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三集▪P3

  ..续本文上一页告诉我们,我这一生没有别的希求,就是一个方向、一个目标,求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他做到了,他成功了。「若定根增长,则能破诸乱想」,这非常非常明显。我们今天乱想多,一声佛号里头都有好多个乱想。这是什么?没定。如果我们念佛得念佛三昧了,就没有这个现象,心决定是定在阿弥陀佛佛号上。心里面有阿弥陀佛,没有杂念,口里面有阿弥陀佛,没有杂语,身礼阿弥陀佛,身口意都在修阿弥陀佛。「发诸事理禅定」,浅的是事的禅定,深的是理的禅定。理是什么?通了,从定开智慧了。「是为定力。事理禅定者,事即色界、无色界禅定,理即声闻等依理修习所发禅定」。这就是事的禅定没能超越六道,果报在四禅天、四空天。理定就出六道轮回,为什么?知道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是理。所以对于六道不再起心动念,他就超越了,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这超越了。

  定决定生智慧。「慧力,谓四念处之慧,照了一切诸法,若慧根增长,则能除一切邪妄之执,破一切偏小之慧,故名慧力」,这是大乘法,从定开慧。慧有力量,能破除一切凡夫、小乘、权教菩萨的邪执、妄执,执是执着,能除。能破一切,偏是权教,小是小乘,对于权教菩萨、声闻、缘觉的智慧,慧力能够超越他们,对于他们那些智慧不起贪恋,这叫慧力。五力我们介绍到此地。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这段文,我们接着下面看下去。「念力者,念根增长,能破诸邪念。慧力者」,这是在三百九十页倒数第七行,最后一句。「慧力者,慧根增长,能破三界诸惑」,就是三界六道里面这些七情五欲的迷惑。「又灵峰大师曰」,这是蕅益大师,「念根增长,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这个比法界次第里面说得详细。能遮,遮就是止,止住通教、别教里面一些疑惑,发真无漏,这是慧力。「见思惑为通惑」,一切众生全都有,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是见惑,想法是思惑。看法,教下把它归纳为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五大类,所有一切错误的看法都归在这五大类里头。思惑也有五则,贪瞋痴慢疑,这五个是思惑。贪瞋痴叫三毒,后面傲慢、怀疑,这合起来是五毒,这个想错了。

  我们看现在人起心动念,他起什么心动什么念?都是落在这五桩事上。念头一起,起心动念贪心、瞋恚、愚痴、傲慢、怀疑,这很可怕!这五种对应在我们的身体不是好事情,我们中国中医说,悲恼伤肺,怒火伤肝,烦恐伤肾,恨伤心,怨也伤脾胃。所以,贪瞋痴慢疑是一切病的因、是一切病根。你常常有这些念头你身体怎么会健康?怨恨恼怒烦是一切病的缘,里头有根,外头有缘,你就得病了,这是对我们身心的伤害。对我们居住的环境更是不利,大乘经里面佛告诉我们,贪感应的是水灾,海水上升,江河泛滥,这是贪心造成的。今天地球的灾难不是没有原因。瞋恨带来的是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带来这个灾难;愚痴带来的是飓风、龙卷风;傲慢感得的是地震;怀疑所感得的是山崩地陷,高山会倒下来,大地会沉到海底去,怀疑,没有信心。佛在经上讲的这些,我们居住的山河大地,跟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密切关系。所以我们懂得,我们地球跟极乐世界有什么两样?一个道理,一样的。只是他们的居民跟我们的居民起心动念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居民可以说是纯净纯善,身口意三业,那个地方是极乐世界。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五毒、十恶,身口意都不离五毒十恶,感得是我们现前社会动乱、地球的灾变,感得这些。

  美国布莱登说得不错,只要我们能觉悟,「弃恶扬善」,就是佛经上讲的断恶修善,一个意思,「改邪归正,端正心念」,灾难不但可以化解,而且会把地球带向更美好的走向。说得一点都不错,但是问题谁能做到?真能照这三句话去做,二0一二的灾难肯定可以化解。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美好?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没中断,个个都明理,人人都了解。所以,起心动念跟性德不但相应,圆满的相应。那个世界是圣贤世界,于是它那个地方的国土是圣贤的国土。我们如果真的相信、真的懂得,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地球上的居民都变成圣贤。圣贤所居住的地方,中国古人讲「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我们大家都有福了,这个地就不会出灾难。都在一念之间,我们要能肯定极乐跟我们没有差别。

  我们再往下看,「见思惑为通惑,三乘所同断」,声闻、缘觉、菩萨这叫三乘,统统要断。「尘沙惑、无明惑为别惑,别属菩萨所断」,声闻、缘觉没有。所以声闻、缘觉成不了菩萨,他必须把尘沙、无明断了,他才能成为菩萨。「慧光止惑,显发无漏真智,名为慧力」,这说得比前面讲的深。慧起作用它能够破迷,惑是迷惑,能破迷。显发无漏真智,无漏真智是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不是从外来的。从外面学来的,不是真智慧,自性里头本有的真智慧,这叫慧力。「如是诸力」,这五种力,「悉皆殊胜」,这是法藏菩萨他所修、他所证的。

  「增上者,有强力势」,有一股很强的力量,「能使它法增长上进,曰增上」。加持到其它,帮助别人,当然也帮助自己,这叫增上。「今经中增上,至极殊胜」,本经里面所说的增上达到极处了,殊胜至极。「因所增上者,非是余法,而是其心。其心者,当人之自心也」,这是真智慧,帮助你增上。增上无比的殊胜是增上其心,为什么?心是一切法的主宰,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清净,一切法都清净,心要是美好,一切法都美好,当人自心。「《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上讲的其心,跟这个经上所讲的其心,正是一心,全是讲的自己的自心。《金刚经》上这两句话非常有名,六祖惠能大师就在这句话上开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是什么?彻底放下了,妄想分别执着统统放下。而生其心,这个心是什么心?这个心是纯净纯善的慈悲心,或者是大乘经上所常讲的大菩提心,菩提是觉悟。到应无所住的时候,生起这个心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自性般若圆满的现前。所以,他能知、他能行,对于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他清楚、他明白,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众生里头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疑生信,第一个目标;第一个目标完成之后,再进一步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第二阶段的目标;第三个阶段是帮助他成佛,转凡成圣。从这些地方我们就明白,世上人讲慈悲,真正的慈悲是佛菩萨;世上人讲奉献,奉献最究竟、最圆满的也是佛菩萨。他什么都不要,因为他无所住,只有付出,不求回报,这个道理要懂、要明了。

  下面有比喻说,「譬如磨镜,垢尽明现,无明惑尽,自心朗现,故云增上其心」。磨镜现在人听不懂,诸位要到故宫去参观,你看古时候用的镜子是铜的,铜镜。铜镜要常常磨,不磨它就照不见,就看不见了。不能有灰尘,不能有肮脏,要常常磨,愈磨愈亮,镜子要磨。不像现在,现在镜子比以前进步,不需要磨。所以镜子里面有脏的东西要把它磨净,磨干净,光明就现了,比喻无明惑尽。我们现在心是要像一面镜子一样,有无明,无明就是垢秽、就是肮脏东西,无明是烦恼,烦恼的根。无明断尽了,我们自心朗现,放光,就现前,这叫增上其心。换句话说,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烦恼。我们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用的心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你能够照见一切万法,对于一切事理决定没有看错,慧光普照。

  『坚固不动』,这是说的定功。「其心如金刚,能破一切,而不为一切所破,故云坚固。其心如如,《金刚经》曰:如如不动」,你才能有成就。在现前这个社会,小成就就有小的障碍,你要不能忍你就不能成就,要为外面境界动了那就完了。我这一生遭遇这些事情很多,可以说是从来没有停止过,四面八方来的压力。什么原因?我们现在跟人家学的不一样。佛教到今天,已经没有人走释迦牟尼佛这个路子,佛教在现前的社会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都要清楚。第一种佛教,这是宗教的佛教。佛教不是宗教,它现在变成宗教了,一般人称为它迷信。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也不能不承认,变质了。第二种,学术的佛教。很多大学哲学系里面开的有佛经的课程,我还在大学里头教了五年书,变成学术了,这第二种。第三种是现在新兴的,以前没有,企业的佛教。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店,规模做得很大,用企业方法来管理,他真的是搞企业,他也以此为自豪,变质了。近代的还有什么?旅游的佛教。建立大道场,常常办法会,目的是什么?接待观光旅游。第五种,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招牌,搞自己的名闻利养,别有企图,用心不善。第六种是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没人学。释迦牟尼佛佛教是什么?讲经教学。你看经典上所记载的,不但释迦佛,任何一尊佛,哪有不讲经说法的?天天讲经说法,没中断的。我们在经典上看到,无论提到哪一尊佛,都是在讲经教学。

  释迦牟尼佛的佛教是教育,这要搞清楚。我们从一般习惯上,这些痕迹都还在,非常明显。你看佛门弟子对释迦牟尼佛的称呼,称本师,本师是根本的老师,这个教育最初的创办人,称他为本师。自称为弟子,我跟释迦牟尼什么关系?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学校才有。在中国,社会大众看到出家人称和尚,和尚什么意思他不知道,他要知道他决定不会称他和尚。为什么?太尊重他了,跟他没有这个关系。和尚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亲教师。这个佛门里,他亲自教我的,我跟他学的,这个关系才称和尚,没有这个关系不称和尚。像现在学校里,指导教授称和尚,校长称和尚,不是随便称的。一个寺院丛林只有一个和尚,和尚是什么?校长是和尚,这个寺庙住持是和尚,别人不能称。和尚是主持教育的,他不讲经教学没有关系,别人代他教,他像校长一样,他可以不上课。课程是他安排的,老师是他请的,他…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三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