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二集▪P2

  ..续本文上一页己谦虚,尊重别人,决定不能隐蔽别人的长处,这个果报是足安平相。

  第二,「如来手足而有*轮大人相者」,这就是第二千辐轮相,足底有,手心也有,足心、手心都有轮相,这个果报是「往古世兴设若干种种施故」。这个若干可能是若干,若干种种施故,这个字可能有问题。就是说自古以来,菩萨、善友他能够兴设种种施,施是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常常做这些事情,所以感得手心、足心有轮相。第三手指纤长,这是「往古世则说经义救护众生令无患故」,生生世世长劫以来,讲经说法,救护众生。这个经法,我们就要注意到,经法是帮助人开悟的,帮助人破迷的。佛对一切众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讲经教学,也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手段就是教育。所以佛的这一生非常单纯,一生老老实实教学,为我们示现一个老师的榜样。而且教学心量大,今天所讲的多元文化,他不分国籍、不分族群、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会很认真教你,而且不收学费,完全义务教学,教了一辈子。这就是说,像释迦牟尼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种功德就是手指细长的相。

  第四个,「如来手足生网幔理大人相者」,这是第五相,「乃往古世未曾破坏他人眷属故」。这是手足有网幔,没有破坏过别人家庭,也就是说,没有这种不善的意念妨碍别人家庭,破坏别人家庭,连这个念头都没有,哪里会有行为!在反面,肯定是帮助每个人家幸福美满,得这种果报。第五,「如来手足柔软」,这个柔软,在我们经本上是第四。「乃往古世而以惠施若干种衣细软服故」,这就是以美好细软的这种衣服布施,常行这个布施,这也属于财布施的一种,你是用手去布施的,所以手得细软相。

  第六这就是七处,我们这是第十七,七处平满,「如来而有七合充满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设众施供诸乏故」。别人有缺乏的,他广行布施,你缺乏什么他帮助你什么,缺吃的就用饮食来布施,缺穿的用衣服来布施,缺医药的用医药布施,缺少什么他都布施什么。所有布施当中,佛常说「法布施为第一」,真正的苦难是人民愚昧没有智慧,所以教学的布施功德是无量无边。在古时候这家庭兴旺,老人懂得法布施。在中国古时候的家庭家学办得很好,乡里不是我们这一族的人,有优秀的小孩、聪明的小孩没有钱读书,都把他找来帮助他,甚至于供给他的生活费用,衣食住行都帮助他,这个小孩学成之后感恩,与这一家就变成世交。这种情形在中国过去社会里非常普遍,最著名的范仲淹,你看他办义学,专门帮助贫穷的小孩,供吃、供穿,为国家培养人才、为社会培养贤人,这个心量好。在中国历史上传家久远第一个是孔子,第二个就是范家。印光大师说,印光法师在那个时候早我们一百年,印祖说孔子两千多年而不衰,范家八百年不衰,到现在是九百年,后代的子孙都好、都不错,祖宗德积得厚。

  这下面第七,「如来之膝平正无节」,这就是二十相,身端直相,无伛曲者。没有弯腰驼背这个情形,他的膝平正无节。这是「往古世奉受经典不违失故」,依照经典理论、方法去修行,奉受经典不违失故,得这个好相。下面说如来的马阴藏相,「乃往古世谨慎己身远欲法故」。这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生生世世他没有邪淫,他戒邪淫,得这个好相。「九、如来之身颊车」,颊车就是我们讲两腮充满,「犹如师子大人相者。乃往古世广修净业修行备故」。就是三业清净,我们这个经本里头,佛所说的「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能把身口意都能够护持住,意业清净,三业都清净,意业离染,三业统统离染,得这个身相。

  第十,这个我们前面本子里头好像没有,这是胸口卍字相,我们这个本上子没有。卍是表吉祥,胸前自然现这种瑞相,这是往古世生生世世远离染污,我们现在讲染污,身体的染污、心理的染污都能够远离,所有一切不善行都远离了,这个很不容易。现在要远离就更难,现在六根所接触的全都是诱惑你、在引诱你,唯恐你不染污,所以现在修清净心非常困难。古时候儒释道真正在培养的时代,都选择清净的环境,远离都市、远离聚落。佛教的寺院、道教的道观、儒家的书院,都是选择在山清水秀的地方,跟村庄都有相当距离,为什么?避免染污,环境幽静,人心是定的,定能生慧。现在这些古道场也没人修行,都变成观光旅游的景点,都变成古迹,真的是古迹,马路开上去,缆车也吊上去。从前建立在深山,主要就是让你走路不方便,你不愿意去;现在变成观光旅游的景点,没法子再修行。

  我好像是在一九八0年代,第一次到北京去访问黄念祖老居士,同修们给我介绍去访问赵朴初会长,那个时候他是佛协的会长。我去访问他的时候,没想到我们一见如故,第一次见面我们就谈了四个半小时。一般我听说,朴老见人不超过半个小时的。那天对我们特别客气,愈谈愈有味道,晚上接待我们吃晚饭,我们好像有十多个人,两桌坐满了。我们就谈到现代的佛教,我说所有古代这些寺院庵堂统统把它恢复建立起来,做为观光旅游的景点,为国家带一笔观光收入,这好事情。为什么?那个地方不适合修行,它出名了,人家来观光一定得去看看,真正修行地方不能让人参观。观光客川流不息,那怎么修?专门培养一批接待观光的这些工作人员,要懂佛法,把佛法介绍给观光客。因为他来消费,我们也真给他东西,要给他上一堂课。所以借着观光旅游把这个寺院,佛菩萨表法的这个,这一介绍就非常有意义,他听了很欢喜。

  真正修行,我那时候建议,中国大乘八个宗派,小乘两个宗派都恢复起来,建十个道场。道场的方式,用外国大学城那种方式,一个宗派就是一个城,一个大城市,里面分成两个部分有学院、学会。学会是提供大家修行的场所,学院是提供你研究的场所,你研究这一宗派的经典,这有学院,好像天台有天台学院;修行的地方,学习的这就是天台学会。因为现在交通方便,不要建好多道场,一个宗就建一个道场。他听了欢喜,我们谈得很投缘。非常可惜,我们认识他已经年老,他好像有八十岁那时候,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想的这些,他都能接受。所以这个老人在,我每年都会到北京去二、三次,去看看他们,现在都不在了。所以有很多人说我为什么不到北京去?我说我到北京去会很难过,老朋友全不在了。自己也老了,那个时候还年轻,那个时候将近七十岁的样子。

  下面第十一个,「如来肢体具足」,这是过去生中「施以无畏安慰人故」。如来肢体就是身体,具足成就,我们一般讲健康长寿,健康长寿的因是什么?是无畏布施,往古世施以无畏安慰人故。人有恐怖、人有畏惧的时候,你能够保护他,你能够安慰他,让他远离恐怖得到平安,这属于无畏布施,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种情形多半是没有人照顾的孩童,还有没有人照顾的老人,这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有德行、有学问、有力量的这些大富长者,应该能照顾到让他离开恐怖,让他离开病苦,让他离开不安,这个功德就是健康长寿。第十二「如来手臂长出于膝」,这就是垂手过膝,「乃往古世人有所作佐助劝故」。喜欢帮助人,别人有做好事的,他能够帮助他、能够成就他、能够劝导他,所以得这样的果报。

  「十三、如来身净而无瑕玼」,这是身体清净,身体清净是「往古世奉行十善无厌足」。佛所教导的,也可以说,佛的十善是彻始彻终,初学佛的人修十善,到成佛时候十善圆满。不能小看这个十条,这十条是纲领,展开无量无边;小乘所说的三千威仪,就是十善业道展开的,大乘菩萨八万四千细行也是十善展开的。我们看到绘画的佛像,佛顶上画一个圆光,圆光上面通常都有三个字,这三个字梵音念「唵阿吽」,多半是梵文写的,也有中文写的、有藏文写的,我们常常看到。这三个字就是身口意三业,那就是十善,身三、口四、意三。我们看到变相图就晓得,十善业道是佛教的根,也是佛教的大圆满,十善业道圆满就成佛了,所以这个不能不重视。现在十善做不到,什么原因?我们的根坏了,这个要知道,根真的坏了,没有了,不知道有这个根。这个根就是从前中国的家庭教育,从前家家都有家学,家学就是私塾。家学对于中国社会贡献可以说第一大,为什么?它把人都教好了。

  中国人教好,不是国家教的,是家教的。也就是帝王把教育的工作委托给每个家庭,教好,帝王有表彰,送匾额来嘉奖。每年举办考试,考秀才、考贡生、考举人、考进士的,你家的子弟考取的时候,皇帝都送匾额表扬。所以中国这个社会,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怎么来的?家把他教好的。所以古时候三百六十行,最令人羡慕的就是做官的,为什么做官?做官地位不错,大家尊敬你,有道德学问,待遇也不错,工作量很少,这大家愿意干的。社会安定,社会上没有坏人,也没有坏事,他没有案子办,非常清闲,这官好做。所以他有时间读书,有时间著作,他写文章、写诗词。你看中国古代这些官员,《四库全书》里头集部好多都是他们的东西。他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写文章,著书立说?你就晓得,他没事干。要像现在这些官员,一天到晚忙得不可开交,他哪有时间读书?读书的时间都没有,他还有什么时间去写作?你看到古人做官的,哪一个做官的不留下著作到后世!他有那么多时间他就研究学问去了,令人羡慕。现在社会跟从前完全相反了,外国如是,中国亦如是。

  所以教育由家庭来推广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家里人没有不爱自己子弟的,比学校老师爱护学生要更爱护,真想自己的子弟成就。请的老师一定真正有道德、有学问,懂得教学,谁去请?大概都是自己的祖父、曾祖父,他们经验丰富,阅历很深会看人。找的那些老师,请老师行大礼,老师在这个家庭里头,那个地位高,没有人不尊敬的。老师受到这个家族的尊敬,他一定就能尽…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