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要不要扎?你要不扎,你完全看别人翻译的,原文看不懂。你能用两年的工夫,直接跟古人学习,不要经过当中别人在那里给你做翻译。所以文言文比什么都重要。
二百年前,中国的文言文是亚洲许多国家共同用的文字,因为他要到中国来学中国的东西,他不能不学文言文。像日本、韩国、越南,乃至于东南亚周边的这些国家,统统用文言文。言语不懂没有关系,可以写字,可以笔谈。中国文化太丰富了!今天印刷术发达,印刷成本很低,质量很好。要知道中国在过去,一百年之前,《四库全书》全国只有七套。现代的印刷发达,《四库全书》我就买了一百套,《四库荟要》我买了两百套。国宝,你没有文言文底子你不能看,祖宗留下来智慧、经验的宝藏,你要不要?你花两年的时间,你就有能力接受。这些东西一生受用不尽,人间至宝。人间的宝不是那些古董,那些东西是自己道德、智慧、学问成就之后欣赏的艺术,那才真正是花果,我们都得认识清楚。真正宝是典籍,《大藏经》是宝,《四库全书》是宝。
我们得要学法藏菩萨的精进,法藏菩萨的一心,精勤求索,你看恭慎保持,恭敬慎重,修习功德,满足五劫。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基础,要十年,古人常讲「十年寒窗,一举成名」。今天我们如果是用古人这个方法,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基本的德行够了,就是说四个根都扎稳了,四个根包括《沙弥律仪》,你就是有圣贤的根底。这个基础稳了,大圣大贤,然后你专攻一部经或者是一部论,不要搞多,十年时间。目的是在哪里?目的在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就成佛了。能不能做到?能。中等以上的根性,应该三、四年就得三昧,你专学一样,你学《法华》得法华三昧,学《华严》得华严三昧,学《无量寿经》得念佛三昧。得到三昧之后,有个三、四年就会开悟,这就是什么?因戒得定,因定开慧。
顿悟我们是不可能,但是渐悟有可能。六祖惠能大师他是顿悟,他会下成就四十三个都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的,那是渐悟,没有一个是顿悟。都是好几年,十几年或者二、三十年开悟的,这叫渐悟。但是只要一开悟,境界是相同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跟佛法教学的目标,是帮助你开悟的,但是开悟的条件需要一心。所以为什么教你一门深入,那就是一心。同时学太多、学太杂,你所得到的是常识,不是智慧,三昧与开悟你没办法得到。末后这一句,「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这是说极乐世界是这么来的,我们应该要相信,不能再怀疑。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科,「法藏请法」,第一个小科「总明」。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
前一篇所说的。
【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
这段经文我们看批注,「右段承上启下。上品」,就是前面我们所学的法藏因地第四,完全是偈颂,「今文中乃以长行白言」,长行是散文的体裁,『已发无上正觉之心』。下面说,「盖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这是古大德常说的。我们要想成正觉,发心最重要。发心,你有方向、你有目标,如果没有发心,你的一生没有方向、没有目标,最后你一样都不会有成就;你有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你决定有成就。方向、目标是自己可以选择,学佛,在经教里头学一样,一生专攻这一样。你这部《无量寿经》,如果你用十年的时间专攻,十年之后你就是阿弥陀佛。为什么?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在这部经上用过十年工夫的,你就是这部经的专家,全世界第一,你就成就了。
十年要勇猛精进锲而不舍,天天学得天天讲,讲就是学习。我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自己不认真学习就做不到。找几个同参道友帮助你,为什么?他们来听,听完之后提意见,哪些他懂了,哪些他不懂。他懂的,我们仔细想想他是不是真懂了;他不懂,原因在哪里,我还要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解释让他明白。所以教学相长,教也是学。这个要效法释迦牟尼佛的精神,一生教学,没有一天空过的。修行急务,立愿居先,什么是修行急务?你没有愿,你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再用功再努力,你学得太多、学得太杂,门门都懂一点,样样都不精,这就错了。佛法,四弘誓愿有,「法门无量誓愿学」,我广学多闻没错。是的,你没有能力广学多闻,就是你没有基础。基础就是一门,从一门当中开悟,悟了之后广学多闻,悟了之后学就很容易,一看全明白了。一部书要不要看完?不需要,看几页全都明白了,所以广学容易。龙树菩萨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把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完全通达明了,三个月时间,就是一百天。为什么?他开悟了,他见性了,他没有障碍,一部经听几句他全明白了,他不必要全看。
这个例子,读过《坛经》的人应该晓得,法达禅师学《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到曹溪去参访六祖,礼拜的时候头没着地。六祖看到了。三拜之后站起来,六祖就问他,你礼拜,头没有着地,你应该有值得骄傲的地方。这一问,他就说了,诵《法华》三千部。六祖问他,《法华经》讲些什么?他说不出来,反过来他向六祖请教。六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过,要知道六祖不认识字,他不会看经,你念给他听他懂。我没有听过,你既然诵了三千部,背得很熟了,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二十八品,他只念到第二品,念到「方便品」,六祖就告诉他,行了,不要念了,我全知道了。讲给他听,他开悟了。你说开悟重不重要,开悟之后,那部经听一点点全明白了。所以,一部《大藏经》三个月绰绰有余,时间足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全通了。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也能够全通达。
学习的方法东方胜过西方,西方学的是知识,东方学的是智慧,这两样东西不一样。东方修学的方法高明,叫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一切法门全通。西方人通一部就不会通第二部,通第二部就通不了第三部,所以他的确是非常有限的。但是现在人相信西方,不相信老祖宗,把老祖宗的东西都丢掉了,那今天要过苦日子。你看看过去老祖宗的生活,看看《四库》的集部,全部是文学作品,他们的生活诗情画意。世间人所说的真善美,在古人真有,他们过真善美的生活。现在人哪有?全是假的,真没有了,善没有了,美也没有了。这是我们应该多想想的,然后才真正重新去认识古人、认识传统文化、认识佛菩萨,我们的诚敬心才能生得起来,依教奉行才会有成就。
「是故法藏菩萨于发无上菩提心后,祈结大愿,超胜无数佛国,故请求世尊为演经法」。这是向佛请法,这一段的大意是说,后面是念老总结,「我今行菩萨道时,已发无上菩提之心,愿成佛,愿一切如佛」。就是一切都像佛一样,这个地方称的佛就是自在王佛,是法藏的老师,他就是跟自在王佛出家的。「又右段中为菩萨道」,「为,行也」,为是真干、真行。「无上正觉者,无上正等正觉之简称,梵语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们再看下头这一段「别明」,第一小科「学法门」。
【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
这两句非常重要。注子里说,「故请求世尊为我广说经法,我当信奉,如法修行」。如果听佛讲经说法,自己做不到,佛会不会讲?佛慈悲,还是会讲。你要能做到,你现前得利益;你做不到,在八识田中给你下种子,作为来生后世你接触到佛法的因缘。佛菩萨慈悲到极处,知道众生的根性有三等。上根的人基础好,也就是过去生生世世都学过,这一生接触,把过去世的一些善根统统引发出来,这一生能够得到结果。根性差一点的人,这一生能够继续不断帮助他提升。没善根的人,帮助他种善根。没有一个漏掉的,这叫普度。法藏是上上根人,他听了佛的教诲他会依教奉行。
「经法,佛之金口所说,为万世之常法者,称为经法」。佛之金口,金口是什么意思?佛的口是黄金做的吗?不是这个意思。金在五金里面被大家看得最尊贵的,是因为它不会氧化,它不变色。你看银、铜、铁、锡会氧化,只有黄金不会。所以金代表什么?金代表永恒不变,这就可贵了。佛所说的话永远不会改变的,也就是说他说的是真的,他说的是实在的,他说的是可以相信的,这叫金口所说。为万世之常法,现在人受了科学的洗礼,我们全都受这个影响,科学家的态度,决定不会承认有真理。科学家承认什么?所有一切法都是在变的。前面一个科学家发现了一些定律,过个十几二十年,后来的科学家把它推翻了。现在科学家很崇拜爱因斯坦,最近量子力学家有可能把爱因斯坦的定律又推翻了。所以他们晓得,没有一个人敢说他发现的东西是真理,是永恒不变的,知道一代一代把前面推翻了。
这个东西,研究物理可以,因为什么?物理是假的,物理不是真的。物理是从心想生,心的念头无常,所以外面物质现象是无常的。可是圣学不一样,圣学讲心性,心性是永恒不变的,哲学里面所讲的本体。现在哲学家,什么是本体没找到,相信应该有这个东西,但是一直到今天没找到。说的人说得很多,但都不能够成立,得不到世界这些哲学家、科学家的肯定,没人支持他。佛说的为什么是真的?佛是明心见性,他见到自性了。科学家、哲学家没见性,他跟我们一样,他天天所用的是八识五十一心所,我们都是用这个。六道凡夫用这个,认为是自己的心,四圣法界也用这个,这不是真的,是虚妄的。真的只有自性,称之为真如、实相,实实在在的,实相,第一义谛、自性、法性,名称很多,都是说这桩事情,这是永恒不变的。它什么都不是,它什么都不缺,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性是永恒不变,所生万法是剎那在变,所以叫无常;能生的是真常,所生的是无常。诸佛菩萨他们见到性了,见到本体,见到实相,所以他给我们讲真的,那就永恒不变。
佛讲经根据什么?二谛,真谛、俗谛。真谛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是真的;俗谛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他是随缘说的,你们很…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二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