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都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极乐世界是自然得到。这个世界是要自己苦修,一阶一阶向上去提升,八个阶段到非想非非想处天,再从非想天往上再去就出离了,就出六道轮回,出六道轮回要修第九定,世尊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
「故彼国天人之通」,彼国是极乐世界,说天人就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是最容易去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种神通妙德不是修来,「不待修而自得成就。又不同于诸天报得五通」,跟我们这个六道里头,诸天五通是报得的,他生到天上他就有,只是没有漏尽,那是报得的,鬼神的小通也是报得的,总不能跟极乐世界相比。「乃依弥陀之修德为因」,极乐世界的天人,他们的神通从哪里来的?阿弥陀佛的修德,阿弥陀佛过去在因地当中五劫修行,结得大愿,我们在前面看过。「依如来愿力,而酬得安乐自然之报德。是以胜于常途之报得」。这个常途是讲的在这个世间修行的果报,不能比。「故《要集》云:不于四静虑中,而修神通因」,四静虑就是四禅,此界的天人,这是得神通的因。「只是彼土任运生得之果报,不亦乐乎」。这个世界叫极乐,真的这样妙的神通不用自己修,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具足,确实不亦乐乎。
「又佛菩萨与二乘之身通有多种不同。《甄解》据《大乘义章》云」。这里举的是九种,第一个「宽狭不同」,如《地持经》所说,「声闻二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三千国土,为通境界」。我们这个世界释迦牟尼佛教区是三千大千世界,阿罗汉他的能力,只能在二千大千世界里头,就是中千、小千,中千他行,他有能力到中千世界,但是没有能力到大千世界。缘觉三千国土为通境界,缘觉辟支佛见思烦恼的习气断了,他的能量大增,他可以凭他的神通游历三千大千世界。「今经中则以亿那由他百千佛剎为通境界,可见差异之甚」。西方极乐世界人不是一个国土,十方世界无量无边佛剎他都能够到达。《弥陀经》上举的例子,是针对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说的,因为佛说极乐世界去我们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国土。极乐世界的人,每天都能够到娑婆世界来看看,每天都能来看看娑婆世界的家亲眷属,有这个能力。实际上不止,这个经上说的是对的,无量无边诸佛剎土统统有能力去感应、去示现,以种种方便帮助众生成就佛道。
第二是「多少不同。二乘一心一作,不能众多」。二乘人要现身,一次只能现一个身,做一桩事情,不能同时现很多身、同时做很多事,这个二乘人做不到。「诸佛菩萨一时能化现十方世界一切色像,一时能现五趣之身」。这不一样,大大的不一样。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我们要记住,他们的神通广大,一时是同时,同时能够化现十方世界,他一点障碍都没有,十方世界众生同时有感他能同时去应。这是二乘做不到,二乘一个感只一个对应,他没有办法同时现两个身。极乐世界的菩萨不一样,一时能现五趣之身,同个时候能现天身、能现人身、能现畜生身、能现饿鬼身,应以什么身得度是同时都能够现很多身,这是二乘做不到的。
第三「大小不同。二乘化现大身,不能入小;化现小身,不能容大」。二乘人能现身,像我们人身一样有局限。极乐世界的菩萨不一样,「诸佛菩萨现大身满三千界。能以大身入一尘中,化现小身如微尘,能以小身容受一切」。这个神通真正不可思议,这个境界确实是法身菩萨的境界,三乘都做不到。「又佛菩萨于一切色物,大能入小,小能容大。二乘不能」。第四「迟速不同」,二乘要想到远处,以神通飞行过去,要很长的时间他才到,「以其不同如意通故」,他神通不能如意。「诸佛菩萨,一念能至十方世界,以其所得如意通故」。这个神足通叫如意通,自己念头一想就到了,不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也就是说,法身菩萨已经见性,这些往生去的,同居土的菩萨是天人的身分,方便土的菩萨是小乘的身分。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全都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们的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没有两样,不是自己修的,是佛本愿威神加持的。所以他的飞行变化一念能至十方世界,而且能够化许多身同时起作用。
第五「虚实不同。二乘所化现一切,相似而已,不得实用」,真实受用得不到。「诸佛菩萨所化现」,统统得实用。二乘示现就像我们变魔术一样,让你看到好像是真的,不得实用。诸佛菩萨所化现的,你感觉到都是真实的,确实有实用。第六「所作不同。诸佛菩萨化无量人」,诸佛菩萨能够变化无量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可以变很多的人。「各令有心,随作一事,令人异辨。二乘不能」。诸佛菩萨能同时现许多身相,每个身相个人干个人的行业,好像是真的一样,看不出破绽。让别人看到的这些变化人像真人一样,个人在从事个人的行业,在办个人的事。这个世间人都能够体验得到,他不像是假的,他像是真的,这是二乘做不到的。
第七「所现不同。诸佛菩萨但现一身,令人异见;但出一声,令人异闻;安住一土,十方俱现。二乘不能」。这神通妙用,现一个身每个人所看的不一样。一九七0年代我第一次到香港来讲经,认识圣一法师,圣一法师告诉我一个事实。那个时候还没有正式开放,有两位香港的法师到普陀去朝圣。普陀有梵音洞,在梵音洞拜观音菩萨,听说诚心诚意去拜,菩萨就现身给你看。他们有一位大陆的法师陪同,三个人一起在梵音洞拜观音菩萨,拜了半个小时,观音菩萨出现了,欢喜,菩萨有感应。离开梵音洞的时候,三个人就问,你看到菩萨什么样子的?三个人看的不一样,菩萨一身而现,三个人看的不一样。圣一法师看到的观音菩萨是戴毘卢帽,就像地藏菩萨一样,戴像地藏菩萨毘卢帽,全身金色。跟他同去的,这香港另外一个法师,他所见到的是白衣观音;大陆上那个法师见到的是个出家比丘相。菩萨现一个身,三个人看到的不一样,这是二乘人做不到的。菩萨同时能现无量身,能说无量法,完全是应机。第七所现不同,诸佛菩萨但现一身,令人异见,别人看起来不一样。但出一声,令人异闻,每个人听的不一样,一定是与自己的根性相应,你学的是什么经,听菩萨所讲的就是这个法。安住一土,住在一个地方十方都能现,这二乘不能。
第八「根用不同。如《涅槃》说:诸佛菩萨六根互用。二乘不能」。大乘里面确实如此,楞严会上就讲到菩萨六根互用,眼可以看,眼也可以听,眼也可以闻香,眼也可以辨别味道,一根具足六根的功德,这是二乘做不到的。根用不同,如《涅槃》说:诸佛菩萨六根互用。二乘不能。第九「自在不同。如《涅槃》说:诸佛菩萨,凡所为作,身心自在,不相随逐。其身现大,心亦不大;身现小,心亦不小。喜忧等一切皆尔(意谓身现喜,心亦不喜)。二乘不能」。这是妙用自在。由此可知,二乘人现身说法,里面还有烦恼习气夹杂。大乘菩萨没有,现喜,心没动,现忧,心也无忧。换句话说,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没有受外面境界的干扰,菩萨能做到,二乘做不到。二乘虽能现身还受外面环境干扰,像凡夫一样,示现欢乐,心里头真有欢乐感;示现忧虑,心里头真的有忧虑之感,这叫凡夫。菩萨做种种示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才能度众生。所以这些二乘都做不到。「今」,现前这部经典上所讲的,「彼国天人之神通,如《合赞》云:今则大乘不共之通」,这是大乘教里头不共法,只有大乘人有,权教、小乘、凡夫统统没有。「而更加(弥陀)本愿力,岂混同凡小通」。极乐世界人得的神通不是凡夫所明了的,也不是小乘、权教菩萨所明了的。
下面这一段,「本章中,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是第六宿命通愿」,这是四十八愿第六愿。「宿者,宿世也,即过去世,俗称前世者也。命者,指生命」。故宿命就是指前世过去的多生多劫,「能知过去多生所作种种善恶」,这叫做宿命通。「《甄解》曰:事谢于往」,这句话就是事情已经过去了,这叫宿。「往法(过去之法)相续名为命」,现在我们知道,我们的意念、我们的身体,乃至于虚空法界一切万物,科学所说的物质现象、心理现象、自然现象全是念念相续,没有一法能够独立的。因为它波动得太快,一秒钟有一千六百兆次,所以一法就是一念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弥勒菩萨讲得好,「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确实是佛在经上所说的现象,「当处出生,随处灭尽」。
我们看到这个现象好像是存在,不知道多少假相纠缠在一起,让我们看到这个幻相。决定没有一个相、独立的相我们能够看到的,能够看到它存在的,看不到。就如同现在的科学家讲这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没有真实的意义,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万法皆空,《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事实真相,大乘佛法常讲的诸法实相。实相如是,实相你搞清楚、搞明白,实相没有生灭,只有纠缠在一起,我们能够看到;不纠缠在一起,根本就看不到。所以过去的事、过去的法相续,这叫命。这个相续不是真的相续,相似相续,没有真的相续。每一个幻相都相似,但是不同,找不到两个形相完全相同,所以这种相续是相似相续。我们误会了以为它真的存在,称它为命。「于此照知无壅,名宿命通」,你这桩事情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宿命通。宿命真的要通了,搞清楚、搞明白,觅生死了不可得,你真正懂得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是真相,所有一切生灭现象全是假的。
「又《会疏》云:谓能知自身一世二世三世乃至百千万世宿命及所作之事」。这知道自己无量劫来,在这个虚空法界里头做了些什么全知道。「亦能知六道众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不但知道自己,还知道别人,所有一切众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乘极远知过去八万劫事」,八万劫再之…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四八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