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菩萨叫权大乘,权教不是实教,天台大师称它为相似即,不是真的。佛法里头真妄,标准是真心跟妄心,用真心是真的大乘,用妄心是假的大乘,不是真的,叫权大乘。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还是用阿赖耶,也就是说,没有能够转八识成四智。转识成智才是真正的菩萨,大乘菩萨;没有转过来,那叫权教,他们没有见到实相。实相是什么?相中见性,性中见相,相有性空,事有理空,这真正见到实相。见到实相的人,在所有境界里头决定不起心、不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而他什么事情都清楚,什么事情都明了,就是不执着。这跟没有转识成智的人完全不一样,这叫实相正印之所印。「一一皆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开是开启,化是教化,就在一切现象当中显示真实之际,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在一切法里头看到真性、看到本性。「一一皆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你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身体接触到的,都是给你真实的利益。这个真实利益就是帮助你断烦恼、消业障,增进德行智慧,这真实之利,「故此法门,不可思议」。
下面「第四品,首明法藏比丘因地学道发心之因缘」。这一品经里说明,法藏比丘在因地学习的经过,「正说因地」。
【法藏因地第四】
这个科里头第一段,「在家闻法」,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生值佛世」,这个很重要,出生到人间来,最重要的是要遇到佛。我们生到这个世间运气算不错,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虽然不在,他的经教还在。我们遇到佛的经教等于遇到佛一样,能够理解、能够相信、能够学习,同样能成就。必须要知道在这个世间,有佛出现在世间的并不多,非常稀有,真正难遇到。释迦牟尼佛教学的影响从面上讲是全世界,从时间上来讲是一万二千年,他的影响力、他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之后,佛法在这个地球上消灭,那就没有佛法,你想学也想不到。所以这一次我们的机会一定要把它抓住,要把这桩事情,当作我们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来办。为什么?我们很清楚,一失人身,再得人身不容易,得人身、闻佛法那是更难更难。我们现在生的这个机会是很好,末法第二个一千年,你看末法一万年,我们是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释迦牟尼佛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照中国古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所以我们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三十八年,我们遇到,真难得!
在这个机会、机缘里头,遇到了夏莲居给我们会集这么圆满的经本,古人都没看到过,五种原译本的精华,这是多大的福报。遇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里面用了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批注,集注,不是他自己注的,批注的集大成,这都是稀有的因缘,我们遇到了。遇到这个经、遇到这个批注,要不能成佛,你不叫冤枉吗?别人遇到不能成就情有可原,没有遇到善本、没有遇到好的注子。这是善本,最好的批注,读这一部批注,等于读八十三种经论、一百多家的注疏,都是古来的祖师大德。所以生值佛世是非常重要。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这下面是佛的十种德号,这十种德号是通号,只要是成佛都有。这个通号是表佛的大德,德是由行成就的,如来有圆满的德行,所以有这十种通号。我们看念老的批注,『无央数劫』,「梵语阿僧祇,翻为无央数」,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央是尽的意思,无央就是无尽,「无尽数之劫,称为无央数劫」,这里有个括号,「或阿僧祇劫。劫之义,见上品布施累劫。劫为极长之时间单位,非算数所及之劫,名无央数劫」。它太长了算不出来,称它作无央数劫,也称作阿僧祇劫。「而此阿僧祇劫又复是无有限量,非思议所能及」,不能想象、无法计算。「故云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指过去之时,久远无极」,就是时间太长太长了。那个时候这个世间有一尊佛出世,他的名号叫『世间自在王如来』。
下面这一段介绍「世间自在王」,这是从《唐译》里面会集的。「过去久远,无量不可思议无尽数之大劫时,有佛出现于世,名为世间自在王。是乃古佛别有之名号」。不是通号,下面说十种是通号,一切诸佛都有的,别号是只有他有,其它的佛不这样称呼,「称为别号」。「世间自在者,常在世间而不为世间所拘碍」,拘是拘束,碍是障碍,他在世间没有拘束、没有障碍。拘束也有一点像我们现在人所讲的压力,压力有很多,有属于物质的,有属于精神的,种类繁多。佛在世间没有拘束,没有拘束是自在。「如佛照世间相,常住自寂灭,是世间自在义」,佛对于世间的一切没有不知道的,通达明了,世间所有众生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心行所感得的果报统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常住自寂灭,这一句意思就是这些世间一切相,对他都没有障碍,他的心地是清净寂灭相,也就是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没有受到染污,没有受到波动就是平等,没有受到染污就是清净,没有迷惑就是觉悟,这就自在!这是世间自在义。
「又《甄解》曰:以世间配般若,自在即解脱义,王是法身。三一相即,不纵不横,名世自在王」。这是从涅槃三德来解释。法身、般若、解脱,从这三方面来解释,世间是智慧明了,通达明了,他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自在就是解脱,烦恼解除、业障解除得自在了;王是法身,比喻作法身,世间自在王。三一相即,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所以叫不纵不横,与自性三德相应,这是从涅槃三德解释佛的名号。「古代一切从属于王」,所以把王比喻作法身德。「一切皆从法身所流现」,法身没有形相,法身是个理体,现在哲学里面所探讨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宇宙从哪里来的,这个本体在佛法里就叫做法身,也叫做自性。现在科学家有个新的名词叫零点能量场,这是他们想象还没有证得,应该就是一切万法是从零点能量场流出来的,提出这个想法。提出来之后当然要证实,现在还没证实。这个想法跟佛经上讲的法性很接近,归到零,零是什么都没有了。也就是说它存在,它不是没有,因为它没有物质现象,它也没有精神现象,它也不是自然现象,所以你没有办法探测它,它确实存在,是一切万法的本体。说一切万法都是从零变现出来的,到最后还归到零,这跟大乘佛法讲的非常接近。
大乘佛法说,一切万法从自性流出,到最后还回归自性。这个自性在净土宗就叫常寂光净土。常寂光这个名词有名,但是它没有现象,你找不到它。谁知道?妙觉如来知道,妙觉如来证得了,身心跟常寂光融成一体,身是常寂光,意念也是常寂光,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常寂光里头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时间是没有先后,没有空间是没有远近,所以能与一切众生起感应道交,众生跟他有缘,他就现身。他的现身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两句话也是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生灭不离当处,确实没有时间、没有空间。但是我们不知道,就在我们眼前,我们不知道。佛说得很清楚、说得很明白,我们听懂了,不是我们现前能力能够见到的。怎样才能见到?佛说「制心一处」,你就见到。你有妄念见不到,你起心动念见不到,分别执着就更远了,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所以佛告诉我们,这桩事情「唯证方知」,必须你自己亲证才是你的。这是法身的大意。从法身流出,怎么流出来的?佛经上讲「一念不觉」,它就流出来,一念不觉是迷。「又一一还归于法身」,确实一切法还归零,零点能量场,佛经上讲的自性,净宗讲的常寂光,这法身。
「故曰王是法身」,法身生灭同时,生灭不二,这里头找生灭找不到。「通达世间,属般若德」,智慧,他才通达明了。「于世自在,是解脱德」,因为他通达明了,他在这个世间得大自在,他一点障碍都没有,一丝毫拘束没有,真的是来去自由。「圆摄三德」,圆是圆满,圆满具足法身、般若、解脱。「三即是一,一即是三,如字三点」。这个符号梵文里头念一,「不纵不横」,用这个来代表「涅槃真身」,这三点就是法身、般若、解脱,每一个里面都有「常乐我净」。法身里头有常乐我净,般若里头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有常乐我净,常乐我净叫四净德,「无上妙德」。佛家不是说无我,有真我,身不是我,常乐我净里头有真我。常是永恒不变,不生不灭,就是涅槃;乐里头没有苦,找不到苦;我是自在的意思,主宰的意思,也就是说,在万物当中只有它能做主;净是清净,一尘不染,从来没有染污过。惠能大师明心见性说了五句话,你看与常乐我净相不相应?第一句他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无生灭」,那是常;第三句他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是我,本自具足,一点缺陷都没有,真做得了主;第四句说「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里头乐,只有本无动摇才是真乐,在喜怒哀乐之中不动心,这叫真乐。后头一句「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所以他四句里头具足了常乐我净,无上妙德,无上妙德是当下一念,一念具足。
下面『如来、应供』到『佛、世尊』,这一句是「诸佛通号。一切佛同具此十号,实则诸佛德无量,故德号亦无量」,说不尽。「今随众生机,节略而称十号」,把佛的无量德能归纳为十大类,这十大类每一类里头都是无量无边。佛德就是性德,就是我们自己自性里头本具无量的德能,《华严经》上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十个号是德,相是讲的相好,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又此十号在诸经中之开合,颇有不同」,有两个名号合成一个,有一个名号分成两个,叫开合不同。「例如《净影疏》」,隋朝慧远法师的批注,《无量寿经》批注。「依《成实论》合无上士与调御丈夫为一号。开佛世尊为两号」。今依《…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