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五集▪P3

  ..续本文上一页、转邪为正、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要靠教育,今天什么都不重要,教育第一重要。中国这个族群到今天还能够存在这个世界,全靠教育,最近这两百年来,把教育疏忽了,变成今天的灾难,社会的动荡、人心的不安、环境的灾变,这是果报。连环境都受影响,那就是境随心转,物质环境随着我们意念在产生变化。我们念头好,我们的山河大地就好,不会出事情。

  念老底下这句话说得好,「故我辈末世凡夫」,就指我们现在的人,「但能满足此一愿」,此一愿就是念佛往生净土,「即与弥陀大愿相应,便入一乘愿海,便与弥陀大愿同体,故云即是满足无量大愿」。这一大愿就是叫我们求生净土,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止住在阿弥陀佛佛号上,这不可思议。他说「何等方便,何等直捷,从果起修,直趋究竟,不可思议,净土法门」,对净土法门的赞叹也是赞叹到了极处,真正不可思议。能帮助我们罪业深重的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你说这还得了!

  「至心精进第五」,我们学到这里圆满了。下面我们要看到本经真正的核心,「发大誓愿第六」。这一品经我们要特别注意,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说的。释迦转说的,句句都是阿弥陀佛的原话,不增不减。所以这品经是净土的核心。如果我们工作繁忙,这部大经没办法去读它,你就读这一品。这一品可以印出来单独流通,便于繁忙的人他专学这一品。如果自己有时间,最好是学习全经,全经说得详细,对极乐世界方方面面都介绍到。

  念老在品题有相当长的批注,我们看批注。「本品乃法藏菩萨遵佛明训」,遵从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的教训,明训,智慧的教训。「于大众中宣说所发殊胜大愿」,这就是他极乐世界完成之后,自在王佛命令他向大众做报告,这是做报告的原文。他跟大众做报告,报告的内容是什么?就是这个,于大众中宣说所发殊胜大愿。「此大誓愿,妙德难思。如《甄解》曰:四十八愿功德成就,而归一正觉,正觉之体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也,是名弘誓本乘海,亦名悲愿一乘,此乃弥陀正觉功德也,正觉功德不可思议者,由誓愿不可思议。」《甄解》的意思说得好,四十八愿功德的成就归一正觉。正觉是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

  六祖惠能大师开悟,他的报告里头有一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他没说。世尊在《华严经》上说过,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每个众生都具足。如来是对自性的称号,佛经上常常讲佛,佛是从相上说的,如来是从性上说的。我们的相不是佛,但是我们的性是佛,我们的自性跟如来的自性是一个性,无二无别,跟释迦是一样的,跟弥陀也是一样的。所以从性上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个正觉就是智慧,如来智慧就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归到这里来了,回归自性里头本具的般若智慧。

  正觉之体即是南无阿弥陀佛也,这句话说得好。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这一句全是梵语音译,南无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归依、归命,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归命无量觉。归依无量觉是正觉之体,这回归自性。是名弘誓本乘海,本乘就是一乘,自性本具的,这里头没有二乘、没有三乘、没有五乘,就是一乘法,所以也叫做悲愿一乘。这是阿弥陀佛正觉功德。正觉功德不可思议,是由誓愿不可思议,誓愿是从相上说的、是从用上说的,正觉是从体上说的。我们有正觉的理体,当然有正觉的作用。我昨天举的这个例子是正觉的大用,决定不能够轻易看过。

  我举的乡下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他真的诚心,他没有妄念,他心里头真的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佛号,其它的事情他全不知道。你看他痴痴呆呆,对人谦虚、恭敬、和蔼,满面笑容,阿弥陀佛,一串念珠阿弥陀佛不间断。你问他什么,阿弥陀佛,笑咪咪的给你说阿弥陀佛;你跟他讲多少话,他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他有没有听进去不知道,他就是阿弥陀佛。赞叹他,阿弥陀佛,你骂他、侮辱他,阿弥陀佛,全阿弥陀佛。那是正觉起用,那是古人所说的愚不可及,他那种愚呆是比不上的,什么人都不能跟他相比。他往生,给诸位说,实报土上上品往生,这个经可以做证明。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懂,在他的心目当中,天下本无事,一句阿弥陀。这不得了,不可思议,那是真正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什么叫念佛人?那种人才叫念佛人,那种人是一切诸佛所赞叹的人,给我们做出念佛的榜样。我们自以为聪明、自以为伶俐、自以为有智慧,念了一辈子未必能往生。他是稳稳当当的,不但往生,实报土上上品往生。他寿命到的时候,佛来接引他,寿命没有到想往生,佛也来接引他,真自在!这种人是人中最了不起的人,一般人都把他看轻了。

  我们接着再看,「是以《行卷》以三十六句叹誓愿不可思议,以彰正觉功德广大」。这段文非常难得,念老把它节录在此地。「文曰:敬白一切往生人等」,恭恭敬敬的告诉这一切往生的人。等,等九法界众生,因为往生人里头有声闻缘觉、有诸天大众,还有菩萨,下面有饿鬼、畜生、地狱,还有草木之神、山河大地之神,等这个字包括了,这一句全包括了。「弘誓一乘海者」,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这一句讲的四十八愿。「成就无碍」,没有障碍,「无边」,没有边际,「最胜」是第一殊胜,「深妙不可说不可称不可思议至德」。这句佛号,四十八愿这个佛号的大德说不尽!无碍无边最胜深妙不可说不可称,最后结归到不可思议。大德,德达到究竟圆满,这叫至德。「何以故?」为什么?「誓愿不可思议故」,四十八愿不可思议,愿愿都不可思议,愿愿都是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圆满成就佛果。

  「悲愿喻如大虚空」,没有法子形容,只用虚空法界来做比喻。「诸妙功德广无边故」,四十八愿的功德深广没有边际。「犹如大车乃至犹如大风,普行世间无所碍故。」譬如大车,这是大乘,九法界众生统统能够乘载到极乐世界。譬如大风,船在江海里面行走要靠风,尤其在海上,没有办法用橹用桨,不能,统统用风。这是说舟车,船跟车通行无阻,普行世间无所障碍。「能出三有系缚城」,三有就是六道轮回,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有是有因,有因就有果,有欲界的因出不了欲界,有色界的因就出不了色界,有无色界的因就出不了轮回。这是讲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系缚城。系缚城是干什么的?这个城专门关这些犯罪的人、受刑的人,系缚城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监狱。

  「乃至开显方便藏」,你能够超出系缚城,超出三界六道,乃至开显方便藏,方便藏就是净土法门。无比的方便,只要你具足四个字,信、愿、持名,只要具足这四个字你就决定能够得生,你就决定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你真放得下,恭喜你,你往生的时候是实报庄严土上品上生。学谁?学那些阿公阿婆。你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他那个修行功夫是第一,没有人能跟他相比。为什么?他真正做到了往生的三个条件,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是往生净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从早到晚就一句佛号,从来没有改变的,从他发心到他往生,净念相继,他能不往生吗?谁能比得上?没人能比。

  谛闲法师,那个锅漏匠的往生是我们最好的榜样,这个话不是我说的,谛闲老和尚自己说的。他对锅漏匠的赞叹说,「天下」,天下就是讲全中国,「弘宗研教大善知识」,弘宗,禅宗的大德,研教是教下的大法师,「比不上你」,赞叹锅漏匠。锅漏匠的历史记载在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里头,他跟倓老算是师兄弟,锅漏匠是谛闲法师的徒弟,倓虚法师是谛闲法师的学生。念了三年佛,往生那么自在,站着走的。走了之后身体还站了三天,等谛闲法师替他办后事,没有人能比。在整个佛教史里头,我们也没看到这桩事情。往生瑞相稀有,有记载,有不少;走了以后还站三天,没听说过。我们要记取这个好的教训。末后这两句结得好,「良可奉持,特可顶戴」。上面所说的,我们应当要奉持,依教奉行。他讲得太好了,我们应该要顶戴,顶在头上,尊重,不敢轻慢。

  再看下面一段,「至于愿文多寡,诸译颇有差异」,五种原译本里头,对于愿文的多少不一样。汉译、吴译的这两种译本同为二十四愿,「且经中明言,便结得二十四愿经」,这说明二十四愿没错。宋译的有三十六愿,比二十四多。魏译跟唐译的它有四十八愿。「至于《后出阿弥陀偈经》曰,誓二十四章。可见二十四愿于诸经中实居多数。但世间流通者,只是魏译,故世人熟知四十八,而罕闻二十四愿也。」说弥陀二十四愿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无量寿经》的原译本,这么多年来,在世间流通最广的就是康僧铠的本子,我们早年学《无量寿经》也是学康僧铠的本子。日本人学《无量寿经》,全是学康僧铠的本子,他们的批注比我们多,有三十多种,但是统统用的是魏译的。所以四十八愿大家都知道,提到阿弥陀佛就会想到有四十八愿。

  我们再往下看,「且汉吴两译虽同为二十四愿,但内容亦甚不同」,会集的时候这都要研究。「吴译第二愿」,这个文节录在此地,第二愿是「使某作佛时,令我国中无有妇人,女人欲来生我国中者,即作男子,诸无央数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水池莲花中化生长大,皆作菩萨、阿罗汉,都无央数」,这个无央数是数目之多无量无边,「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终不作佛」,这是吴译第二愿的经文。「此中具有莲花化生,与国无妇女之殊胜大愿」,这两愿汉译里头没有,其它诸译当中也缺少这两愿。「由此可见,诸译差异之甚」,这就是说明,会集是非常有必要,因为五种原译本的内容确实有不同的地方。

  「且汉吴两译虽同曰二十四愿。但实际内容,则不止二十四」。你看刚才所引的吴译第二愿为例子,它里头就有两愿,一个是「国无妇女」,一个是「莲花化生」,它这一愿里头含的有两个内容。还…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三五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