。今天很多宗教也警觉到了,灾难一来的时候宗教不能不开放了,不能再保守,我们要接纳其它的宗教,要包容不同的宗教。这是我前一个月在澳洲,图文巴一个基督教的牧师来看我,跟我提出的。他说从前我们好像这个包容的概念很少,现在我们知道需要包容。好事情!图文巴的宗教团结得很好,所以我就提出「宗教教育拯救危机」,针对现前。

  二0一二就在眼前,现在每个人不再顾忌,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如何来挽救二0一二的危机?我想宗教教育是最好的方法。佛法里头教材非常丰富,净宗是非常的精彩,而且分量不多,非常适合于现代人修学。有时间的可以研究《无量寿经》,工作繁忙,时间少的,可以在《阿弥陀经》上下手,确确实实能解决问题。像此地所说的《疏钞》,莲池大师讲的「澄浊而清,返背而向」,就一句阿弥陀佛,这个不可思议!也就是大乘一般所说的,怎么样去断烦恼?怎么样消业障?这是佛门同修没有一个不着急的事情。如何找到一个非常有效果的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就把我们的业障消除、把我们的烦恼放下?真的,信愿持名是最有效果的方法。

  有人去实验,效果不明显,依旧是很困难,这个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在这个世间染污的时间太长,染污的程度太严重,习气太深了。我们这个佛号力量不够,念着念…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七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